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磁场处理水电导率提高的机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首先从欧姆定律入手推导出水电导率(σ)的函数关系式,找到该函数的自变量为羟离子摩尔浓度([OH-])和氢离子(H )与羟离子(OH-)的迁移速度KH 与KOH-。然后引入磁力概念,推导出“普适水处理器”的磁力计算公式。磁力对水体系的交变作用引发水粒子的宏观有序振动,分解一部份水分子,使得电磁水中羟离子摩尔浓度大于原水的羟离子摩尔浓度,从而导致电磁水电导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干旱胁迫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和楸子(Malus prunifolia)根系水力结构及其PV曲线水分参数的影响.设定正常与干旱2种水分处理,对2种苹果砧木进行氯化汞-巯基乙醇处理和压力室-容积(PV)曲线测定试验,并利用高压流速仪(HPFM),测定平邑甜茶和楸子根系水力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平邑甜茶和楸子的根系导水率、根系叶比导水率、根系茎比导水率出现减少趋势.在适宜水分和重度干旱条件下,平邑甜茶根系叶比导水率分别为楸子根系叶比导水率的95%和92%,平邑甜茶根系茎比导水率分别为楸子根系茎比导水率的52%和62%,楸子与平邑甜茶相比在根系茎比导水率和根系叶比导水率上出现增加趋势.干旱胁迫可能会导致水通道蛋白的活性受到抑制,致使其根系导水率出现降低,继而导致了地上部分气体交换受到影响.严重干旱时,楸子与平邑甜茶相比可能具有更大的水孔蛋白表达量来抵御干旱胁迫.在2种水分条件下,楸子的初始质壁分离时的渗透势(ψstlp)、饱和含水时的渗透势(Ψssal)、初始质壁分离时的相对水含量(RWCtlp)、初始质壁分离时的相对渗透水含量(ROWCtlp)、组织细胞总体弹性模量(ε')值与平邑甜茶相比较均处于较低水平,束缚水含量(Va)值处在较高水平.对PV曲线水分参数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的△值为楸子大于平邑甜茶,平邑甜茶和楸子之间b值差异不明显.在适宜水分和重度干旱条件下楸子所体现出的输水策略优于平邑甜茶.PV曲线水分参数同苹果砧木根系的水力结构一样能够随着植物所处的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PV曲线水分参数研究发现,楸子在膨压保持方面与平邑甜茶相比,其抗旱性优于平邑甜茶.  相似文献   

3.
王丁  姚健  薛建辉 《生态学报》2009,29(5):2725-2731
植物水力结构特征通常用导水率(Kh)、比导率(Ks)、叶比导率(LSC)、胡伯尔值(Hv)等参数来表征.设置了3种土壤干旱胁迫强度和对照共4种处理,每一处理5个重复,采用"冲洗法"对喀斯特地区造林树种两年生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苗木的水力结构相关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樟树苗木在正常水分和不同强度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其茎段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胡伯尔值均与茎段直径呈正相关关系,并可以用不同类型函数进行拟合.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剧,不同处理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降低,胡伯尔值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较粗的茎段,其单位横截面积的导管投入与使用效率明显高于较细茎段,且供给末端叶片水分所需要的压力梯度小于较细茎段.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土壤干旱对樟树苗木水力结构作用机理及在石漠化山地造林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镉胁迫下硒对罗汉果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罗汉果组培苗为材料,室内栽培在内装市售营养土的塑料盆中,以0、10、50、100、200mg·kg-1浓度镉离子和1mg·kg-1浓度硒处理,培养20d后分析罗汉果幼苗的相关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Cd2+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影响不大或稍有上升,但高浓度镉离子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明显下降;随Cd2+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胞间CO2浓度(Ci)呈现上升趋势;加硒则延缓叶绿素下降,促进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上升,降低叶片胞间CO2浓度(Ci)。表明高浓度镉离子的毒害导致罗汉果组培苗叶片光合性能受到伤害,从而影响罗汉果幼苗生长。镉硒混合处理反映出硒对镉的毒害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解析植物木质部导水率对逆境的响应和适应对促进植物抗逆性机理研究和受损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荒漠河岸林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胡杨幼株根、茎、叶水分传输通道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响应和适应。结果表明:(1)胡杨幼株根系对盐胁迫的敏感性高于茎和叶,盐胁迫下根系生长和根尖数显著受到抑制,根木质部易于发生栓塞,导水率明显降低。(2)胡杨幼株茎木质部导水率对盐胁迫的响应依盐浓度而定,轻度(0.05 mol·L–1 Na Cl)和中度(0.15 mol·L–1 Na Cl)盐胁迫下,胡杨可以通过协调导管输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来调节木质部的导水率,维持植物正常生长;重度(0.30 mol·L–1 Na Cl)盐胁迫下,胡杨茎木质部导管输水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明显降低,木质部导水率显著下降,并伴随叶片气孔导度的显著降低,从而严重抑制了胡杨的光合和生长。  相似文献   

6.
猪心细胞色素C的反胶团萃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AOT/异辛烷对猪心CytC的萃取,分析了不同AOT浓度、pH值条件、体积比、阳离子种类以及离子浓度对反胶团萃取猪心CytC的影响,结果表明;AOT浓度增加,对CytC的萃取率提高;在pH6~9之间对CytC有较好的萃取效果;Mg~(2 )、Na~ 、K~ 、Ca~(2 )”、Mn~(2 )、Li~ 离子中以Li~ 和Mg~(2 )的效果最好,其顺序为:Li~ >Mg~(2 )>Na~ >Ca~(2 )>K~ ,而 Mg~(2 )在0.025mol/L时萃取率最好,可达96.5%;当油:水体积比增大时,萃取率也增大。  相似文献   

7.
胡杨木质部水分传导对盐胁迫的响应与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析植物木质部导水率对逆境的响应和适应对促进植物抗逆性机理研究和受损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荒漠河岸林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 系统分析了胡杨幼株根、茎、叶水分传输通道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响应和适应。结果表明: (1)胡杨幼株根系对盐胁迫的敏感性高于茎和叶, 盐胁迫下根系生长和根尖数显著受到抑制, 根木质部易于发生栓塞, 导水率明显降低。(2)胡杨幼株茎木质部导水率对盐胁迫的响应依盐浓度而定, 轻度(0.05 mol·L-1 NaCl)和中度(0.15 mol·L-1 NaCl)盐胁迫下, 胡杨可以通过协调导管输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来调节木质部的导水率, 维持植物正常生长; 重度(0.30 mol·L-1 NaCl)盐胁迫下, 胡杨茎木质部导管输水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明显降低, 木质部导水率显著下降, 并伴随叶片气孔导度的显著降低, 从而严重抑制了胡杨的光合和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葡萄枝条木质部导水能力与温度的量化关系,探索节对水分运输效率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以巨峰葡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在0.5~40℃温度范围,利用低压液流计法测试了节间和带节茎段的导水率、比导率及导水率损失(PLC)随温度的变化,分析了节与节间茎段导水特性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巨峰葡萄茎段导水率和比导率均与温度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当温度从0.5℃升高至40℃,节间茎段的初始导水率、最大导水率、初始比导率、最大比导率分别升高154%、198%、157%和200%。节间茎段的导水率和比导率整体明显大于带节茎段,随着温度的升高,差异呈增大趋势。节间茎段的PLC整体明显大于带节茎段,而带节茎段的导水率和比导率受温度的影响小于节间茎段。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可对不同温度下的导水率和比导率进行预测。导水率和比导率与各温度下水的粘滞系数进行权衡后,各温度下的权衡导水率和权衡比导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可见,葡萄茎段导水特性随温度改变发生了规律性变化,节对水分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有权衡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娟娟  李吉跃  庞静 《生态学报》2008,28(9):4136-4143
在密闭式生长箱内经过13个月高CO2浓度培养的5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实验对象,采用改良冲洗法研究了CO2浓度倍增(720μmolmol-1)与干旱胁迫交互作用对油松相对分枝级水力结构参数的影响.通过测定油松不同分枝级的水力结构参数分别在720μmolmol-1 CO2和380μmolmol-1 CO2(大气现有CO2浓度)浓度下随着干旱胁迫的变化,得出不同分枝级的导水率(Kh)、比导率(Ks)和胡伯尔值(Hv)在2个CO2浓度下均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叶比导率(Lsc)在720μmolmol-1CO2浓度下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非线性变化(0级>2级>1级)不同于380μmolmol-1 CO2(0级>1级>2级).同期干旱胁迫条件下,720μmolmol-1CO2浓度下的Kh、Ks、Lsc 和Hv均大于380μmolmol-1 CO2且差异显著.根据整株苗木的水势将苗木的水分状况分为4个梯度,在正常水分(-0.45~-0.65MPa)、轻度干旱(-1.15~-0.75MPa)和中度干旱(-1.95~-1.35MPa)胁迫时,3个分枝级均在720μmolmol-1CO2条件下的Kh和Ks较380μmolmol-1 CO2增加,说明交互作用能提高导水能力,同时加快水分运输效率.在重度干旱(<-2.80MPa)胁迫时Kh比380μmolmol-1 CO2增加,而Ks比380μmolmol-1 CO2减小,即交互作用提高了水分运输的安全性,却减少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离子液体-水双相体系中赤霉菌(Gibberella intermedia C1)双羟化甾体类底物去氢表雄酮(DHEA)生成三羟基雄甾烯酮(7α,15α-di OH-DHEA)的生物转化过程。【方法】比较5种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Hmim][PF_6]、[Bmim][PF_6]、[Bmim][BF_4]、[Bmim][NTF2]、[Emim][EtSO_4])对底物转化率和产物得率的影响。优化该双相体系中离子液体的浓度、底物的投料浓度及投料时间等。【结果】选择[Emim][EtSO_4]作为构建该体系的离子液体。摇瓶中最适双相体系转化条件为:菌体生长12 h后,向转化培养基中加入0.8%(体积比)的[Emim][Et SO4],同时投加6 g/L底物DHEA。在5 L发酵罐上,当转化至60 h时,产物浓度高达5.03±0.21 g/L,7α,15α-diOH-DHEA产物摩尔得率达到最高75.5%。【结论】确定了离子液体-水双相转化体系的最适转化条件,并在5 L发酵罐中进行了实验,为该体系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气孔导度对CO2浓度变化的模拟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林  温学发 《生态学报》2010,30(17):4815-4820
基于气孔运动的生理生化机制重点进行了气孔导度(gs)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机制分析,并推导得到气孔导度(gs)对CO2浓度变化响应模型,并以9种植物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气孔导度会逐渐降低,且下降的幅度会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气孔导度对CO2浓度(Cs)变化的响应模型可以表达为gs=gmax/(1+Cs/Cs0),其中式中gmax是最大气孔导度和Cs0是实验常数。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气孔导度随CO2浓度变化的规律,模型参数具有明确的生理意义,与Jarvis模型和Ball-Berry模型相比,该模型如何实现多种环境因子的耦合有待进一步突破。另外,模型是在短期改变叶片CO2浓度的条件下得出的,在CO2浓度长期胁迫下的适用性也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2.
稀溶液渗透压(或渗透势)的计算公式是:P=RTiC(或ψw=-RTiC)。 (1)从它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但其中的C究竟是物质B的浓度cB,还是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bB,在植物生理学界观点尚不一致。文献1、2都认为C为溶液的摩尔(克分子)浓度M;文献3则认为C为溶液的重量克分子浓度m,并直接以m作为一个物理量表达于公式中,即:但在实际运算时,文献3又不是用重量克分子浓度m的单位,而是用克分子浓度的单位;文献4认为"C为溶液的重量克分子浓度",但在配制蔗糖溶液时,又用M作为蔗糖溶液的量度单位;文献5认为C为浓度(应以重量克分子浓度为单位,但实际上当溶液较稀时,可认为克分子浓度与重量克分子浓度相等),所以在实际运算时,他们以克分子浓度作为C12H22O11的组成量度;文献6认为渗透压公式"式中V是指溶剂即水分子的体积(而不是溶液的体积!)",公式"式中n2/V(相当于C)是指单位体积(因水的比重是1,亦即单位重量)溶剂分子中所含溶质分子的摩尔数,所以C应为质量摩尔浓度(molality,m)";文献7对C的含义的观点与文献6的观点一致,并提出了在测定植物组织渗透势时,将体积摩尔浓度换算成质量摩尔浓度,再代入公式P=-RTiC中的四步  相似文献   

13.
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元宝枫(Acer truncatum)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冲洗法测定不同分枝级和茎段所在区域的水力结构参数,研究CO_2浓度升高对4个树种水力结构及水分运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4个树种在3个分枝级(0、1和2级分枝)的比导率(Ks)和叶比导率(LSC)增加,而侧柏和刺槐在3个分枝的导水率损失(PLC)均下降,油松2级和元宝枫0和1级分枝的PLC下降,其中2级分枝的参数变化最为显著,侧柏、油松和刺槐2级分枝的Ks升高了12.8%、19.6%和51.24%,PLC下降了11.80%、9.6%和51.01%,而元宝枫2级分枝的Ks和PLC均升高。CO_2浓度升高对油松和侧柏非限速区的导水率(Kh)的提高大于限速区,元宝枫和刺槐则相反,而PLC不受CO_2浓度升高的影响。高CO_2浓度对侧柏和元宝枫提高非限速区Ks和LSC大于限速区,油松和刺槐则相反。4个树种在不同分枝级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CO_2浓度的升高,采取的生态策略包括:保持较高的水分运输有效性,同时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和减轻安全性而对有效性的折衷;而在不同茎段所在区域采取保持较高的水分运输效率来适应大气CO_2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呼吸生理和血液生理的方法,探讨了性成熟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对盐度、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以及青海湖裸鲤在盐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和离子调节规律。将裸鲤从淡水突变到盐水(盐度14.01±0.01)、碱水(碳酸盐碱度33.03±0.01mmol·L-1)和青海湖水(盐度12.12±0.02、碳酸盐碱度29.07±0.09mmol·L-1)中,测定了在不同水质胁迫下裸鲤耗氧率、血浆渗透压和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淡水对照组比较,呼吸耗氧率除了盐度组在3h有显著性升高(P<0.05),其他实验组96h内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裸鲤的窒息点为0.14~0.17mg·L-1,各实验组窒息点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度组血浆的渗透浓度和Na+、Cl-、Ca2+离子浓度在96h内未出现变化(P>0.05),盐度组和青海湖水组在所测时间段有显著的升高(P<0.05),并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在72h达到峰值。各实验组血浆K+浓度变化没有血浆Na+、Cl-明显,K+浓度有增高的趋势,且都在72h达到了峰值。青海湖裸鲤具有较强的盐碱耐受性,能通过渗透调节和离子调控适应高盐碱环境,而消耗能量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锌协同三羟异黄酮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探讨锌协同三羟异黄酮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检测(1×10-7)mol/L、(1×10-6)mol/L、(1x 10-5)mol/L、(1×10-4)mol/L的三羟异黄酮以及与(1×10-5)mol/L锌联合作用时对MC3T3-E1增殖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羟异黄酮与锌联合作用前后,成骨细胞中BMP-2蛋白的表达水平,用比色法检测MC3T3-E1中ALP的含量.结果:锌与三羟异黄酮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于MC3T3-E1细胞,其增殖率随着三羟异黄酮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1×10-5)mol/L的三羟异黄酮协同(1×10-5)mol/L的锌作用72h,其细胞增殖率为(160.1±14.3)%.细胞中的LP含量及BMP-2的表达也随着三羟异黄酮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三羟异黄酮和锌联合作用后,对ALP活性的增强、BMP-2表达的增加作用均较各自单独作用时更为明显(P<0.05).结论:三羟异黄酮与锌协同作用表现出雌激素效应,可通过促进骨形成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增加骨量.  相似文献   

16.
浓度高于毫摩尔级的铯离子即可对一般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迄今为止,研究发现多株可以耐受铯离子的细菌,一些细菌耐受铯离子的浓度甚至超过200毫摩尔,这对于揭示细菌耐受铯离子机制,开展微生物修复铯污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在筛选耐受铯离子细菌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这些菌株耐受高浓度铯离子的分子机制,展望利用微生物进行铯污染环境修复的前景,以期为探索放射性铯污染环境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干旱低磷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根系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控制磷素水平,采用控制灌水量(正常供水、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的盆栽试验法,选择抗旱性小麦品种陕合6号(W1)和水分敏感型品种郑引1号(W2)为供试材料。用压力室法测定了三叶期的两品种小麦根系导水率(LP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陕合6号,在有磷正常供水处理( PH)下具有较高的导水率,干旱胁迫时LPr降低较少,且复水后有较强的恢复能力。郑引1号, PH的LPr值相对较小,干旱导致的根系导水率下降非常突出,复水后的恢复能力也较弱。另外,干旱胁迫对小麦苗期根系导水率的影响大于磷胁迫对其导水率的影响,且两品种小麦无磷止常供水处理(-PH)的LPr分别为 PH的31.9%和53.6%,即磷对前者LPr的影响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植物表型的发育受到植物维管网络几何特征的制约。在不同的环境中,植物维管网络在安全-效率之间做出结构和功能上权衡,发育出不同的维管网络特征,从而引起表型的可塑性响应。虽然植物表型适应与植物维管网络的关系非常重要,但对它的研究却在总体上被忽略了。本文设置了3个土壤质地(沙土、黏土和两者的1∶1混合土)环境梯度,以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 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质地对根茎木质部导管几何结构的影响,及其与植物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土壤颗粒直径将会导致维管网络结构显著变化,引起导管直径和长度的改变。将3个土壤处理的植物相比较,结果表明这种结构性差异显著影响了(或者相关于)棉花的根系导水率、地上导水率、整株导水率、纹孔阻力等导水系统功能,同时也显著改变了叶面积、根长和根叶比等表型特征。这些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直径增加,棉花没有发育更有效的导水系统,反而以牺牲导水效率为代价,构建了更加安全的导水系统(效率-安全权衡)。  相似文献   

19.
铝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一天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和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5%CO_2,37℃的环境中可以获得良好的生长。用从微摩尔浓度至毫摩尔浓度的铝处理细胞1小时,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但10~(-3)mol/L浓度的铝却使死亡率突然降低,与10~(-4)mol/L比较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铝的神经毒作用与细胞外液中钙离子存在与否无关,不能用传统的兴奋性学说来解释。  相似文献   

20.
植物材料表面消毒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苹果枝条用0.1%HgCI2磁力搅拌消毒15-20min,无菌水磁力搅拌清洗5次,每次5min。污染率和杀死率在10%以下,成功率90%左右,且无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