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虻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保海  许荣满 《昆虫学报》1992,35(3):362-364
梅花山虻Tabanus meihuashanensis新种(图1) 雌虫体长16—18mm,黑色。头部:眼暗黑无带,光裸;前额淡黄灰色,具黑色毛,高为基宽6倍,上缘稍比基段为宽;基胛卵圆形,棕黑色,不接触眼,中胛延线状;亚胛淡黄灰色;颜和颊灰白色,具灰白色毛;触角柄节,梗节暗棕色,着生黑色毛,鞭节基环节红棕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采自秦岭太白山的二新种瘤虻,模式标本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亮脸瘤虻Hybomitra nitelofaciata,新种(图1) 雌虻体长15~16毫米。 头部:眼深绿具3条宽的紫色带(回潮),着生密毛;额高为基宽的2.1~2.4倍,两侧大致平行,黑色,仅中部覆薄的灰棕色粉被,其余无粉被,发亮,着生灰棕色长毛,头顶部夹杂黑毛;基胛大,接触眼,端部界线不清楚,中胛短,与基胛联,基胛中部和中  相似文献   

3.
玉树瘤虻,新种 Hybomitra yushuensis sp. nov. (图1—3) 雌 体长11毫米。黑色种。 头部 前额黑色,复黄色粉被,具黑毛及少量金黄毛;两侧平行,额高约为基部宽度的2.5倍;基胛近方形,上缘波状,与眼及亚胛相接触;中胛柱状,与基胛及单眼瘤连接;亚胛黑色,覆灰色粉被。颊黑色,覆黄灰色粉被,颊与脸具淡黄色毛。单眼瘤棕黑色,明显。复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瘤虻属新种(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四川省瘤虻属6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l.蜂形瘤虻Hybomitra mimapis,新种(图1) 雌虫体长13—14毫米。 头部 前额两侧平行,覆黄灰色粉被及黄黑毛,高度约为基部宽度的2.2—2.3倍。基胛黑色、略呈圆形,两侧与眼分离。中胛矛头状与基胛相连或分离,有些副模标本中胛不明显。单眼瘤卵圆形,棕色。亚胛、颜、颊均覆灰  相似文献   

5.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8,(3):323-325
本文记述了海南岛虻属(Tabanus)二新种,翅均具明显的斑纹,该类群的虻在我国属罕见。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壮蛇Tabanus omnirobustus新种(图1,3A) 雌虫体长22—24毫米。头部:复眼裸,无带。前额棕黑色,具黑毛,颇窄,基部窄于端部,基部宽度约为高度的10倍。基胛卵圆形,黑色,两侧与眼分离,上端延线超过前额高度的1/2。亚胛高、棕色,颜与颊黄色。触角黑色,柄节与梗节密覆黑毛,鞭节窄长,背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原虻属6个新种。模式标本,除褐腹原虻T.fuscoventris,新种的副模保存在昆明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外,其余均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1.暗尾原虻 Tabanus furvicaudus,新种(图1) 雌虻体长13—14毫米。头部:眼绿无带(新鲜和回潮),光裸;额赤金色,着生黑毛,夹杂一些金黄毛,高为基宽的6.5倍;额瘤棕黑色至黑色,中瘤黑色;亚额(Subcallus)和颜色同额,颜大部着生烟黑色毛,在颊下部近后头有一些灰金色毛;触角第Ⅰ、Ⅱ节色同亚  相似文献   

7.
拟云南麻虻Haematopota yunnanoides,新种(图1、2) 雌虹 体长9—11mm,翅长8.5—10mm。 头部 额灰黄色,着生黑毛,近眼缘和侧点前方着生白毛,额高略小于基宽,大于顶宽,额胛亮黑色,隆起,后缘中央略后突,侧点大,接触眼,接近额胛,中央点圆形,明显;亚胛在额胛前方具很窄的棕黑色亮片,触角间具大的黑色绒斑;颜灰白色,上侧颜具散在黑斑点,中颜上方两侧角具小黑斑;触角暗棕色,鞭节Ⅱ—Ⅳ黑色,基节稍亮,中部略膨大,向内侧尤显著,着生黑毛,下缘和基部杂有灰白毛,长接近宽的3倍,略长于鞭节Ⅰ,梗节具明显背突,鞭节Ⅰ向端部渐暗;下颚须第1节灰黑色。着生长白毛夹杂黑毛,第2节灰黄至棕黄色,着生黑毛和白毛;喙烟黑色,着生黑毛和深棕色毛。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采自广西凭祥地区的二新种麻虻,模式标本除在标本记录中注明者外,均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 白线麻虻,新种 Haomatopota albalinea sp. nov. (图1) 雌虻 体长9—10毫米,翅长9—10毫米。 头部 额灰棕色,近眼缘和额胛灰白色,着生黑毛和灰黄毛,近额胛为灰白毛,高明显大于宽,为基宽的1.5—1.7倍,为顶宽的1.7—2.0倍,额胛黑色,隆起,中央有一些细的皱  相似文献   

9.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8,(4):429-432
美腹虻Tabanus callogaster 新种(图1) 雌虫体长14毫米。头部:复眼具1条带。前额黄棕色,具黑毛,基部略窄于端部,高度为基部宽度的3.7倍。亚胛及颊基部1/6呈黄棕色,颊其余部分及颜灰色。基胛黑色,略呈卵圆形,向外突起明显,两侧与眼分离。中胛矛头状与基肿相连,亦呈黑色。柄节、梗节浅棕色,具黑毛,鞭节红棕色,顶端有明显的钝角,环节部分及鞭节端部黑色。下颚须灰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虻属一新种(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5,(2):225-226
雌虫体长20毫米,棕黑色。眼有二条带。前额颇窄,深棕,具黑毛;端部明显宽于基部,长为基宽的2倍,高为基宽的9倍。亚胛高,棕色,颊与颜亦棕色,颊具黑色短毛。口毛黑色。基胛黑色,棒状,上端延线超过前额高度的1/2。触角黑色,柄节密覆黑毛,梗节具黑毛,鞭节较窄长,背缘有明显的背角。下颚须黑色,第2节较窄长,末端钝,具黑毛。盾片黑棕,具浅棕色条纹。小盾片、翅前胛(prealar callus)亦呈黑棕。小盾片侧后缘具白毛。胸侧片黑色、覆同色毛。翅透明,具浅棕色阴影,R_4脉无附脉。腋瓣上的一丛毛白色。平衡棒棕色。足黑色,具同色毛。腹部背板黑色,第1—4节中央具不明显白点状斑,  相似文献   

11.
锚胛林虻 Silvius anchoricallus,新种(图1—4) 体黑色,额胛特宽而形似锚状,为其突出特点,接近宽额林虻希腊亚种S.latifronsgraecus Chvala,Lyneborg et Moucha,1972,但后者为淡黑黄色种,额胛较宽而呈半球形,足胫节浅黄色,腹背板前2节浅褐黄色,与本新种相区别。本新种为林区的少见种类。 体长9—11毫米。  相似文献   

12.
四川横断山地区瘤虻属二新种(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瘤虻属二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似黄茸瘤虻,新种Hybomitra subrobiginosa sp.nov.(图1) 雌虫体长14—15毫米。 头部 眼密覆黄色短毛。前额灰色,具浓密的橙色长毛及少量黑毛,顶端稍宽于基部,额宽,高度约为基部宽度的2.3倍左右。亚胛具灰色粉被。颊与颜亦具灰色粉被及少量黑毛。口毛白色。基胛黑色,近方形,形状有变异,具皱纹,两侧与眼稍有距离或相距甚远或与  相似文献   

13.
多村虻 Tabanus paganus,新种(图1) 雌 体长14—15毫米。灰黑色种。 头部 复眼有短毛(40×),具3条宽紫色带(回潮)。前额具灰色粉被及淡黄色毛,两侧平行,高度为基部宽度的3倍,顶端略宽于基部。基胛亮棕色,近方形,中部有皱纹,与眼缘分离,接触亚胛。中胛黑色,卵圆形,与眼和基胛分离。亚胛具黄灰色粉被。颊上半部黄灰色,下半部及脸均覆灰色粉被,具乳白毛。口鬃乳白色。触角第1、2节橙色,具  相似文献   

14.
1.长角瘤虻 Hybomitra longicorna,新种(图1) 雌虫体长16毫米。 头部 前额黄灰色,两侧平行并覆长黑毛,高度为基部宽度的2.4倍。基胛红棕色,略似圆形,有皱纹,两侧与眼分离,上端延线粗短而不超过前额高度1/2。单眼瘤大而明显,呈三角形,红棕色。亚胛低,具黄灰色粉被。颊、颜黄灰色并覆黄白色长毛,颊有少量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我国祁连山地麻虻属Haematopota 1新种:祁连山麻虻Haematopota qilianshanensis He,Liu et Xu,sp.nov.,并记录了祁连山地虻科4属13种。新种正模和42♀♀副模保存在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虫标本室,10♀♀副模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祁连山麻虻Haematopota qilianshanensis He,Liu et Xu,新种(图1~3)主要特征:体灰黑色,体长10~12mm。额灰黑色,侧点半圆形,与复合眼明显分离;额胛亮褐黑色,表面凹凸不平,两端略后突,中部明显后突,形如笔架,两侧与复眼明显分离。触角柄节粗壮,由基部向亚端部明显膨大,长为直径的2.4倍,梗节较小,具大的拇指状背突。足基节灰黑色,转节亮褐色,股节棕黄色,前足胫节基部棕黄色,端部棕黑色,中、后足胫节棕黑色,具2个明显的棕黄环。翅灰色,翅长8~9mm,具云朵状花纹,翅端灰色,第2、3、5或2、3、4、5后缘室具白斑,翅端带单一,波形。本新种接近土麻虻Haematopota turkestanica(Krober),但后者翅端部及后缘具连续白色边緣;触角柄节粗短、圆柱形,背缘近端部具深的凹陷。也与甘肃麻虻Haematopota kansuensis(Krober)相近,但后者额基胛呈穹形带状,中央无突起或突起不明显,两侧与眼略有接触;侧点圆形,与眼相接触;前足股节灰白色,中、后足股节浅棕白色;翅棕色,具白色点状斑纹,翅尖带单一,细波形。正模:♀,祁连山甘肃省肃南县铧尖乡,1991-Ⅵ-24,刘增加。副模:17♀♀,同正模;29♀♀,产地同正模,1991-Ⅵ-30,刘增加;5♀♀,产地同正模,1991-Ⅵ-25,刘增加;1♀,产地同正模,1991-Ⅵ-19,刘增加。  相似文献   

16.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78,(4):437-438
本文记述我国斑虻属一新种描述如下 高原斑虻Chrysops plateauna Wang新种雌虫体长10毫米,橘黄色种。 头部前额灰色粉被、具少量黑毛,前额基部宽度大于高度,端部窄于基部。额胛黑色,与眼有少许距离。颊、颜均覆黄灰色粉被及少量黑毛。口胛、颜胛黑色。颊胛甚大,亦为黑色。触角黑色,第1、2节  相似文献   

17.
汉中麻虻,新种Haematopota hanzhongensis sp. nov. 鉴别特征 本新种接近H.kansuensis Krber, 1934,但触角柄节粗,长于梗节和鞭Ⅰ节之和,而后者的柄节短于鞭Ⅰ节。 雌虻 黑色,体长9—11mm,翅长8—9mm。 头部 额灰黑色,近眼缘较浅,具黑毛,杂有灰白毛,侧点前方灰白毛较多,额基宽略  相似文献   

18.
记述我国贵州盾刺水虻属1新种,即崔氏盾刺水虻Oxycera cuiae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崔氏盾刺水虻,新种Oxycera cuiae sp.nov.(图1~2)新种与分布台湾的顶盾刺水虻O.apicalis(Kertsz)近似,但翅端部一致烟灰色,足腿节黑色且末端暗黄色,腹部全黑色。正模♀,副模1♀,贵州麻阳河黄土乡920m,2007-09-28,崔育思。词源:新种以采集者崔育思姓氏命名。  相似文献   

19.
1985年Ⅳ月,许荣满和刘增加在《动物分类学报》第10卷、第2期发表了釉黑瘤虻新种雌虫,但末发现雄虫。作者于1987年6月在一林区山坡草地采到雄虫,现报道如下: 雄虫 体长12毫米,翅长10毫米,釉黑色。 头部 眼黑色,具黑色短毛,无眼面和小眼面之分。在眼面下部的1/3处,具三条宽的紫色带(新鲜和回潮);亚胛凸起,釉黑发亮,表面具横皱纹;口具黄白色毛;触角柄节亮黑色,略膨大,呈卵形,表面着生黑色长毛,其长接近直径的1.3倍;梗节短,长约为直径的0.5倍,棕色,表面具有黑色长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瘤虻属三新种(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采自四川西北部和甘肃南部的瘤虻属三新种,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标本室。康定瘤虻Hybomitra kangdingensis新种(封三图1)雌虻体长14—16毫米。头部眼绿具3条紫色窄带,有的副模顶端的1条带不清楚(新鲜或回潮标本),覆盖密的深棕色毛,额高为基部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