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淀粉多糖和免疫促进剂(白喉类毒素和卡介苗)诱导和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了四种异质性荧光染色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吞噬活性。实验证明,深蓝色和淡蓝色荧光的巨噬细胞是分化程度低的幼稚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较弱,但在特异性吞噬过程中呈现了活跃的吞噬活性,特别是在免疫促进剂的活化下,它们的特异性吞噬功能显著增强、淡蓝绿色荧光的巨噬细胞是分化程度较高、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吞噬功能最旺盛的巨噬细胞,而黄色荧光的巨噬细胞是分化程度最高、特异性吞噬功能较减退的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2.
探讨鼠伤寒沙门菌在感染鼠巨噬细胞早期与细胞器的相互作用。用pTassC-GFP质粒转染鼠巨噬细胞RAW264.7,结合多抗的溶酶体标志物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用键合了Alexa594的羊抗鼠二抗显色,以观察标记了绿色荧光蛋白的TassC与溶酶体的关系;用pTassC-GFP和pDsRed2-Perxi质粒共转染RAW264.7细胞,以观察TassC-GFP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关系;用SYTO42标记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用pTassC-GFP和pDsRed2-Perxi质粒共转染的RAW264.7细胞,以观察细菌与TassC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关系。免疫荧光显示TassC-GFP不与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溶酶体结合,但与标记了红色荧光的过氧化物酶体共定位;感染1 h的RAW264.7胞内SYTO42标记的鼠伤寒沙门菌吞噬泡可招募TassC-GFP和过氧化物酶体。这些发现提示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早期过氧化物酶体携带杀菌成分通过TassC介导可参与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云芝多糖对巨噬细胞GPx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细胞内存在两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非硒谷肽甘肽过氧化物酶,它们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揭示云芝多糖作用与细胞抗氧化酶的关系,采用酶活性测定,斑点杂交等方法,探讨云芝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腹腔注射云芝多糖可以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两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并使其mRNA含量增加,应用阻断剂的研究发现,云芝多糖对巨噬细胞SeGPx及G  相似文献   

4.
肥胖引起巨噬细胞浸润机体组织,诱发慢性低度炎症反应,是形成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诱因。因此研究影响巨噬细胞炎症状态的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机理。该文通过免疫荧光、Real-time PCR等技术,研究巨噬细胞炎症状态与胞内过氧化物酶体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巨噬细胞极化为炎症状态的M1型,胞内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变化不显著;当巨噬细胞极化为抗炎状态的M2型,胞内过氧化物酶体数量显著升高。当饱和脂肪酸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炎症状态的类M1型,胞内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变化不显著;当不饱和脂肪酸诱导的抗炎症状态的类M2型,胞内过氧化物酶体数量显著升高。此外,使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缺陷型(Pex3~(–/–))巨噬细胞重复上述实验,也可以极化为M2/类M2型,呈现抗炎状态,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数量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M2/类M2型极化能够诱导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不是M2/类M2型极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PPARs调控巨噬细胞的活化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噬细胞是先天性防御病原体的关键组分,它参与炎症的发生和消退,同时也参与了组织的修复。巨噬细胞的多种功能通过不同的活化状态完成,即从经典活化状态到替代性活化状态,再到失活状态。巨噬细胞活化的失调与代谢、炎症和免疫病变有关,调节蛋白控制巨噬细胞的活化可作为新的治疗靶点。主要综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调控巨噬细胞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活性氧对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影响及云芝多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发光法观察到叔丁基氢过氧化物对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云芝多糖经腹腔注射后,能增强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对叔丁基氢过氧化物损伤的抵抗力。云芝多糖处理的巨噬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础活力显著提高,在叔丁基氢过氧化物作用下,云芝多糖处理的巨噬细胞仍有较高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说明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有关,非特异性免疫多糖可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活性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脑泡巨噬细胞NOS表达的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ADPH-黄递酶细胞化学和iNOS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动态研究了1μg/ml脂多糖诱导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脂多糖刺激1小时染色反应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差异,6小时后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刺激时间延长,染色反应强度呈增高趋势,18小时后则趋于相对平稳;两种染色法显示的阳性细胞均以核周区染色反应为,实验从形态学角度表明:(1)NADPH-黄递酶细胞化学染色能够反映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OS表达状况;(2)脂多糖可诱导肺泡巨噬细胞iNOS表达,其主要存在于核周区胞浆中。  相似文献   

8.
巨噬细胞的三种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FN-γ诱导产生、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参与Th1型免疫应答,对细胞内感染病原体如结核杆菌有很好杀伤作用。由IL-4、IL-13等所诱导的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具有组织修复功能,是与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不同的表现型。近来研究表明,FcγRs与其配体结合所诱导活化的巨噬细胞——Ⅱ型活化的巨噬细胞与上述两种活化的巨噬细胞不同,具有抗炎症并参与,Th2型免疫应答的作用。该主要讨论这三种类型活化的巨噬细胞的发现、活化的信号及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细胞膜绿色荧光活性染料DiO (DiOC18(3))标记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探讨在巨噬细胞消失反应(macrophage disappearance reaction,MDR)中腹腔巨噬细胞的示踪研究。方法 DiO标记腹腔巨噬细胞,过继移植给C57BL/6小鼠;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体内MDR。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iO标记的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荧光强度;分离收集小鼠的各组织,进行冰冻切片,检测DiO标记的腹腔巨噬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发现,腹腔注射LPS能显著降低腹腔中DiO标记的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荧光强度。在MDR过程中消失的腹腔巨噬细胞,通过冰冻切片发现在肝脏、胸腺及脾脏中有分布。结论 DiO标记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存活无影响且能长效保持荧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示踪腹腔巨噬细胞分布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电镜及酶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了鸡胚脾脏不同胚龄组巨噬细胞溶酶体酸性磷酸酶(AcP酶)的变化、凋亡实验组巨噬细胞及其AcP酶与凋亡细胞的关系。取10天、13天和17天鸡胚脾脏,按Gomori法显示AcP酶,各胚龄脾脏巨噬细胞AcP酶细胞化学反应阳性,按AcP酶染色阳性做溶酶体计数,结果显示随着胚龄的增加溶酶体数随之增加,尤以第17天组溶酶体数增加最为明显,所得数据经统计分析表明各胚龄组间溶酶体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凋亡实验组采用放线菌酮诱导15天鸡胚脾脏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凋亡细胞为各类幼稚血细胞,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巨噬细胞未见凋亡,而是吞噬了大量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AcP酶反应颗粒不仅出现在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吞噬体,还见于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等。细胞AcP酶反应强度数字化结果表明:凋亡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胚胎巨噬细胞在凋亡细胞出现时AcP酶活性增强,说明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凋亡细胞或凋亡小体是通过AcP酶等活性物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在炎症因子的诱导和多种信息分子的调控下可极化为经典活化巨噬细胞(M1)和替代活化巨噬细胞(M2)。慢性肺部炎症反应和肺实质损伤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主要病理表现。M1促进肺部炎症反应;M2抑制炎症反应,参与肺组织损伤与修复,并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凋亡细胞。靶向干预巨噬细胞极化方向有可能成为COPD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多种微生物能在巨噬细胞中生存、复制,并引起感染。在巨噬细胞中这些微生物可使细胞活化的信号发生改变,使之产生一种脱活化状态,从而使巨噬细胞不能增强其杀灭微生物的活性,细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感染就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3.
巨噬细胞的分类及其调节性功能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噬细胞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将加工后的抗原提呈给相应的T细胞,活化后的T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分子或分泌的细胞介素进一步活化巨噬细胞。此时的巨噬细胞吞噬杀伤能力大大加强,并释放各种活性物质,因此巨噬细胞是主要的炎性反应调节细胞。巨噬细胞可分为经典活化和选择性活化的巨噬细胞,其在炎性反应过程中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然后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各种炎症性疾病的反应过程。该文介绍了不同型巨噬细胞在胰岛素抵抗、HIV感染和肿瘤等疾病中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病原微生物感染真核细胞后的最终反应常常是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或凋亡,因而,调节细胞的凋亡往往是宿主与病原体之间建立相互关系的前提.某些病原微生物通过诱导凋亡而杀死巨噬细胞,进而抑制吞噬细胞的杀微生物作用.相反,凋亡的巨噬细胞也可通过分泌炎症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反应.本文就细菌感染与巨噬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应用吖啶橙活体染色法,借助于荧光显微镜观察了侵染天麻球茎的蜜环菌活力的变化。发现初染菌丝发射出具活力的绿色荧光,衰老菌丝为黄色荧光,而残缺菌丝及丛状体则发射出失活的橙红色荧光。用吖啶橙诱导荧光法及在 pH2.2的条件下以固绿染色的方法,证实了大型细胞内含有丰富的 RNA 和总蛋白质。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含菌丝的皮层细胞、大型细胞除细胞壁外,细胞内只有较少的反应沉淀物。酯酶在含菌丝的皮层细胞内显示了非常明显的活性,而在大型细胞的丛状体及崩解核内也显示了明显的活性分布。ATP 酶,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在含菌丝的皮层细胞及大型细胞内均显示了明显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exosome)是直径约30~150 nm的由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囊泡。有些来自癌细胞的外泌体可以将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极化为M2亚型,但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仍缺乏研究。本研究采用超滤法提取前列腺癌细胞PC-3M-2B4和PC-3M-IE8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PCa-exo)。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表面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进行分析鉴定。用PKH67标记外泌体,观察PCa-exo能否被巨噬细胞吸收。免疫荧光分析PCa-exo处理巨噬细胞后,M2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标志CD206的表达差异。用q-PCR观察PCa-exo诱导后的巨噬细胞中IL-10、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电镜、Western印迹和纳米粒径分析的结果显示,PCa-exo形态多为圆形,直径约为40~150 nm,PCa-exo能被巨噬细胞大量吸收。PCa-exo诱导后,巨噬细胞中CD206荧光表达显著增高,IL-10、IL-1β及IL-1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M2/TAM亚型巨噬细胞的表达谱一致。本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2表型。  相似文献   

17.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内毒素(LPS)诱导RAW264.7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为银杏叶提取物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分别用LPS或EGb761+LPS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细胞中NF-κB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在刺激后2~1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Gb761+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低于LPS组.结果提示LPS可诱导RAW264.7细胞NF-κB活化,导致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增强,而EGb761能抑制NF-κB活化而调节TNF-α、IL-1β、IL-6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壳寡糖缓解甲萘醌诱导巨噬细胞损伤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壳寡糖对甲萘醌诱导的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MTT实验检测相应处理的细胞活力,并通过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还原体系中某些相关酶的活力及相应产物含量.结果:壳寡糖能够缓解甲萘醌诱导的细胞损伤,并且发现壳寡糖可以缓解甲萘醌导致的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降...  相似文献   

19.
探究了JNK通路对M2巨噬细胞极化及M2介导的促肿瘤效应的影响。构建单核细胞THP1来源M2 巨噬细胞模型(THP1-M2),将细胞分为3组: 用PMA 诱导的未活化巨噬细胞组(M0),用PMA、IL-4处理及阴性干扰(DMSO)的M2型巨噬细胞组(M2),用特异性抑制剂阻断JNK通路的M2 型巨噬细胞组(M2-JNK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2 表型marker基因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M2 表型marker蛋白水平;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巨噬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数检测786O及OSRC2凋亡。结果与THP1-M2组相比,阻断JNK通路的M2组M2表型marker表达明显下降,同时其细胞迁移能力也呈下降趋势。且阻断JNK通路后,M2巨噬细胞抑制肾癌细胞凋亡的能力减弱。结果表明,抑制JNK通路后,M2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受损,其促肿瘤效应可转变为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20.
NO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过程中被广泛研究。一氧化氮合酶是合成NO的关键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通常在应激、荷瘤等病理状态下被激活,产生大量NO。NO具有细胞毒性,与机体免疫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在许多致癌和抑癌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验探讨了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处理产生的小鼠乳腺癌凋亡细胞对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从而确定活化的巨噬细胞在肿瘤生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