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高温消毒GKFpH电极和DO(溶解氧 )电极是我所科技项目成果产品 ,pH电极曾获得“七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广泛应用于制药、生化制品、味精、食品发酵、石油、血制品、化工等行业的在线检测 ,能适时掌握生产过程中pH、DO参数的变化 ,是提高产品质量、产量的重要手段。pH电极和二次仪表经上海技术监督局和化工部化工专用仪器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随机检测 ,结果表明 ,该产品性能指标和产品质量优良。通过几代申东人的奋斗 ,目前产品质量更尽善尽美。主要技术指标 :1 .pH电极 测量范围 :pH1~ 1 2灭菌温度…  相似文献   

2.
媒体酶电极     
通过精心设计电极表面,电解质系统并以小分子有机导电化合物作为电子传递体,可在生物氧化-电化学反应过程中达到无氧反应,因而为排除反应系统中的pH,氧分压和其他电活性物质的干扰,提高分析测定的灵敏度,精度和扩大测定范围打下基础。本文拟就媒体修饰电极系统中的酶、有机导电媒体、电极、以及此类酶电极的应用与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关于薄膜氧电极的制作方法与呼吸和光合控制的测定技术以及利用国产pHS-3型酸度计测定叶绿体悬浮液的pH变化已有过报道。本文在其基础上,把氧电极与pH电极安装在同一反应杯上,同时测定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苯醌修饰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苯醌作为电子传递介体,石墨电极为基础电极。葡萄糖氧化酶和苯醌吸附在石墨电极表面,再用戊二醛交联固定。制成的酶电极以电流法测定底物葡萄糖浓度,其线性响应范围为(0-15mmol/L)。本工作测定了介体改良酶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值,酶电极的pH范围,介体的循环伏安图谱,以及温度对酶电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军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1):38-40
采用四氰对醌(TCNQ)修饰石墨碳电极,葡萄糖氧化酶被吸附固定在电极表面。构成的酶电极以电流法测定底物葡萄糖,其浓度线性响应范围为0—40mmol/L。研究了媒介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TCNQ的电化学性质,温度和pH对酶电极的影响。讨论了氧对媒介修饰电极的竞争作用以及媒介修饰酶电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喻歌  李友荣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5):280-283
以二茂铁为中间介质的葡萄糖电极是由葡萄糖氧化酶、含有二茂铁的电极糊和铂金电极构成的。由于用二茂铁代替氧作为电子受体,故此电极的响应只取决于葡萄糖浓度,而与氧分压无关。该电极的稳态响应时间为40—120s,线性范围为0.6—16m mol/l。本文还讨论了各种因素(pH、温度、搅拌速度和一些基质)对电极的影响。用此电极对牛血清和发酵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与酶法比较,结果令人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7.
将一种含丰富腺苷脱氨酶的新鲜猪肝组织切片,通过“三明治夹心”法固定于氨气敏电极上,制成对腺苷具有特异响应的生物催化组织膜电极。电极测定腺苷浓度线性范围为1.4×10-4—1.0×10-2mol/L,检出限为5.0×10-5mol/L。并对介质条件,pH影响,选择性以及动力学响应行为进行研究,电极寿命达一个月以上。电极用于合成样品测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细菌电极     
美国最近研制成功一种分析精氨酸浓度的细菌电极,这是继发明酶电极以后又一种适用于分析体液或活组织中某些生化物质的有力工具。鉴于目前尚没有适于分析精氨酸的酶电极,研制者选用了一种可以分解精氨酸以释放氨的细菌,并把这种细菌的活细胞制成糊状。涂在一支对氨灵敏的标准玻璃电极上,外面裹着一层玻璃纸。当这种新电极与含精氨酸的液体接触时,即可以对在细菌作用下释放的氨作出响应。用其它化合物测试时,反应强度不到精氨酸的百分之一,表明这种电极对精氨酸是特异的。这种新电极的特点是制造时无需考虑酶的分离、鉴定和贮存以及如何把酶反应所需的辅因子与酶一起涂在电极头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大黄鱼幼鱼在低氧及酸化胁迫下机体离子调节情况,本研究探讨了低氧(溶解氧量DO 3.5 mg·L-1,pH 8.1)、酸化(DO 7.0 mg·L-1,pH 7.35)以及低氧酸化协同胁迫(DO3.5 mg·L-1,pH 7.35)对大黄鱼幼鱼鳃组织结构以及离子调节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低氧胁迫下,大黄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可穿戴式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新型心电传感器-织物电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对织物电极的皮肤-电极接触阻抗测量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织物电极的概念,分析了织物电极的皮肤-电极电化学界面、皮肤-电极电化学界面的等效电路和简化电路模型,得出了皮肤-电极接触阻抗的计算公式;其次,将皮肤-电极接触阻抗的测量方法归纳为直接测量法、参比测量法和模拟皮肤测量法三类,讨论了它们的测量原理和优缺点。本文认为需将模拟皮肤测量法和真实皮肤测量法有机结合,才能有效评价织物电极的阻抗特性,为织物电极的性能评价和心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最后,本文对织物电极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基于羧基化石墨烯/半胱胺修饰金电极建立更为先进的多巴胺生物传感器,以定量检测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半胱胺修饰于金电极上,再利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化物/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交联剂将羧基化石墨烯固定在修饰后的金电极上制成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先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以检验其灵敏度,再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该电极在多巴胺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包括检测条件的优化和传感器性能的测定。修饰电极表征结果表明,羧基化石墨烯/半胱胺修饰金电极提高了电极传递电子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经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佳检测条件为利用pH 6.00的0.30 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BS)配制多巴胺溶液,扫描速率设定为200 mV·s-1。在最佳检测条件下,制备的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电流的大小随着多巴胺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1.0×10-3~3.5×10-3 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8.120 6C+7.017,相关系数R2为0.999 5。且该传感器精密度好,稳定性强,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研究结果为药物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多巴胺含量测定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2.
耐高温消毒GKFpH电极和DO(溶解氧)电极是我所科技项目成果产品,pH电极曾获得“七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广泛应用于制药、生化制品、味精、食品发酵、石油、血制品、化工等行业的在线检测,能适时掌握生产过程中pH、DO参数的变化,是提高产品质量、产量的重要手段。pH电极和二次仪表经上海技术监督局和化工部化工专用仪器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随机检测,结果表明,该产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不同条件下苋菜红在银基汞膜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发现在 pH=4时,苋菜红在-0,24V 处有很灵敏的检出信号,在此条件下,汞膜电极有良好的再现性和使用寿命;在10-100ppb 范围内,还原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测蔗糖复合酶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酶电极流动注射分析系统(EFIA),由固定化酶膜包括蔗糖转化酶(INV),葡萄糖变旋酶(MuT)及葡萄糖氧化酶(GOD)与氧电极共同组成的复合酶电极用于蔗糖的快速测定。实验确定每张酶膜的最适酶量(Iu比)为lNV:MUT:GOD:72:48:2.4。酶经固定化后,INV与MUT的综合回收活力>42.9%。其最适pH为5.8—6.5。最适温度范围是35—45℃。动态法和稳态法测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10-4—10-1和10-5—2×10-3mol/L,响应时间分别<20s和<2 min。实验的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1.7%。用此酶电极测定以蔗糖为碳源的发酵液中的蔗糖含量,平均回收率达到98%。发酵液中的蔗糖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对本电极的干扰可通过平行运行的GOD电极来校正。连续使用的寿命至少为120h。比前年报道的14th有了显著的提高。酶膜显示了较好的保存稳定性(30天,保存于4℃蒸馏水中)和一定的抗热性(50℃,30m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比内置和外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在记录大鼠脑神经元放电过程中的优缺点,优化微丝电极阵列的制作与埋置,为多通道电生理实时记录系统提供更加实惠、优异的媒介工具。方法: 采用镍铬合金丝、电路板、电极引脚和地线(银线)制作16通道的微丝电极阵列,通过内置(参考电极与电极阵列并列排布)或外置(参考电极与地线分别焊接在电极一侧的两端)微丝电极阵列的参考电极,观察对比两种电极在记录大鼠ACC脑区神经元放电中的区别。实验大鼠分为内置组(8只)和外置组(9只),检测指标有信噪比(n=8)、放电幅度(n=380)和放电频率(n=54)。结果: 内置与外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均可顺利记录出大鼠ACC脑区神经元的电信号;与外置组相比,内置组的神经元电信号具有信噪比高(P<0.05)、背景信号幅度小、受噪音干扰小,和放电幅度大(P<0.05)的优点;锋电位放电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记录大鼠ACC脑区神经元电活动时,内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记录到更高信噪比、更大放电幅度的电信号,为多通道电生理技术提供更加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代末以来,已有很多有关酶电极用于分析葡萄糖和其他生物样品的报道,以往大都采用氧电极和过氧化氢电极作为构成酶电极的基础。近年来许多研究则着重于发展如何将电子直接从酶活中心传递到电极表面以降低反应体系中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最近,酶电极的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其应用也很引人注目。酶电极由固定化酶与离子选择性电极组成。固定化酶识别复杂组分中的特殊物质,并将其转化为产物,由此引起的电化学变化为电极所响应而被检测。根据以往的文献介绍,酶电极主要用于定量  相似文献   

18.
聚苯乙烯活性膜免疫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无机离子,既简便又快速.由此发展起来的酶电极,可以测定与酶促反应有关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近来,免疫电极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兴趣.免疫电极的基本原理是把抗体或抗原固定在特制的电极上,由于电极上的抗体或抗原与溶液中对应的配体相互作用,结果引起电极电位发生变化.从电极电位的变化量反映溶液中抗体或抗原的含  相似文献   

19.
生物传感器膜电极在环保中的运用谢汉方宋刚,白兆山(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沈阳,110031)环境问题中大量的化学测试始终困扰着人类,由于步骤多、时间长、又不灵敏,科学工作者力争寻求新方法,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些探索中生物传感器膜电极初露头角,已显示...  相似文献   

20.
细菌膜电极     
近二十年来,对具有高选择性的酶反应与灵敏的电化学探测元件相结合的酶电极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1977年Rechitz等提出用微生物细胞制成相应的电极,可减少酶的分离、提纯手续,延长了使用寿命之后,细菌膜电极(或称微生物传感器)的研制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拟就其原理、方法与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