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至1987年2月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观察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
自然寿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高原鼠兔的生存曲线呈L型。最大寿命957天,平均寿命119.9天。1986年出生的幼体,第1胎雄鼠平均寿命108天,雌鼠106天;第2胎雄鼠为58天,雌鼠为66.3天;第3胎雄鼠为24.8天,雌鼠为15.4天.  相似文献   

2.
高原鼠兔种群敏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8年,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在繁殖群体中主要是来自上年出生的第1、2胎的鼠兔(82.85%),第3胎和老体占少数。成年雌鼠兔100%参加繁殖,通常年产3胎,有的年份可产4胎或5胎。产仔数1-8只(平均为4.52±0.12),1只雌鼠兔终生可产2-29只。妊娠期为22.2±0.13天。洞内哺乳期为11.65±0.01天。有的年份当年出生的少数雌鼠兔到36.8±3.05日龄可达到性成熟并参加繁殖,生1-2胎,雄鼠兔性成熟较晚。  相似文献   

3.
高原鼠兔种群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88年,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在繁殖群体中主要是来自上年出生的第1、2胎的鼠兔(82.85%),第3胎和老体占少数。成年雌鼠兔100%参加繁殖,通常年产3胎,有的年份可产4胎或5胎。产仔数1—8只(平均为4.52±0.12),1只雌鼠兔终生可产2—29只。妊娠期为22.2±0.13天。洞内哺乳期为11.65±0.01天。有的年份当年出生的少数雌鼠兔到36.8+3.05日龄可达到性成熟并参加繁殖,生1—2胎。雄鼠兔性成熟较晚。  相似文献   

4.
实施不育后高原鼠兔攻击行为及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万红  樊乃昌 《兽类学报》1999,19(2):119-131
在高原鼠兔的繁殖盛期选定怀孕雌鼠和发情雄鼠各20只,采用所选雌性不育剂和雄必不育剂的半不育剂量分别对10只雌鼠和10只雄鼠进行处理,通过室内雌雌,雌雄,雄雄配对实验对20只处理个体和20只对照个体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生殖激素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不育处理后,雌雄动物的活动性降低,亲昵行为持续时间增加,攻南 及防御行为持续的时间和发生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体;(2)在各组内,雌雄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冬季自然死亡率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耳标观察法。1985年4-7月共捕标了样地内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幼鼠114只。到入冬前,死亡率为50.88%。第2胎出生的鼠死亡率明显地高于第1胎的死亡率。冬季死亡率呈现波动,入冬及开春时死亡率较高。鼠兔种群进入繁殖前期死亡率趋于零。初春样区存活标志鼠6只,经夏秋冬3季总计死亡率达94.74%。如按入冬时实有标志鼠计算,冬季死亡率为91.04%。  相似文献   

6.
高原鼠兔交配期及交配行为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学高 《兽类学报》1990,10(1):60-65
1985至1988年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交配期及交配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该鼠繁殖期一般是从3月底或4月初开始到7月上旬或8月上旬结束,时间长达3-4个月。在繁殖期中有3-5个交配期。配偶间雄鼠对雌鼠有跟随,接吻,嗅吻肛门区和爬跨抚摸一系列反复“求爱”行为。雌鼠呈现“脊椎前凸”和外生殖器反射行为。雄鼠交配时以前肢紧紧夹住雌鼠腰部,3-5次盆部抽动,一次较深的推进即为射精。每次交配时间约3-5秒,多次交配射精。还发现该鼠有临产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7.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食物资源维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作者于1993年在青海省刚察县年诺索玛地区发现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达乌尔鼠兔(0.daurica)在布哈河谷二阶同域且重叠分布之现象,并从这两种鼠兔的食物资源利用出发,研究了其生态位关系问题。在食物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PS),高原鼠兔为0.4744,达乌尔鼠兔为0.4964,即它们具有相近似的生态位宽度。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在食物资源谱维上的重叠值(FT)为0.809  相似文献   

8.
达乌尔鼠兔是我国典型草原区的主要鼠种之一,对其繁殖特征知之甚少。作者于2009年7-11月和2010年4-9月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采用整洞群夹捕的取样方法捕获了199只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urica),对其种群数量、性比、繁殖特征和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鼠兔数量118只,2010年81只;雌鼠数量显著多于雄鼠;达乌尔鼠兔的繁殖期为3-9月,高峰期集中在4-6月份,平均胎仔数为6.15±0.50(n=13);2009年的7-9月幼年和亚成年比例均小于50%,成年个体成为种群的重要成分;2010年幼体主要集中在5-7月份,且6月和7月幼体和亚成体的数量超过了成年鼠兔的数量,8-9月份种群的主要成员为亚成年和成年鼠兔。达乌尔鼠兔种群繁殖特征是对草原环境适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接观察法测定了高原鼠兔地面、洞道活动时间及进、出洞频率。结果表明,在07:00-18:00,雄性和雌性高原鼠兔平均地面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活动时间比例的87.09%和85.22%。地面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两性个体间无显著的差异。繁殖早期,成年雌体地面活动时问显著高于繁殖后期,第2胎幼体地面活动时间显著低于第1胎幼体。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高原鼠兔进洞频率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成年雌体进洞频率最高,而成年雄体在4月进洞频率最低。研究结果验证了捕食风险可制约鼠兔属动物领域活动时间分配,高风险环境能增加其利用洞道的时间及频率的特定假设。  相似文献   

10.
高原鼠兔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润蓉  白琴华 《兽类学报》1995,15(4):298-301
本文应用免疫花环试验法测定了封闭群中高原鼠兔红细胞C3b受体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的花环率,并比较了不同年龄高原鼠兔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红细胞在自身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其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减弱。与人、兔和大白鼠等动物相比,高原鼠兔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高,因此适宜作红细胞免疫实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只饲养方法,选择燕麦(Arena nuda)、颗粒饲料和胡萝卜(Daucus carota)为基饵,分别测定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10mg/kg浓度的炔雌醚、左炔诺孕酮和EP-1药饵的适口性。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对燕麦和颗粒基饵具有较高的取食偏好性;3种不育成分均未显著改变雄鼠对药饵的适口性;炔雌醚显著降低了雌性高原鼠兔对燕麦药饵的取食量(P=0.0128);但左炔诺孕酮和EP-1均未显著降低高原鼠兔对燕麦、颗粒饵料和胡萝卜药饵的取食量。总之,高原鼠兔对含有10mg/kg浓度3种不育成分的燕麦、颗粒饵料和胡萝卜药饵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鼠兔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探讨其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及原因.结果显示,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其他月份;5月和6月雄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6月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7月雄性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8月.7月和8月,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第2胎幼体.高原鼠兔家群内5月成体性比显著高于7月和8月.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冬季漫长、食物匮乏以及繁殖季节极短等条件下,调整家群结构,提高繁殖成功率,使其种群在严酷的高寒环境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群密度下高原鼠兔的行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3年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繁殖初期、繁殖盛期、繁殖中期和繁殖末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其不同种群密度条件下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高原鼠兔的行为变化和种群密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繁殖盛期和繁殖中期,低密度种群内雌性高原鼠兔的观望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种群内,而在其它两个时期内无明显不同;雄性高原鼠兔的观望时间在不同密度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同一密度条件下,雄性高原鼠兔的观望行为持续时间和发生频次均表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而雌性高原鼠兔无明显差异。高原鼠兔的地面活动时间在不同种群密度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低密度种群内,雄性高原鼠兔的地面移动距离和频次均呈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而雌性高原鼠兔的差异不显著;高密度种群内,雌、雄个体的地面移动距离和频次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高原鼠兔的社会行为中,亲昵行为和攻击行为强度在不同种群密度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亲昵行为和攻击行为强度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上结果说明高原鼠兔的行为变化与其繁殖期和性别有明显的关系,而在密度间无明显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的繁殖期,动物的繁殖投入不同,导致行为模式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氧电极法测定在急性及慢性低氧条件下,S.D大白鼠及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肝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效率及呼吸控制率之变化。结果表明:大白鼠和高原鼠兔经24小时急性低氧暴露后,其氧化磷酸化效率无明显变化;呼吸控制率在高原鼠兔中无明显变化,而在大白鼠中却有明显增加,这种增加是由于呼吸状态Ⅳ呼吸速度降低而引起的。经25天的慢性低氧暴露后,大白鼠和高原鼠兔的氧化磷酸化效率仍无明显变化,但大白鼠在海拔7000米时的呼吸控制率则有明显下降,而高原鼠兔却明显增加。实验结果提示:在细胞呼吸水平方面,高原鼠兔对低氧的耐受力明显高于大鼠。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性动态格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讨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特征,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的5~8月,在青海省玛沁县,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最小多边形面积法对其家群巢区和核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高原鼠兔巢区和核域面积存在显著差异.5、6月份,成体巢区面积显著大于幼体,但二者核域面积却无显著差异;7月份,成体与第1胎幼体巢区及核域面积均显著大于第2胎.5、6月份雄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7、8月份,6、7月份雌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5月和8月份.巢区及核域面积均与家群个体数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说明季节和家群结构均可对高原鼠兔空间领域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在野外条件下利用赤狐的粪尿增加高原鼠兔的捕食风险 ,采用目标动物抽样法对高原鼠兔的 5种行为进行观察 ,分析天敌动物气味增加与天敌动物数量增加对高原鼠兔行为影响的差异 ,探讨高原鼠兔对捕食风险的权衡能力及面对不同风险的行为决策。 2 0 0 1年 ,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1 8只 ,雌性成体2 5只 ,雄性幼体 35只和雌性幼体 4 2只 ,在对照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1 4只 ,雌性成体 1 5只 ,雄性幼体 2 2只和雌性幼体 1 1只 ;2 0 0 2年 ,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7只 ,雌性成体 1 2只 ,在对照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8只 ,雌性成体 1 5只。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赤狐的气味后 ,高原鼠兔通过改变行为策略以适应捕食风险的增加。当气味源刚放入后 ,与对照样方比较 ,高原鼠兔明显增加了观察和鸣叫的频次 ,相应减少了取食的频次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高原鼠兔并未对气味产生适应性。当天敌动物的数量增加后 ,赤狐气味的增加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较小 ,在捕食风险超出高原鼠兔的耐受范围时 ,高原鼠兔扩散。同时 ,高原鼠兔的行为在雌雄之间、成体与幼体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 ,雌雄个体、成幼体均采用相同的行为策略减小捕食风险。以上结果表明 :捕食风险明显影响高原鼠兔的行为 ,高原鼠兔能够权衡捕食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过多被认为是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4月,在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开展了高原鼠兔不育控制实验。为了解3种不育剂(炔雌醚、左炔诺孕酮和EP-1)对高原鼠兔和土著鸟类的影响,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8-9月调查了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鸟类多样性。结果表明,投药次年,炔雌醚能显著降低高原鼠兔各群数量,而对鸟类多样性和物种数均无显著影响;炔雌醚组白斑翅雪雀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棕颈雪雀的数量显著高于EP-1组。因此,炔雌醚能有效降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对土著鸟类多样性影响较小。使用炔雌醚开展不育控制是高原鼠兔种群管理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特有物种和关键物种,其挖掘觅食等活动行为直接影响本地高寒草甸的健康状况和持续发展。以有效洞口调查为代表的传统人工观察方法很难连续数天观察,造成可获取数据量小、效率较低,导致高原鼠兔行为生物节律研究数据采集困难。因此本文构建了融合图像自动采集、优化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和智能识别技术的高原鼠兔监测系统,可无接触、数字化、连续性监测高原鼠兔行为活动。首先,考虑高原鼠兔活动节律监测需求,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克旗河滩布局并划分了面积为25 m×30 m的实验小区;其次,监测实验区域,获取高原鼠兔全周期活动节律数据;最后提出基于改进帧差法的高原鼠兔目标自动识别策略。实验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监测系统可在自然环境下完成高原鼠兔活动数据采集,基于改进帧差法的高原鼠兔目标自动识别策略精准率、召回率、F1值分别为87.20%、83.37%、0.85,可准确获取高原鼠兔详细的活动节律信息。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地面活动高峰期在10:00时和16:00时,夜晚无活动,属于白昼型动物。青藏高原鼠兔活动节律监测方法可有效提...  相似文献   

19.
高原鼠兔交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王学高 Smit.  AT 《兽类学报》1989,9(3):210-215
1984—1987年在青海湖黑马河湖滨地区,以耳标观察法对高原鼠兔繁殖期交配关系的研究表明:高原鼠兔种群中单婚制占39.73%;一夫多妻(2—5)占45.21%;二夫一妻和多妻(2—4)占15.07%,其中2只雄鼠必有1只为主雄,另1只为次雄。  相似文献   

20.
高原鼠兔的血象及其与低氧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原鼠兔是新开发的实验动物,能很好地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本研究报道了驯化高原鼠兔的部分血液指标,并与野生高原鼠兔及部分其它实验动物和人的相应指标作了比较。同时对高原鼠兔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机理作了探讨。高原鼠兔红细胞数量高、体积小、红细胞膜表面积大,从而提高了Hb的利用率,使尽可能多的Hb参与摄氧和释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