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Ⅱ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生态学。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地带中,凋落物层原生动物的年平均现存量以温带(吉林长白山)和暖温带(北京小龙门)的为最大,北热带(云南西双版纳)的次之,中热带(海南尖峰岭)的最小;0~5cm土壤层的原生动物年平均现存量以暖温带和北热带的为最大,亚热带(武昌珞珈山)和温带的次之,高寒带(青海海北)和中热带的最小。各地带各样点凋落物层的原生动物现存量均大于0~5cm土壤层的。从丰度来看,在原生动物三大类群中,肉足虫现存量最大,鞭毛虫次之,纤毛虫现存量最小。各地带各样点的原生动物丰度高峰一般都出现在夏季。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温度、pH值和有机质、总氮、总磷及总钾含量对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I.区系特征和物种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区系特征和物种分布。结果表明,鞭毛虫以波豆虫类和变形鞭毛虫类种类最多,其次为金滴虫类和无色眼虫类。肉足虫以有壳种类占优势,其中又以表壳目种类最多。纤毛虫最重要的3个类群为下毛目、肾形目和前口目,其中又以下毛目种类最丰富。凋落物层的种类多于0 ̄5cm土壤层,其原因在于凋落物层具有比0 ̄5cm土壤层更为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290种原生动物中,中热带分布有72种,北热带106  相似文献   

3.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食性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中国6人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的食性观察结果,并就观察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根据食性或营养方式,将鉴定到的209种土壤原生动物分为8个功能营养类群--自养者、食细菌者、肉食者、食碎屑者、食真菌者、植食者、杂食者和腐生性营养者。对鉴定到的各分类类群的食性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Ⅰ.区系特征和物种分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区系特征和物种分布。结果表明,鞭毛虫以波豆虫类和变形鞭毛虫类种类最多,其次为金滴虫类和无色眼虫类。肉足虫以有壳种类占优势,其中又以表壳目种类最多。纤毛虫最重要的3个类群为下毛目、肾形目和前口目,其中又以下毛目种类最丰富。凋落物层的种类多于0~5cm土壤层,其原因在于凋落物层具有比0~5cm土壤层更为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290种原生动物中,中热带分布有72种,北热带106种,亚热带168种,暖温带116种,温带108种,高寒带73种。分布于各地带的物种的多少与各地带样点的土壤类型及土质密切相关。物种分布情况及区系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原生动物的大多数种类既非广泛分布的,其分布受地理地带的限制;也非随遇的,因小生境不同,种类分布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1993年1月至12月,用直接计数法和培养计数法对武昌珞珈山森林土壤原生动物进行了周年定量研究,发现原生动物丰度的周年动态趋势为:春季(3—5月)达到高峰,低谷出现在冬季(1—2月),夏秋季保持较平稳的变动。原生动物丰度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原生动物丰度的周年动态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pH值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温度的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珞珈山森林土壤原生动物优势种为梨波豆虫(Bodoedax)、球波豆虫(Bodoglobosus)、卵形隐滴虫(Cryptomonasovata)、长尾尾滴虫(Cercomonaslongicauda)、线条三足虫(Trinemalinears)、斜口三足虫(T.enchelys)、长匣壳虫(Centropyxiselongata)、宽口圆壳虫(Cyclopyxiseurostoma)。常见种有梨波豆虫(Bodoedax)、球波豆虫(B.globosus)、跳侧滴虫(Pleuromonasjaculans)、长尾尾滴虫(Cercomonaslongicauda)、小滴虫(Monasminimum)、斜口三足虫(Trinemaenchelys)、线条三足虫(T  相似文献   

6.
土壤原生动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原生动物早已被认为是土壤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分解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仅从土壤原生动物的种类与分布,环境对土壤原生动物的影响和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土壤原生动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土壤中存在着原生物动物,土壤原生动物起源淡水,尽管土壤原生动物与水生生动物有着千丝万继的联系,但由于对土壤环境的长期适应,它在群落组成,形态学,生理学及分布上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土壤原生动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者于1994年12月至1995年2月设置13个采样站,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土壤原生动物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原生动物37种,其中:鞭毛虫11种,肉足虫9种,纤毛虫17种;优势种为梨波豆虫,球波豆虫,小滴虫,聚滴虫,跳侧滴虫,磷壳虫和钩刺斜管虫;原生动物密度在采样站间的变化范围在33-577个/g干土之间,格鲁玻科湖岸边土壤站最低,而阿德雷岛苔藓下土壤站最高,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原生动物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着性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记录种:纤毛虫门:寡膜纲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该文报道了首次在中国土壤中鉴定到的、隶属于纤毛虫门寡膜纲的6种原生动物。这些种类是腐生拟康纤虫、刚毛胃纤虫、怪形钟虫、无规靴纤虫和旗康纤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纪录种·肉鞭虫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首次在中国土壤中鉴定到隶属于肉鞭虫门的11种原生动物。这些种类是蚁固滴虫、唇缝口虫、斜缝口虫、喜盐匣壳虫、束拟砂壳虫、尖足法帽虫、长匣壳虫、森林地壳虫、佩氏三足虫、花瓶梨壳虫和鬃鳞壳虫。  相似文献   

11.
典型POPs物质对土壤原生动物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three level ten-fold dilution method)”的方法,对取自添加了DDT、林丹的盆栽实验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丰度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作为典型POPs物质对土壤原生动物的抑制效应的初步探索性研究。实验发现,在添加了DDT、林丹的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的丰度与对照相比有大幅度的下降,其种群结构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其中作为优势类群的鞭毛虫、肉足虫平均数量最小时仅为CK对照的0.3%、2.5%,而对污染最为敏感的纤毛虫则在土壤中完全消失。研究结果表明,受典型POPs物质污染的土壤,即使其含量很低,也对原生动物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纪录种(纤毛虫门:多膜纲;异毛目)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报道了首次在中国土壤中鉴定到的、隶属于纤毛虫门多膜纲异毛目的7种原生动物。这些种类是泥炭藓苔扭虫、透明赭虫、长赭虫、透明扭头虫、弯曲扭头虫、旋短端突虫和梅氏扁豆虫。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纪录种(纤毛虫门:寡膜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报道了首次在中国土壤中鉴定到的、隶属于纤毛虫门寡膜纲的6种原生动物.这些种类是腐生拟康纤虫、刚毛胃纤虫、怪形钟虫、丛林盖虫、无规靴纤虫和旗康纤虫.  相似文献   

14.
天目山土壤原生动物生态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碧玉 《生态学报》1995,15(3):336-338
天目山土壤原生动物生态背景值研究宋碧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环保室,武汉,430072)ECOLOGICALBACKGROUNDSTUDYOFSOILPROTOZOATIANMUMOUNTAINS(SongBiyu)(WuhanUniversityofH...  相似文献   

15.
土壤原生动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原生动物是土壤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 ,由于微生物与微动物的生命活动及其相互作用 ,从而形成了土壤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土壤原生动物既参与了微生物所介导的物质转化和能量循环 ,又参与了动物对微生物的捕食作用。由于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多样性以及巨大的生物量 ,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及其生态功能 ,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且研究理论与方法日益深入。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文拟从群落与生态功能方面的进展做一概述。1 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土壤与淡水原生动物最早是由Anton…  相似文献   

16.
土壤生态学研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壤生物为中心,研究土壤生物间以及土壤生物和土壤非生命环境间相互作用,揭示土壤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进而从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土壤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和整体性,优化其结构和功能,是土壤生态学基本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典型地带陆生等足类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国孝 《动物学报》2000,46(3):255-264
通过对我国5个典型地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高寒带)20个样点进行陆生等足类的调查采集,共发现陆生等足类11科、29属、72种。由于各地带自然环境明显不同,造成了物种分布上的差异,其中热睡亚热睦区种类最多,分别为38种和47种,两地带物种共占总种数的80%以上;曙带和温带地区仅发现9种,而高寒带由于平均气温在0℃以下,不利于陆生等足类的生存,故迄今仅发现2种。其区系特点为:(1)区系分布的地带性  相似文献   

18.
土壤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性和巨大的生物量,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指示环境质量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与其它土壤生物相比,原生动物的一些特征使其更利于成为监测生物。土壤原生动物各类群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有壳肉足虫和纤毛虫更适合作为土壤环境的指示生物。土壤原生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环境监测中已经有了一些应用,但与在水体环境监测中获得广泛应用的水生原生动物相比,土壤原生动物用于环境监测才刚刚起步。土壤原生动物分类学研究的滞后和方法学上的欠缺是阻碍其作为监测生物的瓶颈。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土壤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壤原生动物对环境污染的生物指示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巨大的生物量,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指示生物,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与其他土壤动物相比更独特的优势.研究它们的群落结构、数量及多样性动态变化,可以很好地评价和监测自然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要概述了土壤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原生动物的生物指示物优势、土壤原生动物对环境因子响应和污染指示作用及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等进行了论述,并对土壤原生动物在生态毒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以温带针阔混交林暗棕壤地带内的白浆土、草甸土、泥炭土为原料,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寒温带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为置换对象,完成了仿自然原型的土壤合成,进行了跨地带的土壤置换与植被生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山地棕色针叶林土的腐殖质层厚度、酸度和速效氮含量为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②合成土壤理化指标必须以原生土壤限制因子拐点(值)指标为确定依据,作为合成土壤的关键性指标;③在长白山采用泥炭土与草甸土各占1/4,白浆土占1/2进行混合,土层厚度40cm,并使用石灰进行调酸达到中性后,植被恢复效果最好、造价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