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单殖吸虫的超微结构研究,国外开展得较多(Lee,1972;Lyons,1973;lumsden,1975;Rohde.1975;Fournier,1981;Smyth and Halton,1983)。国内有关报道很少。本文以我国特有的黑斑蛙双睾吸虫(Diplorchis nigromaculatus)为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成虫的体表超微结构,试图为探讨这类吸虫的功能形态学(functional morphology)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2.
1987年10月15日,在武汉市动物园一只丹顶鹤胆囊中检获复殖目、后睾科、次睾属吸虫13条。经与本属相近虫种的比较研究定为一新种,并命名为鹤次睾吸虫,新种Metorchis grusi sp.nov.。  相似文献   

3.
1.本实验对钩棘单睾吸虫(成虫、囊蚴、雷蚴、尾蚴)的形态及生活史作了详细的观察。 2.小榄白鲩鱼鳍上钩棘单睾囊蚴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都比较高。根据囊蚴的寄生状况,广东人对鱼类食品的烹调特点,文献中所记载的异形吸虫的致病作用以及在广州或其附近发现过异形吸虫的报告,估计广东居民中可能有异形吸虫病的存在,并推考了其所以未被发现的原因。 3.钩棘单睾囊蚴、成虫的腹面及背面都有皮腺。囊蚴腹面皮腺的总数及皮腺行数都不恒定,而各行之皮腺数也大多没有规则。 4.由小鸭及小白鼠中钩棘单睾成虫的寄生状态可知该吸虫在这两种小动物体中比较适宜的寄生部位是迴肠下段。寄生部位较深的成虫并无死亡的或发育不良的,所见到之死亡成虫绝大多数是混在排泄物中,也有少数见于粘膜表面。根据寄生虫一般的生活规律及本突验所见之寄生现象,对Africa氏等所述关于异形吸虫和宿主间平衡关系的问题进行了商讨。 5.在小白鼠的突验中发现感染天数不同的成虫,它们的虫体及生殖器官的大小可以有相当明显的差别。各器官和虫体前端间的相对距离可因成熟度和活动度不同而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尤以生殖器官为甚。本文对Kobayasi氏所定“新种”的根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黄河后套平原的东端,东面和北面有高山屏障,西面和南面是黄河冲积平原,为44万亩水面的高原淡水湖泊。湖中有大量芦苇、蒲草丛生,野鸟资源十分丰富。1982年5月、8月我们随内蒙古水产研究所做水域调查,顺便调查了野生鸟类的复殖吸虫。共采鸟类9目31种192只,获吸虫13科42种。其中2个新  相似文献   

5.
1986年3月和5月,分别在四川省雅安市和犍为县采得鱼类的二种新种吸虫,现描述如下(单位:mm)。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兽医学系。 1.叶巢原(?)吸虫,新种Palaeorchis lobiovaris sp.nov.(图1—3) 描述根据28个染色标本的观察和10个标本的测量。 虫体小,纺锤形,中部最宽,向两端逐渐变窄。体表密披小刺。虫体大小为0.960—1.232×0.455—0.566(1.061×0.529)。口吸盘亚端位,近圆形,0.081—0.121×0.101—0.131(0.106×0.112)。腹吸盘圆形,0.1727—0.232×0.172—0.232(0.196×0.199),位于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指环虫属十一新种,它们寄生于我国下列几种淡水经济鱼类:密鲴 xenocypris argentea,细鳞斜颌鲴 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逆鱼Acanthobrama simoni,鳤鱼Ochetobius elongatus,鯮鱼 Luciobrama macrocephalus,鳑鲏 Rhodeus sp.。 文内量度均以毫米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在鄂东南富水流域收集的吸虫标本中,发现后睾科吸虫二新种,即寄生于大灵猫胆管中的细长次睾吸虫,新种Metorchis elongata sp. nov. 及寄生于鳖胆管和肠道的通山对体吸虫,新种Amphimerus tongshanensis sp. nov. 本文对二新种的形态作了详细描述,对新种与近似种的主要特征列表进行比较,并讨论了建新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在进行湖北省蠕虫区系调查中,收集到一些吸虫标本,经整理发现双腔科吸虫三新种,分别隶属于平形属Platynotrema,陆蠕属Lutztrema及阔盘属Eurytrema。模式标本存于武汉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标本测量数据以毫米为单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复殖吸虫中的单孔科HaploporidaeNicoll,1914,单胜科HaplosplanchnidaePoche,1926和八睾科OctotestidaeYamaguti,1971吸虫进行研究,其中长尾亚科Elonainurinae和鲻长尾吸虫Elonginurusmuugilus分别作为单孔科的新亚科和新属新种;雄囊新单脏吸虫Neohaplosplanchnuscirrusaci作为单脏科的新属新种;天竺鲷八睾吸虫Octotestisapogoni作为八睾科、八睾吸虫属Octotestis(Wang,1963)Yamaguti,1951的新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寄生于鱼类的斜睾科Plagiorchis吸虫一种新,长形斜睾吸虫Plagiorchislongiformissp.nov.。采自四川省雅安市的唇Euchiloglanisdavidi(Sauvage)肠道内。  相似文献   

11.
后唇科吸虫三新种(吸虫纲:复殖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后唇科吸虫3新种,即东山后唇吸虫Opistholebesdongshanensis.sp.nov.东山异唇吸虫Heterolebesdongshanensis.nov.和兔头异唇吸虫Helterolebeslagocehpalisp.nov模式标本式采自福建省东山县沿的棕斑兔头TunLagoceophaluslunaris spadiceus肠道内。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寄生于蛙类的枝腺科吸虫一新亚种——柔弱似侧殖吸虫四川亚种Pleurogenoides tener sichuanensis subsp.nov,。新亚种肠支伸至睾丸之前;卵巢近圆形;子宫经虫体左侧前伸,并在肠管、食道和口吸盘区域形成盘曲;生殖孔位于食道水平等特征而不同于指名亚种Pleurogenoides tener tener。新亚种具有食道和子宫末段,睾丸并列,生殖孔位于食道水平等特征而区别于近似种Pleurogenoides ifranensis。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复殖吸虫中的单孔科HaploporidaeNicoll,1914,单脏科HalosplanchnidaePoche,1926和八睾科OctotestidaeYamaguti,1971吸虫进行研究,其中长尾亚科Elogninurinae和鲻长尾吸虫Elonginurusmuungilus分别作为单孔科的新亚科和新属新种;雄囊新单脏吸虫Neohaplosplanchnusci  相似文献   

14.
本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异肉科Allocreadiidae(Loose,1902)(Stossich,1903)和独睾科Monorchiidae Odhner,(1911)进行研究,并建立拟履口吸虫属Paracrepidostomum gen.nov.是异肉科,履口亚科Crepidostominae(Dollfus,1951)的新属;长宫吸虫属Lenolopa gen.nov.是独睾科、孤睾  相似文献   

15.
巨睾并殖(吸虫)成虫的形态研究和并殖科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巨睾并殖的形态,尤其是体棘与生殖器官方面的特征,作了详细的观察。 体棘的形状有多种多样的,但以宽阔形、凿形及尖刀形为最常见。棘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常呈纵裂状态,但很多又不完全分裂,特别是在口吸盘与腹吸盘间的。在这个部位上体棘多以单生分散排列为主,在腹吸盘两侧群生型最多,在睾丸中间 2—3个一簇的群生型最为常见。 对雌生殖器官的卵巢、受精囊、劳氏管等及雄生殖器官的睾丸及贮精囊等也进行了描述与讨论。 对巨睾并殖及福建并殖的异同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初步肯定了这两种的独立地位。 我们建议一个简单公式来表示各种并殖属吸虫的体棘特征。巨睾并殖的体棘公式为: 2—3(2.4)(1(1.05)/2—3(2.3)) 最后,我们再次提出对并殖科分类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复殖吸虫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中的两新种分别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细长椭囊吸虫Elliptobursaattenuatussp.nov作为拟原穴亚科PseudoproctotrematinaeElliptobursa属的新种,巨穴孤睾吸虫Lasiotocusmarotremasp.nov作为孤睾亚科LasiotocinaeLasiotocus属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寄生于中国南海的芝麻斑鱼Epinephelus rhyncholepis(Bleeker)(Serranidae)上的香港拟大杯虫Megalocotyloides hongkongensis sp.nov.和寄生于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Bloch)(Sparidae)上的鲷裸盘虫Anoplodiscus spari(Yamaguti,1958)。前者为新种,隶属于分室科Capsalidae (Barid,1853)、轮足亚科Trochpodinae、拟大杯足属Megalocotyoides;后者为中国新纪录,隶属于裸盘虫科Anoplodiscidae(Tagliani,1912)、裸盘虫属Anoplodiscus。香港拟大杯虫Megalocotyloides hongkongensis sp.nov.具分室科、Trochopodinae亚科的形态特征。虫体背腹扁平,呈长椭圆形,体表光滑无棘。前端腹面有一对前吸器,成对吸盘状结构,通过一头冠在前背面联系,有头腺。眼点2对,位于咽前。后吸器盘状,无柄,分成5隔和周边5个小隔室,中央小室缺;后吸盘边上有肌肉缘,周围有精致的圆齿状边缘膜,边缘小钩14个;中央大钩3对,有肌肉纤维支持着,第1对钩大,远端尖,近端钝,分叉,有明显的肌腱通过大钩的分叉牵拉,第2对钩细长,远端有刺钩,第3对钩尖细,远端钩尖略弯曲,3对中央大钩成直线纵向排列,有肌腱牵引。口开于咽中央,咽肌肉质,发达,呈5瓣状。食道不明显或缺。两肠支前端达咽的水平处,末端终止于后吸器前,呈树枝状分布,末端不汇合。睾刃个并列,椭圆形,前端略尖,位于体中部。输出管在中部吻合形成输精管,呈盘曲长管状,阴茎囊椭圆形,靠近卵巢的右上角,阴茎细长,卷曲在阴茎囊内。阴茎复合体包含有肌肉质的阴茎、射精管、前列腺球和前列腺储藏囊。阴茎囊远端与子宫远端联合形成生殖腔,其生殖孔开口于体左侧的前吸器旁。卵巢圆球形,位于睾丸前,输卵管自卵巢发出后,向前略大成卵模,周围有发达的梅氏腺,子宫粗短,开口于生殖腔。卵黄腺呈滤泡状,自咽水平处随肠支,略呈对称状分布至后吸器前,贮卵黄囊位于卵巢前。阴道富肌肉质,管状,近端膨大形成受精囊,远端窄,开口于共同生殖腔下方。卵呈多面体形,虫卵的一端有一根卷曲的长极丝。鲷裸盘中Anoplodiscus spari(Yamaguti,1958)具裸盘虫科Anoplodiscidae、裸盘虫属Anoplodiscus的形态特征。虫体背腹扁平,体前端有一对假吸盘,开口于体外,后吸器盘状,无钩,不分室。具2对眼点,咽发达。食道不明显或缺。单支肠支不对称地呈树枝状分布,末端终止于后吸器前。睾丸单个,圆球形,位于体中部。具贮精囊,阴茎囊长,管状,具有几丁质支持器,卵巢卵圆形,位于睾丸前,具受精囊和阴道,卵黄腺发达,呈大滤泡状,自交接器水平处随肠支,略呈对称状分布至后吸器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异肉科Allocreadiidae(Loose,1902)(Stossich,1903)和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进行研究,并建立拟履口吸虫属Paracrepidostomumgen.nov.是异肉科,履口亚科Crepidostominae(Dollfus,1951)的新属;长宫吸虫属Lenolopagen.nov是独睾科、孤睾亚科Lasiotocinae的新属。文中对二新属二新种:金钱鱼拟履口吸虫Paracrepidostomumscatophagusi和惠州长空吸虫Lenolopahuizhouensis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异肉科、履口亚科和属的分类特征进行修正、补充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重复殖吸虫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中的一新属新种,即独睾亚科Monorchiinae异独睾属Allomonorchisgennov.黄埠异独睾吸虫Allomonorchishuangfuensissp.nov进行了记述,新属具有与Monorchiinae相似的生物学特征,如体表披小棘,生殖孔亚中位;卵黄腺分布于腹吸盘与卵巢之间体两侧,腹吸盘位于中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研究了黑斑蛙双睾吸虫的生活史。实验证明这种单殖吸虫的生活史具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即直接外生周期和直接内生周期。前一种发育途径为一般多盘吸虫所共有,后一种发育途径仅在少数多盘吸虫中存在。这两种发育途径的交替存在与其两栖动物宿主生态学有关,并且可能反映了这类多盘吸虫的一种种群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