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t玉米(MG95)对粘虫的抗性和拒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以我国自主培育的转Bt基因玉米 (简称 :Bt玉米 )为材料 ,测定了Bt玉米对不同龄期 ( 1~ 4龄 )粘虫PseudaletiaseparataWalker的影响。测定指标包括 :幼虫体重、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死亡率、化蛹率、蛹重、蛹历期、羽化率、产卵量、成虫历期、卵孵化率。结果显示 :用Bt玉米喂养的 1~ 4龄幼虫在处理 6d及 1~ 3龄幼虫在处理 9d时的体重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 ;除 1龄幼虫外 ,2~ 4龄幼虫处理 6d及 2~ 3龄幼虫处理 9d后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 ;用Bt玉米喂养的各龄幼虫发育历期延长 ,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1、2龄幼虫的化蛹率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3、4龄则差异不显著 ;1~ 4龄幼虫的蛹重、蛹历期及羽化率均差异显著 ;成虫历期仅 1龄幼虫差异显著 ;与对照相比 ,各龄粘虫的产卵数、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1龄幼虫对Bt玉米最为敏感。另外 ,拒食实验结果显示 ,在实验开始后的 8,1 6,2 4,3 2及 48h ,非选择性测定的拒食率为 63 2 0 ,64 60 ,48 99,2 3 3 5和 0 5 4% ,选择性测定的拒食率为98 3 3 ,82 43 ,71 5 4,40 1 6和 0 2 7% ,总体趋势是拒食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48h后Bt玉米对粘虫幼虫无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低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关键因子之一。通过研究低温胁迫对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 Joannis幼虫过冷却能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预测其种群动态及分布范围奠定必要的基础。【方法】在室内,沙葱萤叶甲1龄幼虫经不同的低温处理后,测定其过冷却点及后期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存活率。【结果】快速冷驯化对1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在﹣10℃下处理2 h后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对照,而在﹣6℃下处理2 h后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经低温处理存活的1龄幼虫在25℃下继续饲养至蜕皮为2龄幼虫,测得的过冷却点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1龄幼虫经历不同低温处理后,1龄和2龄幼虫发育历期和幼虫总发育历期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延长;蛹期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短时低温处理(2 h)对3龄幼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而较低温度(﹣5℃)的长时间(2~6 d)处理却显著缩短了3龄幼虫发育历期,但0℃处理对3龄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不显著。低温处理对后期1龄和2龄幼虫死亡率存在显著的影响,但对3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影响不显著。通常在低温处理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胁迫温度越低,对后期幼虫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影响越大;在处理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胁迫时间越长,对后期幼虫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影响越大。【结论】低温胁迫可以显著地提高沙葱萤叶甲幼虫的过冷却能力,但却延长了后期幼虫的发育历期及降低了其存活率,胁迫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影响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用越冬幼虫及其后代研究了高粱条螟Procerasvenosatus (Walker)的年生活史和未成熟的发育分级特征。结果表明 :卵、幼虫、蛹分级分龄选用的特征比较明显、稳定 ;高粱条螟在湘北地区为兼性滞育昆虫 ,幼虫既能以滞育方式越冬、越夏 ,也能以滞育方式越冬连越夏或者越夏连越冬 ,每年发生 1~ 2代 ;各虫态历期为 :成虫产卵前期 2~ 3d ,卵期 7~ 1 0d ;1龄幼虫期 2~ 3d,2龄 6~ 7d ,3龄 5~ 7d,4龄 9~ 1 1d ,5龄 8~ 1 0d ,6龄 1 1~ 1 2d ,蛹期 9~ 1 1d。  相似文献   

4.
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虽然在空间上隔离,但植物作为媒介将它们联系到一个系统,为了探讨地下害虫危害对地上害虫的影响,本文利用蚕豆植株作为媒介,研究了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危害蚕豆植株对两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危害改变了蚕豆植株的营养组成,包括干重和鲜重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海藻糖和游离氨基酸。豌豆蚜取食后若虫历期延长,两种色型豌豆蚜1龄历期延长最为显著,红色型豌豆蚜3龄历期延长差异显著,其他各龄历期无差异;豌豆蚜若虫的死亡率提高,绿色型豌豆蚜1龄和2龄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红色型豌豆蚜2龄、3龄和4龄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红色型豌豆蚜2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韭菜迟眼蕈蚊危害减小两种色型豌豆蚜每天产蚜数、10d累积产蚜数、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相对生长率、体长和体重,平均世代周期延长但是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危害可直接影响蚕豆的营养组成,进一步间接影响豌豆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采用家蚕(Bombyx mori)H9品种作为实验动物,分别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粉制作的人工饲料进行饲育。通过饲育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后家蚕的龄期经过时间、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重、疏毛率、死亡率、每龄眠起体重等经济性状指标。同时采用PCR方法对转基因饲料饲育后家蚕组织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含转基因大豆粉的人工饲料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并无显著影响,且不存在外源基因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探讨使用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桑叶饲育后家蚕Bombyx mori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人工饲料替代桑叶的不同饲育模式下肠道关键细菌与蛹重和茧层量的相关性,为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法饲育家蚕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龄桑叶育(Mul1-5)、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Art1-2)、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rt1-3)、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Art1-4)和全龄人工饲料育(Art1-5) 5种饲养模式饲养家蚕幼虫,统计5种饲养模式下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及蛹重;收集不同饲养模式下家蚕5龄幼虫肠道样品,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肠道细菌与蛹重和茧层量的相关性。【结果】人工饲料与桑叶不同搭配的饲育模式对家蚕茧质有显著的影响,Mul1-5和Art1-5的全茧量最高,二者无显著性差异,Art1-2其次; Mul1-5茧层量最高,Art1-2其次,Art1-5茧层量最低。在不同饲育模式下,家蚕肠道细菌多样性和组成显著不同:在门水平上,Art1-2和Mul1-5的细菌组成最相近,优势菌主要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而Art1-3, Art1-4和Art1-5的细菌组成最相近,变形菌门丰度随着人工饲料饲养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厚壁菌门的丰度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在属水平上,家蚕肠道优势菌属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鞘脂单胞菌科未分类菌属Sphingomonadaceae unclassified及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等。不同饲育模式下家蚕肠道菌属丰度差异最大的是肠球菌属,Art1-2组中肠球菌属丰度最高(40.9%),随着人工饲料饲养时间的延长,丰度逐渐降低,在Art1-5中仅为0.02%。家蚕肠道菌群大部分关键物种均与茧质呈一定的相关性:柯克斯体属Coxiella与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茧层量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与蛹重呈显著负相关;肠球菌属与茧层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饲育模式Art1-2最接近于Mul1-5,可为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桑叶饲育法饲育家蚕提供参考。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桑叶后家蚕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肠球菌属丰度的显著降低及假单胞菌属的显著增加可能与全龄人工饲料养家蚕体质弱有关;一些关键细菌与家蚕蛹重和茧层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含Bt杀虫蛋白基因(单基因)烟草和常规烟草为对照,系统测定了含Bt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蛋白基因(双基因)的抗虫烟草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不同龄期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1~3龄幼虫取食转双基因烟草3d后死亡率为80.5%~99.3%,取食6d后死亡率达100%,均显著高于转单基因烟草。2龄幼虫取食转基因烟草3d后转至正常饲料,转双基因烟草对幼虫死亡率、存活虫体重、化蛹率和化蛹时间等生长发育的影响,均显著高于转单基因烟草。  相似文献   

8.
高温对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睾丸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对天蚕(Antheraea yamamai)睾丸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3、4龄幼虫睾丸大小在20~29℃范围内随温度提高而增大,32℃下则略有下降;5龄幼虫睾丸大小在20~26℃范围内随温度提高而减小,其中以20℃下的睾丸极显著为大,在29℃和32℃下幼虫难以生存,睾丸几乎不可能发育.在茧蛹期,不论在刚结茧还是在化蛹第1天和第6天经受32℃高温持续处理,睾丸大小增长、精子发生明显受阻,睾丸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精子形成数量明显下降.成虫期第1天受32℃高温处理时精子活力明显减弱.建议在天蚕制种前,结茧至成虫期茧蛹和雄蛾保护时切勿经受32℃高温冲击.此外就3、4龄和5龄幼虫饲育的适宜温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茶黑刺粉虱蛹和卵的发育分级及与其防治适期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宝瑜 《昆虫知识》2002,39(2):130-132
20 0 0年 4~ 6月 ,每 5日在皖南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常发茶园中以平行跳跃法选 5 0个样方。每样方为 1m茶行 ,查其上、中、下层各 2片成叶上各虫态粉虱的数量 ;采回 2 0 0头蛹于立体显微镜下解剖。越冬代蛹期 32~ 38d。据蛹体形态和颜色的显著变化而分为 4级 :体液乳白色( 1 2~ 1 4d)、体液淡黄色 ( 6~ 8d)、体液橙红色 ( 1 1~ 1 2d)和体液淡紫色阶段 ( 3~ 4d)。引入该粉虱于盆载茶苗上 ,观察其生物学习性。第 1代卵期 2 2~ 2 8d ,据卵颜色的显著变化分为 4级 :乳白色 ( 2~ 4d)、淡黄色 ( 2~ 3d)、橙红色 ( 1 5~ 1 7d)和紫黑色阶段 ( 3~ 4d)。第 1代幼虫期 2 5~ 2 8d ,其中 1龄 9~ 1 2d ,2龄 9d ,3龄 7d ,蛹期 7~ 8d。越冬代成虫盛期和第 1代 1龄盛期为防治适期 ,可较好地用蛹或卵的分龄分级法预测。越冬代蛹全部羽化之时 ,又恰是 1龄幼虫盛期 ,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0.
水稻麦黄酮对褐飞虱的抗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冰  董红霞  张茂新  徐迪  王敬淑 《生态学报》2007,27(4):1300-1307
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和水依次对抗性水稻品种IR36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测试了4种萃取物对褐飞虱的活性。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处理后3d的活性最强,褐飞虱1~2龄若虫和3~4龄若虫的死亡率分别是26.0%和48.0%。乙酸乙酯萃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麦黄酮。将麦黄酮定量加入人工饲料中饲养褐飞虱3龄若虫15d。结果表明,褐飞虱3、4龄若虫的排蜜露量随着麦黄酮在饲料中浓度(50~500μg/ml)的增加而减少,褐飞虱3、4龄若虫的死亡率却随着麦黄酮在饲料中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当饲料中麦黄酮的浓度为500μg/ml时,褐飞虱3、4龄若虫的死亡率分别为58.21%和31.75%。麦黄酮50~500μg/ml浓度处理,褐飞虱3龄和4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和相对生长量与对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麦黄酮有拒食作用。用500μg/ml的麦黄酮溶液涂抹到对褐飞虱敏感的水稻品种TN1植株上对褐飞虱雌成虫有明显的拒食作用和忌避产卵作用。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源的麦黄酮在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豆秆黑潜蝇雌成虫卵巢发育的过程分为5级:Ⅰ级,乳白透明期,成虫0~1日龄;Ⅱ级,卵黄沉积期,成虫1~2日龄,部分成虫交配,但未产卵;Ⅲ级,成熟待产期,成虫2~3日龄,多数成虫交配,少数成虫开始产卵;Ⅳ级,产卵盛期,成虫3~5日龄,少数成虫交配,多数成虫大量产卵;Ⅴ级,产卵宋期,成虫4~6日龄,多数成虫产卵已近结束。上述规律可用于短期测报,准确性较高。 研究还发现,多数成虫仅能交配1次,少数(约6%)2次,但两次交配对繁殖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生存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洪渭  袁德成 《昆虫知识》1999,36(4):199-202
本文就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生存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幼虫16~32℃范围内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龄幼虫死亡率在32℃下达30.92%,显著高于其它温度;3~5龄幼虫32℃下全部死亡,其它温度下多以28℃为高。1~2龄幼虫在16~32℃和3~5龄幼虫在16~28℃范围内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而平均发育速率则反之。用Weibull分布函数能较好地拟合各龄幼虫的存活率曲线,并由此判断出各存活率曲线类型。此外,还测定了各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最后建议中华虎凤蝶1~2龄和3~5龄幼虫饲养适宜温度分别为28℃和20~24℃。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雄性岩羊种群两个时期生命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4—5月,利用102架自然死亡的雄性岩羊角,分析了贺兰山雄性岩羊种群的生命表、年龄 结构和存活曲线,并与1995年的研究做了比较。结果表明,1.5-4.5龄的死亡率为0%~7.4%,5.5~10.5龄 的死亡率为14.9%~25.0%,11.5-15.5龄的死亡率为40.7%~100%;与1995年相比,第一死亡高峰出现的 年龄段基本相同,而第二死亡高峰出现的年龄段则明显推迟;有64.7%的个体可以活到8龄以上,有7.8%的 个体可以活到13龄以上,与1995年也存在一定差异;1.5~4.5龄的期望寿命与1995年基本一致,但从5.5龄 以后,期望寿命明显提高;与1995年相比,4.5龄以下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5.5~9.5龄的死亡率差异显著, 而10.5龄以上的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贺兰山岩羊种群虽经10年发展变化,但雄性岩羊的存活曲线依然接近A 型。  相似文献   

14.
铜绿丽金龟的室内人工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室内饲养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的方法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饲养的铜绿丽金龟种群完成一个世代平均为272.3天,3龄幼虫期比田间种群缩短了103.8天。在饲养过程中,幼虫的生长容易受到土壤湿度、食料、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卵的孵化率为86.0%,1龄、2龄和3龄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82.0%、76.0%和60.0%。10和15日龄幼虫在含有马铃薯的土壤中饲养14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8.8%±16%和4.0%±1.6%,明显低于初孵幼虫及5日龄幼虫的死亡率,可以作为生物测定的最佳供试幼虫。紫外线处理的壤土和沙壤土中铜绿丽金龟幼虫可以正常生长,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在光周期14 L:10 D、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竹笋基夜蛾的求偶、交配行为,以及雄蛾对雌蛾腺体提取物的EAG反应.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求偶及交配行为仅发生在暗期.雌蛾羽化当天便可求偶,第2日雌蛾求偶率达最高;雌蛾进入暗期0~4h后开始求偶,5~7h求偶率达最高,暗期结束前1~2.5h终止;求偶的起始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提前,1~4日龄雌蛾求偶的次数及持续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上升,5日龄则下降;雌蛾求偶高峰及停止求偶的时间随日龄的增加逐渐提前.成虫羽化当日便可交配,第2日达到交配高峰,5日后停止交配;雌蛾进入暗期5.5~7.0 h达到交配高峰,交配高峰出现的时间随日龄的增加而提前;随日龄的增加,交配起始时间逐渐提前,而交配持续时间逐渐缩短;增大雌雄比,竹笋基夜蛾交配起始时间提前,交配持续时间缩短,交配率显著提高.竹笋基夜蛾雄虫对2日龄处于求偶期雌虫的性腺体粗提物有显著的EAG反应.  相似文献   

16.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为我国产竹地区的重要大害虫,分布于我国湖南、四川、江西、云南、广西、广东等10个省份,严重威胁竹林生产。作者于1957年在湖南耒阳地区对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作了观察,与此同时对蝻期各龄外部形态亦作了记录和描述,本文材料主要取自室内饲育之新鲜标本和浸制标本,目的在于从蝻期各龄外部形态的变化来识别龄期,为大  相似文献   

17.
苍耳杆野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良成  潘桐 《昆虫知识》1994,31(6):363-365
苍耳杆野螟是寄生在苍耳上的1种重要药用昆虫。在湖南(常德)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五龄)在苍耳茎杆蛀道内越冬。室内自然变温下(22.2~25.0℃)饲养,卵期为4.8天,幼虫期为23.6天,蛹期为见11.8天,成虫期为6.1天。每雌可产卵124~585粒,块产。一、二龄幼虫食叶,三龄后蛀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Bt杀虫蛋白对次要靶标害虫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鳞翅目:夜蛾科)的杀虫活性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浸叶法饲喂初孵及2龄末粘虫不同剂量的Cry1Ac及Cry2Ab杀虫蛋白后,观察其死亡率,称量幼虫重,并统计了幼虫历期、化蛹率、蛹重、蛹期、蛹的羽化率、畸形率等指标。【结果】初孵幼虫取食浸泡含16、64、128μg/mLCry1Ac及Cry2Ab的玉米叶片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死亡率逐渐增加,且Cry1Ac杀虫蛋白对粘虫的生物活性高于Cry2Ab蛋白,在128μg/mL浓度下,取食Cry1Ac和Cry2Ab蛋白13d时的死亡率分别达到了65%及60%。取食两种蛋白后,初孵幼虫和2龄末幼虫重量均受到显著抑制,短期取食两种蛋白对幼虫历期、化蛹率、蛹重、蛹期、蛹的羽化率、畸形率没有影响。【结论】取食Cry1Ac和Cry2Ab杀虫蛋白后,对初孵幼虫有很好的杀虫活性,且Cry1Ac杀虫活性高于Cry2Ab杀虫蛋白;短期饲喂两种杀虫蛋白时,对2龄粘虫后期生长影响不大。本文结果为转Bt基因作物更好的应用于粘虫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侵染效果。【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生测试验法,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长尾斯氏线虫X-7、夜蛾斯氏线虫SN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等4种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结果】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2%和100%。长尾斯氏线虫X-7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5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死亡率为80%;在数量比3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死亡率为100%。夜蛾斯氏线虫SN与草地贪夜蛾数量比为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88%和85%。嗜菌异小杆线虫H06与草地贪夜蛾在400∶1时,36 h后草地贪夜蛾2龄和5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32%和67.5%。【结论】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具有较好的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潜质,其次是长尾斯氏线虫X-7。  相似文献   

20.
松突圆蚧种群耐寒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过冷却点、低温暴露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等指标评价不同季节松突圆蚧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各季节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波动在-22.4~-3.1 ℃之间,以冬季雌成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14.83 ℃),显著低于夏季雌成虫、冬季1龄若虫和初孵若虫(P<0.01),但其它发育阶段在冬、夏季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冬季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雌成虫和种群总体在-20~0 ℃下的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均明显低于夏季;1龄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和种群总体的致死中低温累积与季节性平均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R>R0.05=0.950,n-2=2),但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与其致死中低温累积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松突圆蚧冬季种群耐寒性最强,夏季种群最弱;该虫耐寒性的这一季节适应性并不依赖于过冷却点,而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