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稻田周围田埂、路边禾本科杂草上栖息着能寄生于稻飞虱卵的寄生蜂有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两类,它们是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重要成员.群落中,缨小蜂科数量较多,其四个属中,数量上Anagrus>Gonatocerus>Neurotes>Mymar;赤眼蜂科数量较少,所占比率小于9%.非综防区化学农药的毒性和残效加重了生境中寄生蜂生存压力,造成群落中多个物种占有优势地位,而稻飞虱主要天敌-缨小蜂的优势被削弱,不如综防区群落中缨小蜂的优势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综防区和非综防区稻田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重建和维持。结果表明:早稻生长期,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和拟稻虱缨小蜂 A. paranilaparvatae 在水稻移栽后第9天进入综防区稻田,在第13天进入非综防区稻田,同在第21天完成群落重建,重建速率分别是0.28种/天和0.21种/天。晚稻生长期,综防区和非综防区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均在水稻移植后第1天进田,至第21天完成群落重建,重建速率分别是0.12种/天和0.04种/天。维持阶段综防区群落较非综防区稳定。群落重建和维持受温度、种库中卵寄生蜂种类和数量、种库距稻田的远近、稻田中害虫种类和数量以及害虫防治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非稻田生境褐飞虱卵寄生蜂群落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稻田周围田埂和路边上能寄生褐飞虱的卵寄生蜂群落的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冬季休耕期,卵寄生蜂群落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夏季休耕期,因为水稻收割,部分寄生蜂迁移到田埂和路边,卵寄生蜂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早稻生长期,田埂和路边的飞虱卵寄生蜂的数量变化同稻田褐飞虱卵寄生蜂和褐飞虱呈正相关的关系;晚稻移栽后,田埂和路边上飞虱卵寄生蜂数量下降,以后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晚稻后期,数量急剧上升随后很快下降,害虫防治史影响着稻田周围生境中8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综防区试验田周围生境中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寄生蜂数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优于非综防区。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根据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稻虱缨小蜂.长管稻虱缨小蜂,担稻虱缨小蜂)实验种群的室内饲养资料,分析了温度对3种缨小蜂实验种群的影响.中测定了缨小蜂实验种群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组建了缨小蜂实验种群发育速度模型:分析了温度对缨小蜂成虫寿命.寄生量和产卵天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洪滨 《昆虫知识》1996,33(5):292-293
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是旅顺地区针叶树种的主要害虫,它的卵期主要天敌为奇生蜂,几次调查发现坡向对赤松毛虫卵寄生蜂的寄生有一定影响并存在某种关系。我处茂林街营林组管辖范围主要树种是人工日本黑松纯林,调查选一个山头,林地坡度15,林龄15年,郁闲度0.7每公顷有树2850棵。1991年和1992年在南北两坡分别随机摘取8窝卵块,对每个卵块逐粒调查。结果发现,每年南坡与北坡的寄生率有所差异(见表)。对4组数据用U检验中百分比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出相同年份南坡和北坡寄生率有明显差异。K;;;一市一6.刀>K…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 ( Nilaparvatlugens)是一类水稻主要害虫。由于稻飞虱对抗虫水稻品种的适应 ,以及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 ,其间歇性大发生的局面仍没有改变 ,因此 ,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褐飞虱的天敌种类很多 [1~ 4 ] ,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不是由某一种或几种完成的 ,而是褐飞虱天敌群落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有必要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褐飞虱天敌 ,了解天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从而使天敌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更好地发挥。本文对综防区和非综防区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7.
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资源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通过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资源生态位的田间调查,测定3种主要缨小蜂(稻虱缨小蜂Anagrus mllaparvalat,长管稻虱缨小蜂Anagrus longllubulosus,拟稻虱缨小蜂Anagrus paranllaparvalac)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生态位测定的基础上,按生态位的理论观点,充分调动了稻飞虱缨小蜂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 Matsumura,白跗平腹小蜂PseudanastatusalbitarsisAshmead,松毛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solitarium(Hartig),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和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kuwanae(Howard)是松毛虫卵期几种主要寄生蜂。通过对上述几种寄生蜂寄生习性的研究表明: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不但能寄生新鲜害虫卵,还可以寄生对方已寄生并已发育1—3天的寄生卵,但羽化率均不高;松毛虫宽缘金小峰不寄生新鲜害虫卵,专门寄生赤眼蜂寄生后已发育1—7天的寄生卵,其中又以赤眼蜂发育3—5天的卵寄生率和羽化率为最高。除赤眼蜂和平腹小蜂可以混合使用外,其它蜂种混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相互排挤的现象。如果先让平腹小蜂寄生尔后再让赤眼蜂寄生或先让赤眼蜂寄生,尔后再让跳小蜂或黑卵蜂寄生,能够提高卵块寄生率和充分发挥各自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寄主卵龄和接触时间对夜蛾黑卵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韩勇  方祝红  许再福 《昆虫知识》2012,49(6):1490-1495
在温度(26±1)℃、RH70%±5%、光暗比L:D=12:12的条件下,研究了在接触时间为6、12、24、36h情况下,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对卵龄为0、6、12、24、36h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第1天和第2天所产卵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寄生第1天卵龄为6h的寄主卵24h后,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分别为56.97%、89.11%和87.63%;寄生第2天相同条件的卵,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也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分别为54.47%、95.37%和88.72%;寄生第1天和第2天的卵,其寄生率和子代性比差异不显著,但寄生第2天卵的子代羽化率显著高于寄生第1天卵的子代羽化率。因此,在室内以甜菜夜蛾为寄主繁育夜蛾黑卵蜂,最好以甜菜夜蛾第2天卵龄为6h的卵为寄主,接触时间以24h最适。该结果对夜蛾黑卵蜂应用于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异律寄生蜂(Heteronomous parasitoids)是指雌蜂、雄蜂卵及幼期分别对应不同的寄主关系和发育方式的寄生蜂。依据雌蜂、雄蜂卵及幼期所寄生的位置、所利用寄主种类和寄生方式的差异,异律寄生蜂可划分为异位初寄生蜂、异主初寄生蜂和异律复寄生蜂。本文重点关注蚜小蜂Coccophaginae亚科的异律寄生蜂,依据其雌蜂、雄蜂卵及幼期所对应的寄主关系、寄主种类和发育方式进行梳理与归类,总结了异律寄生蜂的生殖方式和异律发育模式,结合其生活史特性探讨了异律寄生蜂的寄主选择和适应性进化,并辨析了异律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利弊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卵跳小蜂对豆缘蝽 (R .clavatusThunberg)和豆璧蝽 (P .hybneriGmelin)卵的选择性和密度反应。在自由选择试验中 ,两种豆蝽卵中羽化的卵跳小蜂在不同的卵密度和比例中均选择豆缘蝽 ;而在非选择性试验中 ,从豆璧蝽中羽化的卵跳小蜂同时选择豆缘蝽和豆璧蝽卵 ,寄生率较高 ;然而 ,从豆缘蝽卵羽化的卵跳小蜂对豆璧蝽卵的寄生率非常低。嗅觉试验表明 ,从豆缘蝽卵上释放的气味对卵跳小蜂的搜寻和寄生行为影响很大。卵跳小蜂寄生的卵数量随着豆缘蝽和豆璧蝽卵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然而 ,卵跳小蜂对豆璧蝽的寄生率随着卵的密度增加而降低 ,尤其是从豆缘蝽卵中羽化的寄生蜂。研究还表明 ,卵跳小蜂在大田中对豆缘蝽卵的寄生存在着空间或时间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Whether the trade-off between current and future reproduction in insect parasitoids is mediated by the costs of time or eggs remains an issue of contention. Life-history models predict that parasitoids have some risk of exhausting their lifetime supply of oocytes. I develop a simple conceptual model that assesse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ime and eggs to the cost of reproduction by placing them in a common currency: foregone future fitness returns. Although rates of egg limitation observed in nature are modest, eggs still often make the dominant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cost of oviposition. Therefore, models of parasitoid reproduction must recognize the costliness of both time and eggs.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preference and density response test9 of egg parasitoid, Ooencyrtus nezarae Ishii, to the eggs of soybean stick bugs, Riptortus clavatus Thunberg and Piezodorus hybneri Gmelin,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In the free choice test, O. nezarae emerged from both eggs of stick bug prefer R. clavatus eggs only in the various ratios of host egg densities. In non‐choice test, O. nezarae emerged from P. hybneri eggs parasitize both R. clavatus and P. hybneri eggs, showing a high parasitism on host eggs. However, O. nezarae reared on R. clavatus eggs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parasitism on the eggs of P. hybneri. Olfactometer test showed that the odor emitted from R. clavatus egg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host searching and parasitizing behavior of O. nezarae. The number of R. clavatus and P. hybneri eggs parasitized by O. nezarae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host egg densities. However, the parasitism of O. nezarae to R. clavatus egg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host density. The parasitism of O. nezarae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5) on host egg P. hybneri under the laboratory condition, especially for O. nezarae emerged from R. clavatus eggs. This research results implied that in the soybean field, there were some optimal or spatial barriers for O. nezarae to find R. clavatus eggs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14.
15.
孢子萌发类型是决定飞虱虫疠霉能否入侵的重要因子之一 ,而不同营养基质及昆虫体壁理化特性直接影响到孢子的萌发类型。对氨基酸、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及桃蚜(Myzuspersicae)和褐稻虱 (Nilaparvatalugen)粗提物研究发现 ,它们均在不同程度上对芽管形成有刺激作用。其中 ,L 半胱氨酸、L 天冬酰氨、山俞酸 (C2 2 :0 )、海藻糖、果糖、麦芽糖、甘油、抗坏血酸、叶酸、维生素B1、ZnSO4、FeSO4以及两种寄主粗提物对芽管形成刺激作用显著。而这些基质如L 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叶酸、维生素B1、FeSO4、ZnSO4及豆蔻酸 (C1 4 :0 )、软脂酸 (C1 6 :0 )、硬脂酸 (C1 0 :0 )、花生酸 (C2 0 :0 )、山俞酸 (C2 2 :0 )、掬焦油酸 (C2 4 :0 )、核黄素、烟酸能显著抑制二级分生孢子的产生。相反对刺激芽管形成不明显的物质如丙氨酸、酪氨酸、葡萄糖、半胞糖、蔗糖、肌醇、糖原、维生素B6、NaCl和KCl等能显著促进二级分生孢子的形成。此外 ,有些物质在高浓度下刺激芽管形成 ,而在低浓度下能促进二级分生孢子的形成 ,如L 天冬酰氨、海藻糖、…  相似文献   

16.
林蛙受精卵表面的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没有侧向运动,联在结合位点上的标记物在卵表面位置的改变应该可以反映卵表面运动。本文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术和侧向摄影法观测卵表面标记点位置的变化,得到下面的结果:1.卵裂前30—40min,整个卵表面都向预定分裂沟中心移动,表示卵表面在收缩。卵裂前15min左右,沟中心附近的卵表面开始松弛,随之是离沟较远处的卵表面松弛,显示卵表面有一个从预定分裂沟中心向四周传播的收缩波(图2—5)。如果以相邻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变化作图(图6),则出现两个波,一个是松弛波,一个是收缩波。本文对卵表面究竟出现一个波还是两个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分裂沟中心附近收缩时,高程逐渐下降,基部两侧逐渐加宽(图7和图8);卵松弛时,高程增加,基部收缩。所以卵高程的变化也是从预定分裂沟中心波浪形地向四周传播的。3.卵裂沟出现前3—5 min,预定分裂沟两端开始向沟中心收缩,这是卵裂起动收缩。以后收缩范围逐渐扩大,强度亦增加,但预定分裂沟两侧的卵表面没有向预定分裂沟两端移动。这一结果支持了赤道区收缩的假说。  相似文献   

17.
河南西峡上白垩统恐龙蛋化石微量元素组成及古气候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玉光  裴静 《古生物学报》2004,43(2):297-302
对河南西峡晚白垩世地层中恐龙蛋、围岩分别采样进行中子活化分析 (NAA) ,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元素组合特征表现出铱 (Ir)和锶 (Sr)的明显含量异常 ,推理分析得出高异常铱、锶元素共同作用导致晚白垩世恐龙蛋的结构出现异常和病变 ,从而未能孵化出壳 ,这也可能是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大量“富集”的原因。此外 ,元素的组合规律初步表明河南西峡晚白垩世时的气候应具有干旱、半干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浮游植物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体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域共有浮游植物8门63属96种及变种,其中以硅藻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绿藻和蓝藻。藻类的细胞密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从近3年的浮游生物检测结果可知,整个水源区年平均藻类细胞密度为109.33×104 cells·L-1,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未检出水体重污染指示种,充分说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富营养化程度较低。运用Margalef和Menkinick多样性指数对该水域的水质进行评价,数据显示2003~2005年该水源区的d值和α值,各采样点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各采样点的水质营养状况虽有差异,但总体水平基本相当。水质评价结果:水体为寡污型,基本处于中营养状态。通过水生生物资源的调查,做好水源区的长期生态监测,可为建立中线水源区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及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保证中线水质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叶片的衰老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02,自引:0,他引:102  
研究了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过程中,水稻植株顶部三片叶子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叶片的衰老伴随着 SOD 活性、RuBP 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增高。分离了三个 SOD 的同工酶,证明为 Cu—Zn SOD。观察了 SOD 同工酶在叶片老化及酶液存放不同时间中的变化。讨论了叶片衰老过程中氧自由基对酶及质膜的损伤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抗感白叶枯病与活性氧伤害及防御酶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对白叶枯病抗感不同的三个杂交稻为材料,在三叶期接种白叶枯病强毒菌株76—25,结果表明,杂交稻接种白叶枯病菌72h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X)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且抗病组合的变化幅度大于感病组合,说明杂交稻抗白叶枯病与活性氧伤害及保护酶系的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