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蜻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等翅目、竹节虫目、直翅目和革翅目等7目昆虫名录,计有53科169属253种,其中蜻蜓目1种、竹节虫目8种、直翅目1种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种。  相似文献   

2.
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蜻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等翅目、竹节虫目、直翅目和革翅目等7目昆虫名录,计有53科169属253种,其中蜻蜓目1种、竹节虫目8种、直翅目1种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种。  相似文献   

3.
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蜻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等翅目、竹节虫目、直翅目和革翅目等7目昆虫名录,计有53科169属253种,其中蜻蜓目1种、竹节虫目8种、直翅目1种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种。  相似文献   

4.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晴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等翅目、竹节虫目、支翅目和革翅目等7目昆虫名录,计有53科169属253种,其中蜻蜓目1种、竹节虫目8种、直翅目1种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种。  相似文献   

5.
螳螂掇趣     
螳螂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螳螂目一类动物的总称,共有一千八百多种。身体中型或大型,前胸甚长,前足为捕攫足;口器咀嚼式;头三角形,颈可自由转动;前翅革质,后翅膜质;渐变态。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于调查我国螳螂种类中,发现三种新记录,隶属三亚科。现报导如下: 广额螳螂亚科Photininac芸芝虹螳螂Iris polystictica(Fischer De Waldheim)1913 绿色,前胸背板细长,扩大部长椭圆形,沟后区边缘无细齿,具细齿;前翅绿色,长于腹端,前半部不透明,后半部透明,前翅不透明,其长不及腹端,腹后方6节背板外露;后翅基节微呈橙色,中域有少许黑斑,臂域中央有一紫黑色大斑,外侧具同心圆黑色横纹,无透明斑。前足基节具8—9个齿,近前缘有一列小颗粒,前足腿节所有的刺仅顶端黑褐色;拟阳茎圆锥形具大的侧齿。  相似文献   

7.
昆虫分类学发展早期将竹节虫归于直翅目,现多数学者认其为1个独立的目.有关竹节虫目的化石记录大都来源于中生代.本文详细回顾和综述了世界中生代竹节虫目昆虫化石研究简史,列出已发表的化石种类名录、分布及年代,描述了中生代不同地质时期竹节虫目化石的分类单元以及分布特点,初步分析了目前该类群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昆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采自广东省深圳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的昆虫260种,其中尾目1种,蜻蜒目6种,非蠊目3种,螳螂目2种,等翅目1种,直翅目25种,纺足目1种,同翅目8种,半翅目45种,鞘翅目48种,脉翅目4种,鳞翅目78种,又翅目10种,膜翅目29种,天敌昆虫超过60种,其中3种系广东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整理广西竹节虫标本中,发现瘦枝(虫脩)属Macellina Uvarov一新种,现描述如下。模式标本存放于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腹指瘦枝(虫脩) Macellina digitata 新种(图1—3) 雄性:体细瘦,头明显长于前胸背板,后缘几与前胸等宽;头上无瘤突;头顶中央有一纵沟,至后半部较浅。触角19节,长约为前足股节的1/2;第1节长,两侧近乎平行,背面  相似文献   

10.
妙趣螳螂     
康宁  康鸣 《生命世界》2008,(10):108-109
螳螂,亦称刀螂,属无脊椎动物,是昆虫纲螳螂目的通称。其头部三角形,有一对复眼、细长触角和自由转动的颈项;前足腿呈现大刀状,呵以灵活捕捉猎物。目前地球上已知1000多种螳螂,遍布世界各地,国内业已发现120~150种。螳螂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可捕食多种害虫,其中,中华大刀螳、广斧螳等是中国农业和观赏植物害虫的莆要天敌;螳螂的卵鞘称为螵鞘,有较高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产于香港直翅目昆虫蝗科1新种,香港黄佛蝗Chlorophlaeoba hongkongensis sp.nov.及蚱科1新种黄条悠背蚱Euparatettix galbustriatus sp.nov.。香港黄佛蝗近似于台湾黄佛蝗Chlorophlaeoba taiwanensis Yin et al.,2007,主要区别为:1)复眼纵径为眼下沟长的2倍;2)前胸背板中、侧隆线间仅具1条附加纵隆线;3)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近方形;4)前翅不具1条白纵纹。黄条悠背蚱近似于尖顶悠背蚱Euparatettix spicuvertex Zheng,1998,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后突极长,其超出后足股节顶端部分长约4mm;2)中足股节下缘平直;3)雌性下生殖板后缘具3齿;4)前胸背板中央具黄色纵条纹;5)后足股节下侧非黑色。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产于香港直翅目昆虫蝗科1新种,香港黄佛蝗 Chlorophlaeoba hongkongensis sp.nov.及蚱科1新种黄条悠背蚱Euparatettix galbustriatus sp.nov..香港黄佛蝗近似于台湾黄佛蝗Chlorophlaeoba taiwanensis Yin et al,2007,主要区别为:1)复眼纵径为眼下沟长的2倍;2)前胸背板中、侧隆线间仅具1条附加纵隆线;3)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近方形;4)前翅不具1条白纵纹.黄条悠背蚱近似于尖顶悠背蚱Euparatettix spicuvertex Zheng,1998,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后突极长,其超出后足股节顶端部分长约4mm;2)中足股节下缘平直;3)雌性下生殖板后缘具3齿;4)前胸背板中央具黄色纵条纹;5)后足股节下侧非黑色.  相似文献   

13.
自从Redtenbacher 1908年建立瘤胸(虫脩)属Trachythorax以来,至今该属已记载了8个种,它们均分布在东洋区,其中六斑瘤胸(虫脩)T、sexpunctatus Shiraki分布于我国台湾(Shiraki, 1911、1935)。本文报道在四川省发现的一个新种和在云南省采得的一个国内新记录种。作者采用Bradley & Galil(1977)的竹节虫分类系统。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长翅瘤胸(虫脩)Trachythorax longialatus新种 雌虫:体较粗壮。褐至暗褐色,头前部、前胸背板中域、中胸背板中央及各足为黄褐色;前胸背板前缘及后缘棕红色;眼间一模糊斑纹、触角基部背腹两面及前胸背板后缘中  相似文献   

14.
小无脊沫蝉属Ptyelinellus Lallemand,中国新记录 头冠宽大于长,前端宽圆。触角檐细。二单眼间距与单复眼间距略等。颜面稍隆出,具浅薄侧横脊。喙短,伸抵中足基部。颜面、头顶及前胸背板皆无中纵隆脊。前胸背板大,前缘阔圆,小盾片中央浅凹。复翅长约宽的三倍,翅尖狭。后足胫节二刺。雄性外生殖器:生殖板长,自基部至端部渐窄;生殖刺突细长,顶端内掘;阳茎简单,细长管状,外端部纵置。  相似文献   

15.
买国庆 《昆虫知识》2004,41(1):74-74
竹节虫属于昆虫纲的竹节虫目 (又称目 ) ,是著名的拟态昆虫 ,其色彩和体形与所栖息的植物枝条极为相似 ,几乎可以乱真。竹节虫以植物为食 ,多数是夜出性的 ,在白昼它们利用拟态使敌害难以发现。雄性一般比雌性小。本期封面照片是污色无翅刺 ( )CnipsuscolorantisChenetHe ,拍摄于云南省腾冲县。封面照片:竹节虫@买国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凤阳丝尾螋Diplatys fenpyangensis新种 雄性:体细长,深红褐色,被密的黄褐色短柔毛和稀疏的褐色粗毛。唇基淡黄色,额缝缺乏,冠缝明显,短,额突起、眼中等大,稍突出,颊稍长于眼。触角约20节,第1节粗和长,约等于第3与第4节之和,第2节很短。前胸背板长稍大于宽,前胸沟前片肿起,沟后片平,中央纵沟明显。覆翅淡褐色,正常,翅和足正常。腹部细长,呈  相似文献   

17.
螳螂的杀戮     
唐志远 《生命世界》2005,(1):100-101
由于等待猎物的独特姿态,螳螂在西方被称为"祈祷者"。它们几乎猎食所有昆虫,尤其喜欢捕食鳞翅目幼虫、直翅目以及同翅目昆虫,借助一对钳子般的捕捉足和强壮的上颚,它们甚至可以攻击小型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我特别钟情于拍摄这些优雅的猎手,它们总是不紧不慢地在镜头前做着动作,会在镜头前用眼神和你交流,它们有着良好的镜头感,是最好的"模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皮蝽科Piesmatidae简记(半翅目、异翅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蝽科Piesmatidae是半翅目中的一个小科,已知约三十余种,主要分布于全北区,也有少数分布于东洋区和非洲区。本科种类的特征是身体背面具特大的网状刻点,头侧叶发达,通常伸出于头中叶的前方;眼及触角之间呈刺状突起,有单眼;触角四节,第三节细长,第四节纺锤形,端半部被半直立长毛;喙四节,伸达或超过前足基节。前胸背板具二条,三条或五条纵脊;有前胸侧板窝。附节二节,具爪垫。本科与长蝽科接近,但头、前胸背板及足的构造不同。它和网蝽科种类的外形颇相似,但小盾片外露,前翅  相似文献   

19.
蹦蝗属一新种(直翅目:斑腿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铬球 《昆虫学报》1988,(4):410-411
在调查广东省蝗虫中,发现蹦蝗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标本室。 英德蹦蝗Sinopodisma yingdensis新种(图1—6) 雄虫 体中等,近圆筒形。头宽短,约为前胸背板长之半。触角细长,到达后足股节基部。复眼卵圆形,垂直直径为水平直径的1.2—1.3倍,为眼下沟的2.1—2.3倍。前胸背板中隆线较低,缺侧隆线;沟前区为沟后区长的1.6—1.9倍;前缘近平直,后缘圆弧形,中央微向内凹入。前胸腹板突圆锥形,略向后倾斜,末端附尖。前翅鳞片状,侧置,不到达、到达或略超过腹部第一节背板后缘,长为最宽处的2.2—2.6倍。后足胫节外侧具刺  相似文献   

20.
《生命世界》2009,(1):6-6
豪勋爵岛竹节虫看起来就像一只蝗虫和一只螳螂的混血儿,它生有粗壮结实的体魄,并且在地面上生活。为了研究这种古老稀有的昆虫,新西兰科学家从包括它在内的3个竹节虫种群中采集了DNA样本,最终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