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性尚未有定论,为加强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管理,本文提出了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四原则和五项主要内容,"四原则"是科学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个案原则、逐步原则;"五项主要内容"是转基因动物本身的特性,转基因动物食品有无毒性和过敏性,转基因动物食品有无激素含量和标记基因,转基因动物食品的售后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指出了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大豆是目前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其中具有耐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大豆占比最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一直争议不断,因此,其批准商业化种植前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显示,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已经商业化种植了二十多年,迄今为止还没有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目前已经批准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均进行了严格的毒理学评价、过敏性评价和营养学评价,经过严格评价后上市的转基因大豆可以放心食用。综述了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对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相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现状,为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及科普宣传提供数据支撑及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配额抽样法,对我国23个省市的318个县/区的9 800名消费者随机进行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利用SPSS 19.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9 719份有效问卷中,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有3 075人(31.7%)、认为对转基因食品一般了解的有3 168人(32.6%)、认为不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有3 476人(35.7%);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3 954人(40.7%)、不清楚是否安全的有3 488人(35.9%)、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有2 277人(23.5%)。当问及消费者是否会购买转基因食品时,18.6%表示会购买、34.9%表示不会购买转基因食品、而有46.4%的消费者表示不确定。通过卡方检验得出,户籍和文化程度都是影响转基因食品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总体偏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转基因食品的科普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农村的转基因食品科普宣传;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体制,保障公众食品安全,促进转基因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全面分析,概述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方面及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态度和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牛肉味的西红柿、含胡罗卜素的大米等种种幻想食品都将可能通过转基因技术变为现实。其实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此类转基因食品已经悄然摆上了我们的餐桌。由此引发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方式、影响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主要议题之一。目前 ,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最为激烈 ,这种分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如政治制度、消费者观念等等。由于美国与欧盟对转基...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争论就从未间断过。农业部网站宣传资料称,我国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但是"转基因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欧洲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等传闻是否属实?我国是否应该发展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日前农业部及高校的专家学者解答了公众对于转基因的种种疑虑。转基因带来医学"曙光"在我国,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高度关注始于2009年,当时农业部发放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证书,引发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尤其是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质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人们聚焦的热点 ,许多国家的政府正忙于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 ,我国目前也在准备建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2 0 0 0年 4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农业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上 ,日本学者HINO博士介绍了日本的转基因食品标签体系和检测技术 ,值得我国的学者和管理人员借鉴。现经其同意 ,将报告内容及其它相关资料做一简介。1 日本的GMO安全评定管理规则由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日本国内市场上已有许多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 (包括转基因食品 )。因此 ,日本政…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食品从1996年以来已经经历了13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了确保转基因食品种植和消费,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一系列的转基因食品环境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体系,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体系以及转基因食品分子特征监测与控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食品问题既是专业人员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又是普通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近年来,围绕转基因食品,众说纷纭,始终未形成一致意见。而市场上不断传出转基因食品的种植和商业应用,让人们无所是从。为了解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认可度及相关问题,特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发现:在社会大众、高校师生、网络群体中,大多数人对转基因食品具有一定的认知,在食用上并不排斥,只是希望政府加强审批监管、媒体和科研工作者客观科学地宣传报道转基因食品知识,保护民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不少转基因作物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但由于斑蝶事件的Pusztai事件,在全世界范围内又引发了新一轮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激烈争论,作者就目前的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性评价体系做一简要综述,为我国尽快建立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政治变迁中,食品监管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古代的食品生产主要以家庭为主,较为简单,食品安全规则更多的是道德责任的萌芽。中世纪时期,食品生产与市场交换的迅速发展,社区责任成为食品安全规则的主要道德基础。紧接着,食品供给体系日趋成熟,食品生产和销售日益分散,传统的道德责任和社区责任虽然得以维持,但不足以约束食品安全。此时,食品规则开始更多的依赖于合同责任,食品作  相似文献   

12.
多重PCR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食品行业,有很多有害的微生物严重危害食品的品质和人们的健康,甚至会引起一些严重的疾病。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到伤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安全急需一些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以及时发现致病菌,控制污染及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多重PCR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微量等优点,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检测时间较长等缺点,目前正在被应用于微生物致病菌,转基因产品以及肉类品种的鉴定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是介绍了多重PCR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原理和应用,以期望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国际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安全、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性问题。为此,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通过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与评价政策进行介绍分析,总结其现实积极作用及价值,指出其缺陷或不足,以期为健全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完善监管措施,提供理论政策及法律规范方面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收到广泛的关注,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是一直以来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食物是人生存必不可少的保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存在危害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受到各方面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目前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育种技术的代表,已成为国际上育种的前沿和核心技术。世界各国利用转基因技术相继研发了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转基因玉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统一、有效的监管措施是转基因玉米研发、推广和商业化的重要基础。食用安全性评价是有效监管的前提。针对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和控制玉米重要性状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基因玉米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我国转基因玉米的研发、管理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消费情况,在河南地区消费者调研的基础上,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3.41%的被调查者听说过转基因食品,其中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长期短期均有害的占36.22%、自己不会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占64.4%。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在脂肪酸、维生素E和甾醇的种类上一致,其中非转基因大豆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转基因大豆油,其余各组分含量在两者中差异不显著;两者脂肪酸总量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超过80%,β-谷甾醇在甾醇中的含量最高。综上,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度、关注度较高,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在主要营养成分上差异不明显。本研究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政府制定监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及评价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植物经历了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转基因植物从诞生以来,其食用安全性一直是科学界、政府和广大消费者关心的焦点问题。各类转基因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转基因产业的发展。本文从营养、毒性、过敏性、抗生素抗性、非期望效应等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评价的六大原则以及国际与国内对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价的内容,最后介绍了我国的转基因植物安全管理体系。以期使读者对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问题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是人均进口转基因食品和饲料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从世界各地进口约1 520万吨玉米、320万吨大豆和240万吨油菜,主要为转基因产品;日本还进口数十亿美元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含有从转基因作物中提取的油、糖、酵母、酶和/或其他成分。长期以来,美国是日本玉米的主要供应国,在2016/17销售年度(2016.10—2017.9),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占日本玉米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产量还是消费量来看,大米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最重要的谷物之一。2015年我国稻谷产量20 883万吨,大米进口量338万吨、价值15亿美元。但是,食用大米后带来的血糖快速上升,有可能为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探索降低大米升糖指数(GI值)的方法,国际上也有相应的低GI值大米上市销售。结合大米品种、目标人群消费习惯等因素开发新的大米产品,可能有助于改善消费者的代谢健康。综述了品种、加工方法、蒸煮方式、食用习惯等对大米升糖指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自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2013年种植面积已达1.75亿hm2。其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环境保护、提升粮食营养质量和品质、制药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转基因商业化生产的深入,转基因技术的潜在风险性引起了社会以及国际上更广泛的关注。事实上,在转基因技术出现之初,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其安全性问题。相关国际组织(FAO、WHO、CAC、OECD等)经过数次研究制订了一系列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关的评价原则、指南与措施等。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这些安全评价策略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和管理体系。转基因食品在进入市场前要经过十分全面以及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毒理学、过敏性等方面,从而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