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种子萌发早期放出的挥发性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在萌发早期放出的挥发性醛的多少,与其活力的高低有关。因而测定挥发性醛的含量,被认为是一种简易、快速和实用的测定种子活力的方法。它具有设备简单、快速和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准确区分不同批种  相似文献   

2.
受害马尾松、湿地松挥发性化学物质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任琴  李镇宇  胡永建  金幼菊  陈华君 《生态学报》2005,25(11):2928-2932
萜烯类化合物是针叶树防御昆虫为害的重要组分。对盆栽马尾松、湿地松进行未受害、接虫咬食为害、人工剪叶处理后,用TCT-GC-M S分析了叶片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人工剪叶后马尾松挥发物相对含量除α-蒎烯降低外,其余都有所升高,但挥发性化学物质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规律性;虫害后,挥发物的相对含量除水芹烯降低外,其余均在1h升高,同时检测到p-薄荷-1.4(δ)-二烯,但其变化较小。湿地松受害后检测到7种挥发性化学物质,除人工剪叶后α-蒎烯、虫害后α-蒎烯、水芹烯相对含量降低外,其它挥发物的相对含量在不同的时间内都有所升高。β-蒎烯在两种松树受害后都有显著的变化,马尾松中的石竹烯没有明显的变化,氨茴酸-3,5-二甲基-3-乙烯基-4-己烯酯、大香叶烯D只在湿地松中检测到,而且其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3.
“种子呼吸时释放CO_2”实验装置的改进在儿年义务教育生物第一册(上)课本60页上,有一演示种子呼吸时释放CO;的装置,笔者按此方法实验时,效果不甚理想。此装置在实验中存在2.大缺点:()注水前,漏斗口必。须用棉花塞住以防co。逸出,但在使用时,操作?..  相似文献   

4.
培育抗冷的农作物无论对我国北方还是南方的稳产,增产,显然都是很重要的。因此,一种测试种籽抗冷性的灵敏、快速方法如能获得成功无疑将有力促进育种工作的进行。迄今为止,检验农作物抗冷性的指标大多侧重于直观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择2个番茄果实乙烯释放量显著不同的番茄品系,通过P_1、P_2、F_1、F_2、B_1和B_2六世代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番茄果实乙烯释放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果实乙烯释放量遗传符合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4),主基因效应在B_1、B_2和F_(23)个世代的遗传率分别为36.33%、44.09%和35.14%,多基因效应在B_1、B_2和F_(23)个世代的遗传率分别为54.73%、40.50%和54.88%.  相似文献   

6.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 & GC-MS)分析印加果Plukenetia volubilis近成熟种子的挥发性物质,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64种化学成分,其中6种酯类化合物,占45.86%;12种醇类化合物,占27.71%;7种烯烃类化合物,占6.71%;9种醛类化合物,占3.89%;6种酮类化合物,占2.78%;16种烷烃类化合物,占1.78%。此外,盐酸氨基脲占5.47%,氨基脲占3.25%,还有1.51%三氯乙酸和0.23%甲基异丙基苯及其他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微萃取采集吸附、热脱附及GC-MS分析的方法,对芥蓝受小菜蛾侵害后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昼夜释放节律变化进行了研究.小菜蛾取食后的芥蓝挥发性物质释放量是未受损的芥蓝的一倍,同时检测到较多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受小菜蛾取食后的芥蓝,分子量小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昼夜释放节律研究表明,正常芥蓝的不同的挥发物表...  相似文献   

8.
不同贮藏条件下豆薯种子的脂质过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薯(Pachyrhizuus erosus(L.)Urban)种子分别在4℃、15℃相对湿度(RH)45%及室温开放条件下贮藏,或新鲜种子进行超干处理将其含水量降到6.43%后密封贮存,以探讨种子劣变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豆薯种子在室温开放贮藏12个月的发芽率降至50%,24个月后发芽力完全丧失.4℃下贮藏豆薯种子最有效,贮藏后种子的电导率和紫外吸收值较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仍保持较高水平,种子萌发时释放出的挥发性醛也较低.适当的超干处理效果与15℃45%RH相似,但不及4℃的.  相似文献   

9.
感染丝状蓝藻的噬藻体的裂解周期和释放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随着浮游病毒的认识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浮游病毒对水体中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1],其主要证据就是发现噬藻体在海洋蓝藻的种群控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 噬藻体的释放量和裂解周期是衡量噬藻体感染力的重要指标,很多重要的生态指标如病毒在生态系统中对宿主的致死率、病毒种群得以维持的阈浓度等都需要使用病毒的释放量和裂解周期来加以推算[3,4], 因此准确地测定这两个基本参数是十分重要的.在自然界,很多丝状蓝藻,如颤藻、鱼腥藻、螺旋藻、席藻等是能够形成水华的,其中有些还具有产毒的功能[5].丝状蓝藻的形态特征有别于单细胞蓝藻, 在被噬藻体感染时,丝状蓝藻的感染周期和光合生理也与单细胞蓝藻有较大的差异[6],因此研究裂解丝状蓝藻的噬藻体的方法可能不同于感染单细胞的噬藻体.本次试验以一种感染丝状宿主的噬藻体为材料,探讨了确定其裂解周期和释放量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随着浮游病毒的认识的深入 ,人们认识到浮游病毒对水体中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1] ,其主要证据就是发现噬藻体在海洋蓝藻的种群控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 ] 。噬藻体的释放量和裂解周期是衡量噬藻体感染力的重要指标 ,很多重要的生态指标如病毒在生态系统中对宿主的致死率、病毒种群得以维持的阈浓度等都需要使用病毒的释放量和裂解周期来加以推算[3,4 ] ,因此准确地测定这两个基本参数是十分重要的。在自然界 ,很多丝状蓝藻 ,如颤藻、鱼腥藻、螺旋藻、席藻等是能够形成水华的 ,其中有些还具有产毒的功能[5] 。丝状蓝藻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主要林型森林火灾的碳量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延龙  王淑群  曾超  翟成刚  张姣 《生态学报》2010,30(9):2254-2260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干扰因子,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不仅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同时也造成了含碳温室气体的大量释放。国际上对森林火灾释放温室气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中国学者也对我国森林火灾释放的温室气体进行了研究。当前,对森林火灾释放碳量的估算主要应用平均生物量数据,而不是应用每次森林火灾实际燃烧的生物量,另外对林型森林火灾碳释放的差异研究不够深入。根据每次森林火灾实际燃烧的生物量来研究吉林省主要林型森林火灾碳释放。根据吉林省1969—2004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计算出了吉林省主要林型森林火灾释放碳量。其中,白桦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柞树林、杨树林和红松林森林火灾直接释放的碳量占1969—2004年吉林省森林火灾碳释放总量的99.7%。白桦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柞树林、杨树林和红松林森林火灾年均释放的碳量分别为6593.75-8791.66、5650.28-7533.71、3906.57-5208.76、2110.75-2814.33、1613.71-2151.61、295.49-393.98、234.37-312.50 t。用排放比法得出了吉林省主要林型森林火灾释放的CO2、CO、CH4量。白桦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柞树林、杨树林和红松林森林火灾年均释放的CO2量分别为21759.36-29012.48、18645.93-24861.24、12891.69-17188.92、6965.46-9287.29、5325.25-7100.33、975.11-1300.14、773.43-1031.24 t,年均释放的CO量分别为1583.09-2110.78、1356.57-1808.76、937.93-1250.57、506.77-675.69、387.43-516.58、70.94-94.59、56.27-75.03 t,年均释放的CH4量分别为534.71-712.94、458.20-610.93、316.80-422.39、171.17-228.22、130.86-174.48、23.96-31.95、19.01-25.34 t。通过时间系列分析,白桦林自1980年以后、针阔混交林自1984年以后和红松林自1983年以后已经不是主要森林火灾碳释放林型。目前主要森林火灾碳释放林型为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柞树林和杨树林,特别是柞树林,年均碳释放为237.12-316.16 t。  相似文献   

12.
13.
人教社初中《生物》(上)演示种子和叶片在呼吸作用中释放CO2的实验中,笔者在实验操作中发现漏斗口不易密封,容易漏气;因CO2能溶于水,所以在用清水将广口瓶内气体排出时造成少量CO2气体的损耗,影响实验效果。笔者对此实验改进后,不仅操作简单易行,而且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4.
3种红枣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乙醇提取及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鲜成熟的去核油枣、木枣及团枣用95%乙醇浸泡,低温蒸除乙醇、膏状物用乙醚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乙醚溶液。结果表明,3种新鲜成熟的红枣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棕榈烯酸乙酯、棕榈酸乙酯、肉豆蔻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脂、月桂酸乙酯、硬脂酸乙酯、苹果酸二乙酯、葵酸乙酸等16种酯类,以及乙酸和棕榈烯酸等2种酸和3-羟基-2-丁酮。不同品种的红枣中所含酯类的多少及含量的高低均有所差异。在同一种红枣的果肉中检测到16种酯类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丁香是一种重要的芳香木本观赏植物,花开繁茂,芳香浓郁。该研究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了香雪丁香、花叶丁香、关东丁香、蓝丁香、小叶丁香、四季蓝丁香6种不同丁香花的挥发物,通过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分析丁香花的挥发物成分,为研究其花香释放机理、进一步开发利用丁香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6种丁香花挥发物中共检测到80种成分,分别属于苯形烃、萜类、醇、醛、酮、脂肪烃、酯、酸及其它类。(2)花叶丁香花的挥发物释放量最高,且为释放量最低的四季蓝丁香的1.8倍。(3)除香雪丁香外其他5种丁香花的挥发物中苯形烃在9类挥发物成分中含量最多,而萜类是香雪丁香花挥发物的主要成分。(4)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二丁基羟基甲苯、2-乙基-1-己醇、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这6种成分在不同丁香花挥发物成分中含量均较高,是6种丁香花挥发物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动态顶空采集吸附,热脱附及GC-MS分析的方法。对活性复叶槭(Acer negundoL.)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日释放节律进行了研究。鉴定出复叶槭挥发性物质中的32种化合物成份。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脂肪酸类,萜烯类等。日释放节律研究表明,在7月份主要挥发性物质释放高峰集中于14时左右。而8月份则提前到10时左右。虽然在7月份和8月份采样时保持条件一致。但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在种类及相对含量上有明显的不同,这很可能与复叶槭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及叶片的衰老有关。在田间采用诱捕器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对上述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其它挥发物相比,顺-3-己烯-1-醇在田间对光肩是天牛具有更强的引诱活性。由1-丁醇,1-戊醇和2-戊醇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具有最强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3章第4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讲到细胞吸水和失水情况,并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来判断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是该实验只能定性地判断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不能具体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笔者在指导学生做该实验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测定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相似文献   

18.
一种大豆成熟种子的消毒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中介绍的氯气消毒法可大大提高大豆成熟种子的消毒效率,且较其他几种方法萌发快,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简化现有的华伯氏呼吸仪检测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的方法,进行此项研究.方法实验用葡萄糖试剂盒,高氯酸,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氮气瓶和摇床.实验分4步进行任氏液.Trls-HCI溶液等试液的配制,任氏血的制备,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率的测定和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率的计算.结果用SOD保养液.在4℃条件下保存入红细胞75d时糖酵解率为86.2%±5.0%,明显优于GMA保养液39.2%±8.9%.结论不用华伯氏仪的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率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方法准确可靠,在普通实验室即可进行.  相似文献   

20.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具有低沸点、易挥发的低分子量亲脂性化合物,在植物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它们通常通过不同底物的几个独立途径由不同的酶催化合成,并受关键基因及转录因子等调控代谢,随后在植物细胞内和细胞之间移动而被释放出来,最终作为植物内部信号被植物感知从而进行传递交流,影响着植物各种生理反应。本文对植物BVOCs参与合成及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释放的细胞生理和理化性质及植物对BVOCs的感知调控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为BVOCs的合成与代谢、释放与被感知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