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人类与部分实验动物的RETN基因同源性,为人类RETN基因相关疾病及基因功能研究对理想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提取猕猴、大鼠、小鼠和树鼩的脂肪组织总RNA,用相应的RETN引物进行RT-PCR,对其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同时在GenBank中查询人类、猪、牛的RETN基因序列;再运用ORF Finder软件调取其ORF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用DANMAN软件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同源性。结果人类RETN的核苷酸序列与猕猴、小鼠、树鼩、大鼠、猪、牛的同源性分别为95.4%、65.4%、65.4%、66.4%、81.0%、81.0%;氨基酸序列分别为91.7%、55.6%、55.6%、53.7%、75.9%、72.2%。;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就RETN基因而言,人与猕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基于同源性分析结果,在RETN的进化上猕猴与人类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是研究人类RETN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最佳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3.
动物界具有共同的祖先,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动,引起动物适应性变动或迁移到别的地方以利生存,出现了动物的多样化。因此,动物的进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动物进化论中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讨论了不同等级动物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动物对高原低氧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血液学、肺动脉、心肺发育及其它方面简要介绍了动物对高原低氧适应的生理、生化及形态学特征,同时也对其中低氧诱导因子的作用及其遗传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关于高原低氧适应的遗传机制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实验动物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发展,其饲养环境和福利保障的问题已越来越被国际所关注。实验动物的环境与福利不仅是对动物本身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动物试验结果的保证。本文详细论述了大环境(温度、湿度、气流等方面)及小环境(笼具、饲养密度、垫料)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影响,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旨为我国改善和提高实验动物的福利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7.
早在本世纪30年代 ,有两位欧美科学家就发现 ,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之外 ,某些种类的植物也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生长在某一金属矿附近的植物 ,其根茎叶中这种金属的含量就一定高过正常值 ,并通过叶、花的颜色与生长状况而表现出来。因此 ,科学家们便可以利用植物提供的这一“信息” ,作为寻找地下矿藏资源的依据 ,既省时省力 ,准确性又高。如美国地质学家通过桉树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发现了铀矿。产铜大国赞比亚有一家铜矿公司 ,就是靠一种名叫铜草的植物发现了铜矿。因为铜草枝叶挺拔 ,叶子对生 ,其花被铜矿中的铜离子染成蓝色 ,… 相似文献
8.
SARS威胁中国!禽流感威胁中国!当人类为自身安全而惶惶不可终日之时,当人们将野生动物视为“罪魁祸首”时,谁来关注野生动物的健康?谁来保证野生动物的福利?有识之士反问,野生动物不正是人类“入侵”和扩张的受害者吗? 相似文献
9.
10.
11.
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早已消逝。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亿年前的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烟灭。但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务以后,使这个绝灭时间表大大提前。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1850年至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即有100多种动物灭绝,而且这种灭绝… 相似文献
12.
动物昼夜生物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昼夜生物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节律,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着重要的意义。昼夜节律是一种综合适应,它体现在个体、器官、组织等不同的水平上。最近20几年来.人们通过对果蝇和鼠的昼夜生物钟振荡子的研究,逐渐揭示了动物生物钟的负反馈回路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斑马鱼,人类疾病研究的理想模式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马鱼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动物已有广泛的应用,而其基因组测序工程的完成和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高度的相似性,使得斑马鱼在人类疾病的研究中体现着重要的价值.本文从斑马鱼在几种人类重大疾病研究中的运用的角度综述了斑马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动物对人类疾病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生命力极强的缓步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缓步动物是一类特化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在系统分类上属于一个独立的门,即缓步动物门(Tardigrada)。它们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忍耐能力,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生存。从形态结构、系统分类、隐生现象以及应用价值等方面对缓步动物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家犬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也是人类最忠实的伴侣动物。家犬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 犬科-犬属-家犬种。世界著名生物学家林奈把家犬从诸多野生犬属动物中分列出来,单作为一个种,命名为“家犬”(Canis familiaris),家犬成为家畜中唯一单独称种的家畜。 相似文献
16.
17.
在现生生物中,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无疑只有鸟类、昆虫和蝙蝠。翅膀是鸟类由陆地飞向天空的工具,鸟类特有的飞行运动方式足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骨骼、肌肉和羽片共同完成的。它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区别于其他两种动物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18.
19.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化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该文提供了许多关于动物文化现象的证据,并且提供了动物创新和社会学习能力的观察与实证研究的结果,用以说明文化在动物中存在的可能性.然而,人类文化与动物文化存在着明显差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两者认知能力的差异:人类特殊的认知模式--文化认知造就了人类复杂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种子植物在果实(种子)成熟后需要防御食果实动物捕食种子,同时要传播种子至适宜萌发的生境。很多植物依赖食果实动物传播种子,称动物传播植物。果实(种子)化学防御是抵御种子捕食者的重要手段。果实(种子)中次生物质包括各种生物碱、生氰糖苷、萜类和酚类等,种类繁多;次生物质的含量随果实成熟过程而变化。次生物质可以抵御动物的捕食,其毒性对种子传播者和种子捕食者没有选择性,即具泛毒性。果肉中的次生物质也可以起到轻泻剂的作用,缩短种子在动物消化道的滞留时间,以影响传播效率。果实(种子)次生物质的产生不受植物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产生与果实质量有关。在温带地区,通常SS型果实次生物质含量低,而FL型果实含量高。食果实动物可通过调整捕食行为、摄取环境中特殊物质和获得丰富营养等3个方面适应次生物质。果实(种子)中次生物质的研究对动植物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