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是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特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变进行探讨,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推广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在我院选出200名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00名患者除药物常规护理外还通过吸氧、体育锻炼、呼吸锻炼、调整饮食等特殊护理。对照组100名患者只通过药物普通干预,并沿袭以往的生活习惯,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社会生活质量改善变化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殊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复制人类COPD的病理,深入探讨COPD的发病机制、药物开发等,近年来动物模型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常用复合方法造模的优缺点以及评价模型的方法,为COPD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上升的常见慢性气道疾病。依据最新的2015 年版GOLD 指南, 对于稳定期COPD 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和降低远期急性加重风险;支气管舒张剂可通过改变气道平滑肌张力,舒张支气管,改善气流 受限,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稳定期COPD 的一线基础药物。而β2 受体激动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 简介β2 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对短效、长效和不同给药途径的β2 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COPD 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部微生物组存在于呼吸道和实质组织中,通过菌群紊乱、代谢产物、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基因毒性等方面介导肺部损伤。随着肺部微生物组的深入研究,发现肺部微生物组的相关活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和肺癌息息相关,能够促使COPD向肺癌的转变。本文主要介绍了肺部微生物组稳态及其通过炎症反应导致COPD和肺癌,重点探讨了肺部微生物组如何通过炎症反应介导COPD转化为肺癌,以期为COPD和肺癌的临床预防、优化治疗以及新型药物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春媛 《蛇志》2011,23(2):197-199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由于该病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反复发作,导致各种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对该病尚无根治的方法,临床治疗能缓解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差.现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7例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结合沙美特罗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93例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称为A、B、C组),A组给予中药参苓白术散口服和沙美特罗喷雾剂吸入治疗,B组给予中药参苓白术散颗粒剂口服治疗,C组给予沙美特罗喷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医症状评分以及肺功能包括FEV1、FVC和PE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给予中药参苓白术散剂口服和沙美特罗喷雾剂吸入治疗的A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医症状评分以及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FEV1和FVC分别提高了0-3L和0-37L,PEF也增加了44L/min,并且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疗效也明显优于B、c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结合沙关特罗治疗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临床表现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遗传》202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也是世界主要致死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了大量与肺功能或COPD相关的遗传变异或基因位点、药物靶点等。本文综述了2007年以来世界范围内针对肺功能或COPD的GWAS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其进展综述,分析了可能存在的药物靶点,并探讨了COPD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为深入研究COPD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环境污染严重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肺相关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已成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既往研究普遍认为,COPD主要出现不可逆转的气流受限和慢性炎症反应。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常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症状。所以,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早期诊断COPD的方法非常必要,这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通过各种机制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miRNA在COPD中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9.
市场对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治疗药的需求强烈。 全世界COPD患者仍任增加,新药开发竞争激烈展开。 从抗体药物到新型类固醇药物,候选新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20,(2)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是一种气流受限型疾病,同时具备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征。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具有挑战性,哮喘与COPD病理生理不尽相同,二者合并发生时,病情将变得极为复杂。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由于该病病程长、易复发,且治疗较困难,单一用药治疗的效果有限,建议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根据WHO调查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 COPD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病因。COPD的形成与发展涉及众多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COPD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氧化应激、炎症机制、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以及细胞凋亡与之密切相关。另外,自身免疫反应、微生物组的变化以及无效的受损修复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同样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并研究COPD的发病机制对预防与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继发真菌性医院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31例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 31例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到34株真菌,以曲霉菌属居首位,占29.41%,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6.41%。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显示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尤以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为佳。结论 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多为曲霉菌属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疑为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例须及时采集标本培养,以早期发现病原性真菌和选择有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曲亚楠 《蛇志》2017,(2):208-209
目的探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评分、CAT评分、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一种以呼吸困难恶化,超过平常安静时呼吸困难恶化变化程度为特征的综合征.由于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体力、营养均大量消耗,机体抵抗力差,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营养支持也必不可少.我科2000~2007年共收治COPD并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现将综合治疗、营养支持和精心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BODE指数(bodynlass index,airflow obstruction,dyspnea,and exercise capacity index,BODE index)是一个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新的多维分级系统,它综合了临床症状、营养状态、运动能力和肺功能的相关参数,可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预后信息,并能评估肺康复、肺减容术、肺移植术等治疗效果,评价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阐述了BODE指数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其生活质量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所收治的12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测,并采用SGRQ进行评价。结果:SGRQ中症状部分、活动部分、影响部分及总分与FEV1呈负相关性(r=-0.561、-0.720、-0.671、-0.711,P0.05);活动部分、影响部分、症状部分及总分间均呈一定相关性(P0.05);I、II级患者活动部分、影响部分、症状部分及总分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COPD患者活动部分、影响部分、症状部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RQ对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评价作用,同时还可较好地反映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包括临床症状、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与其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COPD患者110例,分别对其临床症状、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进行评估分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COPD患者的肺功能分级越高,体重指数越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583,P0.05);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分级越高,体重指数越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673,P0.05);不同肺功能分级和呼吸困难分级COPD患者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越高,其体重指数越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461,P0.05);高风险组COPD患者的体重指数显著低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COP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其体重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BMI越低,其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主要包括慢性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医疗负担重。由于其发病机制、临床发展过程较为复杂,对COPD诊断、治疗的研究工作进展仍然相当缓慢。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建立COPD动物模型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旨在对COPD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模型动物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提出一点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童成文  李胜 《生命的化学》2023,(11):1773-17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常具有多种肺外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COPD的致病因素有长期吸烟、缺少锻炼、有害气体的吸入等,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而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骨质疏松的特点是骨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风险。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可能会增加COPD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导致患者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故COPD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高患病率被认为是由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较大和吸烟)以及COPD特定危险因素(如全身炎症、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维生素D缺乏等)造成的。目前,临床上针对COPD患者的治疗大多忽略了对其合并症骨质疏松的治疗,且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对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PF分为COPD合并PF组(n=35)和COPD组(n=45),分析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CT及高分辨CT(HRCT)结果,检测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对COPD合并PF的预测效能。结果:COPD合并PF患者的临床症状位于两种单病之间,肺功检查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DIco弥散量多表现为中重度减低,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较明显,胸部X线片和胸部CT具有两病的特点。COPD合并PF组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OPD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联合诊断COPD合并PF的敏感度为96.00%,AUC为0.894,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COPD合并PF患者具有COPD和PF临床表现融合的特点,使得原来单一的疾病表现不典型而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且其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呈高表达,对COPD合并PF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