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盐酸戊乙奎醚(HPC)联合深呼吸法对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反应(FIC)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H组、P组、M组和N组4组,每组55例。在进行芬太尼静脉注射前10 min,用生理盐水将0.01 mg/kg的盐酸戊乙奎醚稀释成10 m L并给予H组和M组患者静脉注射,同时M组在注射芬太尼前还需完成3次深呼吸;P组患者接受静脉注射芬太尼前,完成3次深呼吸;N组按照一定诱导顺序给予静脉快速诱导。通过记录和分析,本研究发现M组、H组和P组之间在咳嗽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咳嗽发生时间无组间差异(p0.05);H组FIC发生率为14.5%(8例)、P组为12.7%(7例)、M组为7.3%(4例),明显低于N组的30.9%(17例)(p0.05),M组FIC发生率明显低于H组和P组(p0.05);4组患者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及平均动脉压(MAP)在T0、T1、T2时逐渐降低,T2时HR和MAP比T0时降低(p0.05);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HPC联合深呼吸法不仅可有效抑制FIC的发生,效果上优于单独使用HPC和深呼吸法,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疫情中,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一次性医用口罩是普通民众必不可缺少的防护品。然而,随着2019-nCoV的蔓延,口罩短缺现象严重。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口罩)的再生方法,以达到既有个人防护的效果又能节省资源。用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模拟2019-nCoV污染口罩,采用常用的恒温烘箱干烤及电吹风机热风处理2种方法,对表面污染有流感病毒的医用口罩进行病毒灭活,洗脱口罩上已灭活处理的病毒,感染Mardin-Darby狗肾细胞(Mar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MDCK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并定量检测病毒基因组拷贝数以评价病毒灭活效果。同时采用抽滤系统和PM2.5监测仪对以2种相似热灭活方式处理过的口罩滤过截留PM2.5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电吹风机30 min热风处理后病毒基因组拷贝数降低至原来的1/1 000 000~1/10 000 000,接近未感染组,但烘箱56 ℃ 30 min干热处理仅灭活部分病毒。2种热灭活方式对口罩的PM2.5滤过截留效果无显著影响。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处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方法,为个人防护用品口罩表面污染病毒的灭活及其再生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应注意的是在口罩匮乏的非常时期,普通人群可采用该简便技术再生口罩后再次使用,但该方法再生的口罩不适合密切接触患者的人群、医护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CRISPR/Cas9系统使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 ul7、ul41、LAT 基因缺失构建M3减毒株(M3株),在M3株基础上通过缺失 us3 得到M4突变株(M4株)。本研究旨在分析野毒株(McKrae株)、M3株与M4株在毒力和抗细胞凋亡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McKrae组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且100%死亡(P<0.001),而M3、M4组未出现临床症状。M4组小鼠组织中病毒载量明显低于McKrae组和M3组;病理学检测表明,McKrae组出现蛛网膜出血、胶质小结等现象,而M3、M4组未见病理损伤,M4组炎性因子表达与McKrae、M3组相比也显著下降(P<0.01);免疫后M4组较M3组出现高水平的中和抗体、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抗原特异性T细胞;McKrae株再次感染时,M4组小鼠组织中病毒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M3组;在人急性T细胞淋巴瘤细胞中,M4株相比McKrae株和M3株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脂检测过程中临床上的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脂检测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观察组,随之选取同期进行血脂检测的68例健康测试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员的血脂水平: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在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方面均优于观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应被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单体型M8a对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该研究利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血小板–细胞融合技术,构建mt DNA单体型M8a和G2a转线粒体细胞(transmitochondrial cytoplasmic hybrid cell,cybrid)模型。后续运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mt DNA拷贝数和RNA转录水平,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细胞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线粒体呼吸测定仪检测细胞内源性氧呼吸(oxygen consumption,OC)情况。结果表明,与G2a细胞相比,M8a细胞mt DNA拷贝数和线粒体轻链(L链)转录水平明显降低(P0.01),细胞基础耗氧量、ATP合成耗氧量、最大氧呼吸能力和MMP显著下降(P0.05),细胞ROS水平显著上升(P0.05)。mt DNA单体型M8a细胞的线粒体呼吸功能受损,可能增加了该单体型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周仙文 《蛇志》2017,(3):303-304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炎性因子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可明显降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菏泽牡丹园土壤甲螨群落特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调查共获甲螨(隐气门亚目)标本616头.分别隶属于17科23属.其中合若甲螨属(Zygoribatula)为优势属(个体数占总数量的10%以上)。利用MGP-分析方法(Aoki.1983).菏泽牡丹园土壤甲螨群落在种类上属O型,在数量上分析属于P型,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菏泽牡丹园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所致。从3个采样点的MGP-分析I结果来看,三者的结果是互不相同的,MⅠ、MⅡ和MⅢ分别为O型、P型和G型;但其MGP-分析Ⅱ的结果则均为P型.这是由于合若甲螨属在3个采样点中个体数量都非常多所致。由于甲螨具有表聚性.在0~5cm层土壤中,甲螨的种类和数量都往往表现为最高。在不同季节,土壤甲螨群落类型变化较为明显。M群、G群和P群的高峰期都发生在4月份左右。菏泽牡丹园土壤甲螨群落多样性较高,可达最大多样性指数的79.26%.各采样点之间的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的差异。其中.MⅡ的多样性最高.MⅠ次之,MⅢ的多性样最低。MⅠ的合若甲螨属数量相对较多.可能是因为它所在的群落受人为干扰较大.这种干扰抑制了该群落中其他种群的生息繁衍,从而使适应性较强的合若甲螨属成了唯一的优势种类。3个采样点中土壤甲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差,MⅠ和MⅡ(0.5263),MⅠ和MⅢ(0.5000)之间的相似程度为中度相似。而MⅡ和MⅢ(0.4762)之间为中度不相似。原因可能是样点间的栽植历史,管理模式,植被和所受人为干扰等因素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是科尔沁沙地入侵最为严重的杂草之一。以少花蒺藜草的异型性种子为对象,通过分析其生物学特征、萌发特性以及人工去除对P型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少花蒺藜草在科尔沁沙地的种子异型性和种群维持策略。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一个刺苞内有两粒或以上种子(以两个种子为多);同一刺苞内相对较大、外形似芒果的种子(M型种子)大于另一个相对较小、外形似李子的种子(P型种子),两异型种子在长、宽、高及百粒重上存在较大差异,P型种子各特征的变异系数均略高于M型种子;自然生境下,一个刺苞内萌发一粒种子(M型)的概率可达到93%,萌发2粒种子(M型、P型)的概率仅为7%,萌发3粒种子的概率为0;室内实验显示,同一刺苞内萌发一粒种子的概率为69.3%,萌发2粒种子的概率为22.2%,萌发3粒种子的概率为8.5%;野外早期去除少花蒺藜草植株地上部分对当年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大,晚期去除会导致少花蒺藜草种群数量减少;室内去除刺苞内已萌发的M型种子的胚根和胚芽后,P型种子的萌发率仅为20.15%,P型种子可能对少花蒺藜草种群的维持起独特的作用,并受环境条件制约且有一定的阈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免疫固定电泳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L)中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需进行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清M蛋白和浓缩尿中M蛋白的检测,筛选出两种检测均显阳性的患者,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相比较,对比血清M蛋白和浓缩尿中M蛋白的检测阳性与多发性骨髓瘤之间的关系。结果 110例需进行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的患者中,经临床资料分析,有34例患者为多发性骨髓瘤。这34例患者血清M蛋白的检测显阳性,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00%;25例患者浓缩尿中M蛋白的检测显阳性,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3.53%。血清检验的临床符合率较尿液检验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血清M蛋白的检测显阳性的患者中,IgG型21例(61.76%),IgA型8例(23.53%),IgM型3例(8.82%),γ轻链型2例(5.88%)。结论 MML患者采用血清及尿液免疫固定电泳检测,血清M蛋白检测阳性率较浓缩尿中M蛋白的检测阳性率要高,血清及尿液进行的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对MML的诊断、检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临床工作者可以根据电泳图谱对MML进行分型,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杨蕾  翟茜  江涛  邓斌  王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0):3826-3829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MCAO)、电针处理组(EA+MCAO)三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后6 h、24 h、3 d和7 d取材,运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缺血半暗带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以及M1/M2型特异性标志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数量表达增加(P0.05,vs.sham组),形态从静息状态的分支状转变为圆形的阿米巴状。M1型标志分子i NOS主要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P0.05,vs.sham组),M2型标志分子Arginase主要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7天(P0.05,vs.sham组)。电针预处理上调Arginase的表达水平,下调i NOS的表达水平(P0.05,vs.MCAO组)。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电针预处理促使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由M1向M2转化。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是当今临床医学攻克的重点。M1型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产生炎症,而M2型巨噬细胞分泌抑炎因子抑制炎症的发生。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则是从炎症状态转变成抑制炎症发生的状态,因此研究巨噬细胞向缓解炎症的M2型极化将有利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培养液处理已被脂多糖(LPS)诱导呈M1型的Raw264.7巨噬细胞,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BMSC-CM)对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提取来源于3周龄C57BL/6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收集BMSC-CM处理M1型的Raw264.7巨噬细胞;半定量PCR检测M1型标记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标记基因[精氨酸酶1(ARG-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以及白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本研究发现,经过BMSC-CM培养后的M1型的Raw264.7巨噬细胞,其M2型相关指标ARG-1和TGF-β1 mRNA水平明显上升,并且IL-10 mRNA水平和p-STAT3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这些结果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通过IL-10/STAT3信号通路促进STAT3磷酸化,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γ,PI3Kγ)抑制表达调控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LL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该研究构建了能启动巨噬细胞(macrophage,MФ)特异性表达PI3Kγ催化亚基p100 siRNA的pSilencer-EGFP-SP-p110质粒,通过SPIONs负载成磁性纳米质粒复合物(SPIONs-DNA),在强磁作用下转染MФ,通过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SPIONs-DNA在细胞内的分布,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I3Kγp110亚基的表达水平。建立M1、M2型MФ模型,将SPIONs-DNA在强磁作用下转染M2型MФ,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鉴定细胞表型,明确M2型MФ转化为M1型的强度。采用Transwell系统建立SPIONs-DNA转染的M2型MФ与小鼠LLC细胞的共培养模型,通过锥虫蓝染色法检测LLC细胞的活细胞数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CCK-8法检测LLC细胞增殖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共培养液上清中NO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LLC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制备的SPIONs-DNA在强磁作用下成功转染MФ并大量分布在细胞胞核周围,SPIONs-DNA转染组细胞PI3Kγp11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细胞对照组(P<0.05)。建立的M1型MФ高表达iNOS(P<0.001),M2型MФ高表达ARG-1(P<0.001)。M2型MФ转染SPIONs-DNA后细胞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AR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在共培养组中,SPIONs-DNA转染的M2型MФ组能大量分泌NO,LLC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结果表明,磁性纳米粒负载pSilencer-EGFP-SP-p110重组质粒能够特异性靶向抑制巨噬细胞PI3Kγp110的表达,诱导M2型MФ转化为M1型;其转染的M2型MФ可显著抑制LLC细胞的生长和增值,促进细胞凋亡,这与其大量分泌NO有关。该磁性纳米质粒复合物可诱导TAM发挥抗肿瘤作用,为研究开发有效的抗肺癌基因治疗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液CMV-DNA联合血清CMV-Ig M检测对婴儿巨细胞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期间我院疑似巨细胞感染的婴幼儿7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MV-Ig 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来检测尿液CMV-DNA,并比较经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单独检测尿CMV-DNA的阳性率为62.8%(44/70),单独检测血清CMV-Ig M的阳性率为55.7%(39/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7.1%(54/70),与两种方法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病毒治疗以后两种检测结果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CMV-DNA联合血清CMV-Ig M检测能显著提高婴儿巨细胞感染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行为学及组织学变化.方法: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 25 mg/kg,每周2次,连续5周.通过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变化,分别使用抗酪氨酸羟化酶(TH)单克隆抗体和抗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0S)单克隆抗体、抗精氨酸酶Ⅰ(Arg1)多克隆抗体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M1、M2两种极化表型的分子标志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小鼠的活动总路程较对照组小鼠有减少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中央活动时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模型组小鼠在水中的不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约87%,两组TH阳性神经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iNOS所染M1型小胶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加约54%,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rg1标志的M2型细胞数量,虽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PTP所致的C57/BL小鼠行为学及神经病理学改变与临床PD患者类似,脑内黑质区小胶质细胞两种极化表型混合存在,但M1型极化较正常有所改变,M2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探究白术内酯Ⅱ(atractylenolideⅡ,AT-Ⅱ)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与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利用PMA将THP-1细胞诱导成M0巨噬细胞,然后加入IL-4和IL-13继续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利用Transwell小室将M2型巨噬细胞与A549细胞共培养,分别给予0、2.5、5μmol/L的AT-Ⅱ进行作用。采用MTT实验测定共培养条件下AT-Ⅱ对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2型巨噬细胞Arg-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共培养体系中TNF-α、IL-1β的含量;采用WB检测A549细胞TLR4、p-p65、NF-κB(p65)、PDL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划痕实验检测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显示,共培养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5、5μmol/L)A549细胞活力降低(2.5μmol/L组P>0.05、5μmol/L组P<0.01);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Arg-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M1型巨噬细胞相关炎性因子TNF-α、IL-1β含量增多但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7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n=36)与CBP组(n=40)。常规组患者采取目标针对性治疗和生命支持治疗,CBP组在目标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BP治疗。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 d后两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 d后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且CBP组的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CBP组治疗前的免疫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CD3~+、CD4~+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且CBP组的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CBP应用于脓毒症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表达,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多聚酶基因逆转录保守区(P区)位点突变情况。选择212例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P基因区耐药变异位点,同时检测其HBV基因型。结果表明,HBV的P基因区突变位点有173、180、18l、184、204、236和250,主要的耐药位点为204和180,分别占35.8%和23.5%。180位点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204位点在30岁以下组与41~50岁组、51~60岁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180位点联合204位点突变率为66.6%,l81位点联合236位点突变率为23.3%;HBV C基因型患者年龄明显大于B基因型患者(P0.01)。M204V/I多以联合L180M突变的形式存在,突变率与年龄有关,HBV基因型和HBV P区耐药位点的检测对CHB患者的治疗和病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lipoprota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 3 protein,APOBEC3G)在维吾尔族女性患者宫颈癌(uterine cervical carcinoma,UCC)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和病区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HC-Ⅱ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筛查,并同时进行阴道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维吾尔族女性患者190例,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阴性慢性宫颈炎41例、高危型HPV阳性慢性宫颈炎40例、UCC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I~III级)41例、UCC 68例。提取宫颈组织中的RNA和蛋白质,并采用Real-Time PCR检测APOBEC3G mRNA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POBEC3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POBEC3GmRNA在HPV阴性宫颈炎、HPV阳性宫颈炎、UCC前病变、UCC各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0,P=0.000 1);组间两两比较,UCC组表达量是HPV阴性宫颈炎组的1.70倍,HPV阳性宫颈炎组的1.33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C前病变组表达量是HPV阴性宫颈炎组的3.00倍,HPV阳性性宫颈炎组的1.6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BEC3G在HPV阴性宫颈炎、HPV阳性宫颈炎、UCC前病变、UCC各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3.15,P=0.000 1);组间两两比较,HPV阴性宫颈炎、HPV阳性宫颈炎、UCC前病变、UC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BEC3G在维吾尔族女性患者UCC发生发展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APOBEC3G在其UCC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氯生对原代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孕酮(P4)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培养备用。取备用的卵巢颗粒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三氯生(0、0.01、0.1、1μM)染毒。24 h后分别采用MTT法检测颗粒细胞的相对活力、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颗粒细胞P4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 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 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以及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三氯生在本研究所采用的浓度范围内对颗粒细胞的活性并没有影响(P0.05);三氯生(0.1、1μM)可抑制颗粒细胞P4的分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下降(P0.05)。三氯生(0.1、1μM)可使St AR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450scc的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1μM三氯生可使St AR及P450scc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三氯生对3β-HSD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皆没有影响(P0.05)。结论:三氯生可抑制原代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P4分泌,对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分子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