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小菜蛾的寄主范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伟坚 《昆虫知识》1993,30(5):274-275
<正> 小菜蛾 Plutella xylosella L.属鳞翅目菜蛾科,是十字花科植物重要害虫,近年来为害十分严重。 十字花科植物在我国有71属,30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十字花科(Cruciferae)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评述十字花科(Cruciferae)分类系统,分析主要性状演化趋势和科、属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十字花科植物可能是本土起源的观点,其起源中心和分布中心可能在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西部高山和丘陵地区,起源时间至少在第三纪晚期以前,并认为中国十字花科植物自起源地(青藏高原)可能有3条主要的散布途径:第1条是自青藏高原向东北部,沿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到达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并在蒙古高原及东北山地形成次分布中心;第2条自青藏高原向东,经重庆、湖南、湖北,沿长江流域分布,到达东部沿海一带;第3条自青藏高原向东南部,经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延伸到台湾。  相似文献   

3.
黄曲条跳甲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曲条跳甲 (Phyllotretastriolata (Fabricius) )是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据文献记载 ,黄曲条跳甲除为害十字花科植物外 ,还取食茄科(Solanaceae)、豆科 (Leguminosales)、葫芦科 (Cucur bitaceae)、禾本科 (Graminzles)等植物[1,2 ,4 ,5] 。取食范围如此之广 ,应为多食性 (polyphagous)昆虫。本文拟采用十字花科的近缘科及上述各科植物对黄曲条跳甲进行非选择性取食试验 ,以确定黄曲条跳甲的食性范围。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植物甘蓝 (Bra…  相似文献   

4.
芥子油苷在十字花科植物与昆虫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 GS)是十字花科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对调节十字花科植物与昆虫间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GS及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它是十字花科植物抵御广食性植食昆虫攻击的有力手段.而寡食十字花科植物的昆虫由于具备多种GS应对机制,因此可通过GS这一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物进行寄主选择.被植食性昆虫摄入的GS不仅可以影响天敌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对天敌有一定的驱避作用.而虫害后十字花科植物释放的GS代谢产物又可作为天敌的寄主选择信息.本文结合该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从GS对植食性昆虫的毒性、寡食性害虫的寄主选择、植食性昆虫对GS的适应机制、虫害对GS-黒芥子酶系统的诱导,以及GS对天敌的影响等方面对GS如何影响植物与昆虫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陕西关中地区的野生蔬菜上百种,简介如下。荠菜、离蕊荠(Malcolmia africana)、糖芥(Erysimumaurantiacum)是十字花科植物。春秋采集鲜嫩植株烫后炒菜或作馅。荠菜花白色,离蕊芥花粉红或蓝紫色,糖芥花桔黄色。菊科植物有茵陈蒿、苦菜、蒲公英、刺儿菜采集嫩芽及全草食用。石竹科有麦瓶草(Silene conoidea),春季采全草。酢浆草科酢浆草,又名酸酸菜。景天科植物石头菜(Sedum sermentosum)。唇形科佛座(Lamiumamplexicaule)。葡萄科乌蔹莓(Cissus iaponica)。旋  相似文献   

6.
诸葛菜组织培养中的器官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已在农作物的改良及园艺植物的快速繁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方面,十字花科植物正在受到相当多的注意。新近,为了建立十字花科植物的细胞转化系统,我们试验了多种十字花科植物,发现诸葛菜的叶和叶柄等外植体具有极强的器官分化能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本文取材植物诸葛菜,又名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Moricandia sonchifolia),  相似文献   

7.
<正> 新疆菜叶蜂Athalia rosae rosae(L.)又称油菜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是北疆特有害虫。幼虫取食油菜、白菜、甘蓝、芜菁和野生十字花科植物,其中以油菜和白菜受害最重,猖獗时,油菜和白菜叶片和心叶可全被吃光,致使改种。 形态特征 成虫 橙黄色,有光泽,雌虫体长8—9毫米,雄虫6.5—8毫米,翅展14—17.5毫米。头部宽阔,黑色,口器淡黄色,上颚褐色;触角黑褐色,10节,棍棒状。胸部除中胸盾片、后胸为黑色外,其余为橙黄色,中胸背板侧叶几全部为黑色:翅透明,微呈淡黄色。腹部橙黄色,仅背板  相似文献   

8.
小菜蛾在温带地区越冬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春森  马罡  杨和平 《生态学报》2010,30(13):3628-3636
小菜蛾是世界性重要害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冬季的十字花科植物上能正常发育繁殖,可见到各种虫态。但在温带冬季十字花科植物不能生长的地区,小菜蛾的越冬成为一个重要生态学问题。综述了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小菜蛾越冬的研究进展。小菜蛾在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岛的北陆和东北大部分地区不能越冬,越冬北限相当于冬季积雪覆盖时间为60d的区域;在中国,小菜蛾不能在寒冷的东北地区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冬季可见各虫态,但越冬北限尚不清楚;小菜蛾在冬天气候温和的韩国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继续发生;北美洲的加拿大西部和安大略地区大量的试验证明小菜蛾不能成功越冬,在美国南部小菜蛾冬季可正常发生,北部小菜蛾的越冬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但确认春季从南部运输的受小菜蛾感染的甘蓝等种苗是美国北部的重要虫源。小菜蛾在欧洲各地越冬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没有证据表明在英国小菜蛾会发生有显著意义的越冬。目前小菜蛾越冬研究主要采用冬季直接试验观察和基于耐寒性试验的越冬预测两种方法。冬季直接试验观察法包括:(1)利用人工饲养的小菜蛾在田间各种潜在的越冬场所的越冬试验;(2)在秋播、野生或残留的十字花科植物上进行冬季种群的系统抽样调查;(3)越冬前后在前茬为十字花科植物的田块广泛搜寻普查小菜蛾的存活个体。基于耐寒性试验的越冬预测法:在获取小菜蛾越冬场所温度的基础上设计低温处理模式,试验低温处理后小菜蛾的存活率及后续发育和生殖。将试验数据和各地气温或小气候相结合,对小菜蛾在的越冬可能性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9.
关于黄曲条跳甲的寄主范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非选择性试验方法,测定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ucius)在不同植物上的存活率,及番茄、茄子枝叶提取物对曲条跳甲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在供试的中,仅十字花科植物能使之正常存活,其他科的植物均全部或大量死亡,不可能作为黄曲条跳甲的寄主,甚至茄科的番茄、茄子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在显著的拒食作用,拒食率高达30.9%和60.52%。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讨论了典曲条跳甲  相似文献   

10.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位于我国西部边疆,约占北纬33°—39°、东经74°—83°,是青藏高原西北隅及北部边缘的高山、高原区。本区的十字花科植物就目前所知有30属66种。从垂直分布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种都分在高山地带。其中海拔4000—5000m的高山荒漠地带有32种,占本区总属数的49%;海拔4800—5600m以上的冰缘湿地何12种,占18%;海拔2600—4000m的山地荒漠地带有15种,占23%;海拔2600—3800m的针叶林下及林缘草地有8种,占12%。表明本区十字花科值物是以寒旱生的高山、高原分布类型为主,而以中低海拔及荒漠旱生类型为次。水平分布方面,本区西部分布有49种,并以中亚成分为主;而东部和南部有28种,其中青藏高原成分较多,从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本区的十字花科植物全都是温带性质的。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占总属数(世界分布不计算在内,下同)的28%;其次是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和中亚分布类型各占21%;而东亚分布类型(全都是中国—喜马拉雅亚型)占10%。本区十字花科植物的区系特点如下:1.种类贫乏,分布广泛;2.特有种炎缺乏;3.地理成分混杂;4.同周围区系联系广泛,但同西藏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正>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引起许多蔬菜及油菜的霜霉病,常造成严重损失,寄主范围较广,常见寄主有油菜、甘蓝、花椰菜、白菜、芥菜、萝卜等,是霜霉属最重要的种之一(陆家云2001;张中义等1986)。侵染白菜引起白菜霜霉病。白菜小苗被害时,初在叶背  相似文献   

12.
转录因子ABI4参与植物激素ABA的绝大多数生物学功能, 它不仅是ABA和GA在植物体内含量平衡的核心调控因子, 同时还连接ABA与植物细胞内多个信号通路。利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ABI4序列在十字花科其它19种植物(除拟南芥外)中检索得到27个同源基因, 通过序列多态性分析、系统发生重建、染色体共线性分析和转录激活活性比较, 探讨了该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中的演化历史。结果表明, ABI4蛋白质序列和结构在十字花科植物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暗示了其功能的重要性; 单独的ABI4蛋白并不具备显著的转录激活活性, 说明其生物学功能的具体分子机制可能相对复杂, 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夜蛾在太仓菜田的发生与危害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江苏太仓甜菜夜蛾田间种群的调查、性诱、灯诱及系统解剖资料表明 ,甜菜夜蛾在太仓 1年可发生 7代 ,第 7代是不完全代 ;9月末 1 0月初大批出现的甜菜夜蛾成虫可能是即将迁出的种群 ;田间卵峰日通常比蛾峰日落后 5~ 6d ;寄主选择性调查表明 ,甜菜夜蛾喜欢在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和取食。  相似文献   

14.
东京大学大学院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应用生命化学生物生产化学讲座生物有机化学研究室柴博史、教授铃木昭憲、奈良尖端科学大学院大学生命科学教授矶贝彰、东北大学农学部教授日向康吉等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基因操作打破自花受粉不受精的自交不亲和性的自然组合,今后这项技术发展到能自如地操作自交不亲和的组合,就很可能作为新杂交种子(F_1、杂种第一代种子)的采种技术发展起来。也许能开发自交不亲合性的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杂交种子(F_1种子)和提高采种效率。该小组于12月13~16日  相似文献   

15.
中国蚜科萎管蚜属一新亚属及一新种 (同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坤  张广学 《昆虫学报》2002,45(Z1):31-33
 描述在新疆天池十字花科植物上采集的蚜亚科蚜族一中国新纪录 属萎管蚜属Siphonatrophia Swain一新亚属天池蚜亚属Lacusaphis Zhang, subg en. Nov. 及一新种天池蚜Siphonatrophia(Lacusaphis)aetherelaca Zhang et Zhang, sp.nov.。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观察植物的胚胎发育,一般都采用石蜡切片方法,这对普通中学来说,目前尚难具备这个条件;本文介绍一种极简便的方法,也许可以满足一般中学,在教学上或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对这方面的需要,现简述如下: 材料通常以十字花科植物为主,如油菜、白菜、甘蓝萝卜等;野生植物常采用荠菜。由于荠菜的胚珠较小,初学者最好选用油菜或白菜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通报》2007,42(4):11-11
日本农村工学研究所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有效净化被镉污染的土壤。这一发现使得低成本、大范围净化被镉污染的土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植物芥子油苷代谢及其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芥子油苷是一类含氮、含硫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布于十字花科植物。芥子油苷及其降解产物具有多种生化活性,在植物防御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简要介绍芥子油苷的分布、合成、降解和在植物体内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青海十字花科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唐古特植物区系和编写青海植物志过程中,笔者对青海地区十字花科植物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发现了3个新种,报道如下。1 羽裂高原芥 新种 图1  相似文献   

20.
十字花科植物线粒体DNA的提取和纯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芥 Eruca sativa 、白菜型油菜 Brassica rapa 和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武39- 1、武4 3- 1、武5 0 - 2为试材,在蔗糖衬垫法分离纯化m t DNA方法优点的基础上,通过4组不同离心力配比,采用差速离心法、改变缓冲液A的成分以及增加缓冲液的用量,建立了一种简便提取十字花科植物mt DNA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细胞破碎组织的离心力、分离线粒体的离心力以及纯化线粒体时的离心力分别为10 0 0 g、2 0 0 0 0 g、180 0 0 g时可分离到高产量的线粒体,且在缓冲液A 蔗糖0 .5 m ol·L- 1 ,Tris- Cl5 0 mm ol·L- 1 ,EDTA5 m mol·L- 1 ,BSA 0 .1% ,PVP 0 .5 % ,0 .1%β-巯基乙醇,p H=7.5 中加入0 .5 % PVP可提高mt DNA的产量,经DNA电泳检测、RAPD扩增证明此方法得到的mt DNA可完全达到RAPD标记和其它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