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动物园饲养的鸟类,由于环境的改变,长期得不到合理的光照,往往影响其羽毛色彩的鲜艳,我园饲养的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长期以来羽色浅淡,总不及野外新捕获的色泽鲜艳,为此我们在1979年7—12月作光照条件的改善,对24只黑枕黄鹂进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 diffusus)北迁时在四川的首见日期 根据十年来在四川雅安的系统观察和省内各地的零星记录,将此鸟北迁时路经四川的首见日期分别列示如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3.
黑枕黄鹏     
黑枕黄鹂 Oriolus chinensis difusus Sharpe在国内常见,我国古籍诗文中记载的“莺”,系指此种。现就历年观察及研究结果,结合文献,加以综述。为便于叙述,以下简称黄鹂。 名称 黄鹂的别名很多,贾祖璋(1951)曾将25个别名,按命名意义,归类列表如下:黄鹂(原文为黄鸟)因羽色黄 黄鸟,皇,黄莺,黄袍,黄伯劳,金衣公子 有纹 莺,(贝贝岛) 有黑纹 鹂鹠,鵹黄,离黄,鹂鷬,黄鹂,黄鹂鸯,黄栗留,黄流离,黄栗流 因歌鸣 (贝贝鸟)(此名重复)仓庚,长股,商庚,红树歌童 其他名称 楚雀,博黍,鹂鹧  相似文献   

4.
“黄瓜老”(黑枕黄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春末季节,每年从南方“很守信用”地迁飞来一种全身金黄、枕部墨黑、个头不大,仅有22厘米上下的一种鸣禽,当地人称“黄瓜老”,其实真实名称是鸟纲、雀形目、黄鹂科的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 diffusus)。它在我国分布  相似文献   

5.
昌黎果区几种主要吃虫鸟之繁殖习性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昌黎果区几种主要吃虫鸟繁殖习性研究的第二部分,包括灰顶红尾伯劳、黑枕黄鹂及斑啄木鸟。对这三种鸟我们观察的巢数虽并不多,但这类工作在国内来说还是很少,所以我们把观察的资料整理出来,提供有关同志们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黑枕黄鹂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在山西省沁水县中村地区对黑枕黄鹂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该为夏候鸟,种群遇见率为1.38只/km,5~8月为其繁殖期,5月底开始营巢,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2-4枚,孵化期为16~17天,经亲鸟巢内喂育15~17天离巢,离巢后的锥鸟仍需亲鸟喂育8~10天,方可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7.
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据秦耀亮报道,见于粤北海拔1,922米的石坑埪。1958年以来,我们先后在粤北石坑埪箭竹林和粤西大雾岭草丛捕获黑腹绒鼠13只,最近又在粤西大雾岭作了一些生态学方面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黑长臂猿交配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动物园,笔者曾先后观察过人工饲养成长的长臂猿多次交配,现将其交配行为观察简报于后。 1981年12月11日上午10:30,天气晴朗,将1号雄性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lolr concolor(1972年从绿春县购进)和2号雌黑长臂猿(1975年从绿春县购进)合笼配对饲养,两猿相见于户外运动场,围有铁栅栏(长4米,宽4米,高5米),时雌猿臀部不时地抖颤(发情时的性欲表现),当时雌猿年龄约8岁多,其背、腰、骶部和  相似文献   

9.
1986年12月18日在四川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毛香坝(诲拔1480米)捕获一只罕见的雌性猛禽。经鉴定,此鸟即鹰鵰(云南亚种,Spizaetusn.nipalensis)。此鸟体重1950克;嘴峰长(不连蜡膜)28、翅长470、尾长340、跗蹠长102、后爪长40、最长冠羽长65毫米。无颏纹。一对髭纹伸至前颈两侧。肩羽、翅上覆羽、飞羽(最外侧者除外)、腰羽和尾上覆羽先端均有白缘。跗蹠被羽到中趾基部。虹膜蓝灰,嘴黑,趾黄色。此亚种曾记载于云南丽江,应为四川境内的留鸟。四川首次发现鹰鵰@江明道$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吴先智$四川省金堂中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四川雀形目燕科、鹤鸰科、山椒鸟科、鹎科、伯劳科、黄鹂科、卷尾科、鸦科、山雀科、绣眼鸟科、文鸟科、雀科和科等13科49种另2亚种鸟类的巢和卵进行了记述。其中我国特产鸟类黑额山噪鹛的巢、卵和山噪鹛的卵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采用路线统计和定点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普陀山岛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 表明普陀山岛有鸟类7目23科60种,其中留鸟30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16种,旅鸟4种;优势种4种,常见种13种,偶见种43种.黑鸢Milvus lineatus、雀鹰Accipiter nisus、赤腹鹰A.soloensis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洋界种22种,古北界种24种,广布种14种.从繁殖鸟地理型分析看,东洋界种与古北界种比例为2.8:1,东洋界种占优势.苍鹭Ardea cinerea rectirostris等26种为普陀山岛鸟类新纪录.经与22年前资料比较,白鹭Egretta garzetta、黑鸢等20种相同,而青头潜鸭Aythya baeri、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等19种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旅游开发且长期受人为干扰,可能是导致部分鸟类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关于栗苇(升鸟)(Ixobrychus cinnamomeus)繁殖生态的研究,国内只有过零星的报道(寿振黄,1936;郑作新等,1959),资料较缺乏。我们于1972—1974年5—10月,在太原市西里解村汾河畔(海拔760米),对栗苇(升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1981年6—7月在代县西旺村滹沱河滩(海拔880米)又作了补充调查。现将资料整理报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7种安徽省鸟类分布新纪录,分别为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沙丘鹤(Grus canadensis)、黑雁(Branta bernicla)、黄眉姬鹟(Ficedula narcissina)、鳞头树莺(Urosphena squameiceps)、黑眉柳莺(Phylloscopus ricketti)以及红颈苇鹀(Emberiza yessoensis)。其中黑脸琵鹭、沙丘鹤和黑雁是迷鸟,黄眉姬鶲、鳞头树莺和红颈苇鹀是旅鸟,黑眉柳莺是夏候鸟。  相似文献   

14.
设备 鹿圈必须设在比较宽大而干燥的地方。一只梅花鹿所需的面积为15—20平方米,运动场的周围应有一米宽的碎石子小道,以备磨蹄。场地周围设铁丝网(铁丝为10—12号,网眼为4×4厘米)或砌砖墙高约2—2.5米,原则上不使鹿跑出和食肉类动物不能跑进即可。场内设置朝阳的房舍,以便使鹿躲避夏季的曝雨和冬季的寒风。房舍旁边应修建产房。  相似文献   

15.
虎斑地鸫     
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 aurea(Holandre)比较少见。在苏南称为缃(春鸟)、花(春鸟)(上海),花鸡、虎鸡(太仓)。现将在上海及太仓两地的野外观察和饲养报道如下。 迁徙 据1964年在上海及1973—1979年在太仓观察。虎斑地鸫每年春季始见于4月上旬,至5月份即不见,历时短暂,数量亦少。秋季始见于9月下旬,直至次年1月下旬,历时较长,数量略多。  相似文献   

16.
用人工巢木招引两种啄木鸟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5年在平邑县浚河林区的林地内,设置人工巢木进行招引试验,先后招引了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和黑枕绿啄木鸟(Picuscanus),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玉泉 《动物学研究》1992,13(4):312-312
黑枕绿啄木鸟(Picus canus)隶属鴷形目(Piciformes)啄木鸟科(Picidae),是典型的森林益鸟。国内有10个亚种,除新疆、西藏外,遍布全国。 黑枕绿啄木鸟的繁殖生态,郑作新(1963),郑光美(1982),刘益康(1984),杜恒勤(1987),张仲信(1990,1991)等,均报道营巢于树洞或侵占斑啄木鸟(Dendrccopos major)树洞巢产卵繁殖。1990年5—6月作者在山东省徂徕山,发现黑枕绿啄木鸟营土洞繁殖,这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鉴于有其生态学意义,并对探讨其巢洞的形成和保护利用有一定价值,特简报如下。 一、巢地生境 徂徕山属鲁中山区,位于泰沂山脉南侧,东经117°16′至117°20′,北纬36°02′至36°07′,最高峰为中部太平顶,海拔1028m。总面积16000公顷。土壤棕色。林木有刺槐(Robinia pseudoacia)、松类(Pinus)、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n)、板栗(Castanen mollissima)、核桃(Juglans regia)、黄荆(Vitex negundo)、  相似文献   

18.
黑喉石(即鸟)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60年5—6月在吉林省敦化县大石头地区曾对黑喉石(即鸟)(Saxicola torquata stejnegeri)亚种的生态习性作了观察。1978年5—8月,在长白山对其生态习性特别是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采集卵7窝(共31枚),幼鸟9只。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栖息环境 黑喉石(即鸟)主要活动在半山区及山区的灌木丛和落叶松的采伐迹地。在长白山  相似文献   

19.
喜马拉雅旱獭(Mermota himalayana)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广泛栖息的野生哺乳动物,研究其饲养与繁殖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该种啮齿动物的生态,并且提供实验条件。国内虽有饲养但未见繁殖的报道,美国成功的把室内饲养的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提供医学实验研究。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也在室内饲养成功,且能繁衍后代。现报道如下。 (一)动物来源 于1982年青海湖东北岸热水滩地区的草甸草原捕获活旱獭45只,在现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月13日至1月1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海棠公园海棠树上(101°45'5.58″E,36°39'42.47″N,2283 m)见到雀形目鸟类1只,并拍摄到清晰停落照片。该鸟额部及面部前端为栗色,向头后部颜色逐渐变浅;后枕部黑色羽毛长,形成冠羽,头顶细长的簇状羽冠,覆盖在枕部的黑色冠羽之上;黑色的过眼纹绕过冠羽延伸至头后;初级覆羽端部绯红色;尾羽褐灰,近端部渐过渡为黑色,尾端绯红色显著;虹膜褐色;嘴近黑;脚褐色。经鉴定该鸟为小太平鸟Bombycilla japonica,与太平鸟的区别在黑色的过眼纹绕过冠羽延伸至头后,臀绯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