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X射线全身辐射对乌龟进行了抗辐射作用的研究,并用小鼠作参照.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照射剂量选用6.5 Gy和15 Gy两个水平. 结果显示,乌龟受照射后,6.5 Gy剂量组60 d内无死亡;15 Gy剂量组从第16 d开始出现死亡,30 d内死亡率为20%,60 d内死亡率为70%.乌龟体重照射前后变化不大.小鼠受照射后,6.5 Gy剂量组第14d开始出现死亡,30 d内死亡率为30%,60 d内死亡率为80%:15 Gy剂量组第4 d出现死亡,第5 d死亡率达100%.研究结果表明,乌龟的抗辐射能力明显高于小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60Co-γ射线辐照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成虫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本文以草地贪夜蛾6日龄蛹为对象,比较不同辐照剂量下草地贪夜蛾自交种群的羽化率、翅畸形率、寿命、产卵量以及子代卵孵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成虫羽化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250 Gy、350 Gy、400 Gy以及500 Gy剂量辐照下的羽化率分别降低至72.8%、69.4%、69.4%和50.6%,与对照组(91.7%)相比差异显著;翅畸形率在400 Gy时值最高,为25.6%,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其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均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缩短,且辐照后处理组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成虫寿命;雄虫日存活率在100 Gy、200 Gy、300 Gy和500 Gy处理条件下高于雌虫日存活率,而350 Gy和400 Gy处理组,以及对照组雌虫日存活率高于雄虫。草地贪夜蛾种群产卵雌虫数、单雌产卵量、及子代孵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300~500 Gy的辐照剂量下,亲代没有卵粒产出,而100 Gy至250 Gy的辐照剂量下,产卵量显著降低,且在100 Gy时处理组的卵中有少量孵化。本文对草地贪夜蛾辐照不育剂量进行了初步评价,为今后实现该虫不育技术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重离子束辐照牧草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80MeV/u^20Ne^10 叶离子束贯穿处理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种子,从实验室种子萌发和根尖细胞的观测分析,随着贯穿剂量的增加,幼苗生长明显减弱,呈负相关性;而染色体总畸变率和徽核率随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呈正相关性。结果表明:禾本科牧草比豆科牧草对重离子辐射敏感性强,禾本科牧草适宜剂量为20Gy~30Gy,豆科牧草辐照剂量应高于150Gy。  相似文献   

4.
60Coγ射线辐照花魔芋球茎的早期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试验开展了花魔芋早期诱变效应研究。通过^60Coγ射线辐照后的植株苗期发育观察和根尖细胞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魔芋辐射诱变效应显著:辐照诱发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且变异频率与剂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低剂量时对细胞分裂有刺激作用;辐照抑制芽体发育、苗期生长,抑制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大,直至产生致死作用。依据花魔芋的辐射敏感性,建立了魔芋辐照诱变体系,以催芽球茎为诱变材料,诱变剂量范围为0Gy~50Gy,剂量率为1Gy/min,中等适宜剂量为7Gy~10Gy,致死剂量50Gy。  相似文献   

5.
利用~(60)Co-γ射线对柞蚕卵进行辐射,探讨了~(60)Co-γ射线辐射对柞蚕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20 Gy以下辐射剂量对柞蚕卵孵化率及柞蚕死亡率影响不大,但随着~(60)Co-γ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孵化率明显降低而死亡率显著升高;血液蛋白质图谱和相关基因序列在辐射前后亦存在差异.这些生物性状的改变说明~(60)Co-γ射线对柞蚕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重离子辐照对微藻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碳离子辐照(10~80 Gy)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光合色素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测定了辐照后短期内其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1)较低剂量(10~20 Gy)辐照后,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较小或无显著变化,中等剂量(40~60 Gy)辐照后,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升高,之后又回落,恢复至正常水平,高剂量(80 Gy)辐照后,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不能恢复正常;(2)低剂量(10 Gy)辐照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8 h后出现回落,到24~48 h时,回升至正常水平,较低剂量(20 Gy)辐照后,MDA含量瞬时有所下降,到24~48 h时,回升至正常水平,中等至高剂量(40~80 Gy)辐照后,MDA含量降低,24~48 h时显著升高,不能恢复正常;(3)低剂量(10 Gy)辐照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上升,8 h后出现回落,恢复正常,中等剂量(20~60 Gy)辐照后,SOD活性显著上升,到48 h时回落至正常水平,高剂量(80 Gy)辐照后,SOD活性无明显上升,到48 h时,活性明显降低,不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红棕象甲在我国的危险性和潜在风险性日益突出,应用辐照不育技术控制该虫是绿色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筛选对红棕象甲雄成虫的射线最佳辐照剂量,为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并分析2种射线不同辐照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红棕象甲雄成虫对红棕象甲产卵量、卵孵化率、寿命的影响。[结果] 处理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都随2种射线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电子束剂量为100、150、200和250 Gy以及60Coγ射线剂量为100、140、180 Gy时,卵孵化率为0。对2种辐照射线进行对比,当雌∶雄∶辐照雄虫为1∶1∶6 时,100 Gy 60Coγ射线辐照对红棕象甲的防治效果较好,雌雄交配后卵的孵化率仅为2.44%。[结论] 实际应用中应选择剂量100 Gy60Coγ射线辐照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家蚕抗病力的功效,作者于1962年进行了紫外线照射家蚕的试验。初步肯定,照射能提高家蚕幼虫期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今将试验结果整理于后,供作参考。 方法及材料 用家蚕华九×瀛汉一代杂种作为材料。自丙_2胚子期催青开始,在紫外线灭菌灯下照射直到点青期止。紫外线灭菌灯波长3537埃,照射距离45厘米,照射时间第一次在春季,分为每日0、15、30、60和90分钟五个等级。第二次在秋季分为0、30、60、90、120和150分钟六个等级。第三次重复试验照射90分钟与未照射二个区。各级试验区的蚕卵孵化后饲养到三龄超蚕时,用核型多角体病毒LD(50)的剂量(每头30万粒)饲喂幼虫,测定幼虫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抵抗力提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采用低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molesta雄蛹,分析辐照对梨小食心虫繁殖的影响,为利用(60)Co-γ射线辐照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molesta雄蛹,分析辐照对梨小食心虫繁殖的影响,为利用(60)Co-γ射线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辐照剂量为0、25、50和75 Gy的(60)Co-γ射线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辐照剂量为0、25、50和75 Gy的(60)Co-γ射线对梨小食心虫羽化前1 d的雄蛹进行辐照处理,分析辐照对其羽化率、繁殖能力及寿命的影响。【结果】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的梨小食心虫羽化率均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辐照对其羽化率影响较小。辐照组雄蛾与正常雌蛾的交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经25、50和75 Gy辐照处理羽化的雄蛾与正常雌蛾交配后,其单雌产卵量无显著性差异。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梨小食心虫的孵化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孵化率74.38%±6.15%相比,75Gy处理组的孵化率明显降低,仅为22.68%±7.20%。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辐照组雄虫的平均寿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利用低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梨小食心虫羽化前1 d的雄蛹进行辐照处理,分析辐照对其羽化率、繁殖能力及寿命的影响。【结果】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的梨小食心虫羽化率均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辐照对其羽化率影响较小。辐照组雄蛾与正常雌蛾的交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经25、50和75 Gy辐照处理羽化的雄蛾与正常雌蛾交配后,其单雌产卵量无显著性差异。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梨小食心虫的孵化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孵化率74.38%±6.15%相比,75Gy处理组的孵化率明显降低,仅为22.68%±7.20%。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辐照组雄虫的平均寿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利用低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可影响梨小食心虫繁殖,为进一步优化辐照条件和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可影响梨小食心虫繁殖,为进一步优化辐照条件和利用(60)Co-γ射线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重离子辐照玉米种子引起的基因组DNA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10 Gy、20 Gy、30 Gy和50 Gy ~7Li和~(12)C重离子束对玉米自交系478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并用RAPD分析技术分析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重离子~7Li和~(12)C辐照玉米种子可引起当代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变异,一定范围内变异频率与注入剂量有关,在相同剂量下~7Li离子辐照的诱变率高于~(12)C离子辐照.  相似文献   

11.
早期胚胎显微注射是目前获得转基因家蚕Bombyx mori的主要途径。显微注射操作对蚕卵的损伤导致注射后的蚕卵孵化率降低, 是家蚕转基因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对不同卵龄的蚕卵进行了开孔或注射实验, 并对产后5 h的蚕卵上背侧、 腹侧、 前极、 后极和中央等5个不同的位置进行了开孔实验, 调查了卵孵化率和体形异常蚕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 较早卵龄期的注射或从蚕卵背侧的注射可以获得高的孵化率。腹侧注射产生大量的体形异常蚕而背侧注射的蚕完全正常。通过调整注射时期和注射位置避开上述影响可以减少死卵和畸形蚕, 提高孵化率。本研究为改进家蚕转基因操作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果肉红色的‘红阳’猕猴桃、果肉黄色‘桂海4号’猕猴桃和果肉绿色的‘长果’猕猴桃的枝条为试材,用4种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以未照射枝条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嫁接。对嫁接成活率、植株生长量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25~150Gy辐射剂量范围内,随辐射剂量的加大,对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不同品种的猕猴桃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较大。3个品种猕猴桃辐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50.6Gy(红阳)、64.4Gy(桂海4号)、71.7Gy(长果猕猴桃)。试验结果可以为猕猴桃辐射育种适宜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尚勇良  杨进才  卫广森  贾宁 《生物磁学》2009,(15):2844-2846
目的:对阿佛曼链霉菌采用新的诱变手段,以获得稳定高产的优良菌株。方法:采用重离子束辐照阿佛曼链霉菌,研究了0.25Gy、0.5Gy、3Gy、5Gy、10Gy和15Gy剂量的12C+粒子束辐照阿佛曼链霉菌菌株后,菌落特性的变化及对菌株产素能力的影响。结果:重离子辐照阿佛曼链霉菌后,在其各个辐照剂量区都存在变异菌株,诱变后阿佛曼链霉菌的菌落形态多样,小山状,火山口状、彗星尾状、车轮状、边缘放射状等;菌落大小不一,有的直径达4~5mm,有的小如针尖状。效价提高到7298μg/mL,获得了高产菌株。结论:重离子束辐照阿佛曼链霉菌菌株后,阿佛曼链霉菌的产素能力显著提高,可得到高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60Co-γ射线辐照孤挺花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不同剂量(5 Gy、10 Gy、15 Gy、20 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3年生孤挺花鳞茎,并设置对照组,对其成活率及幼苗性状进行田间观测。结果表明:成活率、叶长、叶宽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不同辐照剂量下的植株叶片做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5 Gy剂量辐照下,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闫硕  朱家林  张璟  朱威龙  张青文  刘小侠 《昆虫学报》2012,55(12):1337-1344
为阐明低剂量辐射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生长发育、 成虫趋光行为和性信息素滴度的影响, 本试验设置5个辐照剂量, 记录棉铃虫蛾羽化率、 畸形率及寿命; 通过趋光行为学试验和单个腺体性信息素提取法, 检测了辐照(50 Gy)前后棉铃虫蛾趋光率和性信息素滴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1)在20 Gy剂量辐照下, 雌雄棉铃虫羽化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6.67%和20.00%, 畸形率均升高了10.00%,10,30,40和50 Gy辐照对棉铃虫蛾羽化率、 畸形率、 寿命均没有显著影响。(2)无论是光期还是暗期, 辐照后的棉铃虫蛾趋光率和性信息素滴度均有所上升, 其中趋光率提升幅度最大的是光期3日龄雌虫(28.33%±3.33%至91.67%±4.41%); 性信息素滴度提升量最大的是暗期5日龄雌蛾(36.27±4.26 ng至59.13±4.63 ng)。50 Gy辐照剂量会促进棉铃虫蛾的趋光行为和信息素的合成, 且棉铃虫蛾趋光率在设置的5个辐照剂量下无显著性差异。(3)棉铃虫蛾趋光率和性信息素滴度随着羽化日龄的增加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其中趋光率变化最大的是辐照组光期雌虫和辐照组暗期雄虫(二者均为91.67%±4.41%至3.33%±1.67%); 性信息素滴度变化最大的是辐照组暗期雌虫(71.00±5.22 ng至3.63±1.47 ng)。(4)在大多数处理中, 羽化率、 畸形率、 寿命及趋光率不存在雌雄差异。本研究为探讨辐照后棉铃虫趋光行为和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依据, 同时也为利用物理、 化学通讯信息调控棉铃虫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对害虫综合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质量法和酶活力测定法研究了阿维菌素3种亚致死剂量(LC5、LC10和LC20)处理对家蚕5 龄幼虫的食物利用及中肠3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处理对家蚕5龄幼虫的生长和食物利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质量及其增加量、相对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同时伴随着取食量、相对取食量和排粪量减少,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降低,而近似消化率升高.阿维菌素处理的家蚕,其中肠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前期受到抑制且持续时间较长,但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渐恢复正常或高于对照;而海藻糖酶活性前期受抑制时间较短,随后活性迅速增强,并维持在与对照同一水平或高于对照.这些变化说明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对家蚕仍有一定的毒性,其程度随剂量的提高而增强,可导致家蚕消化系统紊乱,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对食物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直线加速器全身照射昆明小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探索不同放射剂量对小鼠健康状况及涎腺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八种不同剂量对昆明小鼠行体外全身照射,于照射后一个月内观察小鼠生长情况、体重变化;照射后一周、一个月检测各组小鼠血象的变化;测定放射半数致死剂量;照射后两个月,测定各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并对下颌下腺组织切片行HE染色。结果:13Gy和15Gy照射组小鼠的体重逐渐下降,一周后死亡,其余组小鼠体重最终呈增加趋势。X-射线全身照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0Gy。照射后一周,照射组小鼠的白细胞数目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其他血象方面,除了7Gy组外,其他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照射一个月后,各照射组小鼠的血象均恢复正常。照射后两个月,9Gy组和11Gy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均显著低于0Gy组,且11Gy组较9Gy组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小鼠的下颌下腺腺泡细胞数目逐步减少,结构排列紊乱,组织损伤逐渐加重。结论:X-射线全身照射引起小鼠健康状况受损,免疫功能减低,损伤程度与放射线强度呈剂量依赖性,小鼠半数致死量为10Gy,该剂量适合建立全身放射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8.
探讨X射线对小鼠胰腺组织和血清胰岛素含量及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将成年小鼠随机分为1Gy ,3Gy,5Gy实验组和0Gy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小鼠给予对应剂量X射线辐射(连续3d,每d一次),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胰腺组织结构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法和比色法测定胰岛素含量及胰淀粉酶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X射线辐射引起小鼠胰腺组织肿胀,细胞核变大,细胞变性、坏死;1Gy辐射组小鼠胰岛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Gy和5 Gy辐射组小鼠胰岛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Gy辐射组小鼠淀粉酶活性相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5Gy辐射组小鼠淀粉酶活性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X射线影响小鼠胰腺组织结构及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血清胰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 mori造血器官机能障碍后其血淋巴中蛋白质成分的变化,利用重离子射线局部照射家蚕幼虫的造血器官,检测了照射后家蚕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及注射大肠杆菌后在体内诱导出现的应急蛋白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照射蚕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蚕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成分分析时发现,5龄起蚕血淋巴中70 kD附近的3条蛋白质谱带比对照蚕的浓度要高,随着个体的发育两者的浓度都上升;5龄后期则相反,对照蚕的浓度比照射蚕高;脂肪体中贮藏蛋白质的含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用家蚕贮藏蛋白质SP-1及SP-2的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反应的结果显示:70 kD附近的3条蛋白质谱带的最上面的一条为贮藏蛋白质SP-1,下面的二条为贮藏蛋白质SP-2;同时照射蚕血淋巴中分子量约为24 kD的蛋白质成分也发生变化,5龄前期的浓度比对照蚕低,5龄第3天几乎检测不到;全体照射与造血器官局部照射蚕之间的结果相似。照射蚕注射大肠杆菌后在体内诱导出现的应急蛋白量明显比对照蚕要少。由此认为家蚕幼虫造血器官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有关,造血器官的机能障碍、血球的数量减少可影响脂肪体中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存在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辐射效应对香露兜叶提取物的影响,本研究中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进行香露兜叶的萃取,再以总多酚、总类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率、亚铁离子螯合等非酵素系统进行香露兜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评估。以过氧化氢诱发氧化压力的毒性效应测试香露兜叶提取物细胞内抗氧化的能力,再以5.5戈雷(Gy)的辐射剂量照射,用MTT分析方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评估香露兜叶提取物对辐射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香露兜叶总多酚含量为(139.89±0.43) GAE mg/g,总类黄酮含量为(44.24±0.61) RE mg/g,DPPH与亚铁离子螯合的IC50分别为(5.87±0.02) mg/mL和(15.3±0.07) mg/mL。在H2O2对细胞伤害的实验中,香露兜叶提取物对于肝癌细胞(HepG2)有显著(p0.05)的毒杀作用,且细胞存活率会随着提取物浓度增加而增高杀死细胞的比率。萃取液浓度分别为25 g/mL、250 g/mL、1 000 g/mL和1 500 g/mL时,经过72 h培养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4.7%、50.4%、37.5%和30.6%。低浓度香露兜提取物对于HepG2细胞有辐射增敏作用,以浓度为25 g/mL的香露兜提取物合并5.5 Gy的辐射剂量照射,发现其存活率由单独以5.5 Gy辐射剂量照射的54.58%降至12.11%。综合以上的结果,香露兜叶提取物具有不错的抗氧化能力,并且有不错的辐射效应影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