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10种新疆盐生植物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在10种盐生植物的70%乙醇提取物中,大叶补血草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高,IC_(50)值为1.77 mg/mL;水提取物中,琵琶柴、多枝柽柳、花花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高,IC_(50)值分别为2.53、1.21、1.52 mg/mL.本文选取的10种新疆盐生植物中部分植物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黄连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黄连不同部位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黄连不同部位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黄连根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最高(IC_(50)=20.72 μg/mL),黄连种子石油醚部位(IC_(50)=40.86 μg/mL)和黄连叶石油醚部位(IC_(50)=62.85 μg/mL)的活性次之.3个部位的提取物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_(50)=1081,27 μg/mL).不同部位比较,根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好,这3种提取物抑制活性均比阳性对照高;同一部位不同提取物比较,石油醚和甲醇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一般要高于乙酸乙酯提取物.  相似文献   

3.
谷精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谷精草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成分。采用色谱技术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对所有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都进行了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体外筛选试验。其中化合物决明内酯-9-O-β-D-葡萄糖苷(3)、万寿菊素(7)、1,3,6,8-四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13)、万寿菊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9)显示出显著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106.7、8.73、56.6、80.4μM。  相似文献   

4.
5.
对不同月份采摘的贴梗海棠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发现3月和7月采集的贴梗海棠叶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7月贴梗海棠叶中乙酸乙酯部位(IC50=47.27μg/mL)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好,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213.38μg/mL)。7月贴梗海棠叶中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高于3月叶中相应部位,而石油醚部位低于3月叶的石油醚部位,且都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此外,各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模型,首次对植物帽蕊木叶、皮提取物和从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 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帽蕊木叶和皮提取物都具有很高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且叶的活性要好于皮,同一部位的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活性要好于石油醚提取物;从帽蕊木中得到的化合物莨菪内酯(scopletin)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35.03 μg/mL)高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 μg/mL)约为其活性的30倍.  相似文献   

7.
位于我国南部边题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物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仅维管束植物就多达8354种,仅次于云南和四川而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有许多珍稀、奇异和特有的种类。苦苣苔科就是这一大家庭中的一个新成员。说它是新成员,主要是指广西的诊科植物有60%以上的种类都是在八十年代以后才发现的新种,而且现在每年都还有不少新种陆续发表,其比例超过了任何一科的植物。对于这些刚露面不久的“山野隐士”,人们普遍感到陌生和好奇。一、种类十分丰富,特有现象极为突出苦芭苔科可分为两个亚科即苦芭苔亚科和大岩桐亚科,苦…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青钱柳中的降血糖功效成分,实验对黔产青钱柳进行了系统化学成分研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利用各种色谱学手段和波谱学方法,从青钱柳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阿福豆苷(1)、山柰酚3-O-(4″-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2)、juglanoside J(3)、1α,2α,4β-3羟基-1,2,3,4-四氢萘酮(4)、青钱柳苷III(5)、青钱柳苷J(6)、黄体酮(7)、去酰基萝藦苷元(8)、20-乙酰氧基-4-烯-3-酮(9)、齐墩果酸(10)、5-O-P香豆酰奎宁酸甲酯(11)、亚麻酸甲酯(12)、软脂酸(13)。其中,化合物9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7、8、1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PNPG法对化合物1~10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2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表明黄酮类成分是青钱柳降血糖功效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朱砂根抑制α-葡萄糖苷酶与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利用96微孔板法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DPPH、ABTS和FRAP方法分析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高(IC50=39.27 μg/mL),石油醚部位次之(IC50 =56.11 μg/mL),正丁醇部位活性最弱(IC50=62.05μg/mL),但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 μg/mL);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正丁醇部位次之.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IC50=38.55 mg/L)的能力比BHT( IC50=18.71 mg/L)低1/2,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3.60 mg/L)比BHT(IC50=7.44 mg/L)强,但比BHA(IC50=1.74 mg/L)弱,还原Fe3+的能力(FRAP=512.99 ±6.80 μmoTE/g)为BHT(FRAP=1581.68±97.41μmol TE/g)的1/3.结果显示朱砂根乙酸乙酯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抗氧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苣苔科植物具有极高的分类学、进化系统学、植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对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的分布等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其绝灭和濒危机制、植物形态系统学、花粉形态学、核型分析、DNA序列分析、基因克隆和种群遗传结构以及观赏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1.
广东苦苣苔科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六个广东分布新记录:大齿马铃苣苔、匐茎短筒苣苔、短茎半蒴苣苔、圆唇苣苔和毡毛后蕊苣苔;描述了一个新变种:绵毛马铃苣苔。  相似文献   

12.
云南十种苦苣苔科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报道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首次报道了产于云南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2族7属10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其中,1)芒毛苣苔属Aeschynanthus 2种:显苞芒毛苣苔A.bracteat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32,黄杨叶芒毛苣苔A.buxifolius2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不同,金平居群为2n=32,可能为二倍体,屏边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为2n=64,可能为四倍体。2)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 1种:吊石苣苔L.pauciflorus为2n=32。3)珊瑚苣苔属Corallodiscus 1种:石胆草 C.flabellat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40。4)唇柱苣苔属Chirita3种:圆叶唇柱苣苔Ch.dielsii,大叶唇柱苣苔Ch.macrophylla和美丽唇柱苣苔Ch.speciosa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5)半蒴苣苔属Hemiboea 1种:贵州半蒴苣苔H.cavaleriei为2n=32。6)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 1种:黄马铃苣苔O.aurea为2n=34;7)石蝴蝶属Petrocosmea1种:髯毛胡蝶P.barbata为2n=32。  相似文献   

13.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明  林春蕊  唐赛春  韦毅刚 《广西植物》2003,23(2):139-T004
对广西苦苣苔科(Gesneriaceae)8个属(1个特有属)11个种(8个特有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发现这些不同属种的花粉形状均为长球形或近球形,花粉形状对苦苣苔科的系统与分类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但花粉外壁纹饰则有多种类型。其中,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金盏苣苔属(I sometrum)、长檐苣苔属(Dolicholoma)、紫花苣苔属(Loxostigma)、半蒴苣苔属(Hemiboea)、圆唇苣苔属(Gy rocheilos)及唇柱苣苔属(Chirita)中的百寿唇柱苣苔(C.baishouensis)为网状纹饰;唇柱苣苔属(Chirita)的桂林唇柱苣苔(C.gueilinensis)和融安唇柱苣苔(C.ronganensis)为拟网状纹饰;异唇苣苔属(Allocheilos)为脑纹状纹饰。孢粉学特征表明,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在苦苣苔科的分类与系统研究方面可能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广西苦苣苔科四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了产于广西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4属4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其中,(1)单座苣苔属(Metabriggsia):单座苣苔(M.ovalifolia)的染色体数目2n=24;(2)异裂苣苔属(Pseudochirita):异裂苣苔(P.guangxiensis)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3)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东南长蒴苣苔(D.hancei)的染色体数目为2n=20;(4)唇柱苣苔属(Chirita):弄岗唇柱苣苔(Ch.longgangensis)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4种植物的染色体大多数为小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16.
紫茎泽兰对五种苦苣苔科植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为菊科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 现已在我国西南部地区蔓延生长, 并侵入多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境。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均已收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其中部分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为了解紫茎泽兰对本土苦苣苔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作者分别采用其根、茎、叶水提液(8%)对3属5种苦苣苔科植物, 即刺齿唇柱苣苔(Chirita spinulosa)、荔波唇柱苣苔(C. liboensis)、烟叶唇柱苣苔(C. heterotricha)、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acuminatus)和台闽苣苔(Titanotrichum oldhamii)的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 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刺齿唇柱苣苔、荔波唇柱苣苔和烟叶唇柱苣苔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 其中对刺齿唇柱苣苔的化感作用最为明显, 当叶水提液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4%、3.2%和4.0%时, 刺齿唇柱苣苔幼苗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紫茎泽兰的茎水提液对台闽苣苔有一定程度的化感作用, 当提取液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6%时, 对台闽苣苔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达到40%。紫茎泽兰叶和茎水提液对芒毛苣苔幼苗生长无明显的化感作用, 紫茎泽兰根水提液对5种苦苣苔科植物也均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 紫茎泽兰对唇柱苣苔属和台闽苣苔属的植物有一定的化感作用, 而对于芒毛苣苔属无明显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 紫茎泽兰对岩生苦苣苔科种类要比附生于树上的近缘种化感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A.Juss)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从其枝干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1)、6-hydroxy-1,3,5,7-tetramethoxy-9-xanthen-9-one(2)、2,6,2′,6′-tetramethoxy-4,4′-bis(2,3-epoxy-1-hydroxypropyl)biphenyl(3)、cleomiscosin D(4)、chuktabularin A(5)、chuktabularin B(6)、chubularisin H(7)、chubularisin I(8)、tabularisin A(9)和tabularisin B(10),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麻楝属中分离得到。对体外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2、6、7和9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苦苣苔科的研究(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采   《广西植物》1992,12(4):289-300
<正>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叶约10枚,均基生,具长或短柄;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菱形,长2—3.4厘米,宽1.6—2.9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重牙齿,上面多少泡状,在细脉形成的小空间中密被短柔毛,下面脉上密被白色短柔毛,在隆起的中脉和侧脉上还被暗褐色长柔毛,侧脉每侧4—5条;叶柄长1—3厘米,密被暗褐色长  相似文献   

19.
川滇苦苣苔科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首次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内蒙古产3种蒺藜科植物的9个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3种植物均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其中白刺石油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81.80 mg/L)最高,其余依次为小果白刺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610.29 mg/L),霸王石油醚(IC50=627.22 mg/L)和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838.40 mg/L),它们的抑制活性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 mg/L)。结果发现,不同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不同。同一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相比较,甲醇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不及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