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2.
3.
目的比较促泌素(secretagogin,SCGN)与传统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在肾上腺原发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肾上腺原发肿瘤手术标本共37例,其中包括18例皮质腺瘤、3例皮质腺癌、16例嗜铬细胞瘤。同时选取5例正常肾上腺组织,5例肾透明细胞癌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使用SCGN、PGP9.5、CD56、NSE、Syn及CgA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SCGN在全部5例正常肾上腺皮质均有表达,而在髓质不表达(P<0.01),其中在皮质的表达明显高于PGP9.5和CgA的表达(P均<0.01);全部18例皮质腺瘤均表达SCGN,且明显高于NSE(P<0.05)、PGP9.5和CgA(P均<0.01);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SCGN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8.8%(3/16),明显低于其它标记物(P均<0.01)。SCGN在皮质腺瘤(18/18)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嗜铬细胞瘤(3/16)(P<0.01),而PGP9.5和CgA在嗜铬细胞瘤(15/16,16/16)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皮质腺瘤(3/18,1/18)(P均<0.01);CD56、NSE和Syn在皮质腺瘤、皮质腺癌和嗜铬细胞瘤中均有高表达,但两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SCGN在全部5例肾透明细胞癌中均不表达。结论SCGN对肾上腺皮质腺瘤有较高敏感性,其与嗜铬细胞瘤的标记物CgA和PGP9.5联合可在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CEA、MC_5(PAP法)和组织化学AB(PH2.5)/PAS、HID/AB(PH2.5)染色方法,对43例结肠腺瘤、52例结肠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3例结肠腺瘤伴癌变,15例结肠腺癌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进行了相关抗原及大肠粘蛋白的研究探讨。结果发现五类组织之间其着色含量都呈现一定的差异,尤其是随着腺瘤的异型程度增大,这种差异更为明显。本实验结果提示,上述染色法对结肠腺瘤癌变的逐渐演变过程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胃异型增生上皮及胃腺癌组织中神经内分泌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63例癌旁低度异型增生、26例高度异型增生及相应胃腺癌组织中嗜铬粒蛋白A(CgA)、突触素(Sy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结果 CgA、Syn和NSE在癌旁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相应胃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异型增生上皮和胃腺癌伴神经内分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反映了胃腺癌发生发展的多步骤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2例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20 mg螺内酯口服,一天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4 mg培哚普利口服,一天1次。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功能、血钾、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2%(23/31),较观察组[93.5%(29/31)]显著降低(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LVEF(左室射血分数)、血清钾浓度、6分钟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LVEDD、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血清钾浓度、6分钟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31),观察组为12.9%(4/3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有效降低血压,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3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3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17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11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中FAS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AS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增生期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1.1%、57.1%、56.5%、52.9%、45.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FAS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P<0.05)。FAS的阳性表达率在浸润深度≥1/2肌层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2肌层者(P<0.05)。FAS的表达与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FAS的表达与ER有关(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FAS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AS可以作为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部分ER阳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FA...  相似文献   

8.
应用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技术, 对90 例甲状腺肿瘤(其中甲状腺腺瘤10 例, 不典型腺瘤15 例,乳头状腺癌25 例, 滤泡癌15 例, 髓样癌15 例, 未分化癌10 例) 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腺瘤组与各型甲状腺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甲状腺腺瘤组同不典型腺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癌随组织分化程度的不同, DNA 含量明显增加, 多为高倍异倍体细胞, DNA直方图明显右移, 峰值主要位于≥5C处; 甲状腺腺瘤组DNA含量较低, 多为低倍整倍体细胞, DNA 直方图峰值位于2C- 4C处; 不典型腺瘤组DNA含量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DNA 直方图逐渐右移。表明DNA倍性程度与肿瘤的增殖程度呈正相关, 高倍异倍体细胞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多。作者认为DNA原位图像定量分析可为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分级及早期发现癌变趋势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和上海市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基因热点突变与肾上腺皮质腺瘤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发现了两种基因突变与其他亚型的关联,为肾上腺皮质肿瘤及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4月3日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肾上腺库欣综合征主要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和增生引发的皮质醇过量分泌导致,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癌等。这一类肾上腺疾病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和上海市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基因热点突变与肾上腺皮质腺瘤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发现了两种基因突变与其他亚型的关联,为肾上腺皮质肿瘤及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4月3日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肾上腺库欣综合征主要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和增生引发的皮质醇过量分泌导致,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癌等。这一类肾上腺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DM2和TBX2基因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亲生物素基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2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41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4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和TBX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MDM2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中均无强阳性表达,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1%和51.11,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的强阳性表达率为51.11%(23/45),明显高于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和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中的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DM2强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Ⅱ、Ⅲ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级(72.41%vs 13.33%,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TBX2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5%,45%和72.7%。子宫内膜样腺癌中TBX2基因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TBX2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DM2、TBX2基因在复杂性增生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两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抗人胎盘酸性同工铁蛋白单克隆抗体、p53 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32 例大肠腺癌、30 例大肠腺瘤和30 例非肿瘤性大肠粘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是酸性同工铁蛋白在53.1% 的大肠腺癌和16.67% 的大肠腺瘤中为阳性表达, 二者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 在非肿瘤性大肠粘膜组织中全部为阴性; p53 在43.8% 的大肠腺癌和13.3% 的大肠腺瘤中为阳性表达; 在大肠腺癌组织中, 酸性同工铁蛋白与p53 的表达符合率为71.9% (同为阳性者为34.4% , 同为阴性者为37.5% ), 经统计学检验酸性同工铁蛋白的表达与p53 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在30 例大肠腺瘤组织中, 酸性同工铁蛋白与p53 同为阳性表达者3 例, 该3 例组织均可见非典型增生的病理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细胞内存在酸性铁蛋白抗原, 这些酸性铁蛋白若释放到血液中可能是造成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还提示对大肠腺瘤患者进行p53 和酸性同工铁蛋白的检测可能作为判断其早期癌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穿山甲胃的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组织学的方法,在广东省从22个穿山甲的胃中检出6例鳞状细胞癌、3例乳头状瘤(中一例癌变)、1例腺瘤性息肉和多例胃上皮增生。详细地描述了这些肿瘤与有关病变的病理巨体形态与显微特征。穿山甲的肿瘤前不见报道。这种动物的胃肿瘤以很高的检出率被发现,在动物流行病学上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WWOX和E2F-1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大肠腺癌、2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中WWOX和E2F-1的表达情况.结果:WWOX在大肠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粘膜和大肠腺瘤(P<0.05).E2F-1在大肠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以及大肠腺瘤(P<0.05).WWOX、E2F-1表达与大肠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WWOX与E2F-1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3,P=0.004).结论:WWOX和E2F-1的表达与大肠腺癌发生关系密切,是大肠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和上海市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基因热点突变与肾上腺皮质腺瘤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发现了两种基因突变与其他亚型的关联,为肾上腺皮质肿瘤及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4月3日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肾上腺库欣综合征主要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和增生引发的皮质醇过量分泌导致,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癌等。这一类肾上腺疾病的遗传原因、发生机制和诊疗手段仍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尿液中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并评价其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酶联免疫分析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有嗜铬细胞瘤筛查指征的患者的24 h尿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测定。结果:嗜铬细胞瘤患者24 h尿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增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其他肾上腺占位性疾病患者,同时也显著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参考区间上限值;以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806.5μg或甲氧基肾上腺素385.5μg为切点,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度为83.3%、特异性为90%;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和甲氧基肾上腺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0.057和0.886±0.076。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24 h尿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和甲氧基肾上腺素的方法准确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以作为嗜铬细胞瘤的初步筛查、排除、临床诊断的可靠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与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效果。方法:对15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别采用肾上腺全切术(A组82例)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B组70例)进行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一月内血压恢复者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和低血钾在组间情况无统计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一月内血压恢复比例高于B组(P〈0.05),而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中,肾上腺全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能谱CT动态增强后肾上腺肿瘤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形态及斜率差异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处理腺瘤(45个)与非腺瘤(20个)CT动态增强资料,均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资料证实。分别测量腺瘤与非腺瘤在28 s、60 s、180 s时间点的11个单能量点(40~140ke V)CT值、记录能谱曲线形态并计算其低能量段(40~100 ke V)的斜率。结果:在各个时间点,腺瘤与非腺瘤各单能量点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曲线形态为速降形、缓降形、近似直线形、勺形及弓形五种(p0.05)。在60 s,二者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8 s与180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动态增强后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能谱曲线形态及在60 s时低能量段能谱曲线斜率存在差异,可能有助于二者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儿童EBV感染所致的临床疾病谱与年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EBV感染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EBV-VCA-IgM或EBV-DNA-PCR诊断的690例儿童EBV感染的疾病分布和年龄分布特点.结果EBV感染儿童非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22例,占61.16%,非典型EBV感染268例,占38.84%.非典型EBV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为191例,占非典型EBV感染的71.27%.其他为皮炎或口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泻病、川畸病、肠系膜或颈淋巴结炎、肾炎或肾病和CNS感染等.EB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呼吸道感染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EBV感染男女比为1.79:1.结论儿童EBV感染所致疾病多样,累及系统多,非典型表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呼吸道感染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