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大肠埃希菌性阴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建立大肠埃希菌定植的阴道感染小鼠模型。方法 :在阿莫西林溶液 (12 5mg/ml)冲洗小鼠阴道冲洗处理下 ,将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接种到小鼠阴道内。结果 :各组小鼠阴道冲洗液检出的平均对数值比较 ,经过阿莫西林溶液小鼠阴道冲洗处理后再接种大肠埃希菌的阿莫西林 +大肠埃希菌组 ,阴道内定植的大肠埃希菌数量 (8 18± 1 0 9)较经过生理盐水小鼠阴道冲洗处理后再接种大肠埃希菌组 (5 72± 0 6 8)明显增多 (P <0 0 5 ) ,而且小鼠阴道感染的症状明显 (P <0 0 5 )。结论 :通过抗生素处理后 ,再在小鼠阴道内接种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能够在小鼠阴道内得到定植 ,即建立起大肠埃希菌性阴道感染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株DNA的多态性,并对其进行分型,研究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流行状况,并探讨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应用1条含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20株大肠埃希菌的DNA进行随机扩增,ESBLs试验使用双纸片协同法。20株大肠埃希菌经RAPD分为11个基因型,ESBLs检测12株大肠埃希菌阳性,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在700 bp有共同条带。肝移植术后感染以内源性感染为主,肠道细菌移位可能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ESBLs阳性检出率高,ESBLs阳性与基因型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五年来本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09-2013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本院共分离出2 921株ECO,2009-2012年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平均占29.4%,2013年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血液,占27.6%;2011-2013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平均检出率为70.1%,高于2009-2010年的平均检出率64.1%(P0.05);主要来源于普外科和ICU,分别占22.1%、18.4%;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对本研究其他药物的耐药率,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90%,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70%。结论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本市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非常高,耐药问题十分严重,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定期监测,控制耐药菌的产生,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食品中的大肠埃希菌检验主要是从食品卫生指标角度进行。通过对大肠埃希菌的检验,以确定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而O157:H7大肠埃希菌系临床腹泻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重要成员。近年,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来势颇为凶猛,深受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本文试对该菌的有关情况做一简述。1腹泻原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类和引起的疾病(见表1)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已知有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IEC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或称产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VTEC)…  相似文献   

5.
1株枯草芽胞杆菌体外拮抗6种肠道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枯草杆菌BS-3株对大肠埃希菌等6种肠道致病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通过在体外BS-3菌株分别与大肠埃希菌等6种致病菌混合培养后,观察不同时间内各菌的菌量变化。结果BS-3菌株与6种肠道致病菌混合培养24、48、72和96h,其菌量逐渐增加;6种致病菌的菌量随着培养时间延续逐渐减少,其中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宋内志贺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明显。结论BS3菌株在培养生长过程中,可抑制大肠埃希菌等6种肠道致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研究温度和pH值对长江水系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耐药基因转移影响规律,为今后介水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滤膜法分离、梅里埃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菌株;将由长江水系分离出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与大肠埃希菌NK5449进行接合,观察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接合频率变化情况;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耐药谱;用PCR方法分析产ESBL供体菌与转移接合子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并对供、受体菌及转移接合子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判别转移接合子与供、受体菌的同源性。温度和pH值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影响明显,发生接合最适宜的pH值为7.1。温度对接合频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相同条件下,某些大肠埃希菌接合频率随环境温度的降低率急剧下降,但某些大肠埃希菌的接合频率随环境温度下降有所上升。温度和pH值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接合频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岩  张卓然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5):21-22,F004
大肠埃希菌是最早启动全基因组测序的细菌之一,但是对于大肠埃希菌作为共生菌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内的生物学本质尚不清楚。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大肠埃希菌基因组中每个必需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了解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就大肠埃希菌基因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其后基因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2010至2011年临床各科室送检的全部标本(包括血、尿、便、痰、分泌物等),采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2010和2011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3.8%5、7.4%,呈上升趋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越来越高,耐药率日益严重,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开展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控制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长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对从山东省某地区4个健康奶牛养殖场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优势血清型、耐药特性、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以及系统进化群分析。【方法】采集194份来自山东省某地区4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新鲜粪便样品,进行大肠埃希菌分离和鉴定,利用常用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型鉴定;利用10%的绵羊血平板检测溶血性;利用K-B法检测对14种常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革兰阴性菌常见的6大类24种耐药基因、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并对目的条带测序分析;利用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分析大肠埃希菌的ST型并使用eBURST v3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克隆关系。【结果】从194份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到171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主要为致病性(19.9%)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17.0%),优势血清型分别为O128:K67(12/171)和O143:K7(12/171)。另外,具有溶血性的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9.4%(16/17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的比率为22.2%,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33.9%,四环素次之,为24.0%;PCR检测耐药基因和整合子结果显示,59.1%的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59.1%的菌株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2′),未检测到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和tetB;Ⅰ类整合子的阳性率为4.1%(7/171),dfrA12-aadA2-sul1为优势基因盒结构(4/171);MLST将大肠埃希菌分为8种ST型,其中,ST155(10/171)和ST58(45/171)形成一个克隆复合物且没有发现新的ST型。【结论】本研究证实,从该地区规模化健康奶牛场新鲜粪便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优势血清型为O128:K67和O143:K7;少部分大肠埃希菌具有溶血性;仅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优势基因盒结构为dfrA12-aadA2-sul1;MLST分型显示不同奶牛场分离出亲缘关系较近的菌株,其分布具有多态性,血清型与ST型之间无相关性。本研究表明源自表观健康的奶牛的大肠埃希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具有食品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该研究对于提升规模化奶牛场奶制品的安全生产与质量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宿舍空气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 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大学生宿舍内室内空气并分离鉴定其中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 采用ERIC-PCR扩增基因组DNA, 形成聚类图谱, 分析分离株的相似性。【结果】从收集到的300份空气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94株大肠埃希菌, 30株鉴定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离株, 检出率达15.46%; 产ESBLs大肠埃希菌ERIC-PCR指纹图谱条带相似性在50%?100%之间。【结论】大学生宿舍空气中存在着产ESBLs大肠埃希菌污染, 应加强对空气中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1.
乳酸杆菌体外对大肠埃希菌O-78拮抗作用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体外对大肠埃希菌O-78的拮抗作用。方法:将乳酸杆菌与大肠埃希菌O-78体外共培养观察拮抗情况及用电镜观察形态变化。结果:等量同时间接种,24h内乳杆菌就将大肠埃氏菌O-78全部抑杀;乳酸杆菌早24h接种,4-8h内将大肠埃希菌O-78全部抑杀;大肠埃希菌O-78早24h接种,在12-24h内全部被抑杀。电镜观察发现,经乳酸杆菌培养液处理,大肠埃希菌O-78细胞膜形态发生变化。结论:本试验中所用乳酸杆菌体外具有抑制杀死大肠埃希菌O-78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0-2015年重庆地区儿童感染的11 039株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BD Phoenix 100 MIC法结合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大肠埃希菌总检出率为13.53%;大肠埃希菌在呼吸病房和新生儿病房的检出率高于其他病房;以痰标本多见,占62.22%(6869/1103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0.33%),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分别为0.81%和0.78%。ESBLs平均检出率为50.98%(5628/11039)。结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呼吸病房和新生儿病房是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在本地区医院感染与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中耐消毒剂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112株,根据感染途径不同,将其分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两组,用PCR方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E△1,并进行组间检出率比较.结果 本地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58.1%(43/74)和23.7% (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4株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率为71.6%(53/74),38株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率为39.5% (15/38).医院与社区获得性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qacE△1检出率分别为64.2%(34/53)与6.7%(1/1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获得性感染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高于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产ESBL阳性菌株的携带率显著高于产ESBL阴性菌株,这可能是由于医院环境中消毒剂选择压力和/或携带耐消毒剂基因的菌株在医院内水平传播速度较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乳杆菌DM8909菌株抑制小鼠阴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乳杆菌 DM880 9菌株对小鼠阴道内其他菌群的抑制及调整阴道菌群的作用。方法 :通过用阿莫西林钠溶液对小鼠阴道冲洗处理后 ,接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10 4 ,建立起大肠埃希菌在小鼠阴道内的定植 ;用乳杆菌 DM890 9菌液冲洗治疗来去除大肠埃希菌 EPEC10 4在小鼠阴道的定植。结果 :通过各组小鼠阴道冲洗液检出的平均对数值比较 ,乳杆菌治疗组的小鼠阴道内大肠埃希菌的数量 ( 3.82±0 .6 2 )较自然恢复组小鼠阴道内大肠埃希菌的数量 ( 6 .72± 1.16 )减少明显 ( P<0 .0 5 ) ,而且治疗组的症状好转率 ( 8/10 )显著好于自然恢复组的症状好转率 ( 2 /10 ) ( P<0 .0 5 )。结论 :乳杆菌 DM890 9菌株能有效去除大肠埃希菌 EPEC10 4在小鼠阴道的定植和改善小鼠外阴的炎症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大肠埃希菌系统可溶性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纯化和重组装获得HPV18病毒样颗粒(VLPs),为进一步研制HPV18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按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偏好进行HPV18L1全基因合成,经PCR扩增出截短的HPV18L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L1,通过优化表达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可溶性表达L1蛋白,其次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后,获得高纯度的的L1蛋白,再通过解聚和重聚获得VLPs。结果全基因优化并截短的HPV18L1蛋白在大肠埃希菌系统中以可溶形式表达,纯化后的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电镜下观察到直径为60 nm的VLPs颗粒。结论利用大肠埃希菌系统可溶性表达非融合HPV18L1蛋白,并获得均一的VLPs颗粒,为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尿路感染情况。方法对688份尿液标本中主要致病菌分布及主要菌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尿液中主要菌为大肠埃希菌(59.3%),粪肠球菌(11.1%),铜绿假单胞菌(6.3%)。大肠埃希菌中产ESNLs菌株占51.8%,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耐药率均大于50%,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大于7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替卡西林-棒酸耐药率很高,不适合用于临床治疗,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均在90%左右。结论  相似文献   

17.
评价黑大蒜提取物分别与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效应。采用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测定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时间-杀菌曲线。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56μg/mL,黑大蒜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56μg/mL。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呈现较强的浓度依赖性。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头孢唑林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为0.75;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庆大霉素后对大肠埃希菌的FIC指数为0.5。黑大蒜提取物与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表现为相加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方法检索四个中文数据库、EMbase、PubMed及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5月,由2名独立的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对筛选到的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的研究文献,采用Stata 12.1软件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各类基因的检出率和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结果共纳入35篇中文文献和4篇外文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式进行数据分析,合并结果显示:(1)中国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5.0%(95%CI:4.0%-7.0%)、2005-2008年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5.0%(95%CI:3.0%-7.0%)、2009-2013年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6.0%(95%CI:4.0%-8.0%),两个时间段AmpC酶基因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HA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为43.0%(95%CI:28.0%-59.0%)、CIT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为52.0%(95%CI:37.0%-66.0%)、EBC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为23.0%(95%CI:10.0%-37.0%);(3)北方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8.0%(95%CI:5.0%-11.0%)、东南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5.0%(95%CI:1.0%-9.0%)、中西部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6.0%(95%CI:2.0%-10.0%)、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7.0%(95%CI:4.0%-9.0%),经χ2检验,四个地区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在中国以CIT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且主要为CMY-2基因;2009-2013年时段AmpC酶基因阳性率高于2005-2008年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四个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基因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索的耐药性及其基因分型,了解其耐药性趋势与传播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鉴定技术鉴定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77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药物的耐药性;K—B法鉴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以确定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FINGERPRINT Ⅱ软件进行细菌基因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和氨曲南的耐药性明显增高,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首选药物;经ESBLs确证试验,ESBLs阳性率为28.60%(22/77);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经PFGE指纹图谱分析,除第62株和第70株相似性系数为78.27%外,其余相似度均低于70.0%;ESBLs大肠埃希菌阴性株中除少数几对菌株相似性系数较高外,其余呈散在分布,且电泳带存有6条以上的不同条带,为流行病学无关的不同克隆。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索耐药性明显增高,且呈多重耐药趋势;该研究尚不能证明存在大肠埃希菌爆发性流行感染,提示可能存在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优势克隆;PFGE基因分型方法是耐药性与流行状况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滤膜法、涂布法和纸片法对粪便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效果。通过对分离粪便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可知,纸片法与m—TEC培养基上滤膜法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数量结果基本一致。m—TEC培养基滤膜法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分别是伊红美蓝培养基涂布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的1.4倍、伊红美蓝培养基滤膜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的2.8倍、m—TEC培养基涂布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的2.25倍。分离粪便样品中大肠埃希菌选择滤膜法用m—TEC培齐基进行分离为最佳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