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记陕西西安简獏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最近,在整理标本时发现一獏类不完整头骨。经研究应为简獏属一新种。标本为1965年古脊椎所蓝田野外工作队在陕西省西安市红庆堡沟阴坡村“白鹿原组”地层内采得(野外号:65008)。现记述如下: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Owen,1848 獏超科 Tapiroidea Gill,1872 脊齿獏科 Lophialetidae Radinsky,1965 简獏属 Simplaletes Qi,1980 西安简獏 Simplaletes xi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云南沾益地区下泥盆统穿洞组肺鱼化石一新种——多脊混磨鱼(Tarachomylax multicostatus sp.nov.),归入标本包括一件左上齿板、一块B骨、一块可能是3骨的骨片和6个零散鳞片。主要特征:齿板内侧及后侧边缘被小齿(denticles)覆盖;齿脊11-12列,齿板中缘与最后一列齿脊夹角约135°;内翼骨侧凹不明显,后侧部窄小呈尖状;B骨和J骨上的前凹线沟相连;鳞片出露区与被覆压区之间有小齿瘤带。  相似文献   

3.
广东南雄晚古新世蹠行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里记述了广东南雄盆地晚古新世浓山组的四种蹠行类,其中有两新种。在亚洲古新统中,蹠行类分布相当广泛,一直延存到晚始新世。亚洲蹠行类从臼齿形态上看,可分为Bemalambda型和Archaeolambda型,前者包括阶齿兽科,还有翼齿兽科;后者有古脊齿兽科、牧兽科和全脊齿兽科。这两个类群可能在古新世早一中期已分化,或许可代表两个超科。我国古哺乳类工作者一般认为冠齿兽的起源与伪脊齿兽类有关,而伪脊齿兽类的牙齿形态与踝节类有某些共同之处,因此,在系统上与可能源出于Deltatheridium状动物的Pantolambda状动物不同。而裂齿类和蹠行类之间分化早,形态差异明显,另为目也许较好。所以,这里使用蹠行目(Taligrada)做于Pantolambda状动物的目名。这里将弗辽洛夫等订的Archaeolambdatrofimovi归入周明镇等创建的Convallisodon。  相似文献   

4.
古獏(Palaeotapirus)属于真獏科(Tapiridae)。一般认为,欧、亚大陆上的古獏,在结构上是原始的原獏(Protapirus)向高等的真獏(tapirus)过渡的中间类型的动物。从已经发现和描述过的獏类化石得知,原獏生活于渐新世的欧洲和北美;真獏可能自上新世出现后广布整个北半球大陆,更新世后期以来,仅局限于亚洲南部和中、南美热带地区;介于原  相似文献   

5.
山东早始新世五图组曾发现原始獏类,Homogalax wutunensis,最近又采到一批化石。这里仅记述其中的一种食虫类,可归入鼩形亚目的昌乐鼩(Changlelestes dissetiformis gen. et sp.nov.)。昌乐鼩与亚洲早第三纪食虫类(Ernosorex.Ictopidium和Tupaiodon)可能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本文将它们归入新科——Changlelestidae fam.nov.。昌乐鼩科与Plesiosoricidae和Soricidae有一些相同的进步特征,这些科与Nyctitheriidae有共同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部发现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相对较少,犀科材料匮乏,因此云南元谋盆地晚中新世地层产出的犀科化石对于了解该时期中国南部的犀科分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描述的材料包括下门齿和下颌骨:下门齿中等大小,断面轮廓三角形;下颌联合部后缘位于p3水平,最窄处位于p2水平;下颊齿相对窄小,下前脊退化。根据对比,这些材料的形态特征与Acerorhinus一致,被归入A.yuanmouensis。新材料下颊齿退化的外齿带进一步确定了A.yuanmouensis在Acerorhinus属中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7.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獏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这里记述了河南淅川核桃园组中五种獏化石:Breviodon minutus,Schlosseria hetaoyuanensissp.nov.,Deperetella sichuanensis,Teleolophus danjiangensis sp.nov.,Pachylophus xui gen.etsp.nov.,并认为其时代大体相当于伊尔丁曼哈阶。文中也对脊齿獏亚科的分化和Teleolophus与Deperetella两属系统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玛姆象属是长鼻类玛姆象科这一重要类群的最终成员。虽然这一属在上新世的欧亚大陆和更新世的北美大陆广泛分布,它早期的进化历史却鲜为人知。报道了中国北方上中新统发现的斜脊玛姆象(相似种)(Mammut cf.M.obliquelophus)的新材料,包括一个几乎完整的幼年头骨,这些材料显示了玛姆象科的许多原始特征,因此很好地解释了玛姆象属形态特征的形成过程。斜脊玛姆象(相似种)具有强烈向两侧扩展的枕部,在门齿窝的基部具有收缩,这些特征与莫罗托始轭齿象(Eozygodon morotoensis)和广河豕脊齿象(Choerolophodon guangheensis)均具有相似性,后两者分别为玛姆象科与豕脊齿象科的早期代表。因此,玛姆象科与豕脊齿象科(Choerolophodontidae)具有近的亲缘关系,二者同位于象形类(Elephantimorpha)系统发育中的基部。支序分析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玛姆象属是长鼻类玛姆象科这一重要类群的最终成员.虽然这一属在上新世的欧亚大陆和更新世的北美大陆广泛分布,它早期的进化历史却鲜为人知.报道了中国北方上中新统发现的斜脊玛姆象(相似种)(Mammut cf.M.obliquelophus)的新材料,包括一个几乎完整的幼年头骨,这些材料显示了玛姆象科的许多原始特征,因此很好地解释了玛姆象属形态特征的形成过程.斜脊玛姆象(相似种)具有强烈向两侧扩展的枕部,在门齿窝的基部具有收缩,这些特征与莫罗托始轭齿象(Eozygodon morotoensis)和广河豕脊齿象(Choerolophodon guangheensis)均具有相似性,后两者分别为玛姆象科与豕脊齿象科的早期代表.因此,玛姆象科与豕脊齿象科(Choerolophodontidae)具有近的亲缘关系,二者同位于象形类(Elephantimorpha)系统发育中的基部.支序分析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亚洲特有的啮齿类硅藻鼠科自渐新世以来分布于东亚和南亚。现生硅藻鼠类的分布只限于老挝的喀斯特地区。就目前所知,这些具有豪猪型头骨-松鼠型下颌的啮齿类的颊齿都是不同程度的横向双脊齿。时代最早的硅藻鼠类产于巴基斯坦渐新世地层中,其颊齿的双脊齿构造上仍保留齿尖残迹,基本符合双脊齿型牙齿结构。至渐新世末期,硅藻鼠科的牙齿出现分化。中新世及以后硅藻鼠类的化石记录相对较少。分子生物学证据将硅藻鼠类归入Ctenohystrica,这种归属也从始新世梳趾鼠类的臼齿形态上得到一定的支持。除此之外,有关硅藻鼠类的起源问题几乎一无所知。亚洲中始新世的Hydentomys臼齿表现出轻微的双脊型,然而其他方面却与硅藻鼠类不同。另一个具双脊齿的啮齿类Dolosimus(新属)产于江苏中始新世,其具有更为发育的双脊齿,特别是臼齿型下牙。新属的不完整记录及其形态不能解决如下问题:它是否与后来出现的像硅藻鼠类和跃兔类这些具有明显双脊齿型颊齿的啮齿类有亲缘关系,或者只是这种形态发育中没有留下后继者的早期试验品。  相似文献   

11.
<正> 呼和勃尔和陡坎,位于二连浩特市西南40余公里,在苏尼特右旗额仁诺尔公社所在地——毛登正东20余公里,即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考察团所谓“马捷茨营地”(CampMargetts)之所在地区(见 Radinsky,1964)。过去在此地区发现的早第三纪化石哺乳类,屡有报道,唯所记述之化石均注以“伊尔丁曼哈组(或层)”,莫一例外。1975—197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区测队以及内蒙古  相似文献   

12.
河南信阳平昌关盆地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河南省信阳平昌关盆地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研究,并对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层位李庄组的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李庄组可与內蒙伊尔丁曼纳组、豫西的卢氏组和核桃园组对比,比吴城盆地的三个岩组的时代要早,为晚始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3.
山东新泰中始新世化石哺乳类新材料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记述了采自山东新泰的一批中始新世哺乳动物,并主要地与内蒙大苏尼特右旗呼和勃尔和等地“阿山头组”中的哺乳动物做了比较。新泰动物群似应为中始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产自内蒙古二连盆地呼和勃尔和剖面伊尔丁曼哈组底部砂岩中的3种仓鼠类化石:内蒙古祖仓鼠(新种)Pappocricetodon neimongolensis sp.nov.,中条祖仓鼠(相似种)Pappocricetodon cf.P. zhongtiaensis和祖仓鼠(未定种)Pappocricetodon sp.。P.neimongolensis的特征是有P4或者DP4;M1前附尖细小,前叶小,原尖前棱通常至原小尖横向延伸,再转向前颊侧与前附尖相连,无原尖后棱,原小尖与前尖通过前脊相连;M2原尖后棱较为发育;M3次尖不退化;m1下后尖比下原尖位置靠前;m2下原尖后棱完整,连接下后尖或直达下后尖基部;m3不退化,下外脊S型。新种形态与早期仓鼠类Pappocricetodon antiquus接近,但又略显原始。同时,在该层位还出现有M1前叶已经增大的Pappocricetodon sp.和中脊发育的Pappocricetodon cf.P.zhongtiaensis,表明当时仓鼠类已出现多样化,其起源可能要早于中始新世的伊尔丁曼哈期。  相似文献   

15.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肉齿类和食肉类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这里记述了河南淅川核桃园组三种肉齿类: Propterodon sp., ? P. pishigouensis sp. nov.和 Sarkastodon henanensis sp. nov. 讨论了小孑鬣兽 (Prolaena parva Xu et al.) 的分类位置,并记述了卢氏细齿兽 (Miaeis lushiensis Chow) 的新增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了产自广西南宁盆地中部长岭坡(村)竹排冲岸边的石炭兽一新种:长岭石炭兽(Anthracotherium changlingensis sp. nov.)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的石炭兽。通过对化石的记述和对比,证明我国有Anthracotherium这一属的存在,并确定了南宁盆地邕宁组上段(即上含煤段)的地质时代为晚渐新世。文中还记述了百色盆地发现的两件石炭兽牙齿化石。  相似文献   

17.
华南古新世哺乳类一新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一个新科(丽(犭亚)科)的两个新属和四个新种。文中除对四新种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对比外,还初步讨论了丽(犭亚)科、(犭亚)科与假古猬科同Kennalestes和zalambdalestids之间的亲缘关系。从目前材料来看,在形态上,丽(犭亚)比Gypsonictops更接近于Kennalestes。丽(犭亚)科有可能是后者的古新世后裔,(犭亚)科和假古猬科的起源或许与达种白垩纪真兽类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记云南路南晚始新世化石獏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了在云南省路南县路美邑地区发现的五种始新世化石獏类。这是西南地区该类动物最集中的一次发现。另外,本文对当时獏类在我国的分布以及它们与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化石獏类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