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所收集的1175种(品种)植物的1390个傣名,并对生活型外的1691个含义进行分析、统计、归纳,阐明了傣族对植物的认知。他们用“宏哦宾”,即“从地上长出来的,有生命的东西”对“植物”这个抽象而综合词汇进行定义,与现代科学“从地上长出的任何东西”的“植物”定义异曲同工,这是世界上很多其它民族所没有的。他们把植物的生活型和经济类型作为“属”名,把植物的形态特征、经济用途、分布生态和故事传说等有关含义作为“种”名,在对1691个植物名字含义的统计中,它们分别占了60%、30%、8%和2%,充分体现了傣族对植物“见什么像什么就叫什么”的植物命名方法。它类似于现代植物分类学对植物命名的林奈氏“双名法”。基于傣族对植物的认知和植物傣名结构,可以建立起“植物界”、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的两个“科”、生活型和经济类型的约20个“属”,以及具有“双名”的3000多个“种”和1000多个“品种”的5个结构层次的民间植物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植物命名与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对植物的命名采用了“双名”法。他们的“属”概念包含了植物的生活型和经济型;而“种名”则根据植物的特征、特性、用途、产地和生境等加以描述,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此外,按照傣族对植物的概念与命名,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傣族民间植物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西双版纳与泰国都有分布和栽培的641种植物的傣、泰土著名字相似性比较,发现这两个民族具有基本相同的民间植物命名的“双名法”。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的兰纳地区、北—东北部和其它地区泰族的植物土著名相同、相似的分别占0.69、0.57和0.37,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在内的经济植物和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密切相关的植物。其主要成因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傣、泰历史渊源及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密切程度相关。其中,兰纳地区地处泰国北部,它不仅邻近西双版纳,而且在历史上,它们曾经同属于“兰纳王国”,两地的边界曾是“犬牙交错”,成为“曼比勐农”(兄弟之邦)。这样,使包括土著名字在内的佛教植物、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等的交流比泰国其它地区更加密切,相似性便最高。西双版纳傣族和兰纳泰族被视为尚存的标准“Tai”人区。因此,该研究对于中国Dai、泰国Thai、缅甸Siam和老挝Laos等国家民族的科学文化交流及其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民族植物学研究, 中国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泰族, 相同植物的民间命名方法, 相似的植物土著名字, 相似的历史渊源成因, 科学与文化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常用药食两用植物及其利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有傣族常用药食两用植物226种(含变种),隶属于76科184属。其中,双子叶植物62科179种,单子叶植物11科44种,蕨类植物1科2种,裸子植物1科1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有101种,占比44.69%。优势科主要集中在豆科(Fabaceae)17种、葫芦科(Cucurbitaceae)12种和姜科(Zingiberaceae)11种;单种属优势明显,有162属,占总属数的88.04%,占总种数的71.68%。傣族药食两用植物的利用以蔬菜类居多,有108种,其次是水果类有50种。傣医药用部位以地下部分最多;药效以清火解毒种类最多,有122种植物具有该功效。做了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和安全性评价试验的植物分别有189种、98种和144种。本文对西双版纳傣族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传统食用方法、傣医应用知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可为傣族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的途径来保护日益减少的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证明依靠西双版纳傣族传统信仰文化而建立的龙山林与寺庙庭园 ,就象一些小保护区和小植物园一样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在人口增加、森林减少和生活方式发生一定改变的今天通过成立宗教植物保护协会来运用信仰的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的管理、通过多层次培训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与技能 ,通过示范来鼓励土著民族参与等多种方法来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傣族“龙山”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傣族“龙山”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民族植物文化中的一例。其概念是“神居住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的动植物都是神的家园里的生灵,是神的伴侣,是不能砍伐、狩猎和破坏的。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西双版纳与泰国都有分布和栽培的641种植物的傣、泰土著名字相似性比较,发现这两个民族具有基本相同的民间植物命名的\"双名法\"。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的兰纳地区、北—东北部和其它地区泰族的植物土著名相同、相似的分别占0.69、0.57和0.37,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在内的经济植物和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密切相关的植物。其主要成因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傣、泰历史渊源及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密切程度相关。其中,兰纳地区地处泰国北部,它不仅邻近西双版纳,而且在历史上,它们曾经同属于\"兰纳王国\",两地的边界曾是\"犬牙交错\",成为\"曼比勐农\"(兄弟之邦)。这样,使包括土著名字在内的佛教植物、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等的交流比泰国其它地区更加密切,相似性便最高。西双版纳傣族和兰纳泰族被视为尚存的标准\"Tai\"人区。因此,该研究对于中国Dai、泰国Thai、缅甸Siam和老挝Laos等国家民族的科学文化交流及其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少数民族对植物资源分类、识别、命名和保护的传统知识和实践,对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民间对竹类植物的分类、识别、命名、利用和保护,不仅基于竹类植物的经济利用、形态特征、生活形态和生长习性,而且依赖于社会文化价值,强烈的植根于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中。此外,民族民间利用和保护竹类植物的实践,是原住民和自然资源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晶,形成了非常合理和有效的可持续利用的生产系统。鉴于前期工作的基础,未来几方面的工作应得到加强:(1)调查:对中国其它偏僻地区原住民社区更多的访谈和野外调查是非常必要的,不要仅局限于种类的分类、识别和分布,而且亦要了解他们文化知识和这一重要资源的用途;(2)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多样性保护计划和项目必须纳入国家项目,并要结合对各个民族类群的特别建议。不同利益集团的介入和合作也是必要的。(3)技术传播:某些现代的管理和技术能改进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原住民社区收入和促进这些社区福利的改善。(4)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资金的支持:竹类遗传资源的保护对于未来可持续生产是非常重要的,但亦是困难的,这往往是资源多样化、文化多样性,特别是资金激励体制导致推行策略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傣族贝叶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必须提高公众意识,支持社区、青年及妇女积极参与保护行动。所以,近年来,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管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以西双版纳的傣族为例,探讨了贝叶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持续利用的关系,包括佛主与植物、佛经的文字载体植物、佛寺的用材树种、赕佛活动的植物和佛寺庭园的植物等。  相似文献   

10.
The paper reviews stomatal types observed in 500 species of angiosperms besides those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ir structure, delimitation,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In view of the varied definition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for subsidiaries, stomatal types and,the definition and delimitations being variously interpreted by different workers, a modified definition for the subsidiaries and stomata is pres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plants, the names of the stomata widely in use are retained (rule of priority). They have been presently classified as pericytic, desmocytic, paracytic, diacytic, anisocytic, anisotricytic, isotricytic, tetracytic,staurocytic, anomocytic, cyclocytic and a good number of varieties under each type are presented. These stomatal types are recognis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tructure rather than its ontogenetic pathways.  相似文献   

11.
Structure, Delimitation,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Stomat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paper reviews stomatal types observed in 500 species of angiosperms besides those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ir structure, delimitation,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In view of the varied definition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for subsidiaries, stomatal types and, the definition and delimitations being variously interpreted by different workers, a modified definition for the subsidiaries and stomata is pres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plants, the names of the stomata widely in use are retained (rule of priority). They have been presently classified as pericytic, desmocytic, paracytic, diacytic, anisocytic, anisotricytic, isotricytic, tetracytic, staurocytic, anomocytic, cyclocytic and a good number of varieties under each type are presented. These stomatal types are recognis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tructure rather than its ontogenetic pathways.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流失 ,使传统分类工作在热带物种多样性评估中显出不足 ,而民间分类系统在区域性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前人对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植物命名和分类系统已做过研究 ,该文在此基础上 ,探讨能否将这种知识用于区域性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利用生物多样性快速编目、样方调查及民族植物学中民间访谈的方法 ,考察了三个傣族村寨原住民的植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 ,傣族原住民的植物识别程度与其年龄呈显著正相关 ,中年以后识别能力趋于稳定 ,识别率高达 91 %以上。通过与长期在西双版纳地区工作的野外植物分类学家相比较 ,我们发现傣族原住民的植物识别率不低于分类学家 ,且所需时间比分类学家少。作者认为 ,民间植物分类系统可以用于局部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地处我国滇南,与缅甸、老挝接壤,邻近越南、泰国和柬埔寨。傣族是该地区的主体民族,跨国境而居。在近代,学者们对傣族传统文化有多种表述,但经作者比较与分析认为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的属性应是热带雨林生态文化。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景观独特性和物种多样性等与傣族的日常生活、医药卫生、生产活动、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关系十分密切,是雨林文化形成的根基。原始多神教和佛教的宗教信仰使傣族传统文化得到升华,是其核心。而地区内外的文化交流则使雨林文化得到发展与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Developing various strategies for the glob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s important for today's critically degraded environment, and there is a growing recognition that the effective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will depend on the long-term particip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a case study was undertaken in Xishuangbanna, one of the richest areas in biodiversity in China. The Dai nationality, a dominant ethnic group in Xishuangbanna, has both Polytheistic and Buddhist beliefs, which have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plant diversity. This paper recommends the following approaches to conserve plant diversity by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beliefs: (1) depending on the religious belief system, establishing an Association of Religious Plant Conservation to organize local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ervation by means of religious activities, to document the indigenous botanical knowledge and to train local people; (2) training local people to different levels to improve their capacity in conservation of plant diversity with science and religion working together; (3) demonstrating the conservation of plant diversity through the recovering of holy hill forests and plants in temple gardens.  相似文献   

15.
16.
朱华  许再富  王洪  李保贵   《广西植物》1997,17(3):213-219
本文选择了西双版纳地区6个傣族“龙山”片断热带雨林和一个同样植被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原始林为研究样地,在各样地中均设置一个2500m2面积的样方,采用植物群落学与植物种类编目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各“龙山”片断雨林的群落结构(层次和覆盖度),植物丰富度(单位面积上的植物个体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随着隔离(孤立)时间的增加和人为干扰的加剧,“龙山”片断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和植物丰富度将越趋偏离原始热带雨林,亦即群落结构变得不完整,植物丰富度降低,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片断热带雨林中的雨林成分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被先锋成分等其它植被类型成分替换。本文也对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施济普  朱华 《广西植物》2002,22(2):129-135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 3种人为干扰破坏 (择伐、皆伐和轮歇 )后形成的次生群落在物种和群落水平上植物多样性各个方面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 1 )择伐群落和皆伐群落乔木层物种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科、属、种 3个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但较轮歇群落物种更为丰富 ,多样指数更高。( 2 )轮歇群落林下灌草层的物种数在科、属、种 3个水平上高于择伐群落和皆伐群落 ,但 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则分别在各个水平上低于择伐群落和皆伐群落。 ( 3)轮歇群落先锋种类占较大比重 ,达76 % ,其它二类群落比例约为 5 0 %。( 4 )择伐和皆伐群落乔木层都由几种植物形成共同优势 ,轮歇群落则形成单优群落。 ( 5 )在生活型构成上 ,皆伐群落乔木树种种类相对较多 ,轮歇群落藤本植物较多 ,草本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尤其一年生草本植物种类远多于其它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377-387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20.
‘金圆’是以种间杂交品种‘金艳’(Actinidia chinensis×A.eriantha)为母本、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 Planch.)为父本,从回交F1代群体中选育出的中熟黄肉猕猴桃新品种。通过对‘金圆’植物学性状、特异性、营养成分、贮藏性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金圆’果实为短圆形,单果重80~100 g,软熟时果肉橙黄色,质细味浓;‘金圆’的花瓣数和花丝数与母本‘金艳’接近,花冠直径和柱头数较‘金艳’分别增大了9.31%和52%,而花柄长度比‘金艳’短16.75%;萌芽率和果枝率略低于‘金艳’,但比‘海沃德’高出55.26%和43.33%;‘金圆’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与‘金艳’相当,但维生素C含量比‘金艳’高4.63%,是‘海沃德’的2.2倍;‘金圆’矿质元素含量丰富,P和K含量分别比‘金艳’高30.86%和22.53%,Mg含量比‘海沃德’高24.86%;‘金圆’的总氨基酸含量丰富(8 mg/g),E/N和E/T值均高于‘金艳’和‘海沃德’,更接近于理想模式;‘金圆’在低温下(1~2℃,相对湿度90%~95%)贮藏150 d时,好果率在80%以上,200 d后,好果率仍有65%,贮藏性略低于‘金艳’,但显著高于‘海沃德’。利用Geo7-223分子标记扩增‘金圆’基因组得到3个条带,表明其与‘金艳’和‘金桃’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差异。本研究表明‘金圆’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