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育性敏感的两个时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1356S和衡农S-2不育株幼穗的总RN A含量极显著低于可育株,分别是可育株的42.3%、46.5%、41.8%和40.1%,这必然影响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分裂所必需的蛋白质的合成,以致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2.
在育性敏感的两个时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温敏核不育水稻1356S、衡农 S-2、N-10S和 N-13S不育株幼穗花药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可育株。  相似文献   

3.
用2-硫尿嘧啶(2-TU)和尿嘧啶(U)喷施一次和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及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水稻农垦58S叶面,前者使可育日长条件下的农垦58S花粉败育率显著增加。此种作用可因U的处理而解除。但对照品种农垦58则无类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5的可育与不育株在一次枝梗期的幼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相近。雌雄蕊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分化期的可有株可溶性蛋白较不育株的分别高21%和12.3%;可有株在花粉二核和三核期亦有较高含量。不育株在雌雄蕊形成期后,酪蛋白酶活性迅速增高,而可有株至二核期才增高。不育株除在二次枝梗期的内肽酶活性略低外,其余阶段酶的活性较高。育性转变时内肽酶类型亦发生变化。可有株有较高的氨肽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过氧化物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6.
光敏核不育水稻幼穗的乙烯生成与育性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7.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哲 《生命世界》1991,18(5):28-30
  相似文献   

8.
9.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遗传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晓国  朱英国 《遗传》1991,13(3):1-3
本文选用5个常规粳稻品种和3小光敏感核不育系与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杂交,用花粉育性、套袋自交结实率、自然结实率和大田目测4种育性指标同时鉴定同一植株育性,观察分析杂种后代在长日下植株育性的表现。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遗传行为表现为受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不同的遗传背景对不育性的遗传行为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2.
8个籼型水稻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武汉、贵阳(1997年)和三亚(1997-1998年)3个生态点,对8个籼型水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环境敏感核不育系(2-2S、K1405S、F131S、2136S、Pei-Ai64S、1290S、GD-1S和N17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每期相隔10-15d,考察自交不育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8个不育系在武汉的稳定不育期均长于30d,在遗阳的稳定不育期均短于30d,在三亚的稳定不育期均长于150d。8个不育系的育性表达均表现对温度敏感,但不同的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敏感敏感期的长短和临界温度是不同的。2-2S和K1405S的敏感时期位于抽穗前的第18天至第9天,敏感期为7-10d,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为23.7-24.5℃。F131S的敏感时期位于抽穗前的第17天至第5天,敏感期为13d,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为24.3-24.7℃。2136S的敏感时期位于抽穗前的第24天至第11天,敏感期为7-13d,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分别为24.3-24.7℃、25.5-26.2℃、25.4-26.1℃和24.1-24.7℃。  相似文献   

13.
ADH在光敏感核不育水稻中反应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启明  朱英国 《遗传学报》1991,18(3):277-281
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在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幼穗发育的育性诱导阶段对光周期反应非常敏感。此时,在短日照或远红光处理的条件下,乙醇脱氢酶同工酶AdhII活性高,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原始不育株农垦58雄性可育;在长日照或红光间断长暗期的条件下,AdhII活性陡降,表现雄性不育。因此认为AdhII与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有关,可能是它参予了育性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不同光温组合下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农垦585(NK58S)及普通水稻品种农垦58(NK58B)的幼穗乙烯生物合成变化及其与育性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NK58S幼穗乙烯生成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调节,而光周期对NK58B幼穗乙烯生成无明显影响。NK58S幼穗乙烯生成的变化与育性转换光温作用模式完全吻合。其幼穗乙烯释放速率(ERR)与花粉可育度(lny)呈极显著负相关。用AVG抑制乙烯生成可使NK58S(LD)不育性明显逆转,而用ACC促进乙烯生成又可急剧降低NK58S(SD)的可育水平。表明幼穗乙烯生成与PGMR育性表达密切相关,乙烯参与育性转换的调控并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叶绿体的特异性蛋白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将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其对照品种“农垦58”苗期及育性转换光周期敏感期的叶绿体蛋白质分离为大约90个蛋白质点。“农垦58S”的叶绿体内有一个45kD(pI_(6.7))和一个61kD(pI_(6.0))的特异性蛋白质点,而“农垦58”没有。“农垦58S”的另一个61kD(pI_(6.2))蛋白质点的含量明显高于“农垦58”。不同光周期(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不影响光敏感期的这种叶绿体蛋白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花药能量和活性氧的代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在单核早期、单核晚期、二核及三核期的不育花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OD)、ATPase、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SOD 在每小穗花药中的总活性普遍低于其可育花药,不育花药在发育的后期缺1—5条 COD、1条超氧物岐化酶(POD)和1—2条 Cu-Zn SOD 同工酶带。不育花药具较低的 ATP 含量和较高的 O(?)产生效率,且有 H_2O_2和丙二醛(MDA)的积累。对光敏雄性不育的发生与不育花药中异常的能量和活性氧代谢之内在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PGMS水稻育性转换中的多胺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幼穗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间,短日可育株的多胺含量高于长日不育株。多胺合成的前体Arg在短日可育株中比幼穗中多胺早一个时期在叶片中达到高峰,而在长日不育株中大量积累。用甲基乙二醛-双处理的短日可育株中Spd和Spm水平、花粉可育度和自交结实度都下降,用Spd补充长日不育株中多胺含量,其花粉可育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水稻感光性和光敏不育性的发育遗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气候室控制的光长与温度下,用光敏不育系7001S与早中熟粳稻(Oryza sativa ssp,japoni-ca)感光性弱的“秋光”、“有芒早粳”和“CPSLO-l7”3个品种分别杂交,分析了杂种F_1、F_2植株育性与感光性的表现,以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这3个组合的恢复亲本均属于具两对光敏不育的恢复基因的品种。F_1植株均倾向晚熟亲本,说明控制感光性强的基因属于显性。F_2植株在长日照下表现为不育株的感光性均倾向感光性强的亲本;且有不少不育株为晚熟超亲;在少数弱感光性的植株中没有不育株。说明光敏不育基因与感光性基因关系密切,可能两者有连锁关系,光敏不育基因要在感光性基因表达的基础上才能表达。  相似文献   

19.
从第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开始用长日照(LD)或短日照(SD)处理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常规水稻农垦58。与SD处理比较,LD处理明显抑制农垦58S和农垦58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的活性,对农垦58S的AsA POD活性的抑制效应较之农垦58的大。随着AsA POD活性下降,抗坏血酸(AsA)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逐渐增加,AsA POD活性与AsA和MDA含量之间呈负相关。LD抑制ASA POD活性和抑制幼穗发育的时间有一定的一致性。推测在LD处理下AsA POD活性下降与幼穗发育受阻有某些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