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0年代初期,我们在云南采到5号标本,解剖观察认是甘蔗亚族(Saccharinae)植物。再进一步查对,要把它放入这个亚族中的任何一属均觉不妥,故另立新属与新种,本新属与芒属(Miscanthus)似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艳春 《广西植物》2013,(6):734-739
通过标本研究和野外考察发现:被鉴定为二色金茅和滇南金茅的国产标本实际均为四脉金茅,且二色金茅和滇南金茅在国内无分布,国内各植物志中该名称下的类群应归入四脉金茅。另发表一新组合E. quadrinervis var. latifolia(Rendle)Y. C. Liu & H. Peng.; 国内各植物志和各大标本馆在描述和鉴定Microstegium ciliatum时,常与M. fasciculatum混淆,并在各种场合错误引证; 在此澄清二者真正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禾本科甘蔗亚族一新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初期,我们在云南采到5号标本,解剖观察认为是甘蔗亚族(Saccharinae)植物。再进一步查对,要把它放入这个亚族中的任何一属均觉不妥。故另立新属与新种。本新属与芒属(Miscanthus)似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菅属(Themeda Forssk.)是禾本科高粱族(Poaceae:Andropogoneae)中佛焰苞物种的代表类群之一,在高粱族占据关键的系统演化位置,具有高度的形态和生态多样性。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标本及文献,菅属约有27种植物,旧世界均有分布,新世界3种隶属于菅组。中国有13种,分布在西南至华南各省(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有10种。研究表明中国云南及印度北部是菅属的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中国云南及印度北部是否为菅属的起源地尚需确证。  相似文献   

5.
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高粱属(Sorghum Moench)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对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整理和研究。高粱属植物约有29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其中澳大利亚22种,亚洲15种,非洲9种,欧洲3种,地中海2种,美洲6种。中国有5种,分布在东北、西南到华南各省(区)。高粱属有5亚属,仅高粱亚属(subgen.Sorghum)延伸至新世界,其他亚属均分布在旧世界,高粱亚属覆盖非洲并扩散到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拟高粱亚属(subgen.Parasorghum)分布在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有柄高粱亚属(subgen.Stiposorghum)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个别种分布到亚洲;多毛高粱亚属(subgen.Chaet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异高粱亚属(subgen.Heter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和亚洲。这表明澳大利亚东北部是高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非洲东北部和热带亚洲是否是高粱属的起源地尚需确证。  相似文献   

6.
乌头荠族植物的地理分布表明,其基本上是1个北温带的族,该族植物有14属,8个分布区类型,亚洲的中部及西北部一带,特别是伊朗-吐兰区的西北部,是其原始分布与分化的中心;欧洲中部;西北部及巴尔干半岛并散布到和北美洲的西北部是其次生的分布与分化中心。根据该族原始类群和生境的分布分析,推测以上地区有可能是这类植物的发源地。首次从环境气体的变化和该族形态特征演化探讨了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禾本科燕麦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燕麦属(Avena L.)植物的地理分布,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对燕麦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整理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属植物约有29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北非、西亚、东亚和美洲。中国有4种,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各省(区)的高海拔地区。燕麦属下分7个组,分别是多年生燕麦组[sect.Avenotrichon(Holub)Baum]、偏凸燕麦组(sect.Ventricosa Baum)、耕地燕麦组(sect.Agraria Baum)、软果燕麦组(sect.Tenuicarpa Baum)、埃塞俄比亚燕麦组(sect.Ethiopica Baum)、厚果燕麦组(sect.Pachycarpa Baum)和真燕麦组(sect.Avena)。其中,埃塞俄比亚燕麦组分布在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也门,其他6个组分布在欧洲、地中海、西北非洲、西亚、东亚和美洲地区。地中海、西北非洲、西亚地区分布有除埃塞俄比亚燕麦组之外的所有6个组,因此推断该地区可能是燕麦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而燕麦属的起源地尚需确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野外实地考察和资料统计分析,对蓼族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在水平分布上,物种数目由东北到西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有6个高密度的分布区,集中沿横断山脉—秦巴山脉分布。除首乌属全国广泛分布外,其他各属或组均有其主要的分布区域。在垂直分布上,整个蓼族植物几乎都分布在海拔5 000 m以下。在海拔1 000~3 000 m,蓼族植物广泛分布,冰岛蓼属、拳参组、头状蓼组一年生型和神血宁组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萹蓄组、春蓼组、刺蓼组、首乌属、虎杖属、金线草属和荞麦属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  相似文献   

9.
青冈亚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壳斗科青冈亚属(Quercus subg.Cyclobalanopsis)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和统计。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即印度支那植物地区,是青冈亚属植物地理分布的分布区中心。基于其形态、现代分布和地史资料,马来西亚地区分布有许多性状较原始的类群,是青冈亚属原始类的保存中心。青冈亚属植物中有许多地区 特有种,它们的分布区很狭窄,集中分布在加里曼丹、台湾、海南和云南东部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地理隔离,如海峡、高山等,以及气候和地史的复杂性。青冈亚属植物还存在许多替代现象,如青冈(Q.schottkyana)、赤皮青冈(Q.gilva)和黄毛青冈(Q.delavayi)`、云山青冈(Q.sessifolia)和窄叶青冈(Q.augustinii)为中国-日本分布式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式之间替代。  相似文献   

10.
山东莴苣亚族植物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东现有的莴苣亚族的植物标本进行了研究,确定山东莴苣亚族植物有24种,分属于12个属,即:苦苣菜属(Sonchus L.)、乳苣属(mulgedium Cass.)、山柳菊属(Hieracium L.)、黄鹌菜属(Youngia Cass.)、福王草属(Prenanthes L.)、翅果菊属(Pterocypsela Shih)、莴苣属(Lactuca L.)、苦荬菜属(Ixeris Cass.)、小苦荬属(Ixeridium (A.Gray) Tzvel.)、沙苦荬属(Chorisis DC.)、黄瓜菜属(Paraixeris Nakai)和蒲公英属(Taraxacum L.)。发现1个新记录种:华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  相似文献   

11.
青海柳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及文献资料,对青海省柳属(SalixL.)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青海产柳属植物多达45种(含种以下5变种、1变型),隶属15个组(Sect.),分别占青藏高原组、种的100%、40.9%和我国组、种的40.5%、17.5%,居我国第4位。青海柳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包括祁连山系东段和青南高原东南部,垂直分布集中于海拔2000~4000m,是世界柳属植物海拔分布最高的地区之一。青海柳属植物区系特征表现在:(1)种类丰富;(2)多型性突出;(3)地理成分较复杂,以欧亚大陆温带分布成分和青藏高原分布成分为主,中国特有分布占有一定的地位;(4)特有现象不明显,仅占青海种数的8.9%;(5)两雄蕊或单雄蕊的进化类群占绝对优势,占青海种数的93.3%。青海柳属植物与邻近的东部(甘肃东部、陕西)和东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地区联系密切。由于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形成了适应高寒和干旱环境的青海柳属植物的分布与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云龙  朱麟  李文鑫 《蛛形学报》2010,19(2):110-114
蝎目是蛛形动物中较早登陆且又比较原始的类群,在蛛形动物进化历程中占重要地位,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本文对海南岛蝎子的生态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热带地区蝎目动物的地理分布和物种丰富度等方面的内容;在实践上,拓宽了应用的领域,有利于对不同蝎目动物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同时也为保护这类古老的动物提供了依据.经调查,共发现蝎目动物2科3属3种,均为海南已有记录种类,其中钳蝎科2种,分别为等蝎属的斑等蝎和狼蝎属的细尖狼蝎;瘦尾蝎科1种,系链尾蝎属的澳链尾蝎.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广东省现有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共107种,隶属52科83属。本文介绍了它们的分布特点,对几种分布状况比较特殊的物种提出了有效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简要介绍了禾本科虎尾草亚科的分类历史。考察虎尾草亚科属上阶元的变化过程,概括不同时期该亚科分类学研究的进展及分类原则,对3种研究方法的不足进行评价。自1990年《中国植物志》第10卷第1分册出版以来,对中国虎尾草亚科植物属种水平的系统变化进行了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虎尾草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指出了虎尾草亚科没有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alkanes in the leaf waxes of over 80 clones of Saccharum officinarum, S. edule, S. robustum, S. spontaneum and from a number of related species have been compared by GLC. The waxes contain predominantly odd alkanes, C27–C35, the major components being C29 and C31. In a number of clones, particularly of S. edule, a homologous series of alkenes was also present. No chemotaxonomic relationship could be derived from the compositions as the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was greater than the interspecific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17.
云南甘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特征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蔷薇科是云南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第5大科,有41属456种,其属种分别占我国蔷薇科的74.5%和52.2%。云南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物征:1)云南蔷薇科属种十分丰富,分别占国产属的3/4和种的一半以上;而且该科植物中原始的、中间过渡的和进化的类群在云南均有分布。2)区系地理成份相当复杂,以包括北温带和东亚等分布类型为主的温带成分占优势。3)蔷薇科在云南的地理分布为5个区。该科植物在滇西、滇西北区种类最为丰富,占总种数的65.7%,其次是中部高原区、滇东南区及滇南和滇西南区较少,滇东北区最少。云南是蔷薇科植物的一个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8.
Data on the occurrence of free and conjugated gibberellins in different tribes of Gramineae are compiled and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their biosynthetic pathways. From the gibberellins detected so far the functioning of both the early 13-hydroxylation and the non-3,13-hydroxylation pathway of GA biosynthesis in gramineous plants can be deduced and the discovery of further gibberellin conjugates may be expected.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和MaxEnt比较中国砂藓属与紫萼藓属植物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紫萼藓属(Grimmia) 172个、砂藓属(Racomitrium) 181个国内分布记录,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 9.3软件,定量预测了紫萼藓属与砂藓属植物在“属”水平上在我国各省区的生境适应性特点.预测结果表明,紫萼藓属植物在浙江(0.7099,综合生境适宜性指数,下同)、江苏(0.6212)、北京(0.5987)、天津(0.5648)、云南(0.5532)、辽宁(0.5515)、台湾(0.5422)、安徽(0.5398)和吉林(0.4945)有较高的气候适应性,而砂藓属植物在浙江(0.889)、上海(0.6564)、香港(0.5897)、台湾(0.5858)、贵州(0.5354)、湖北(0.5039)、云南(0.4885)、重庆(0.4871)、江苏(0.4793)和安徽(0.4552)具有较高的生境适宜性.对砂藓属与紫萼藓属的分布预测范围进行比较发现,砂藓属植物在香港、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湖北、海南和台湾的生境适应性比紫萼藓属的总体上要高,而在江西、福建和湖南,两属的分布概率比较接近,其余省区则紫萼藓属植物的生境适宜性比砂藓的要高.紫萼藓属植物属于典型的温带性种类,其分布主要在高海拨的寒冷地段.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Digitaria brunoana (Gramineae), a new species from Somalia. - Digitaria brunoana, a new species occurring on the coastal sand dunes at Gesira near Mogadishu (Somalia), is described. This new taxon is related to D. longiflora which is distributed in the Tropical Afr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