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南农村秋冬季节5岁以下儿童急性胃肠炎流行现状和疾病负担。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7个行政村的所有5岁以下儿童共513名。结果 5岁以下儿童秋冬季急性胃肠炎2周发病率为9.4%,疾病负担平均为2.7151 DALYs/千人,年龄越小疾病负担越高;0岁组最高,为6.5839 DALYs/千人。患儿例均经济负担为284.84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为211.83元,间接经济负担为72.98元。结论 5岁以下儿童秋冬季急性胃肠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疾病负担主要集中于3岁以下儿童(尤其0~1岁婴幼儿);秋冬季应积极预防病毒性急性胃肠炎,防控重点应在2岁以下儿童;早就诊早治疗,以减少住院病例,降低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应用PACE、EM、ELISA检测技术,对1982年10月到1985年12月间采自云南省昭通市的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患者大便标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v)的研究结果。从309例标本中共检出169例含有RV,阳性率为54.7%。在不同性别间RV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RV>6月~24月龄患儿组中的检出率(59.1%)显著高于(?)6月龄患儿组(33.3%)(P<0.01)。10月至1月是PV胃肠炎流行的高峰季节,在这一季节中RV的检出率(65.1%)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0.001)。对RV基因RNA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984年2月至1985年12月间在昭通市流行的RV全为第二亚组。Adv在婴幼儿急性胃肠炎中的检出率为16.7%。结果表明,RV是昭通市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它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3.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和无锡市两地夏秋季急性胃肠炎人星状病毒(HastV)的基因亚型。收集2015~2016年6~11月江苏省南京市和无锡市两地夏秋季急性胃肠炎患者粪便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粪便中HAstV的病毒核酸,对阳性标本ORF2区进行RT-PCR扩增及测序,与GenBank公开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因亚型情况。江苏省南京市和无锡市两地夏秋季急性胃肠炎HAstV感染的比例为15.26%,其中50%为合并其它急性胃肠炎病毒感染,HAstV感染以秋季流行为主,包含HAstV-1a(group 2)亚型和HAstV-4c基因亚型,并且这2个亚型在两地均有分布。HastV在婴幼儿人群中感染率较高;HAstV-1a亚型为在江苏省南京市和无锡市两地首次发现及报道的亚型,可能为欧美输入性毒株,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国内HAstV分子流行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上海长宁地区成人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的分子特征,收集2010年6月-2013年12月长宁区定点医院成人急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1 55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B组和C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显示,1 55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19±15.59)岁,其中男性691例、女性863例.共检出轮状病毒200株,检出率为12.87%.18~39岁组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9.15%,40~59岁组为15.58%,60~79岁组为15.16%,≥80岁组为18.57%.A组轮状病毒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G型以G9亚型最多(29.82%),P型以P[8]亚型最多(77.19%),GP组合以G9P[8]最多(25.73%).结果提示,2010-2013年上海长宁地区成人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在就诊患者中以中老年多见,基因型以G9P[8]最多.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7年1月至1989年12月从临床病人痰、咽拭、尿液、创伤分泌物,急性腹泻病人大便等标本中培养出72例肺炎克雷伯氏菌。近年来认为该菌是一种重要院内感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一定条件可使病人发生院内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微生物工作者的重视。一、资料来源:收集本院3年住院病人病历,男38例、女34例。0~2岁9例、10~20岁5例,21~30岁13例,31~40岁12例,41~50岁12例,51岁以上21例。住院时间最长41天,最短17天,平均29天。二、原发病及治疗用药情况:1.72例患者中诊断为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38例,泌尿系感染及肾病综合症15例,急性腹泻4例(肺炎克雷伯氏菌纯培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广东省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我们采集了2005~2008年期间24起急性暴发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和肛拭子标本,使用诺如病毒特异性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检测,再经核苷酸序列测定以分析诺如病毒的基因型,同时收集急性暴发性胃肠炎患者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结果显示:24起急性暴发性胃肠炎中19起由诺如病毒引起,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2005年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是由GⅡ-3基因型病毒引起,主要为幼儿园和小学,发生地主要在内陆山区,2006年秋季疫情以后则均为GⅡ-4型的变异株2006b引起,主要为大学和社区,2007年疫情数比其他年份高1倍,发生地遍及广东全省。广东省诺如病毒变异株2006b在个别特殊的基因位点呈现出高度的地域一致性。随着诺如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由GⅡ-3变为GⅡ-4型,广东省诺如病毒流行的强度大大增加,新出现诺如病毒变异株2006b引起的暴发波及地方多,涉及人群从低幼儿童为主扩展到全年龄组,表明GⅡ-4新变异株比其它毒株具有更高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7.
了解兰州地区病毒性腹泻患儿中人博卡病毒1~4型(HBoV1~4型)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点,并探讨HBoV与急性胃肠炎的疾病相关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331份,采用PCR方法检测人博卡病毒,同时检测常见的肠道病毒。331份标本中共检出博卡阳性标本49例(14.80%),其中HBoV1~4型分别检测出26例、15例、7例和1例。分析其流行规律发现HBoV相关的腹泻全年散发,无明显季节分布。HBoV感染的患儿年龄为11.04±6.92月龄,高发年龄是7~12月龄。2岁以下患儿占HBoV阳性患儿总数的93.88%。HBo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率为71.3%,以混合轮状病毒为主。HBoV感染对腹泻患儿的发热和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影响。检测出一例罕见的HBoV4病毒LZFB086,与泰国(序列号JQ267789)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9.0%。未检测出HBoV2B型。从研究结果得出我国兰州地区人博卡病毒以HBoVl为主,在我国首次发现HBoV4病毒。HBoV1~4与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率高,主要是混合轮状病毒。HBoV可能不是导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病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5岁的患急性稀水样便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及星状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留取2006年6月~200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住院及医院内感染腹泻患儿的部分粪便标本,应用免疫层析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排除轮状病毒感染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星状病毒。本实验主要研究对象为年龄≤5岁,病程≤2周,大便培养无条件致病菌生长患儿。结果 共收集724例急性腹泻粪便标本,年龄≤5岁人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42.5%,约85%患儿年龄≤2岁;病例全年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6年12月~2007年1月。共240例急性腹泻轮状病毒阴性粪便标本中,年龄≤5岁人群星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1.6%,53.6%患儿年龄≤2岁;观测期间病例散发,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6年10月~2007年1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部分患儿伴肠道外损伤。星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又一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9.
Ji L  Wu XF  Xu DS  Gong LM 《病毒学报》2011,27(5):469-474
本文初步研究了湖州市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暴发中检出的诺如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收集湖州市2008年和2009年2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中采集的患者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其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RNA多聚酶部分区域的RT-PCR扩增。选取阳性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及序列测定,结合诺如病毒GI、GII各基因型参考株进行核苷酸序列遗传进化分析。结果2起疫情均同时检出了GI和GII型诺如病毒。随后对其中4份RNA多聚酶区扩增阳性的标本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发现2008年检出的2株GI型诺如病毒均为GI/2基因型;而2009年检出的1株GI型诺如病毒为GI/3基因型,另一株GII型诺如病毒则与近些年欧洲和亚洲相继出现的遗传组GII的新基因型GIIb的各代表株同源性最高,为GIIb基因型。这说明湖州地区流行的诺如病毒存在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且不同时间流行的基因型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国内首次在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中检出诺如病毒GIIb变异株。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2016年夏季一起发生在某赴内蒙古旅游团游客中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病毒病原。分别采集此次胃肠炎暴发流行中两名患病游客腹泻症状发生后第3天、5天和7天的粪便标本,提取核酸后首先用荧光定量PCR扩增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检测,阳性标本分别用RT-PCR扩增病毒VP1基因和RdRp区域基因,通过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进行基因分型,构建进化树确定进化同源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到两名患者的粪便标本均为诺如病毒阳性,提示此次胃肠炎暴发流行的病原为诺如病毒,进一步的RT-PCR扩增病毒基因分析显示检测到的诺如病毒为GII.P17-GII.G17型;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本次与2014~2015年度广州、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日本等地的病毒亲缘关系更为接近;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型与2014年以来流行的毒株同源性较近,与2014年之前流行的毒株相比变异较大,氨基酸变异主要出现在主要衣壳蛋白的P结构域。提示GII.P17-GII.G17型诺如病毒也是引起内蒙地区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病毒病原。  相似文献   

11.
33例新生儿急性胃肠炎的粪便标本经EM检测,12份(36.4%)粪便标本中检出了病毒样颗粒,其中11份(33,3%)为SRV样因子(SRV),1份为其他病毒样颗粒。经粪便包埋超薄切片和IEM证实SRV是引起新生儿急性胃肠炎的病原。SRV的直径为26nm,表面结构清晰。在氯化铯(CsCl)中的浮密度为1.36—1.40g/cm~3。应用微量CF试验,5例双份血清中的1例抗体有三倍升高,3例恢复期皿清抗补体,1例为阴性,该病人为其他病毒样颗粒感染。核酸电泳未显带。培养未见细胞病变。5例正常对照新生儿粪便未检出任何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腹泻病原学及其快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标本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寻求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门诊及住院的1160例2个月-5岁腹泻患儿的腹泻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及pH检测。结果(1)1160例患儿腹泻标本病原学阳性605例(52.16%),检出病原20种621株,外源性肠道病原菌、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以及轮状病毒3种病原构成比依次为35.75%、32.69%、31.56%。主要病原:(1)轮状病毒196株(31.56%),志贺菌118株(19.00%),克雷伯菌86株(13.8%),枸橼酸杆菌67株(10.79%),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0株(9.66%)。(2)1160例患儿腹泻标本6个月-2岁患儿占881例(69.91%)。轮状病毒腹泻多发于秋冬季、大便为水样、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志贺菌以夏秋季与脓血便检出率较高。(3)病原菌分离阳性腹泻标本pH>7占明显优势,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病原检查阴性标本、健康体检对照标本pH<6占明显优势,前者pH与后三者pH统计学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轮状病毒居首位,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在腹泻标本中的构成比已接近外源性肠道致病菌而成为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大便pH可作为急性腹泻病早期简单、快速、准确、价廉的初步诊断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我院从 1 996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8月收集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伴 ST段抬高的患者72例。其中 40例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并与常规治疗的 3 2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2例伴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的病人。溶栓组 40例 ,均符合 1 996年 7月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 [1]的标准入选。其中 ,男 2 8例 ,女 1 2例 ,年龄 43~ 87岁 ,平均 6 4岁。对照组 3 2例中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47~ 83岁 ,平均 6 2岁。两组性别…  相似文献   

14.
人类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HuCV)是引起儿童和成人非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掌握HuC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从长春市儿童医院2343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共收集粪便标本1264份,其中1056份来自2135例住院患儿.对轮状病毒检测为阴性的588份标本,经多价酶免疫试验(EIA)和两组引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CV,202份为阳性,其中住院患儿标本178份,HuCV检出率为16.9%.HuCV腹泻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6%),流行高峰季节为11月至次年3月.选择17株HuCV进行分子鉴定,15株属GⅡ-4群,1株属GⅡ-3群,另1株属GⅠ-2群,表明GⅡ-4群HuCV是我国流行的优势株.根据HuCV住院患儿的监测资料初步估计,HuCV腹泻住院率约为0.5‰~2.4‰.讨论了长春地区HuCV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以上结果为我国HuCV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丽珠肠乐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菌痢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季节急性细菌性痢疾 (简称急性菌痢 )为小儿的常见病 ,我们观察到急性菌痢患儿住院过程中 ,其真菌性肠炎的发生率较高 ,影响了预后。我们应用丽珠肠乐对小儿急性菌痢进行辅助治疗 ,结果提高了疗效 ,并减少了真菌性肠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1 999年 5~ 1 0月住院病人 55例 ,临床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 ,大便培养均为福氏痢疾杆菌 ,男 32例 ,女 2 3例 ,年龄 1 .5~ 8岁 ,平均年龄 3.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2 5例。1 .2 治疗方法 痢特灵 3mg/kg,每日 3次 ,餐前半小时口服。丁胺卡那霉素 6m…  相似文献   

16.
整肠生为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 ,主要作用机制是以菌治菌。笔者针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双例足三里注射三氮唑核苷联合用药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1 病例 作者自 1998年以来收集 3 1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6月~ 3岁 ,平均 2 1月 ,病程 3~ 8d,大便次数 10次左右 ,稀水样 8例 ;大便次数在 6次左右 ,绿色粘冻样 15例 ;大便次数 4次左右 ,蛋花样便 9例。2 治疗效果例 1,患儿 ,男 ,7月 ,因发烧咳嗽 3 d以 11支气管肺炎”于 1998年 6月 7日入院 ,入院时大便正常 ,入院后用头孢拉定 5 d,出现腹泻 ,每日 5~ 6次 ,为粘冻样便 ,大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09年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MP快速培养法对南京地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结果 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384例,总阳性率为39.2%。其中〈3岁、35岁、〉5岁各年龄组患儿中MP阳性率分别是36.9%,38.5%和43.3%;不同季度M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春季(13月)45.7%,夏季(46月)24.8%,秋季(79月)20.4%,冬季(1012月)50.3%,其中冬、春两季MP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季(P〈0.01)。结论 MP为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各年龄儿童普遍易感;冬、春两季高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3种艰难梭菌实验室鉴定方法的快速性及准确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集136名ICU患者共248份标本进行24 h、48 h厌氧培养,并进行鉴定,同时对大便标本提取DNA进行tcd B毒素基因检测。以48 h培养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24小时培养法和PCR扩增tcd B基因法鉴定艰难梭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36名ICU发生腹泻的患者中,11名患者共有12份标本48 h培养为艰难梭菌阳性,艰难梭菌感染率为8.09%(11/136),标本阳性率为4.84%(12/248)。24小时培养法及PCR扩增tcd B基因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100%、100%、98.74%和83.33%、99.15%、83.33%、99.15%。结论提取大便DNA tcd B毒素基因是最快速、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方法;48小时培养法时间相对较长,但稳定可靠,并可以保留菌株进行后续试验;24小时培养法,时间短、简便但会漏诊某些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19.
鉴定湖州市2017年11月3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病原,并对病原进行基因特征研究。收集3起疫情中采集的患者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其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多聚酶和衣壳蛋白部分区域的RT-PCR扩增。选取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子特征分析。同时收集疫情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3起暴发疫情中15份标本经荧光PCR检测为GII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其中9份标本成功测序。在线分型、系统进化和重组分析判定3起均是GII.P16-GII.2型重组株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本研究中检出的GII.P16-GII.2与2016年底中国各地以及德国、法国检出的GII.P16-GII.2相聚在一起并区别于2016年以前的GII.P16-GII.2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进化分支。提示2016年新出现的GII.P16-GII.2在多聚酶区和衣壳蛋白区都各自经历了一定进化获得了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的能力,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也是首次在本地的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中检出GII.P16-GII.2重组株。  相似文献   

20.
埃可病毒18型(Echovirus 18,E18)属于B组肠道病毒(Enterovirus B,EV-B),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对2019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进行病原学鉴定及病原基因特征分析。此次疫情共有26名患者,均以发热、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从其中18名病例采集了18份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病毒分离(RD细胞)和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以鉴定病原,扩增病毒全长VP1区,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8份标本中11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其中8份为E18。病毒分离得到2株病毒,从肛拭子标本直接扩增得到的7条E18全长VP1核苷酸序列,核苷酸相似性为100%,与GenBank中E18参考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9.2%~96.4%和93.3%~99.3%;进化树显示,深圳龙岗E18分离株(GDSZ1902)归属由中国分离株组成的C2a进化分支,在其VP1蛋白中的底部环处发现一处特异的氨基酸变异(D200N)。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结果分析,E18是引起本次深圳市龙岗区急性胃肠炎疫情的主要病原,属于中国E18主要流行株的进化分支,这是我国首次发现E18引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