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血管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Meta分析探讨VEGF-2578C/A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等数据库,从中选出独立Case-Control研究论文。应用Review-Manager5.2软件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同时给出Meta分析森林图。结果:分析得出在患病群体中,VEGF-2578CA+AA基因型增加患肺癌的风险,VEGF-2578的A等位基因型增加肺癌的易感风险,吸烟能明显增加肺癌易感风险。结论:在中国人群中,VEGF-2578C/A对肺癌易感性有很大的影响,等位基因型A增加肺癌的易感风险,吸烟是导致肺癌易感风险增强的主要指标。VEGF-2578C/A的基因多态性可以作为临床评估肺癌易感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吸烟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生物学通报》1997,32(4):22-24
编者按今年5月31目是第10个“世界无烟日”,8月24~28日在北京将召开“第十届世界吸烟与健康大会”,本刊特组织了“吸烟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文章及几个有关禁烟的小资料,以便引起广大读者对禁烟工作的重视,以实际行动做好戒烟J作,增进全民健康水平_吸烟与健康这个问题,近几十年来一直为环境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吸烟有害,众所周知,但也有不少烟民对“吸烟对人体机能的影响”认识不足,吸烟人数逐年增多,因此进一步研讨“吸烟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应该对纸烟有所认识,纸烟中除苯并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由于Ubc9在肿瘤的发生于恶化中发挥巨大作用,本研究目的是对泛素结合酶(Ubc9)mRNA和Ubc9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进行检测,评估Ubc9在肺癌预后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blot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Ubc9 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进一步研究Ubc9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肺癌细胞中Ubc9阳性表达显示为黄棕色颗粒,与癌旁组织比较,Ubc9 mRNA、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肺癌的临床分型(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分化)有关。Ubc9 mRNA、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癌组织高于癌旁、有淋巴结转移的高于无转移、吸烟高于不吸烟者、低分化组织高于高分化组织。结论:由此可见Ubc9 mRNA、蛋白水平的高表达可能对肺癌临床特征的评估,以及预测术后生存率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肺癌发病及骨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选择87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信息以及诊断和治疗信息,其中伴骨转移者39例。结果:发病年龄平均67.8岁;6例(35.3%)女性患者为吸烟者,58例(97.7%)男性患者有吸烟史。女性吸烟人数及吸烟量增多;咳嗽为最常见的症状;病理组织学男性患者多为鳞癌,女性腺癌多见;Ⅲ和Ⅳ期明显多于Ⅰ期和Ⅱ期。虽然外科手术治疗后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接受外科手术患者仍较少。骨转移与性别、年龄和放化疗与否无关,与病理类型有关。结论:年龄、吸烟与肺癌发病密切相关,多数患者就诊时为中晚期,多只能接受姑息治疗,早期诊断及其重要。腺癌患者需警惕骨转移。  相似文献   

5.
Zhang XB  Zhao ZH  Chen HY  Wang JC  Qian J  Yang YJ  Wei QY  Huang J  Lu DR 《遗传》2011,33(8):886-894
为探讨人染色体8p11(CHRNB3-CHRNA6)区域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784例肺癌患者和782例性别、年龄、籍贯频数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中该区域6个标签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统计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分布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吸烟在其中的影响。结果发现rs16891561位点TT基因型在60岁以上人群(校正OR=0.42,95%CI=0.20-0.88;P=0.022)、女性人群(校正OR=0.34,95%CI=0.13-0.87;P=0.025)、非吸烟人群中(校正OR=0.32,95%CI=0.13-0.79;P=0.013)对肺癌发生具有保护效应;rs4236926位点TT基因型在60岁以上人群(校正OR=0.48,95%CI=0.23-0.99;P=0.048)、非吸烟人群(校正OR=0.32,95%CI=0.13-0.80;P=0.014)中对肺癌发生具有保护效应,这两种保护效应主要是与腺癌相关。对这两个位点进行累积效应分析发现,含有3~4个变异等位基因型的非吸烟者罹患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校正OR=0.29,95%CI=0.11-0.71;P=0.007),并且,含有3~4个变异等位基因型的个体累计吸烟量("包-年"平均数=13.2)与其他个体相比显著降低。由此可见人染色体8p11(CHRNB3-CHRNA6)区域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和吸烟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女性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分布。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341例小细胞肺癌女性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在年龄、分期、就诊症状、体重下降、吸烟、家族史、肿瘤位置、治疗方式、疗效反应等方面的特征。结果 2006-2012年该院女性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数呈上升趋势;女性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57.8±11.2)岁,小于同期男性患者(60.4±10.3)岁;女性〈65岁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73.9%vs 6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女性患者吸烟只有13.6%,远远低于男性患者吸烟比例(8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性家族史、体重下降、就诊症状、肿瘤位置、分期、疗效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均与男性无差别。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观察到女性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肝转移(40.0%),男性肝转移只占2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女性小细胞肺癌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女性小细胞肺癌就诊的平均年龄小于男性患者;在中青年小细胞肺癌中女性常见;女性吸烟患者较少;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更常见于肝转移。  相似文献   

7.
张志  梁旭满 《蛇志》2013,25(2):142-143
目的 调查我市肺癌的流行病学情况,为肺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和我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30例经病理组织细胞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从40岁起肺癌发病率逐步升高,以61~7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比例为3.6∶1,直系亲属发病率为2.12%;以吸烟者占比例最高,为62.4%,其中吸烟指数>400者占吸烟者的91.3%,始于青少年吸烟者占92.7%.结论 流行病学综合分析提示,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癌因素,加强戒烟教育及对其直系亲属定期体格检查对预防肺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去年6月15日闭幕的世界卫生组织总会的大会上,作出一项决议:1988年4月7日为世界戒烟日,要求世界各国群众在这一天不要吸烟,也不要出售香烟,并应对群众进行戒烟意义的广泛宣传。罗明同志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吸烟状况调查,对帮助青少年认识吸烟的危害,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样蛋白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共存(以下简称双基因异常)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EGFR突变与EML4-ALK融合基因共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11例双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占医院同期入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0.68%(11/1620);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1.6岁;11例患者均不吸烟;腺癌9例,肉瘤样癌2例;临床分期,ⅠA期3例,ⅡB期1例,ⅢA期1例,ⅢB期1例,ⅠV期5例;6例行手术治疗,4例使用传统化疗,最好疗效为稳定(SD),最长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月;5例患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Ⅰ)治疗,使用EGFR-TKⅠ最好疗效为部分缓解(PR),PFS为3-23月,中位PFS为9月;截止2017年12月,死亡4例,11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67月,中位存活时间为21月。结论:EGFR基因突变与EML4-ALK融合基因共存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少见,多见于不吸烟或少吸烟的肺腺癌患者,双基因异常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的治疗缺乏统一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EGFR及EML4-ALK的磷酸化水平或肿瘤突变负荷选择靶向药物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以其特异性高、副反应轻的特点正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EML4-ALK融合基因是除EGFR突变及KRAS突变之外的另-个重要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作用靶点,该融合基因在年轻、不吸烟或少吸烟、腺癌、无EGFR和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该融合基因阳性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对于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则有良好的治疗反应,关于该药的临床试验表明:总有效率达57%(46例确定为部分缓解,1例确定为完全缓解),估计6个月无进展生存概率为72%,常见的副反应是1、2级胃肠道反应。该基因及该药的发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27(p27kip1)和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72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p27kip1和skp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skp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而p27ki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55(P0.05),skp2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吸烟与否及p27kip1蛋白表达有关(P0.05)。结论:p27kip1低表达和skp2高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可应用于临床诊治肺癌患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预后性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过去的数10年里,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肺癌主要与吸烟、职业病、化学药品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近年研究显示,男性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正缓慢下降,而女性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呈上升趋势。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雌激素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形成。简要介绍了近期关于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和芳香化酶与肺癌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发生阻塞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对比分析,了解伴有阻塞性肺炎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收治的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共450例。经核查资料后,进入统计学的伴有阻塞性肺炎组100例,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112例,均为初治。对以下因素进行分析: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吸烟情况、分期、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初始疗效、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计数资料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组研究中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100例中,吸烟患者占76%,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占81%,中心型癌患者占52%,广泛期患者占57%,NSE阳性率为92%,均高于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的小细胞癌患者初始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居住环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阻塞性肺炎组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阳性率高于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吸烟是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阻塞性肺炎的高危因素。阻塞性肺炎降低小细胞癌患者化疗初始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环境因素对肺癌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每年夺走人类几百万条生命,是当今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吸烟是肺癌发生的重要诱因,但仅有10%~15%的吸烟者患肺癌.随着人类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肺癌患者正日益增多.研究发现,除遗传因素外,肺癌的发生主要与环境因素相关,包括吸烟、空气污染、饮水及食品污染、饮食习惯的改变等;环境致癌物透过皮肤等机体自然屏障和代谢屏障而进入细胞并损伤D NA,导致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失衡而形成肿瘤.因此,改善环境对于降低肺癌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1-配体(PD-L1)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7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距离切除肿瘤边缘3cm内的非癌组织作为癌旁组织。比较两组PD-1、PD-L1的表达,分析其和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回归分析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肺癌组织PD-1、PD-L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情况、EGFR表达、肿瘤大小肺癌患者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Ⅲ及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中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Ⅲ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PD-L1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PD-1、PD-L1的表达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组织PD-1、PD-L1呈高表达,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赣州地区肺癌流行病学与病理特征,旨在了解该地区肺癌流行趋势,提高疾病筛查率,降低肺癌风险。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总结肺癌流行病学和病理特征。结果 300例肺癌患者中,发病年龄40岁144例,≥40岁156例;男性患者155例,女性患者145例;城镇居民168例,农村居民132例;其中抽烟、饮酒者的肺癌构成比高于非抽烟、饮酒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肺癌患者年龄分布看,40岁患者中,男女发病率构成比无差异性(P0.05);年龄40~79岁和80岁的两个年龄段患者中,男性肺癌患者构成比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肺癌病理类型看,男性患者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构成比高于女性患者(P0.05),而不同性别的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构成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赣州地区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比较无差异性,吸烟、酗酒是该病的重要因素,且该病多发于青壮年和老年群体,男性以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为主。  相似文献   

17.
天然植物型戒烟制品─烟可停的研究盛甦(国内贸易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设计所)吸烟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1,2],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吸烟不但危害自己,而且喷散的烟雾,造成周围环境污染,使他人被动吸烟而成为受害者。大量研究结果肯定了吸烟是肺癌...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非吸烟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潜在的靶基因,并从分子水平探索其潜在的发病机制。从GEO数据库下载非吸烟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经癌症组和癌旁对照组差异表达基因识别,并利用R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分析,DAVID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交互(PPI)网络,以及运用PASTAA分析,识别NSCLC相关转录因子,构建转录因子-基因共表达网络。结果表明,185个基因在NSCLC中差异表达,其中40个上调,145个下调;通过PASTAA分析识别出5个NSCLC基因相关转录因子。差异基因与胶原分解代谢过程、炎症反应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基因的产物主要参与蛋白质细胞外基质、胶原三聚体等细胞组分,且主要发挥调节金属内肽酶活性、肝素结合和调节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胞外基质-受体信号通路、粘着斑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最终筛选到4个NSCLC关键基因:IL6、MMP1、COL1A1、CD36,其可能是非吸烟女性NSCLC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GFR-TKIs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2011年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例,患者自愿口服EGFR-TKIs靶向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药物毒副反应.服药4周后行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估.入组患者均既往接受含铂类方案2-9周期化疗,平均4周期;全组患者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结果:92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CR为0%,PR为41.30%,SD为21.74%,PD为36.96%,客观有效率为41.30%,疾病控制率为63.04%.中位生存期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2.39%.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其中三例发生Ⅲ度痤疮样皮疹对症治疗不佳而停药,一例因发生Ⅲ度间质性肺纤维化而停药,余总体耐受性良好.结论: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使其生存受益,并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女性、腺癌及不吸烟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获益率,疗效与选择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无关.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通报》2006,41(7):48-4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日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及死亡率显著上升,出现年轻化的趋向,肺癌的临床诊治效果不佳。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吸烟与肺癌密切相关,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高发癌症变化明显,肺癌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居癌症死因第4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