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老年食蟹猴群中糖尿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XJ  Li XJ  Xia JL  Yan SX  Ji F  Zhang YC  Liu XM  Peng BL 《动物学研究》2011,32(3):300-306
该研究选择1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食蟹猴138只,按空腹血糖值(FPG)将其分为低血糖组、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组。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仪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食蟹猴外周血白细胞中37个糖尿病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血清血脂水平HDL-C、LDL-C、TCHO和TG都与FPG分组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外周血白细胞中ACE、ACLY、PRKCB1、SLC2A4、SNAP23、VAPA、IGF2BP2、IFNG8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随FPG的升高而显著上调(P<0.05)。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自发性和膳食诱发性T2DM食蟹猴外周血白细胞中36个糖尿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在36个基因中,糖尿病组的G6PC、CCR2B、CTLA4等19个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这些基因在诱发组和自发组中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36个基因中,诱发组基因的表达量普遍高于自发组,但大部分基因表达量在两组中差异不显著,表明诱发性和自发性食蟹猴T2DM模型均可作为糖尿病研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因此,通过高能量膳食诱导的食蟹猴糖尿病模型可以替代自发的糖尿病猴,且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的复杂的代谢性疾病。采用实时PCR技术了解51个T2DM相关基因mRNA在健康和糖尿病人/食蟹猴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与健康组相比,糖尿病猴中有34个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约为66.7%,其中24个基因表达上调(P<0.05);而糖尿病人中有26个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约为50.1%,其中16个基因表达上调(P<0.05),这些基因表达受到糖代谢、脂肪代谢、炎症等方面的影响。糖尿病人与食蟹猴样本中有18个基因都存在差异性表达(P<0.05),表达模式基本一致。因此,食蟹猴可以作为研究糖尿病的较理想的模式动物,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的表达模式可以为糖尿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食蟹猴群体自发型糖尿病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 YL  Zhang YC  Peng BL  Li XJ  Ji F  Jin LS  Rao JH  Liu XM 《动物学研究》2011,32(3):307-310
筛选440只中老年偏胖食蟹猴群体中自发糖尿病个体,并探讨食蟹猴群体中糖尿病粗筛的方法。以调查基础血糖值为基础,推断疑似糖尿病血糖值,后经OGTT(口服糖耐量)和尿检结果验证该血糖值是否准确。结果显示中老年偏胖食蟹猴群体血糖值为(3.88±0.98)mmol/L,其中56只食蟹猴血糖值大于5.0mmol/L,被初步定为糖尿病个体。这些个体全部糖耐量异常,且36只(69.23%)出现尿糖阳性,证明血糖值大于5.0mmol/L可作为本群体食蟹猴糖尿病的粗筛标准。由于针对中老年偏胖食蟹猴群体,患病率为12.72%(56/440),高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9.7%)。虽然该实验的糖尿病血糖指标并不适用于所有食蟹猴群体,但是该筛选的流程简单快捷,对动物损伤小,可适用于大群体糖尿病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与基因密切相关的高发性代谢性疾病。采用高脂饮食(其中含15%猪油)喂养25只中老年雄性食蟹猴的方法,制备T2DM模型,通过检测血糖与血脂水平确定疾病发展进程,并利用实时PCR对外周血白细胞中的6个肥胖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测定。食蟹猴T2DM在临床前期和临床期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2-h血糖值分别为(11.06±6.05)mmol/L和(13.12±2.89)mmol/L,显著高于正常组;空腹血糖在临床期达到最大值,为(7.58±1.56)mmol/L(P<0.01),说明其T2DM模型被成功诱导。但所检测的6个糖尿病肥胖相关基因中只有CDKN2B、IGF2BP2和FTOmRNA表达量与糖尿病发病进程呈正相关,且临床期IGF2BP2和FTO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65.92倍和4.30倍,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基因CDKN2B、IGF2BP2和FTO可作为食蟹猴糖尿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食蟹猴群体的HbA1c水平并建立其背景数据库。方法采集后肢静脉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76只(雌性88只;雄性88只)食蟹猴的HbA1c值。结果雄性食蟹猴的HbA1c平均值高于雌性食蟹猴(4.80%±0.56%vs.4.61%±0.55%),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食蟹猴的HbA1c统计结果发现,青年组雌雄性食蟹猴的HbA1c平均值均高于老年组,两个年龄段间的雌性和雄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年组雌性与雄性和其他年龄段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段间食蟹猴HbA1c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性,HbA1c水平与性别和年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用量不足条件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青少年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肝脏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探讨长期高血糖所致青少年食蟹猴肝损伤特点及机制。方法通过静脉注射68 mg/kg的链脲佐菌素,诱导4只3岁的食蟹猴成为1型糖尿病模型,然后经长期的血糖监测和静脉糖耐量实验来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造模4年后,对模型猴进行血生化、PAS染色、苏丹III染色及普通病理和超微病理等指标的检测,另外选取4只健康与模型猴年龄匹配的猴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进行相应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猴血清学检测指标中总胆汁酸、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猴比较,糖尿病猴中央静脉区肝实质细胞肿胀,肝细胞PAS染色(糖原染色)加深,苏丹Ⅲ染色(脂肪染色)阳性细胞增多;电镜结果显示糖尿病猴肝细胞内胞质糖原颗粒增多;线粒体电子密度显著增高,结构不清;窦周隙内含有大量脂滴的肝星状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在长期胰岛素用量不足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条件下,青少年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肝脏特异性的病理改变是肝糖原贮积和含有大量脂滴的肝星状细胞增生,这些病理改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病变特点存在显著不同,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养恒河猴、食蟹猴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对速眠新、氯胺酮、异氟烷和利多卡因4种不同麻醉药对食蟹猴的麻醉效果。方法总结实际工作中分别使用四种不同麻醉药物对食蟹猴作用的麻醉特点。结果速眠新、氯胺酮、异氟烷均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能满足不同手术、采样需要;局麻药利多卡因对食蟹猴麻醉的实际应用不理想。结论食蟹猴的手术及其他侵犯性操作等都应该考虑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要求,实行麻醉,但应根据食蟹猴实验内容要求和不同麻醉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确保人员和动物安全,实验结果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Xia JL  Hao XF  Zeng XM  Jin LS  Zhou T  Li XJ  Sun YX  Rao JH  Liu XM  Peng BL 《动物学研究》2011,32(3):293-299
研究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和心血管病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有助于心血管病风险预警和早期诊断研究。该文采用温和的动脉粥样硬化膳食(0.053mg胆固醇/千焦、40%的能量来源于脂肪)喂养中老年雄性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12个月),根据传统心血管病风险因素筛选低、高风险食蟹猴,然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13个心血管病相关基因在正常组、低风险和高风险组食蟹猴外周血白细胞内的表达差异。结果在食蟹猴外周血白细胞中共检测到65个心血管病相关基因,其中低、高风险组有16个基因相对于正常组表达上调(P<0.05),19个基因表达下调(P<0.05),另外,还有15个基因表达模式特异(P<0.05)。此外,还检测到42个心血管病相关基因在人和食蟹猴外周血白细胞内均有效表达,其中22个基因在两者之间表达模式一致。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心血管病风险预警和早期诊断指标,缩小了基因遴选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精原于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并建立其培养体系.手术法获得幼年期食蟹猴单侧睾丸,改良的两步酶消化法获得其细胞悬液,添加特定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以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鉴定培养细胞,并评价不同饲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慢性代谢疾病,T2DM患病人数的快速增长使治疗和预防T2DM成为世界上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随着微生物组学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T2DM的研究亦逐渐深入,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和预防T2DM的靶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T2DM的潜在机制,主要是参与体内炎症反应、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产量、调节肠道胆汁酸的代谢、调节支链氨基酸的代谢等。目前,治疗T2DM的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而基于肠道菌群干预T2DM的措施相对安全无害。例如,可通过严格控制的特定结构饮食长期摄入或增加益生菌的长期摄取控制血糖,或通过口服可影响肠道菌群生态结构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有效地调控血糖水平。综述基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诱发T2DM的潜在机制,研讨基于肠道菌群干预T2DM的措施,从肠道菌群的新视角探索治疗T2DM的新方法,为彻底治疗T2DM提供一种新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对比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西格列汀、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分别联合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4月-2012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70例,并随机单盲分为A(n=36)、B(n=34)两组,A组患者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方案,B组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服药12周后对比两组血糖水平、临床疗效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服药12周后,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2hPG水平明显低于B组水平(P<0.05).②A组患者显效率(50.0%)、总体有效率(91.7%)略高于B组(38.2%、85.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4%vs.26.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用药方案均是治疗老年T2DM的有效方案,西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较之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在临床疗效中具备比较优势,尤其是对降低餐后血糖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谷氨酸脱羧酶65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获得有活性的人谷氨酸脱羧酶65(human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65,hGAD65)用于Ⅰ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检测。方法:将hGAD65基因插入质粒pET32a(+)中,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及六聚组氨酸(hexahistidine)融合,由IPTG诱导融合蛋白(Trx-hGAD65)表达,经两次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通过薄层层析和ELISA研究hGAD65及Trx-hGAD65的活性。结果:在大肠杆菌中实现hGAD65的可溶性表达,经亲和层析得到较纯hGAD65和Trx-hGAD65蛋白,二者具有相同酶学活性,但Trx-hGAD65稳定性更高,并能检测出T1DM患者血清中的hGAD65抗体(hGAD65-Ab)。结论:Trx-hGAD65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从而为Trx-hGAD65用于T1DM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鳜(Siniperca chuatsi)脑中2种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2和SSTR3)cDNA全长序列。结果显示,鳜SSTR2 cDNA全长1 820 bp,含开放阅读框1 146 bp,编码382个氨基酸;SSTR3 cDNA全长1 874 bp,含开放阅读框1 458 bp,编码486个氨基酸。SSTR均由5个结构区域组成:N端、7个转膜区(TMD)、3个细胞外袢(ECLs)、4个细胞内袢(ICLs)和C末端。NJ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鳜SSTR2和SSTR3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两者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51.2%,表明它们是由不同基因编码而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鳜SSTR2和SSTR3 mRNA的组织表达特征,它们均在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SSTR2 mRNA在肝中表达量最高,SSTR3 mRNA在胃中表达量最高。SSTR2、SSTR3表达差异反映它们可能参与不同生理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综述:2型糖尿病与轻度认知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轻度认知障碍前期(pre-MCI)、轻度认知障碍期(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痴呆期.AD临床期病程不可逆转,因此,pre-MCI和MCI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就成为延缓和逆转AD发生的重要环节.大量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是导致MCI和AD的独立危险因素,T2DM与AD及AD前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本文重点综述2型糖尿病与MCI及A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2型糖尿病治疗对AD的发生进行有效干预的可能性,为AD早期发现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BED锌指蛋白3(ZBED3)表达水平及其与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3月在我院就医的11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97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及糖耐量正常(NGT的109名健康体检或志愿者,测定其血清中ZBED3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相关的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女性群体血清ZBED3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群体(121.3±33.5 pg/m Lvs 113.9±32.9 pg/m L,P=0.02);超重组血清ZBED3水平显著高于非超重组(132.5±31.4 pg/m L vs 111.4±30.2pg/m L,P=0.00);T2DM组血清ZBED3水平显著高于IGT组和NGT组(143.5±31.2 pg/m L vs 123.7±26.4 pg/m L,97.1±20.3pg/m L,P=0.00)。血清ZBED3水平与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比值、体脂百分比、舒张压、收缩压、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明显负相关(P0.01);且腰围/臀围比值、体脂百分比、舒张压、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血清ZBED3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T2DM、IGT患者及超重群体血清ZBED3水平明显上升,且与肥胖和T2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