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兔模型血清和胆汁中了TNF-α、IL-6的代谢变化,来进一步探讨微生态制剂-乐托尔对该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按200mg/kg一次性灌服ANIT来诱发新生白兔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病变,分别检测中毒后24、48h及用乐托尔散剂治疗后血清和胆汁中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值。结果:在乐托尔组中发现,灌服ANIT 48h后血清和胆汁中的TNF-α,IL-6,ALT,TB值均较中毒48h组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5);各组胆汁中TNF-α,IL-6的浓度均明显高于血清中浓度,结论: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肝功能,增加胆汁的排泄量,使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益生菌制剂对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NF-κB和MCP-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益生菌防治急性肝内胆汁淤积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幼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中毒组(32只)和干预组(32只)。中毒组及干预组幼鼠,按100mg/kg一次性灌服ANIT诱导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病变,干预组于ANIT灌胃前3d开始灌服培菲康[4.2×10^8个活菌/(kg·d)]。观察各组在灌服ANIT后24h、48h、72h和96h血浆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浓度,同时用RT-PCR测定肝组织中MCP-1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中NF-κB、MCP-1蛋白的表达,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干预组大鼠血清ALT、TB在灌服ANIT后24h、48h、72h和96h各时间点升高的峰值较中毒组明显减低,且其肝组织MC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较中毒组低。结论益生菌能够改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肝脏功能,降低NF-κB、MCP-1的基因表达,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妈咪爱对实验性黄疸家兔肠道菌群及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检验妈咪爱制剂对实验性黄疸家兔肠道菌群及胆红素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对淤胆型肝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诱发家兔淤胆型肝炎模型,测定不同肠段肠道菌群数量,血清和胆汁中生化指标和胆汁引流量的变化。所得结果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模型建立后,肠道菌群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制剂组菌群改变较轻,血清ALT,TB,DB,γ-GT值24h后高,48h达高峰;制剂组胆汁引流量较中毒组多。结论:妈咪爱制剂能稳定肠道菌群,改善肝功能,促进胆汁排泄,对婴儿淤胆型肝炎综合征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制剂治疗肝源性肠道菌群失调与保肝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采用常规保肝治疗及或加服乐托尔或加服培菲康来治疗慢性肝病疗效.方法:慢迁肝41例及慢活肝37例,各随机分成三组:A组:常规治疗 乐托尔胶囊,2粒/次,2次/d;B组:常规治疗 培菲康胶囊,3粒/次,3次/d;C组:常规治疗:益肝灵 Vit.C Vit.B Co,各2片/次,3次/d,三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75例完成治疗及复查,失访3例.腹胀、腹泻、肝区不适消失率及ALT、内毒素试验复常率二项三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乏力、SB复常率在慢活肝中三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总有效率:慢迁肝三组分别为83.3%、69.2%、35.7%;慢活肝三组分别为:63.7%、61.5%、33.3%,三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常规保肝治疗加服微生态制剂,不论是死菌及其代谢产物或活菌制剂均有肯定的价值,但死菌制剂具有活菌制剂不具备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流体力学注射白细胞介素35(IL-35)质粒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流体力学注射将pcDNA3.1-IL-35导入C57BL/6小鼠体内,对照组注射pcDNA3.1。24h后,以ConA(15mg/kg)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流体力学注射pcDNA3.1-IL-3524h后,肝组织有IL-35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IL-35预处理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流体力学注射IL-35质粒对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α-荼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发展及其炎症通路。方法: 将15只体重为(23±2) g的129/Sv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实验组(n=10)。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实验组小鼠给予0.05% ANIT饲料食饲。实验组分别在14 d和28 d各处死5只小鼠,收集胆囊、血清、肝脏等标本。按试剂盒程序检测胆汁淤积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Q-PCR和WB分析肝纤维化、炎症反应等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第2周ANIT -14 d组(A-D14)中的主要胆汁淤积指标总胆汁酸(TBA)从(3.2±0.9) μmol/L显著增加至(31.6±4.3) μmol/L,肝损伤指标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也显著升高(P<0.05);纤维化因子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ollagen I和α-SMA纤维化蛋白表达均上调;肝脏胶原纤维大量沉积,纤维化已产生(P<0.05)。炎症因子表达高于对照组,JNK、c-Jun、STAT3等均被激活(P<0.05)。ANIT-28 d组(A-D28)中除AS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ollagen I指标稍有降低外,其余胆汁淤积、肝损伤、肝纤维化、炎症等指标继续上调或保持稳定(P< 0.05)。结论: 0.05%的ANIT饲料干预14 d,小鼠即发生明显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28 d后,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趋于稳定;JNK炎症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晶  倪佳良  高越颖 《菌物学报》2021,40(5):1160-1169
本研究探讨虫草素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保护机制.首先建立ANIT诱导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的情况评价虫草素的保肝作用,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胆汁酸合成、分解、转运以及炎症相关通路的变化.结果 显示,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内毒素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h、2h、4h、8h、12h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内TNF-α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中ALT水平变化情况,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肝组织TNF-α的表达及血清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于伤后8h出现高峰,伤后12h仍维持在高峰值水平;伤后各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肝组织NTF-α含量及血清ALT水平均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相关分析表明,伤后肝组织TNF-α含量与血浆内毒素及血清ALT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2、0.895,P<0.06).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穿孔后内毒素血症可引起肝内TNF-α含量增高来介导继发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试图通过制造幼鼠胆汁淤积症模型进而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胆汁淤积症幼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及影响。我们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 isothiocyanate,ANIT)灌胃诱发幼鼠胆汁淤积症模型,检测经UDCA治疗后对大鼠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血清肝纤四项、肝组织免疫组化影响。结果提示造模组(ANIT Model)除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外,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p0.01),表明造模成功;试验显示:γ-谷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 tidase,γ-GT)、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在熊去氧胆酸治疗组(UDCA Treatment)中数值,明显较ANIT Model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数值,相比ANIT Model组,无统计学差异;UDCA Treatment组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collagenⅣ,cⅣ)明显低于ANIT Model组(p0.01),而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与ANIT Model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UDCA Treatment组肝组织LN、cⅣ均明显低于ANIT Model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通过本研究证明了UDCA有可能通过降低血清γ-GT、TBA改善肝功能,通过降低血清及肝组织中LN、cⅣ而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方法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7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乐托尔1粒Bid口服。疗程2周,比较TB(总胆红素)、DB(结合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和AST(谷草转氨酶)变化。结果治疗组TB、DB和AS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白介素22(IL-22)对T细胞介导的肝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刀豆蛋白A(ConA)建立T细胞介导的肝损伤小鼠模型,检测静脉注射IL-22对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的影响,同时取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L-22刺激HepG2和LO2细胞后,对c-myc及Bcl-2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IL-22明显降低Con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值的升高,减轻ConA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体外检测IL-22对HepG2和LO2细胞表达c-myc及Bcl-2基因转录水平有促进作用。结论IL-22对T细胞介导的肝损伤小鼠模型具有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IL-22促进肝细胞的抗凋亡因子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由于胆汁合成、分泌、转运、排泄等代谢功能紊乱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留,肠中缺乏胆汁,血中胆汁成分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胆汁酸信号传递过程以及胆汁淤积过程中炎症的发展和延续这些与胆汁淤积相关的肝损伤方面的分子机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核受体作为肝脏疾病的靶标被广泛讨论,了解核受体在病理生理条件下的调节,是肝脏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本文基于中药治疗和分子免疫机制受体水平方面对胆汁淤积性肝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芪决明子微乳(ACM)对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并进行相关机理探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养,灌服酒精及注射小剂量四氧化碳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ACM制剂进行治疗.通过检测血清TC,TG,LDL-C,HDL-C,ALT,AST等指标及肝组织中TC,TG含量,肝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等各项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从而考察不同剂量ACM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结果:ACM能明显改善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表现,减轻肝脂变程度;降低的血清中ALT的含量;显著升高血清HDL-C含量,降低血清TC,LDL-C,VLDL-C含量;降低肝组织TC,TG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增强肝组织SOD活性.结论:ACM对大鼠脂肪肝有良好的防治作用,防治机理与其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肝脂,改善肝功能,增强肝脏抗氧化,清除肝毒性物质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αB、肿瘤坏死因子-α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 h、2h、4h、8h、12h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内NF-κB、TNF-α表达,同时测定肝细胞凋亡和血清中ALT变化情况,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肝内NF-κ B表达、TNF-α表达、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F-κB表达于伤后1h和8h出现2个高峰(P<0.05);TNF-α表达、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ALT水平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P<0.05);且第2个高峰值均大于第1个高峰值(P<0.05.伤后1h、2h、4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伤后8h、12h、24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点状坏死、灶状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光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NF-κB可能在促进肝细胞凋亡的同时使TNF-α表达增多来共同介导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桦脂酸(BA)对刀豆蛋白(Con 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activated-Caspase-3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BIF)阳性对照组,BA高、中、低剂量组(H-BA、M-BA、L-BA组剂量分别为30 mg·kg~(-1)、15 mg·kg~(-1)、7.5 mg·kg~(-1))。BIF阳性对照组和BA高、中、低剂量组预防性给药15 d后,尾静脉注射20 mg·kg~(-1)Con A构建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IFN-γ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activated-Caspase-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损伤模型组血清ALT和AST含量明显降低,IL-2、IL-4、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升高,Bcl-2表达量下降而activated-Caspase-3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肝损伤模型组比较,BA不同剂量组可显著降低Con A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含量,使小鼠血清中IL-2、IL-4、TNF-α、IFN-γ水平显著降低,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尤其是H-BA组、M-BA组,同时使Bcl-2表达量升高、activated-Caspase-3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BA对由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凋亡及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提高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T淋巴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预防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10mg/kg或30mg/kg,预防组于造模前1小时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00btg/kg,正常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及造模后6h、24h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预防组小鼠存活率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0%VS66.7%,P〉0.05);预防组肝组织损伤及肝功能酶学指标ALT和AST均好于模型组(P〈0.05);预防组小鼠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在6小时点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24小时点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TNF-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小鼠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岩白菜素对四氯化碳(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肝作用及其作用机制。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120 mg/kg)组、岩白菜素低、中、高(20、40、8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水飞蓟素组、岩白菜素各剂量组大鼠按照10 mL/kg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溶剂,每日1次,连续1周。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25%四氯化碳(CCl_4)橄榄油溶液2 mL/kg,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禁食不禁水,16 h后眼球取血,并收集肝脏。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检测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免疫组化(IHC)观察肝组织中IL-6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L-6/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岩白菜素各剂量组和水飞蓟素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坏死和IL-6表达不同程度的减轻。岩白菜素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的ALT、AST、MDA和肝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活性或水平,上调血清中ALB、SOD和GSH-Px的活性或水平,并且抑制IL-6/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综上所述,岩白菜素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肝机制可能与IL-6/JAK2/STAT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七味净肝灵(QWJGL)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0.18 g/kg)、QWJGL高、中、低剂量组(8、4、2 g/kg),每组10只。造模采用灌胃56%vol白酒(10 mL/kg),2 h后,各用药组灌胃给药,持续给药30天。末次给药16 h后,取血,收集肝脏、脾脏和胰腺,计算LI、SI和TI,生化法测定血清ALT、AST、MDA、SOD和GSH-Px含量,ELISA法检测肝脏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NF-κB和CD14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QWJGL可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LI(P0.05),提高SI和TI(P0.05),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P0.05),并且可以降低MDA含量(P0.05),增强SOD和GSH-Px活性(P0.05),降低TNF-α、IL~(-1)β和IL-6水平(P0.05),抑制肝组织NF-κB和CD14表达(P0.05)。综上,QWJGL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调控CD14、NF-κ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ACI患者53例,观察以上入选患者入院后第7d、第9d和第11d血清TNF-a和IL-6水平的变化。并与26例健康人对照;同时分析53例老年ACI患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与患者脑梗塞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Spearman等级相关性。结果:老年ACI患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与病情的稳定及恢复,患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随之显著下降(P〈0.05);同时患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治疗11d后血清TNF—a和IL-6降低量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在老年ACI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进行血清TNF-a和IL-6水平的动态监测,可提示病变的发生发展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F)对油酸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该研究对6周龄SD(sprague dawley)大鼠尾静脉注射油酸构建肝损伤模型,应用血液生化检查法、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探究油酸引起的肝损伤以及大豆异黄酮的干预作用,对大鼠进行血液中ALT、AST含量检测、肝组织形态学观察和肝组织中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IL-6 (interleukin-6)蛋白阳性分布检测及其mRNA的转录水平检测。研究结果显示,与基础对照组相比,溶媒对照组的血液中ALT、AST含量显著升高,肝细胞显示出较严重的弥漫性水肿、空泡变性,以及少量坏死,SIF干预后,高、中、低剂量组的血液中ALT、AST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病理情况显著改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基础对照组相比,溶媒对照组肝细胞显示出TNF-α、IL-6的高表达,SIF干预后,高、中、低剂量组TNF-α、IL-6的表达显著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TNF-α和IL-6的mRNA转录水平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中其蛋白表达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在持续灌胃一段时间后,减轻了油酸诱导的肝组织TNF-α、IL-6表达,改善了油酸性肝损伤,进一步探究大豆异黄酮对油酸性肝损伤的确切作用机制有利于SIF的临床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