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杀菌抗体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败血症和脑膜炎的主要保护性抗体,它是由脑膜炎球菌带菌者或隐性感染者接触脑膜炎球菌的荚膜多糖或外膜表面抗原产生的,也可由奈瑟氏Lactamica菌或具有与脑膜炎球菌表面多糖抗原有交叉的细菌产生,为大肠杆菌KI—SB群脑膜炎菌有一样的荚膜多糖。  相似文献   

2.
由B群脑膜炎球菌所致的侵袭性感染是许多国家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控制脑膜炎球菌感染和疾病的重要挑战是研制预防B群脑膜炎球菌感染的菌苗。B群脑膜炎球菌多无免疫原性,故目前的研究试图主要针对该菌外膜蛋白或脂多糖产生的免疫反应,本文对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囊菌苗在动物和人类的免疫反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获准上市的流脑疫苗主要有A群、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及A,C,W-135及Y群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尚未研制成功。近年来,研究人员以疫苗外膜蛋白为基础,应用反向疫苗学技术对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现重点对B群脑膜炎球菌多组分疫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膜炎奈瑟菌主要引起儿童细菌性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现用疫苗能够控制A、C、W135和Y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感染,而由于B群荚膜多糖免疫原性弱,外膜蛋白变异性高等原因,仍无安全和具有广泛保护性的疫苗用于控制B群脑膜炎球菌的感染。目前,B群脑膜炎球菌大多已成为引起发达国家侵袭性脑膜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外膜囊(Out membrane vesicles,OMV)疫苗已经在控制特异性菌株爆发流行中取得了成功。然而,人们对具有广泛保护性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探索仍在继续。本文对近年来B群脑膜炎球菌基于不同型抗原疫苗的各种研制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59岁健康人群中的免疫原性。方法 2~59岁健康人群接种者随机抽样(n=60),接种一剂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采集接种前和接种后1个月血清,采用体外杀菌试验(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检测血清中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结果免疫前、后血清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1241(736,2091)和7559(5520,10351)(P<0.05);抗C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4(9,21)和4787(2947,7775)(P<0.05);抗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16(9,28)和368(162,883)(P<0.05);抗Y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GMTs(95%CI)分别为120(58,246)和1373(687,2745)(P<0.05)。免疫前和免疫后血清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杀菌滴度≥128的比例分别为87(77.4,95.1)%和100(83.2,100)%;抗C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17(8.3,28.5)%和97(88.5,99.6)%;抗W135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13(5.9,24.6)%和68(55.0,79.7)%;抗Y群脑膜炎球菌的比例分别为57(43.2,69.4)%和85(73.4,92.9)%。免疫后较免疫前抗A群、C群、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杀菌抗体滴度≥4倍升高的比例分别为50(27.2,72.8)%、97(88.5,99.6)%、62(43.2,73.9)%和55(41.6,67.9)%。结论虽然免疫前人群由于地方和国家免疫计划的实施已具有较高水平的抗A群脑膜炎球菌的血清杀菌滴度,但接种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后可以使其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并使人群对C群、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的低水平杀菌抗体滴度均显著升高达到保护水平,证明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59岁健康人群中具有比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氧乙酰基(O-acetyl,OAc)存在于许多细菌多糖中,如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A、C、W135、Y群荚膜多糖、大肠杆菌K1型荚膜多糖等均存在氧乙酰化修饰。由于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s, CPS)中OAc的分布和占比被视为脑膜炎球菌多糖候选疫苗的关键质量控制因素,氧乙酰化修饰对多糖疫苗的免疫原性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脑膜炎球菌CPS OAc对其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脑膜炎球菌CPS OAc的相关特性和检测方法、迁移因素、OAc修饰及其作用、OAc转移酶的作用机制、OAc对脑膜炎球菌免疫原性的影响作一概述,有助于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初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 CD4+ T 细胞中 Th9和 Th17细胞的比值,探讨 Th9和 Th17细胞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初发未经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及健康对照各12例,抽取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及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3组病例外周血 CD4+ T 细胞中 Th9和 Th17的比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Th17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好转患者中,治疗后 Th17表达显著上调,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h9在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相比无差异,在治疗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表达上调。结论 Th17免疫途径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抵御隐球菌感染的重要免疫机制,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及治疗拮抗可能与 Th17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脑膜炎球菌A群和W群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细菌性脑膜炎疾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原因。在本研究中,我们由非洲脑膜炎球菌A群和W群的代表性菌株制备得到了A+W群脑膜炎球菌外膜囊泡(d OMV)疫苗,并在小鼠体内比较了这种疫苗和现有的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及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使用临床前批次的A+W群d OMV疫苗以及商业化应用的疫苗对NMRI小鼠进行免疫,这些疫  相似文献   

9.
研究证明,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多糖蛋白结合物以及外膜蛋白等物质都能够诱导产生抗体,帮助保护机体抵御脑膜炎球菌疾病。阐述了脑膜炎球菌疫苗研制过程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以及在疫苗效果评价中的意义,指出在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效果评价中,抗体含量以及功能性抗体活性的检测是重要指标,为疫苗的市场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有研究报告说,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和败血病因其死亡率和长期伤害人的后遗症成为公共卫生持续关注的问题,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感染,危险人群中疾病负担更高。免疫接种是预防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病的最合理的手段。新的脑膜炎球菌(Men)血清群A、C、W-135和Y 4价多糖-蛋白结合疫苗(MenACWY  相似文献   

11.
<正>2004和2005年,安大略省引入公共资助项目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免疫接种,引入对象为1岁龄儿童和青少年(接近12岁)。2009年,在7年级的学生中用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4)代替了MCCV。作者的目的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以人群水平确定脑膜炎球菌疫苗计划对C群和Y群侵入性脑膜炎球菌病(IMD)报告病例的影响。从安大略疾病报告系统,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信  相似文献   

1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al neoformans menimgitis)是新型隐球菌引起的隐球菌病(cryptocaccol),约占新型隐球菌感染的77%~80%,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合理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是提高隐球菌脑膜炎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5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诺华疫苗公司为预防侵袭性脑膜炎球菌性疾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开发。从最初的获得单价C群脑膜炎球菌性糖结合物疫苗即Menjugate的许可证,这一应对在英国出现的有毒C群ST-11株的疫苗到近期开发出的获得了四价脑膜炎球菌ACWY糖结合疫苗,Menveo的许可证,诺华公司承诺开发更有效的控制脑膜炎球菌性疾病的疫苗。Menveo  相似文献   

14.
<正>脑膜炎仍旧是一种健康问题,因为还没有抗B群脑膜炎球菌的疫苗,B群脑膜炎球菌是引起脑膜炎疾病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了脑膜炎的个体常常遭受到脑损伤、弱智、听力丧失、肢残,甚至死亡。脑膜炎病是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对于婴幼  相似文献   

15.
脑膜炎球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和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 在中国一直以A群流行为主, 未发生过B群和C群的流行. 2003年以来, 安徽省出现多次由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爆发, 而且在全国其他省、市也有大量病例出现. 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表明, 序列型(sequence type, ST)4821菌株主要引起了这些爆发. 在完成我国C群脑膜炎球菌的代表株053442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工作的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全基因组DNA微阵列, 对1966~2005年分离于中国14个省、市的81株C群脑膜炎球菌进行了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 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菌株的基因组组成相似, 部分基因有一定的缺失和变异, 而且很多缺失基因是推测的保守基因.为深入了解我国C群脑膜炎球菌的基因组组成特点, 为初步揭示其遗传背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C群脑膜炎球菌(Men C)病在美国占到所有脑膜炎球菌病的三分之一,常引起脑膜炎球菌病的暴发。其与白喉类毒素相结合的四价结合苗(Men ACYWD)2005年被推荐用于青年人和部队新兵这样的高危人群。作者评估了Men ACYWD或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4)接种的美国部队人员中抗Men C抗体的持久性。从国防医学监测系统中随机地选用了1 200名2006年到2008年间的Men ACY-  相似文献   

17.
报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隐球菌脑膜炎1例。患者女性,49岁,间歇性头痛、低热,伴视力、听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余,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行抗结核治疗1个月余。3d前患者体温骤升至39.4℃,伴剧烈头痛,呕吐。脑脊液真菌培养为隐球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滴度1∶80。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经抗真菌治疗半年后,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脑脊液病原学结果阴性。  相似文献   

18.
正细菌性脑膜炎的全球负担主要是由于奈瑟脑膜炎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侵袭性感染造成的。发达国家在1987年引入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前,Hib是许多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因。Hib结合疫苗降低了Hib发病率达80%或更多,这依赖于疫苗的普及程度。单价脑膜炎球菌C群(Men C)疫苗于1999—2000年上市,在英国降低了由Men C引起的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病90%以上。现在有3个上市  相似文献   

19.
本章主要介绍疫苗发展前景中提到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和B群蛋白质疫苗。关于脑膜炎球菌疫苗发展史的综述发表于1995年。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艾滋病(AIDS)疫情的蔓延,患者人数日益增多,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尤其是在东南亚、南部和东部非洲。有研究显示,即使在发达国家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也约为10%~25%,在资源有限地区该比例可高达4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4~2006年收治住院的艾滋患者中,11.7%(10/85)患有隐球菌性脑膜炎;37.5%(3/8)死亡病例死于隐球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