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人参花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采用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雌、雄大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17.4 g/kg·bw.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在大鼠30 d喂养试验中,6.0 g/kg·bw,3.0 g/kg·bw及1.5g/kg· bw 3个剂量组的实验动物均生长发育良好,体重、摄食量、饮水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相关指标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人参花属于实际无毒物,未见遗传毒性,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在玉米淀粉的生产过程中,浸渍玉米籽粒是非常重要的工艺过程。在玉米籽粒浸渍过程中,添加乳酸杆菌制剂可以缩短浸渍时间[2,3],加强浸渍效果,提高玉米淀粉的产量和质量。在此项研究中,使用了一株分离自玉米浸渍水的杆状细菌。1材料和方法1.1菌株:HW106,分离自玉米浸渍水。1.2培养基:番茄汁培养基,改良基础合成培养基等,具体成份略。1.3乳酸定性分析:纸上层析方法卜1。1.4培养液浊度测定:450urn波长处的吸光度表示。1.5产酸的同化实验方法:液体试管方法,用待试化合物替代改良基础合成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或硫酸铝,接入细…  相似文献   

3.
几株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鑫  马桂荣 《生物技术》1994,4(1):37-39
通过厌氧分离技术,从鸡肠道和西红柿花面分离得到五株产乳酸细菌,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1]鉴定SB1、SB2451、SB3151均为干酪乳杆菌(L.casei),A、SA则可能是乳酸菌的一个新种。五株菌均为同型发酵,乳酸产量均达到96%以上.对抗生素等药物及低pH有一定耐受性,是益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优良菌种[2]。  相似文献   

4.
为挖掘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优质乳酸菌资源,获得具有良好益生特性及食用安全性的乳酸菌菌株,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周围村镇传统酸乳进行了样品采集、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菌株生长特性、抗氧化活性和抑菌等功能特性的分析,并进行溶血性和有害代谢物质等食用安全性检测.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8份代表样品共获得12...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牛初乳的安全性。方法: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d喂养试验等毒理学安全评价试验。结果:牛初乳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中MTD值>15.0g/kg·BW。小鼠骨髓微核试验、Ames试验、小鼠精子致畸试验对牛初乳样品没有致突变的作用。大鼠30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也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对照组和各剂量组大鼠的生长发育均未见异常,血液学、血液生化、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异常改变。结论:牛初乳属于无毒级、不会引起突变,大鼠30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也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阴道炎患者的棉拭子样本中分离筛选具有抗菌活性乳酸菌,为研究对细菌性阴道炎具有确实疗效的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与菌种保证.方法 应用纯培养技术及双层平板法从阴道样品中分离筛选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乳酸菌.通过有机酸排除试验、过氧化氢排除试验和蛋白类抑菌物质排除试验对具有较好抑菌活性菌株的主要抑菌物质分析,并通过PCR反应对是否具有细菌素相关基因进行鉴定.结果 从7个棉拭子样本中共分离得到26株乳酸菌,其中有6株呈现抑菌活性.K4M2、K4M5、K4M6和K4M8菌株的主要抗菌物质为有机酸.而K4M9、K4M10两株植物乳杆菌的主要抗菌物质除有机酸外,尚可以产生细菌素.病原菌拮抗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菌株的混合培养上清对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结论 K4M9、K4M10菌株有望作为微生态制剂用于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从酸马奶中分离出来的10株乳酸菌进行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为工业生产筛选特性优良的菌种.[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致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对其进行鉴定,并筛选特性优良菌株.[结果]10株乳酸菌分别为2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Enterococcus villorum、2株Enterococcus dispar、3株Enterococcus durans和1株Enterococcus raffinosus;其对Staphylococcus aureus、Escherichia coli和Enteritidis bacillus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菌株HZ24、HZ25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益生功能,可以应用到食品发酵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疆传统发酵乳品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耐药性。方法利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法和生化鉴定等方法对新疆发酵乳中乳酸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鉴定的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新疆发酵乳品中共分离出8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马乳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anofacien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副干酪乳杆菌类坚韧亚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哈尔滨乳杆菌(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希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hilgardii),并且发现8株乳酸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孟多具有一定敏感性。结论新疆发酵乳品中以乳杆菌居多,对常见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生鲜海水鱼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其保鲜技术的研发成为热点。乳酸菌及其细菌素以其天然、强抗菌性及安全可靠等优势,在海水鱼保鲜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海水鱼中乳酸菌细菌素分类、分离纯化方法,分析了乳酸菌产生的有机酸、细菌素和H2O2的抑菌作用,概述了乳酸菌及其细菌素在海水鱼保鲜中的应用现状和监管问题,提出了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重点。进一步阐明了乳酸菌生物保鲜剂在海水鱼保鲜中的应用价值,以推动海水鱼保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了一株白腐菌模式菌株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以分析该白腐菌的食用安全性,为进一步应用白腐菌开发功能性食品提供数据支持。结果显示,小鼠经灌胃白腐菌,其LD50为6.76 g/kg(以白腐菌菌丝干重计)。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P0.05)。试验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条件下,白腐菌对小鼠表现出一定的急性毒性,但未见遗传毒性,由此推断,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白腐菌作为食用材料是相对安全的,安全的剂量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浓度梯度来确定。  相似文献   

11.
东北酸菜发酵中几株乳酸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北酸菜汁液出发,有目的地筛选到3株菌株,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菌落特征及生化特征进行分析可知,3株菌株均为乳杆菌属。对筛选到的乳杆菌属进行酸菜发酵性能研究发现,其中菌株L2在发酵24 h后,产酸量达到2.5%,酸度达到1.73 g乳酸/100 mL,且发酵无异味,口味自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SL培养基从蚯蚓粪中分离到54株具有产酸性能的菌株,并以E. coli O157:H7 (EDL933株)作为指示菌株,采用点种法检测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其中6个菌株对指示菌具有拮抗作用,通过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6个菌株分别为食物魏斯特菌(Listeria welshimeri)、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和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分离到的乳酸菌对E. coli O157:H7 (EDL933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影响发酵液的抑菌作用,优化环境因子可以促进拮抗菌对E. coli O157:H7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分离抗菌产物用于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Mix-G200益生菌粉的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为以后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雌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大鼠30天喂养试验等对Mix-G200益生菌粉进行安全性试验研究。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Mix-G200益生菌粉对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21500 mg/kg,以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毒性分级,属无毒级物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大鼠生长情况良好,血液学检查、生化学检查、主要脏体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x-G200益生菌粉未见遗传毒性,使用Mix-G200益生菌粉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泡梨是云南省常见的一种腌渍水果,在云南加工食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味道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而目前对泡梨中微生物种群的系统分析和发酵原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乳酸菌在云南泡梨中的分布及应用,阐明乳酸菌种类对泡梨发酵中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从云南省4个不同地区采集12份泡梨样品,经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分离与鉴定。利用分离的乳酸菌为菌种进行泡梨的制备,采用GC-MS技术对人工接种的复合乳酸菌发酵与自然发酵泡梨进行风味物质的分析与感官评价。【结果】分离鉴定出79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3株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1株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2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和1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植物乳杆菌为泡梨发酵中的优势菌。将分离所得乳酸菌用于泡梨制备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实验评价的2株乳酸菌DM9054和DM9057均分离于泡菜,分别具有降胆固醇和降血压功能,由于其功能性强,性状优良,故本实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应用于食品药品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耐药性、机体指标、有害代谢产物的评价试验以及其他安全性评价试验检测两实验菌株的安全性。结果在一次性分别使用DM9054和DM9057大剂量灌胃后,动物体征指标无异常;两菌株对部分抗生素具有抗性,但不携带可转移的耐药质粒;使用实验菌株后,机体指标MDA、GSH和SAA的变化基本正常;菌株代谢不产生胆盐羟化酶、硝基还原酶和氨基脱羧酶,但产生乳酸;无溶血作用,长期使用,不发生易位现象。结论乳酸菌DM9054和DM9057总体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广西传统发酵米粉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传统米粉发酵液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获得6株纯培养优势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4株乳酸菌属于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另外2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这2种乳酸菌均为对人类及动物安全的益生菌,该结果将为传统发酵米粉中有益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菜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共轭亚油酸(CLA)能力较高的乳酸菌。经鉴定,确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liius plantarum。微氧条件可提高CLA的产量,催化亚油酸(LA)生成CLA的酶受着LA的诱导。37℃对细胞生长和CLA生成最为有利。对数生长期为6~12h,18h后进入稳定期。在14~22h,CLA生成量快速增加,24h时达到最高值。该菌的培养物经萃取、甲酯化后,进行了气相色谱分离,生成的CLA产物为c9/t9,c11-CLA和t10,c12-CLA异构体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笼养蛋鸡空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方法 采用MRS平板分离乳酸菌,经过革兰染色,菌落形态观察,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乳酸菌种属.结果 分离出革兰阳性的菌株24株,经发酵生化鉴定为7个乳酸菌属,分别为瑞士乳杆菌、分支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食淀粉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微小乳杆菌和假肠膜明串珠菌.结论 本研究为微生态制剂菌的筛选提供来源.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性状优良的乳酸菌菌株,本试验以实验室纯培养方式从葡萄藤叶自然发酵的青贮中分离鉴定乳酸菌。经过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以及系统发育树的分析,从葡萄藤叶青贮中分离出5株乳酸菌,其中菌株P-1. 2和P-2. 2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菌株P-1. 7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菌株P-2. 1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菌株P-2. 3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测定产酸速率和生长速率,发现菌株P-2. 1的产酸能力和生长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0.
泡菜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几种泡菜中分离出86株菌,对其在适温和低温下产酸速率及硝酸盐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筛选出5株产酸速率快、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及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2株,短乳杆菌1株,戊糖乳杆菌1株,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1株,并对5株菌的发酵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