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毛虫赤眼蜂生物学及其寄主柞蚕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在我省已蓬勃开展。为了进一步发挥赤眼蜂在消灭松毛虫及其它害虫上的作用,我们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tMatsumura)的有关生物学特性及柞蚕卵的贮藏利用进行了一些试验。现将部分结果整理于后。 一、寄主柞蚕卵贮藏利用试验 (一)柞蚕茧的冷藏 柞蚕卵是繁殖赤眼蜂的优良寄主,但蚕卵冷藏时间一长就会变质和干瘪,严重地影响到赤眼蜂的寄生效能。为了在繁殖赤眼蜂生产期间始终提供新鲜的寄  相似文献   

2.
中国松毛虫属八个种和亚种亲缘关系的DNA指纹证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DNA指纹谱方法探讨了中国松毛虫属8个种和亚种〔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punctatus (Walker),德昌松毛虫D. punctatus tehchangensis Tsai et Liu,文山松毛虫D.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 Matsumura,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云南松毛虫D. houi Lajonquiere之间的亲缘关系。13个随机引物在8种松毛虫中共检测到168个多态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这8个种间的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3780~0.7360;马尾松毛虫与其亚种德昌松毛虫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3780,与其另一亚种文山松毛虫以及油松毛虫的遗传距离次之,皆为0.5233;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与马尾松毛虫的遗传距离则再次之,分别为0.6362,0.6770和0.6944;与马尾松毛虫遗传距离最远的是思茅松毛虫,为0.7360。8种松毛虫间具体的亲缘关系为: (D. superans (D. tabulaeformis (D. p. wenshanensis (D. p. tehchangensis, D. p. punctatus)(D. Kikuchii (D. spectabilis, D. houi))。  相似文献   

3.
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兆麟  贾凤友 《昆虫学报》1989,32(4):410-417
本文是关于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光周期反应的首次报道. 在恒温恒湿条件(温度28℃±0.5;相对湿度75±3%;光照强度1200—1500勒克斯)下,研究了不同光照长度对油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合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就北京地区油松毛虫的发生代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普遍发生在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南的丘陵地区。根据作者等1955年在湖南省调查研究结果,感觉到它的发生动态和松林的受害程度有密切关系。巴尔达鲁耶夫(B.O.oapyeB)1955年在苏联动物学杂志第34卷第4期发表的“西伯利亚松毛虫(Dendrolimus sibiricus Tschetw.)的生殖力与食料专门化”一文,就更进一步证实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名称和发生概况 松毛虫古称松蚕或野蚕(江苏),在山东和东北一带称松虎或松狗子,湖南湘南一带称毛花虫或毛火虫,(东安方言称松毛虫为火根或火苦斤,称松毛虫蛾为飞蛤),道县称火辣婆、虫婆或泥步,称松毛虫茧为窝子,称松毛虫蛾为飞拨(读黑),其他地区更有种种俗名,充分表示松毛虫在我国发生历史颇古,发生地区也很大,因此,群众对它各个时期都很熟悉。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雌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对松林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主要有马尾松毛虫Dendrolimnspunctatus(Walker)、落叶松毛虫D.superaus(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TsaietLiu、赤松毛虫D.spectabilis(Butler)、思茅松毛虫D.kikuchiiMatsumura、云南松毛虫D.houiLajonqui埁re等。综述6种松毛虫的雌性信息素的成分鉴定、合成、EAG反应,人工合成雌性信息素的田间活性测定,性诱剂在林间的设置技术及种群监测等应用。  相似文献   

7.
影响松毛虫种群动态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瑞东  何忠  戈峰 《昆虫知识》2004,41(6):504-511
综述了影响松毛虫种群动态的因素。气候、天敌、食料、林业技术措施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松毛虫种群的变动。当气候条件适宜 ,天敌数量减少 ,食料丰富 ,林业技术措施缺乏时 ,松毛虫种群就会出现暴发的趋势。反之 ,当气候条件恶劣、天敌数量较多 ,食料植物缺乏或营养恶化 ,林业技术措施得当时 ,松毛虫种群就会得到遏制。尽管松毛虫的种群变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但是对松毛虫自身调节能力的研究尚缺乏。  相似文献   

8.
刘友樵 《昆虫学报》1963,(3):345-353
我国的松毛虫种类已知的有13种, 是世界上已记载的松毛虫种类最多的国家。 根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年来在国内所收集的松毛虫种类和分布的资料, 结合已知主要松树种类的天然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 显示出松毛虫不同种类的地理分布与其寄主植物的天然分布有着密切的相关。例如西伯利亚松毛虫的分布只限制在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黄花松的天然分布范围里, 油松毛虫在油松分布区, 赤松毛虫在赤松分布区, 云南极毛虫在云南极分布区以及马尾松毛虫在马尾松分布区等。 由于这些松树种类彼此间的天然分布界限十分明显而基本上少有重迭, 因此试将我国东部地区松毛虫不同种类的地理分布按照其寄主植物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五个松毛虫区: 一、东北部分 北界大兴安岭, 南至安东—沈阳线(相当于全国一月份平均-12℃等温线), 是西伯利亚松毛虫主要分布区, 也是兴安落叶松和黄花松天然分布所在地。故名1)西伯利亚松毛虫区。 二、华北部分 北界西伯利亚松毛虫区, 南至淮河流域(相当于全国一月份平均0℃等温线), 是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主要分布区, 也是油松和赤松的主要分布所在。因此可分为2区: 2)油松毛虫区 主要位置在冀热山地和黄土高原东部, 是油松毛虫分布区, 是油松分布所在地。 3)赤松毛虫区 主要位置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渤海湾沿岸, 最南直到苏北连云港, 是赤松毛虫分布区, 也是赤松和黑松的主要分布所在地。 三、华南部分 北界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区, 南至南海沿岸, 东到台湾, 西至昌都、波密。松毛虫种类较多, 有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西昌松毛虫等。松树种类有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等。从中又可分为2区: 4)马尾松毛虫区 占华南的绝大部分, 东至台湾, 西至大相岭东坡, 西南至贵州毕节, 是马尾松毛虫分布区, 也是马尾松分布所在地。 5)云南松毛虫区 主要在四川西部和云南省境内, 是云南松毛虫、西昌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主要分布区, 也是云南松、思茅松分布所在地。 以上划分不仅可供各地识别松毛虫种类或采取防治时之参考, 而且还可以为进一步发现新的松毛虫种类和探索种下问题以及发生规律研究等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松毛虫的种间杂交及杂种生物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根据1962—1963年间在北京实验证明: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lt.、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 Walk.三种皆可互相杂交,并且比较容易进行。 2.马尾松毛虫和油松毛虫或赤松毛虫杂交后,其产卵率、孵化率皆达90%以上,杂种第一代亦可正常生长和发育。 3.赤松毛虫和油松毛虫杂交,对成虫的生活期及逐日产卵情况无明显影响。交配历时能达8小时以上,产卵率及孵化率皆达80%以上。 4.赤松毛虫与油松毛虫的杂种第一代幼虫(F1)明显地表现出杂种优势现象。7月24日—8月8日前孵化的幼虫,在当年完成一代虫的比率比亲虫为高。而F1的发育期则较亲虫为短。8月14日孵化的杂种第一代幼虫,在进入越冬时的平均体重比亲虫为高。 5.赤松毛虫与油松毛虫的杂种第一代可产生雌性和雄性成虫,并有一定的生殖能力。其成虫和油松毛虫回交,亦比较容易,孵化率可达90%以上,后代亦能正常生长发育。 6.如用分布较远两个地区的赤松毛虫和油松毛虫杂交(山东牟平的赤松毛虫和河北迁西的油松毛虫)其孵化率仅57%。再用杂种第一代成虫相互杂交(F2)孵化率仅51%。用杂种F1和赤松毛虫回交所产的卵不孵化。这些情况由于实验虫数较少尚不能做最后决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对杂交不育防治松毛虫的可能性,仍有研究余地。 7.由于赤松毛虫和油松毛虫室内杂交比较容易,且有杂种优势现象,因此在自然界分布连接的地区存在着种间杂交的可能性,就容易得到理解。在研究害虫种群数量消长关系时,除一般的气候性、生物性和营养性等因子外,杂种优势的作用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对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4种松毛虫的8个表型性状(蛹重、蛹长、雌雄虫体重、雌雄虫翅展和雌雄虫体长)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项性状指标在4种松毛虫之间差异极显著;在所有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蛹重(CV=51.99%);对各种群变异系数比较分析发现,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落叶松毛虫,最小的是云南松毛虫.主成分分析表明,蛹长、雌虫体重和雌虫翅展3个主分量构成的信息量基本能代表这8个性状的变异.系统聚类的结果为马尾松毛虫与落叶松毛虫聚为第一分支,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聚为第二分支.松毛虫属昆虫表型性状的变异与生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密切.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ORIGI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liber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rabbit occipital cortex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cortical synaptosomal and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t varying tim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Me-3H]choline. 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diffusion from solutions placed in cups formed by Perspex cylinder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Acetylcholine was collected by diffusion into these cup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acetylcholine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holinergic pathways was to cause a fall 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acetylcholine. However this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naptosomal or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s represented by fractions P2 and D of the authors’fractionation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cortex must come from a store or stores more recently synthesized than the endogenous acetylcholine of these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