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蒙古沙地云杉生长与生态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地云杉生长状况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沙地云杉的日高生长为昼夜生长类型,夜间生长高于昼间的146—279%。6月份高生长占全年生长量的65%,年高生长量大小取决于6月份的水热条件,在正常的年份,树高生长量较大,反之较小。沙地云杉高生长与土壤含水量有密切关系,沙丘上部比下部含水量少,高生长较低。沙地云杉为耐阴性树种,在幼年期一定程度的遮阴条件可以促进树高生长。20年以后,随年龄的增加,光强达到45%时为树高生长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沙地云杉苗期生长与干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本文用不同_的模型定量地研究了沙地云杉苗期的生长规律、季节动态及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规律。1)1年生幼苗一直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根生长尤为迅速。5年生幼苗在接近生长上限时,增长越来越慢。2)根、茎、叶干物质的生产符合理查德模型;根、茎、叶干重与全株干重之百分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于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3)不同年度各器官的干重变化反映了由于自疏造成的叶的脱落和部分枝的脱落情况。4)各模型的相关系数几乎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沙地云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本文用种群大小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研究了沙地云杉种群的大小结构、分布格局和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样地1、2、3、5的沙地云杉种群属于增长型,样地4的沙地云杉种群为稳定型,将样地1、2、3作为一块样地,其分布格局为集群型,但从幼树到大树,则由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沙地云杉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内蒙古沙地云杉究竟是哪一种,在植物分类学上是一个争论性问题。本文通过三种云杉的形态解剖比较、栽培实验观察、同工酶和核型分析以及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沙地云杉既不同于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Nakai),也不同于白扦云杉(PiceameyeriRehd.etWils.),应划分为一个独立种更为合适,即将原来发表为白扦云杉的变种新组合之为独立的种,沙地云杉(PiceamongolicaH.Q.Wu)W.D.Xu(PiceameyeriVar.mongolicaH.Q.Wu)。  相似文献   

5.
青海云杉是我国沙区通过种子育苗引种成功的物种。通过对不同储藏时间青海云杉和沙地云杉种子生活力测定、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水盐胁迫以及幼苗生长对水盐胁迫和沙埋的响应实验,比较两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环境因子适应性,为沙地云杉在我国沙区广泛引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2年的储藏过程中,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生活力分别由79%和72%下降了19%和5%; 2)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适宜萌发温度分别为15—30℃和10—30℃,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25℃(72%)和25/15℃(69%),除10℃和10/30℃外,两种种子萌发率在各温度下没有显著差异; 3)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光照条件为14 h光照/8 h黑暗交替(67%),青海云杉为24 h光照(61%)或24 h黑暗(61%); 4)水势在-2.7—0 MPa时,2种云杉的IGR(初始萌发率)、RGR(恢复萌发率)、ISL(初始幼苗长度)和RSL(恢复幼苗长度)均没有显著差异; 5) NaCl浓度在200 mmol/L和250 mmol/L,青海云杉种子IGR显著大于沙地云杉,NaCl浓度在0—450 mmol/L,青海云杉和沙地云杉种子RGR没有显著差异,当NaCl浓度为50 mmol/L和100 mmol/L,青海云杉ISL显著大于沙地云杉; 6)在0.5—2.0 cm沙埋深度时,青海云杉出苗率显著高于沙地云杉,沙地云杉最适沙埋深度0.5 cm,青海云杉为0.5—1.5 cm。因此,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比沙地云杉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但只要采取合理的播种时间、播种深度和水分管理等措施,沙地云杉会和青海云杉一样在我国沙区大面积引种育苗。  相似文献   

6.
沙地云杉构件动态与结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沙地云杉的构件种群。结果表明:(1)沙地云杉根系生长迅速;(2)针叶寿命随树龄而变化;(3)枝条数量与枝条年龄存在如下关系:B40=2682.5e-0.6958A,B200=5807.5e-1.3112A;(4)雄花/雌花随树龄迅速上升;(5)不同层次和方向上球果数量存在显著差异;(6)东方向的冠半径最长,西方向最短,枝条数量、长度,小枝数量随树龄而增加,小枝长度随树龄而缩短。结果表明,沙地云杉能够适就干旱的生态环境,其构件动态与结构是长期的自然选择与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沙地云杉种群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种群密度调节的-3/2原则研究沙地云杉种群的自疏过程,模拟种群密度变化的动态规律。由于可塑性生长的影响,不同林型中沙地云杉种群的平均胸径、单株平均干重与种群密度关系之间的变化幅度也不相同,但都表现出幂函数的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沙地云杉种群密度调节的主要因素,表明影响沙地云杉种群自疏过程的主要因子为:坡向、群落类型、坡位、土壤含水量、海拔、土壤平均容重、针叶密度7个因子。分析了沙地云杉种群自疏过程的机制及其在种群密度管理中运用的可能性,对沙地云杉种群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控制实验研究了水分、盐分生态因子对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索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对水分、盐分生态因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和盐分胁迫对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的降低种子的发芽率,两种云杉种子对水分胁迫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是-0.03、-0.15 MPa和-0.5、-0.58 MPa;对盐分胁迫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是78、148 mmol/L和284、345mmol/L;其幼苗长度随着渗透势和NaCl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2)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恢复发芽率及恢复后的幼苗长度随着渗透势和NaCl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3)在相同的水势条件下,PEG溶液比等渗的NaCl溶液对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具有更大的抑制作用,种子萌发过程中渗透胁迫比离子毒害的抑制作用更大。研究发现,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对水分和盐分胁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两者对盐分胁迫的忍耐能力超过对水分胁迫;而且青海云杉种子比沙地云杉更耐旱、耐盐;早期的低盐和充分的水分条件是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沙地云杉的构件种群。结果表明:(1)沙地云杉根系生长迅速;(2)针叶寿命随树龄而变化;(3)枝条数量与枝条年龄存在如下关系:B40=2682.5e-0.6958A,B200=5807.5e-1.3112A;(4)雄花/雌花随树龄迅速上升;(5)不同层次和方向上球果数量存在显著差异;(6)东方向的冠半径最长,西方向最短,枝条数量、长度,小枝数量随树龄而增加,小枝长度随树龄而缩短。结果表明,沙地云杉能够适应干旱的生态环境,其构件动态与结构是长期的自然选择与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沙地云杉生态型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采用干旱胁迫处理不同生态型沙地云杉幼苗,对其主干高生长、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沙地云杉幼苗高生长明显受到干旱胁迫的抑制,绿果型沙地云杉在水分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高生长迅速,明显高于紫果型沙地云杉.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强,其高生长受抑制的程度高于紫果型沙地云杉.红果型沙地云杉处于二者之间.同时干旱胁迫也影响沙地云杉生长进程,使得其封顶时间提前一个多月.MDA含量无论在叶还是根中呈上升趋势,只是在土壤含水量在10%左右出现轻度胁迫时略有下降;叶片中MDA含量明显高于根中;从不同生态型来看,紫果型沙地云杉体内MDA含量高,绿果型低且具有较大的变化幅度.脯氨酸含量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加而增加;绿果型沙地云杉根部脯氨酸含量在处理4之前高于另外两种生态型.叶绿素的变化规律,紫果型和红果型沙地云杉基本相同,只是红果型含量略微低于紫果型.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是开始逐渐升高;随着胁迫强度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绿果型沙地云杉叶绿素含量总体上都呈下降趋势,只有叶绿素b含量在胁迫初期有所增加.从叶绿素a/b值出现下降趋势,但不同生态型表现不一样.绿果型沙地云杉由最高下降到最低,紫果型沙地云杉下降幅度较小,红果型介于二者之间.表明不同生态型沙地云杉抗旱能力不同,紫果型>红果型>绿果型.  相似文献   

11.
沙地云杉种群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地云杉种群稳定性研究郑元润徐文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StudyonPopulationStabilityofPiceamongolicaonSandyLand.ZhengYuan...  相似文献   

12.
沙地云杉幼树对食叶害虫危害的补偿与超补偿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沙地云杉食叶害虫优化管理出发 ,在植物与害虫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 ,通过人工模拟摘叶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沙地云杉幼树在一定失叶率的条件下存在补偿和超补偿效应 ,进而以沙地云杉宏观生长指标组建了一组不同生长指标的补偿与超补偿效应模型 ,同时寻求了相应的补偿点与超补偿点 .  相似文献   

13.
生态场理论在沙地云杉种群更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生态场理论是物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它基于植物分布格局,植物生长模型,植物竞争以及竞争利用的研究,研究森林草原过滤带上沙地云杉种群在更新中产生的生态场的特性,结果表明,沙地云杉种群生态场是半椭圆形特殊的非均匀场,生态场强度随着母树距离的增大而变化,开始时迅速增大,3 ̄5m处场强达到最大,然后逐渐下降,由于生态场的重叠而使叠加部分的场强明显增大,生态场的作用范围与坡度,坡长等地形因子及树高,冠半径等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种群分布格局的分析研究一直是一个争论性问题。本文通过各种方法在沙地云杉种群分布格局研究中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方差/均值比率法运用统计方法确定T值的显著性,数学推导严密,运算简单,是较为优越的方法。聚集指数的分析结果有时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会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需要多种指数互相验证,且没有进行统计检验,在指数值接近临界值时难以判断,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5.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我国稀有珍贵树种,具有耐旱、耐寒、耐沙埋的优良抗性。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是植物侧生器官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进程中起关键作用,但目前尚未报道有关沙地云杉中LBD基因家族的研究。本研究参考挪威云杉全基因组数据及沙地云杉转录组数据鉴定沙地云杉LBD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RT-PCR检测LBD基因在不同组织(茎尖、主根、侧根、茎和叶)及盐胁迫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沙地云杉转录组中共鉴定出30个LBD基因(PmLBD1-30),蛋白序列长度在119~309 aa之间,分子量为10.5~33.4 kD,等电点介于5.15~9.26之间,Cell-PLoc亚细胞定位显示均位于细胞核中;所有的LBD蛋白结构域、基因结构高度保守,并由相似的基序组成;根据系统发育树可将其分为5个亚家族(Class I a~e),沙地云杉在各类中的成员依次为4,11,5,1,9个;qRT-PCR试验结果显示,PmLBDs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如PmLBD2/5/18/19在茎中高表达,ClassⅠb中的PmLBD9/20/23基因在侧根中强烈表达;大多数PmLBDs的表达强烈响应盐胁迫,17个PmLBD基因在盐处理后上调表达,而6个PmLBD基因在盐处理后下调表达,且同一亚族基因表达情况呈现相似趋势。  相似文献   

16.
红松单木高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红兵  郝占庆 《生态学杂志》1999,18(3):19-22,31
1引言生长模型是定量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有效手段。它既可对林木生长作出现实的评价,也可用来预估将来各测树因子的变化;既是编制修订各种数表的基础,也是森林经营中各种措施实施的依据。在林学上,生长模型主要包括单木生长模型和林分生长模型,其中单木生长模型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