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宏发  钱国桢 《生态学报》1989,9(4):330-335
在野鸭越冬期逐旬测定了绿翅鸭、琵嘴鸭、斑嘴鸭笼养下的生存能。结果表明,三种野鸭越冬期每天摄食量分别为绿翅鸭32.4克,琵嘴鸭54.9克、斑嘴鸭80.2克。食物利用率依次为75.6%;73.7%;73.8%。生存代谢能依次为102.7千卡/只·天;173.6千卡/只·天;248.2千卡/只·天。总能量的摄入有三个高峰,分别出现在秋季迁来后、冬季寒潮后和春季迁飞前。 三种野鸭越冬期体重呈现出二低二高的变化形式。1983年与1963年野外野鸭体重相比较,绿翅鸭平均降低了20%,斑嘴鸭降低了12%,表明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对野鸭的栖息越冬有恶化的趋势。 本文分三个季节拟合了体重与生存能的关系式,比较了不同季节生存能与静止代谢能的差异,表明野鸭是通过提高体廓的隔热能力,增加体内能量的储存以及减少活动和生产的能量消耗来渡过寒冷又缺少食物的冬季的。  相似文献   

2.
绿翅鸭和琵嘴鸭的换羽及其静止代谢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了绿翅鸭和琵嘴鸭的飞羽换羽过程,并比较了换飞羽前后的静止代谢率。在笼养条件下,绿翅鸭换飞羽需21—25天,琵嘴鸭则需25—30天。换飞羽期间,绿翅鸭和琵嘴鸭的静止代谢率比换羽前分别增高24.8%和34.7%。野鸭的体重在换飞羽开始后增加。重新获得飞行能力前则体重下降仍回复到换羽前水平。绿翅鸭和琵嘴鸭一年仅换羽一次。  相似文献   

3.
绿翅鸭     
正绿翅鸭(Anas crecc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小型鸭类,体长30~35厘米,雌雄异色。雄鸟头颈暗栗色,自眼至上颈具紫黑色金属光泽。头侧具一条辉绿色带斑,自眼周延至后颈,带斑上下缘有棕白色狭纹。下体棕白,胸部缀有黑色斑点,颏及尾下覆羽黑色。雌鸟背棕黑色有棕黄V形斑,羽的外缘肉黄色。下体与雄鸟相似,嘴黑色,腿棕褐色。在我国境内基本上是旅鸟和冬候鸟,8月下旬迁往南方越冬,次年3—4月北返。迁飞时常集结为成千上万的大群,  相似文献   

4.
2007~2009年在黑龙江中南部地区对绿翅鸭(Anas crecca)繁殖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绿翅鸭在黑龙江属夏候鸟,每年3月末4月初迁来,10月上旬迁离,所观察的4对绿翅鸭居留期约6个月。迁来时成群停留在湖泊及江的冰面上,开江以后散去,繁殖期间,绿翅鸭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巢址多选择离水域较近的草丛或灌木丛中,所观察的4巢,巢都比较简单,筑巢时间为(5.5±1.0)d(n=4)。巢筑成后的(3.25±0.50)d开始产卵。每窝70~12枚不等,平均(9.80±2.21)枚(n=4)。卵重平均(28.70±0.72)g(n=39),最后一枚卵产出后(2.50±0.577)d(n=4),开始孵卵,孵卵期约为22~26 d不等,平均孵卵期为(24.25±1.17)d(n=4),平均孵化率为79.5%±29.98%。幼鸟为早成鸟,育雏期为(29.75±1.70)d。  相似文献   

5.
2008年5-11月, 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Suaeda salsa)硫(S)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各器官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体表现为JP1 > JP2; JP1和JP2地上与地下部分比值的变化较为一致, 整体表现为JP2 > JP1; 二者枯落物量呈递增变化; JP1和JP2叶、茎和枯落物中的全硫(TS)含量在生长季波动变化明显, 整体呈先增后减变化, 而根中的TS含量在生长季呈递减变化, 符合指数衰减模型; 二者不同器官及枯落物的TS累积量和S累积速率(VS)季节变化明显, JP1地上部分的TS累积量和VS明显高于JP2, 且二者地上部分的TS累积量和VS均明显高于地下; JP1和JP2不同部分的S分配比差异明显, 其中叶的分配比最高, 分别为(38.34 ± 16.19)%和(66.27 ± 12.09)%, 说明叶是翅碱蓬重要的S累积器官。结果显示, 翅碱蓬的生态学特性和其所处生境的水盐状况对JP1和JP2生物量、TS含量、累积量、累积速率、分配比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钱雪  王冬梅  李爽  窦洁  季荣 《生态学报》2016,36(20):6602-6606
为阐明始红蝽呼吸代谢的季节变化规律,探讨其对温度适应的呼吸代谢策略,运用多通道昆虫呼吸仪逐月测定始红蝽自然种群的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代谢率和呼吸商。基于预实验获得始红蝽完成一次完整的呼吸代谢活动的时间为90 s,故每90 s记录1次数据。结果表明,始红蝽的呼吸代谢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种群(12—2月)呼吸代谢水平最弱,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和代谢率的平均值依次为(3.16±1.02)×10~(-5)mL/min、(2.09±0.78)×10~(-5)m L/min、(0.11±0.08)×10-3mLg~(-1)min~(-1);春季种群(3—5月)呼吸代谢水平迅速增加,夏季种群(6—8月)呼吸代谢水平最高,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和代谢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3.68±2.68)×10~(-5)mL/min、(36.00±3.07)×10~(-5)m L/min、(18.16±0.83)×10-3m Lg~(-1)min~(-1);秋季种群的呼吸代谢水平开始减弱并持续到冬季。始红蝽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和代谢率的值与栖息地的地表温度成正相关(r_1=0.914,r_2=0.909,r_3=0.836);春、夏、秋3个季节始红蝽以糖类物质作为呼吸代谢消耗的底物,冬季则消耗脂类物质。研究得出,随季节温度变化,始红蝽不仅能够调节呼吸代谢水平的强弱以提高自身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还可通过调整呼吸代谢消耗的底物类型以最大程度降低消耗,这对维持始红蝽种群数量和扩大其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浆暴露于空气中不久就会失去效用,这样就令人怀疑是否空气中的氧气与王浆发生作用,使王浆中的某些成分被氧化而变性,从而丧失其原有效用。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王浆气体代谢变化过程,不仅测定王浆吸收氧气的作用,并且测定其释放二氧化碳的作用,并对于王浆的气体代谢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本实验于1959午夏季进行。实验所用的鲜王浆系从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蜂群人工王台中获得,收集  相似文献   

8.
冬眠黄鼠代谢、循环、呼吸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冬眠达乌尔黄鼠的生理生态特征。静止代谢以闭路系统呼吸计测定。心电图以XDH-3型心电图仪记录。 1.冬眠期与活动期黄鼠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间的关系均呈负相关(表1、图1)。活动期平均每日能量消耗为64.87卡/克,冬眠期则大大降低,仅为0.92卡/克。 2.冬眠期白血球(2427.80个/立方毫米)仅为活动期(6,304.30个/立方毫米)的38.5%;而冬眠期红血球(707.80个/立方毫米)却增加12.7%. 3.冬眠黄鼠呈现周期性呼吸模式,并常出现Cheyrie-Stokes呼吸,每次呼吸暂停时间平均为3—10分钟。 4.冬眠黄鼠心脏活动不规律,心率低,冬眠期平均心率为5.55次/分。  相似文献   

9.
在编写《秦岭鸟类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秦岭的红翅绿鸠与已知的亚种有所不同,认为是一个新亚种,命名为: 红翅绿鸠佛坪亚种Treron sieboldii fopingensis新亚种 正模标本:雄性成鸟(采集号:6400340)由宋世英于1964年6月6日采自佛坪龙草坪(东经107°55′,北纬33°40′;海拔1,500米)。 配模标本:雌性成鸟(采集号:6400545)由赵建初于1964年9月19日采自太白大涧沟(东经107°20′,北纬34°10′;海拔1,700米)。  相似文献   

10.
十三陵水库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浮游植物是天然水域中食物鏈组成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魚类的食料,特別是一些植物性或杂食性的魚类如:白鰱、花鰱、草魚、鲤魚等,更与它們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很多学者在魚类的食性分析工作中所指出的;浮游植物的多寡不仅对成魚的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幼魚的生长发育也起着重大的作用。此外,自小球藻被广泛的利用以后,浮游植物这一数量甚多的水生羣体,便日漸引起人們的重视。但是如何了解它們在天然水域中的生活情况;过去虽然有人做过不少工作,然而对于水庫中的浮游植物种羣組成及每年产量的季节变化,国內还未曾有人做过深入研究。为此,我們在北京郊区十三陵水庫蓄水后第一年(1958年7月—1959年8月)調查的基础上,又连续做了两年的調查,以便为漁业及今后藻类培养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所用的定性、定量标本取于庫內的5个采水站。选站时根据庫水面积、深度、被淹沒的村庄遺址和库內原有河道等的不同环境而定,每站在垂直綫上按0,3,6,10,15,20米等水层分別采取水样。第一站位于拦洪坝前出水口附近,水深3—10米。第二站位于被淹沒的东山口村,水深6—13米。第三站位于庫中央的原河道上,水深7—15米。  相似文献   

11.
Martyn L.  Gorman Henry  Milne 《Ibis》1971,113(2):218-228
The annual cycle of the interrenal (steroid secreting) tissue of the adrenal gland of the Common Eider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its fractional volume and mean nuclear diameter. These measurements indicate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renal activity and the organic metabolism of the bird throughout the year. High interrenal activity is generally accompanied by utilization of energy reserves, for example during incubation and by oil-polluted birds, and low 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eplenishment of body tissues. Heavy fat deposition in April, before egg-laying, occurs at a time of increasing interrenal activity which apparently induces hyperphagia which in turn prevents the catabolic effects of high glucocorticoid produc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nnual interrenal cycle in relation to breeding and moulting is discussed for the Eider and compared with a variety of other species.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卫生防疫站(1958—1959)曾对昆明市蝇类的孳生场所作过调查。本文记述了昆明市及其郊区常见蝇类的种类与季节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3.
西湖湖西浮游与着生藻类季节变化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调查了西湖湖西沿岸带浮游藻类和不同基质(植物、石块和底泥)上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分析了着生丝状藻与浮游丝状藻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探讨湖西生态修复过程中季节性暴发的丝状藻水华的原因。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和植物、底泥、石头上着生藻类中均以硅藻门种类数(分别占52.5%、60.4%、86.7%和72.7%)最多, 蓝藻门(分别占10.1%、8.9%、6.7%和15.2%)和绿藻门(分别占26.3%、19.8%、5.6%和10.6%)次之, 其他门类相对较少, 浮游藻类与着生藻类优势种季节差异较大。附植丝状藻密度显著高于附泥和附石丝状藻, 且狐尾藻上着生丝状藻密度与浮游丝状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狐尾藻着生丝状藻可能是浮游丝状藻较重要的来源之一, 该结果可为西湖丝状藻水华的控制提供一些参考。相关性分析表明, 着生藻类和丝状藻与各理化因子(水深、透明度、溶解氧、水温、pH、TN、SRP、TP等)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丹江口水库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与季节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2月到2005年11月在丹江口水库库区206尾鲤(Cyprinus carpio)肠道中检获蠕虫11种,其中复殖吸虫3种,线虫5种,棘头虫2种,绦虫1种。总体感染率为45.63%,平均感染丰度为4.23±12.65,平均感染强度为9.29±17.48,其中饭岛盾腹吸虫(Aspidogaster ijimai)的总感染率(25.24%)和平均感染丰度(1.76±6.46)最大,瓣睾鲫吸虫(Carassatrema lamellorchis)的感染强度(25.00±46.68)最大。除部分平均感染丰度较低的线虫如鲤带巾线虫(Cucullanus cyprini)外,其他蠕虫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蠕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为4.63,均匀度指数为0.60,对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各季节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波动较大,并无明显变化规律。每尾鲤感染蠕虫种数多在1—4种之间,所有感染的11种蠕虫中优势种为饭岛盾腹吸虫;次优势种为日本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japonica)、中华许氏绦虫(Khawia sinensis)、瓣睾棘吸虫和鲤长棘吻虫(Rhadinarhynchus cyprini);非优势种为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鲤带巾线虫、鲤杆咽吸虫(Rhabdochona cyprini)、黄颡刺盖线虫(Spinitectus gigi)、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和木村小棘吻虫(Micracanthorhynchina motomurai)。在种间协调关系方面,鲤杆咽线虫和瓣睾鲫吸虫、鲤长棘吻虫和饭岛盾腹吸虫、对盲囊线虫和木村小棘吻虫、鲤长棘吻虫和木村小棘吻虫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正关联。对优势种和次优势种蠕虫中种群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鲤寄生蠕虫各组分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秋、冬季节的感染水平普遍比较高,而到春夏则急剧下降,但中华许氏绦虫无显著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