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广生态农业,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初论湖北省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我省自1983年开始创办村级生态农业试点以来,目前全省已有不同试点81个,其中县级7个,乡镇级39个,村级35个。试点区面积近2666.67ha,其中耕地1.867×10 ̄5ha。1991年我省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但生态农业试点区仍获得全面丰收,与大丰收的199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加8000万元,年人平均纯收入增3.8%,粮食总产量增加6.6×10 ̄7kg,水土流失面积7533ha,森林覆盖率达27.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粮食商品率达46.8%,生态工程和生态技术的抗灾能力和稳产功能得到充分证明。为了使我省生态农业建设“点上出精品,面上有规模”,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湖北省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以保护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稳固提高种植业水平为基础,从充分合理开发资源出发,不断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生态、经济双向良性循环,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技术路线生态区划→系统规划→分区试点→模式优化→推广辐射的滚动扩散。  相似文献   

2.
增强立体开发意识 建设“六一”生态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立体开发意识建设“六一”生态工程方达福(湖北省阳新县农业环境保护站,435200)宝塔湖地处湖北阳新县县城东郊,紧靠富河北岸,直通长江。该地1975年前是一片荒芜的湖泊、血吸虫疫区,现已开发利用2120.7ha,是本县重点农业商品开发基地之一。为了加速湖区开发,把宝塔湖建成高标准、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开发区和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的辐射区,宝塔湖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认真总结了十几年来开发湖区农业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湖区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优势和城郊优势,重新进行周密规划和研究,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了水田、旱地、林地、果园、菜地五个优化农业模式。为了进一步满足居民对蛋、禽、肉、果、鱼等方面的需要,该区工作委员会认为必须增强湖区农业立体开发意识,为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探索新路子。因此,他们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1988年底争取到湖区开发资金和自筹资金48万元,1990年建成“以沼气为纽带、以菜蓝子工程和畜渔基地工程为网络的深度加工、多链循环、美化庭院、农工商综合发展、产供销一条龙、高度集约化”的人工生态类型模式工程,即“六一”农业立体开发生态工程。“六一”生态工程设在宝塔  相似文献   

3.
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乾俊礼(中共湖北省老河口市委员会,441800)DevelopingHigh-efficientEcologicalAgricultureandRealizingTrausitionfrom"prilnarySufficiency"to"Well-off"¥.QianJunli(LaohekouMunicipalCommitteeofCPC,HubeiProvince441800).ChineseJourmalofEcology,1993,12(2):83-84.Dependeduponthedevelopmentofhigh-efficientecologicalagriculture,theLaohekoumunicipalityhasrealizedthetransitionfrom"primarysufficiency"to"well-off"。Keywords:high-efficientecologicalagriculture,primarysufficiency,well-off,Laohekou.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老河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农林业系统的能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农林业系统3种群落类型(沙兰杨-小麦·玉米(POTZ)、泡桐-小麦·玉米(PATZ)和苹果-小麦·花生(MT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TZ类型的年群落净固定能量为43.6235×1010J·ha-1,PATZ为45.6426×1010J·ha-1,MTA为49.6000×1010J·ha-1.年群落现存能量分别为55.2174×1010,57.7595×1010和78.4699×1010J·ha-1;群落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1.000,1.047和1.138%.群落的能量效率分别比传统的农田系统增加11.83、14.45和28.25%.在农业林业系统中,苹果-小麦·花生群落类型为最佳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5.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粮食、油料产量分别增长近两倍,棉花在四倍以上,其它肉、蛋、奶、果、茶等等也都大幅度增长。成就是很大的。但还必须看到,我国15亿多亩耕地,十分之七以上属中、低产田,常年受洪涝、风沙、干旱、盐碱和水土流失之害,成为人们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根本障碍,特别是我国北部,西部干旱,半干旱山地丘陵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这里仅以辽宁省喀左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为例,谈一点看法。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喀左县)可算这类贫困地区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县。全县总面积约330万亩,耕地72.5万亩,人均土地8.6亩,耕地2.0亩,1979—1981年社员年均收入(集体分配)为45.95元。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生态学当前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生态学当前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孙鸿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1农业生物品质生态的研究如山地不同垂直带的生态环境对果树、作物、畜禽、药材等产品品质的影响;不同干燥度气候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施用有机肥对果树品味的影响;以及食物农产品的非污染品质等;这皆是当前“三高”农业中“优质”目标的主要内容,有的还需通过分子生态学的手段来测试。2农田生物种群(或群落)合理结构的研究如农田多生物种群共生互惠或“相居而安”的合理配置机理的研究(如稻鱼共生、“混林农业”、玉米与平菇互惠等);农田多作物种群根系“他感作用”的相克关系的研究与应用;区域性“立体农业”主要模式及其效益的研究;优化农田生物结构提高土地承载力的生态学机理研究等。3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如高产高效农田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特征与指标定量化研究;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动态的研究;灾害性农田生态系统生物信息捕获及早期警报的研究;养分循环的调节与提高再利用效率的研究等。4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估度量方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研究5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应用的研究如研究优良农业生物品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迭问题;主要作物单项因子生态位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是将自然资源不断转化为农产品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无机资源转化为可以供人类消费的有机产物。农业生态系统必须对全球气候变化、市场竞争、自然环境的恶化、经济等政策法规和人民的需求等因素做出灵活的应对策略,同时还要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发展中国家,有超过20亿的人口每天收入低于2美元,他们收入中绝大部分都用于解决温饱。这些人大部分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并以农业生产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由于这些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该地区人类生存的关键。中澳两国都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牧业发展作为研究的重点。两国的专家都致力于恢复和维护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气候变化正在使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农学,生态学,环境学,社会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发展和融合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7月20—25日在兰州大学举办了以“气候变化和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为主题的“第二届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EAM)国际会议”。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参与了此次会议,并共同讨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可持续性。本次会议的议题是:(1)半干旱地区旱作雨养农业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2)干旱地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此次会议由兰州大学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协办,由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联合支持、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旱寒生态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西澳大学农业研究院、FAO属下的叙利亚国际旱地农业研究中心(ICARDA)联合提供资金支持。会议期间,25位专家就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土壤互作关系作了报告。另外还有18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科研一线工作的青年学者汇报了研究进展,并与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报告会之后,大会组织专家分别对典型旱区农业进行了考察,分别是兰州大学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生态实验站(榆中)和甘肃武威市民勤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此次大会遴选出35篇学术论文,以专刊的形式发表于《生态学报》第31卷第9期。会议遴选出的其它英文文章将于2011年在《Plant and Soil》和《Crop and Pasture Science》上发表,敬请期待。我们相信,本专刊的出版将会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和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修文  于书霞  史志华  王玲 《生态学报》2021,41(17):7002-7014
我国南方红壤区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和优越的社会区位条件,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农业开发,同时山地丘陵的坡度较大,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导致该区生态功能退化、环境问题突出,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南方红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估算区域植被净生产力(Carnegie 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InVEST模型及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定量评估了该区退耕还林前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农作物生产(Crop Production,CP)、土壤保持(Soil Conservation,SC)和产水(Water Yield,WY)四种生态系统服务;采用偏相关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集聚特征,揭示了退耕还林对南方红壤区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后,南方红壤区的NPP、CPSCWY总体增强,但部分区域呈现减弱趋势。其中,NPP在南部呈现减弱趋势,SC在东北部减弱,CPWY均在东南沿海减弱;(2)退耕还林后,NPP与WY间由极显著协同关系(r=0.315,P=0.025)转变为显著权衡关系(r=-0.279,P=0.059):而SCWY间由无显著相关转变为极显著权衡关系(r=-0.427,P=0.024);(3)退耕还林前后,南方红壤区的NPP、CPSC的空间分布格局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而WY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4)四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空间异质性显著,CP-SC关系的Moran''s I指数最小(0.012),NPP-SC和NPP-WY关系的Moran''s I指数均大于0.7。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理解退耕还林对南方红壤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的影响,并为确定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农林牧业的发展方向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