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化学技术研究所从微生物中成功地提取出动物三大营养素之一的油脂。油脂在工业上也很有用,在大量使用,现在日本用的油脂95%靠进口。该所用一种霉菌,通过高浓度葡萄糖和糖蜜等培养  相似文献   

2.
从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所一4℃冰箱中分离到一株能产生黑色素的地丝霉G014512菌株,经产孢结构、菌落特征及5.8S-ITS序列研究分析,鉴定为地丝霉属Geomyces的一个新种,贵阳地丝霉Geomyces guiyangensis。该菌株能在0℃生长,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在15–25℃,生长上限温度为40℃。微生物产生黑色素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关注,贵阳地丝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长孢被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e)的发酵过程,并采用摇瓶分批补料发酵模式考察了起始补料时间及补料基质对长孢被孢霉合成微生物油脂的影响。结果发现该菌株合成油脂主要在发酵48~96 h进行,且N源对菌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采用限氮补料发酵可大幅度提高微生物油脂的产量。最适培养条件:可溶性淀粉20 g/L,玉米浆3 g/L,补料起始时间为发酵48 h,单次补加可溶性淀粉4 g。在此条件下,油脂产量较不补料时增加了521.74 mg,增长率为237.1%。  相似文献   

4.
四种真菌油脂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采用索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酸热法和有机溶剂法分别提取雅致枝霉、拉曼被孢霉、少根根霉、畸雌腐霉和橙黄红酵母的油脂,从样品要求、最小样品量、仪器要求、处理样品能力及油脂得率等方面对4种提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索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酸热法提取的雅致枝霉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索氏法的油脂得率最高,但耗时较长;超临界CO2萃取法和酸热法的油脂得率相近,较索氏法略低,但酸热法更为简便,单位时间内样品处理能力强;有机溶剂法提取效果最差。我们建立的酸热法是一种适合油脂及多水饱和脂肪酸高产菌株筛选的简便、有效的真菌油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1987年5月底在京都召开的高分子学会上,日本味之素、索尼公司和通产省工业技术院纤维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结构分析室井口正俊主任发表了合作研究成果:发现细菌在菌体外产生、积累的纤维素(细菌纤维素)呈片状的成型物作为扩音器的材料是优良的。味之素公司中央研究所从事微生物培养法等技术的研究,开发事业部从2—3年前开始开展微生物纤维素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油脂及其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油脂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油脂资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生产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对微生物油脂的特点及组成、产油微生物必备条件及常见种类、微生物油脂的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其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索氏法、超临界CO2 萃取法、酸热法和有机溶剂法分别提取雅致枝霉、拉曼被孢霉、少根根霉、畸雌腐霉和橙黄红酵母的油脂 ,从样品要求、最小样品量、仪器要求、处理样品能力及油脂得率等方面对 4种提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并对索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酸热法提取的雅致枝霉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索氏法的油脂得率最高 ,但耗时较长 ;超临界CO2 萃取法和酸热法的油脂得率相近 ,较索氏法略低 ,但酸热法更为简便 ,单位时间内样品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雅致枝霉的油脂 ,从最小样品需要量、处理样品能力及油脂得率等方面将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综合对比评价 ,并对两种方法提取的雅致枝霉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索氏法的油脂得率最高 ,但耗时较长 (>6h) ,样品需要量大 (>2 0 0 0mg) ,且提取的油脂中杂质较多 ;超临界CO2 萃取法油脂得率较索氏法低 ,但提取的油脂中杂质较少 ,单位时间内样品处理能力强 ,是索氏法的 6倍 ,且可处理微量样品 (5 0mg)。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油脂 ,均含 12种已知脂肪酸 ,且每种脂肪酸的含量相近。综合各项指标考虑 ,超临界CO2 萃取法优于索氏法 ,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真菌油脂提取方法 ,适合油脂及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产株菌筛选的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9.
谷氨酸对花生四烯酸产生菌被孢霉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谷氨酸对被孢霉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发现当加入谷氨酸浓度为0.8g/L时总油脂和花生四烯酸产量达最高,选择0.8g/L谷氨酸进行花生四烯酸产生菌被孢霉发酵动力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0.8g/L谷氨酸可以明显促进被孢霉的生长,加速基质代谢,提高单位被孢霉中的油脂和花生四烯酸产量,尤其在发酵第7d时生物量、油脂和花生四烯酸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4.43、9.21、1.41g/L,分别是对照组第7d所得的1.13、1.15和1.69倍。  相似文献   

10.
《生物加工过程》2009,7(2):22-22
木霉主要用来生产纤维素酶和制造生物农药。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的专家研究发现,在天然培养基上,木霉可以产生大量的烃类物质及其衍生物,所产生的烃类物质是柴油的主要组成部分,许多烃类衍生物,如醇、酯等也可作为能源物质使用。这项研究为生物柴油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此前,制造生物柴油的途径主要有3条,即利用食用油、甘蔗渣发酵或“工程微藻”生产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萃取真菌油脂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2001,11(4):48-49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雅致枝霉的油脂,从最小样品需要量、处理样品能力及油脂得率等方面将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综合对比评价,并对两种方法提取的雅致枝霉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索氏法的油脂得率最高,但耗时较长(>6h),样品需要量大(>2000mg),且提取的油脂中杂质较多;超临界CO2萃取法油脂得率较索氏法低,但提取的油脂中杂质较少,单位时间内样品处理能力强,是索氏法的6倍,且可处理微量样品(50mg).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油脂,均含12种已知脂肪酸,且每种脂肪酸的含量相近.综合各项指标考虑,超临界CO2萃取法优于索氏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真菌油脂提取方法,适合油脂及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产株菌筛选的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2.
日本出光石化公司根据工业技术院化学研究所的专利实施合同,已正式出售用被孢霉(Mortierelia)发酵生产的含γ亚麻酸的油脂,供食品、化妆品用。含8%γ亚麻酸的油脂每公斤批发价为1万8千日元。作食品用的这种油脂产品已完成安全性试验。因所用原料是葡萄糖,厚生省也认为这是“天然油脂”,已被批准作化妆品用,计划批发给化妆品厂商。  相似文献   

13.
番茄红素是一种能够预防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类胡萝卜素。三孢布拉霉是产生番茄红素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对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三孢布拉霉的生物学特性,高产菌株的选育,培养基及工艺的优化,番茄红素的提取,市场状况及开发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应用FTIR和NMR研究短梗霉多糖分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短梗霉多糖是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一种胞外多糖,具有极好的成膜、成纤维、阻气、粘接、易加工、无毒性等特性,是微生物多糖中最令人瞩目的多糖之一.本研究应用FTIR和NMR技术对由出芽短梗霉胞外产生的短梗霉多糖进行了分析.短梗霉多糖的红外光谱(4000~400cm-1),具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证明多糖是由α-D-吡喃葡萄糖残基组成.应用先进的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在绝对温度343K下获得短梗霉多糖1H-NMR谱和13C-NMR谱,确证短梗霉多糖的结构单元是α-1,4麦芽三糖,归属了短梗霉多糖的1H和13C的全部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15.
高山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宏观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发酵过程中的不同形态进行分析,并对其产花生四烯酸(ARA)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复合N源中蛋白胨与酵母粉比例是影响高山被孢霉宏观形态的重要因素,球形形态生长的菌体中ARA产量较分散,菌丝体中ARA产量高;在球形形态中,空心球的菌体生物量低,ARA比例低,蓬松球可以兼顾菌体高生物量、高油脂比例及高ARA比例。产ARA能力由生物量、油脂比例及油脂中ARA比例共同决定。结果表明:直径大约4 mm、成核区域面积大约为43.6%、紧密度为71.36的蓬松球形态,是高山被孢霉一种相对较佳的发酵形态,其菌体产ARA能力分别是空心球和分散丝状菌体产ARA能力的2.01和2.70倍。  相似文献   

16.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有益微生物,具有高效生物降解和生物防治功能。研究表明,绿色木霉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等一系列水解酶类,能够高效降解环境中的有机物质,同时,作为农业上常见的生防菌,具有抑制病原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等有益功能。基于此,围绕绿色木霉生物功能最新研究进展,从绿色木霉生物降解和生物防治角度,探究绿色木霉实际应用和作用机理,以期为充分利用绿色木霉资源提供依据,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蔬菜作物病原菌,会使植物患疫病,已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可通过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机制来抑制辣椒疫霉,在防治辣椒疫霉和其他植物病原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源次级代谢产物如吩嗪-1-羧酸是我国自主创制的绿色杀菌剂申嗪霉素(shenqinmycin)的主要成分,对包括辣椒疫病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应用是生物防治中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策略。本文以微生物类型(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为主线,简要综述了近二十年来94种具有抗辣椒疫霉活性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来源、抗菌效果和部分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机理,以期为微生物源次级代谢产物抗辣椒疫霉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山被孢霉菌体被红四氮唑(TTC)染色的条件,并探讨了染色程度与菌体油脂中花生四烯酸含量的关系.高山被孢霉的种子菌体被TTC染色的程度随种龄增加而增加,而种子中的油脂含量和油脂中的花生四烯酸含量也都随种龄增加而增加.在发酵过程中,菌体被TTC染色的程度和菌体中的油脂含量以及油脂中的花生四烯酸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三株具有相似油脂含量、不同花生四烯酸含量的高山被孢霉以及一株不产花生四烯酸的鲁氏毛霉的染色结果显示菌体被红四氮唑染色的程度与菌体油脂中的花生四烯酸含量具有正相关性.该发现有助于花生四烯酸高产菌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9.
能源微生物油脂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微生物油脂技术是缓解生物柴油规模化生产原料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国内外利用产油真菌生产能源微生物油脂的现状,包括拓展发酵原料、选育优良菌株、建立新型调控策略和不同培养模式以及解析油脂过量积累的分子机制;概括了微生物油脂技术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最后指出了能源微生物油脂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产油真菌在甘薯淀粉废水中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甘薯淀粉废水发酵低成本获取微生物油脂。方法:以甘薯淀粉废水为发酵基质,进行菌株筛选、发酵工艺优化及油脂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筛选出一株刺孢小克银汉霉F7,生物量为19.375g/L,含油量为45.1%。菌株F7发酵第11天生物量达到18.140g/L,含油量达到51.2%,COD去除率87%。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NaAc和KH2PO4对生长、产油以及出水COD去除有显著促进作用,NaAc2g/L时生物量提高了25.4%,含油量提高了4.4%,COD下降了52.0%,KH2PO4的作用稍次之。结论:资源化利用甘薯淀粉废水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同时降低废水COD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可以为生物柴油提供廉价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