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州南沙人工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动气象站定点对比观测的方法对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十九涌内红树林小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不同季节太阳辐射的日变化格局基本相同,但夏季遮荫效果可以达到64.98%,是其他季节的4倍以上;红树林的保温效果非常显著,秋冬季林内温度变幅小于林外,而春夏季则相反;红树林对提高林带湿度具有显著作用,全年林内空气相对湿度较林外高出5.40%以上;红树林具有很高的防风效应,平均可以降低风速73.92%,其中春夏季的效果更加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红树林湿地系统的区域小气候调节作用,并为评价红树林湿地围垦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湿地生态能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崔丽娟  赵欣胜 《生态学报》2004,24(7):1480-1485
应用奥德姆 (H.T.Odum)创立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 ,定量分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内的物流和能流。研究认为分析湿地生态效益主要有 4个步骤 ,即 :(1 )建立概念性的能值分析系统 ,全面反映能值分析方法 ;(2 )能值指标系统分析表制作与能值计算 ;(3)能值指标估算 ;(4 )依能值指标系统分析表和能值图解阐述湿地生态效益。通过整理实地考察所获数据和历史资料 ,运用所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其湿地生态系统能值图解和能值指标分析表的分析结果表明 :鄱阳湖湿地的投入量太阳能值为 3.36× 1 0 1 9sej,产出量太阳能值为 3.0 7× 1 0 2 0 sej,初级生产力为 5 .0 4× 1 0 1 9sej,不可再生能源或资源为 6 .35× 1 0 1 9sej,资本投入 /产出中的生态服务、生态旅游和科研工作太阳能值分别有 8.79× 1 0 1 9sej,4 .80× 1 0 1 9sej,1 .0 5× 1 0 1 9sej,总计 1 .4 6× 1 0 2 0sej,进而得出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投入 /产出的效益良好。湿地水禽的太阳能值为 1 .6 1× 1 0 2 0 sej,说明鄱阳湖湿地在保护水禽方面的地位不可替代 ,在长江流域内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经济效益能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丽燕  吴次芳  岳文泽 《生态学报》2009,29(3):1285-1291
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了西溪湿地公园建立前后生态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并通过建立新的能值指标从生态环境和经济角度评价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出效率,以期为湿地公园保护模式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公园建立以后,每年能值总投入增加到原来的1.6倍,能值总产出是原来的1.9倍;能值总产出中经济收入减少,但环境产出大幅度增加,其中有机物质产出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值产出分别是原来的1.5倍和2.3倍.能值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建立以后系统净环境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经济产出率有所降低.研究结果证明,建立湿地公园增加经济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并适当发展湿地旅游增加经济收入,保障系统反馈,能够提高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选取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人上恢复为例,借助湿地大型植物生长控制模型,通过3种不同预案的设置,定量分析外来种无瓣海桑与生态侵入种互花米草之间的竞争关系。研究表明:在有互花米草的滩涂上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在其生物量小于互花米草生物量时,初始生物量大的超过互花米草所需时问短于初始生物量小的;当无瓣海桑生物量超过互花米草生物量后.无瓣海桑生长基本小受互花米草的影响,同时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开始下降。在人工付出劳动相同的情况下(即人人工割除互花米草的频度).初始生物量大的无瓣海桑超过互花米草生物量所需的时间短于初始生物最小的无瓣海桑。  相似文献   

5.
能值分析法用于衡量人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是一种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能值分析这种定量化分析技术 ,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生态经济系统中主要资源的能值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将之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延边地区的电力利用占总能值使用量的 7 84 7% ,分别为美国和日本的 39%和 33 19% ;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为 19 4 5 ,表明该地区处于不发达状态。与此同时延边自治州的环境负荷率仅为0 6 2 7,丰富的资源与较小的环境压力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在此分析基础之上 ,对延边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伟  耿涌  黄斌斌  钟绍卓  高子彦  吴非  尤炜  宋晓倩 《生态学报》2019,39(21):7904-7913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简称海西州)生态环境脆弱,快速发展的工业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在全国生态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能值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热力学理论的环境核算方法。利用能值分析法对海西州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现状进行评估;并应用能值指标评价海西州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对能值指标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海西州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海西州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支撑海西州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总能值投入量为6.69×1024 sej,是2010年总能值投入量的1.94倍。在2010-2016年的7年内,不可更新资源的能值投入占当年总能值投入量的比例均超过90%,而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量与从系统外输入到海西州的能值量占比均较低。基于能值的指标分析显示:海西州的人均能值使用量、能值密度、能值货币比率、环境负载率分别从2010年的8.84×1018 sej/人、1.15×1013 sej/m2、3.05×1014 sej/US$、103.02增加到2016年的1.65×1019 sej/人、2.22×1013 sej/m2、9.12×1014 sej/US$、213.47;而相应的能值产出率、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则分别从2010年的2.66×103和25.84降低到2016年的1.23×103和5.74。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海西州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经济发展对当地不可再生资源依赖较大,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加。为从长远角度实现海西州的可持续发展,亟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对不可更新能源的过度开发。此外,研究结果显示,海西州的能值交换率小于1,这说明研究时间范围内,海西州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需增加单位产品的附加值以促进能值流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55,自引:9,他引:155  
论述了国际生态学最新发展的能值(Emergy)分析方法与原理,并与能量分析作比较研究,任何产品或劳务形成过程中所需投入的直接和间接的一种有效能之量称为其具有的能值;单位能量相当的能值称为该能量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和能值转移率揭示了能量的能质、等级及其真实价值;以能值尺度可衡量比较不同类别的能量,综合分析各种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定量研究生态与经济效率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国际生态学最新发展的能值(Emergy)分析方法与原理,并与能量分析作比较研究.任何产品或劳务形成过程中所需投入的直接和间接的一种有效能之量称为其具有的能值;单位能量相当的能值称为该能量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和能值转换率揭示了能量的能质、等级及其真实价值;以能值尺度可衡量比较不同类别的能量,综合分析各种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定量研究生态与经济效率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生态的能流能值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蓝盛芳 《生态科学》1998,17(1):32-39
应用最新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以能值为共同尺度,定量分析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物流,包括自然环境资源、石化补助能和可更新有机能的能值投入,以及农牧渔业的产出能值;计算得出一系列反映生态与经济的能值综合指标体系,绘制了中国农业总体生产系统能流能值模型图;评估了国家农业环境资源基础、能投结构和能值产出,并与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分析,评价了中国农业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了农业总体结构、能投结构,为农业生产的持续、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为了更好地评价山东省农业种植业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山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中,无偿利用的环境能值贡献率、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贡献率和可更新的有机能值贡献率分别为21.0%、54.5%和24.5%;净能值产出率为5.31,环境承载力为6.42,能值密度为7.22×1011sej·m-2;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52.经分析,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效率相对较高,整体运行状况处于较好水平,但仍处于石油农业发展阶段,应引起关注.为促进山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能值投入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逐步减少石化能源的投入比例.  相似文献   

11.
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0年5月-2003年11月,调查了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鸟类.共记录鸟类133种,水鸟和迁徙鸟分别占总记录鸟类数量的81.7%和70.4%.分别有9种、2种、16种和12种鸟被列为中国红皮书保护种、IUCN保护种、CITES保护种和中国国家Ⅱ级保护种;还有63种被列为中日候鸟协定保护种、32种被列为中澳候鸟协定保护种.不同调查地点,鸟类的种类和数量相差较大,高桥鸟类最丰富,记录到83种鸟;五里鸟类种类最少,仅记录到40种鸟,各地鸟类种的相似性很低.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和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在雷州半岛的种群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雷州半岛鸟类种的丰度和多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种类多、数量丰富,夏季种类少、数量贫乏.冬季和夏季总的鸟类数量(P=0.043)和水鸟数量(P=0.001)差异明显.保护整个沿海红树林湿地是保护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鸟类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湿地多环芳烃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孙娟  郑文教  陈文田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211-1214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天然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本文概述了红树林湿地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分布,其对红树植物的生理毒性效应、红树植物的生物修复作用和生物降解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PAHs在红树林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13.
辛琨  赵广孺  孙娟  刘强 《生态学杂志》2005,24(2):206-208
红树林土壤能够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实现其净化功能.本文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Cu、Pb、Zn、Cd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表土(0~20 cm深)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是5.04、10.36、20.06和0.06 μg·g-1.根据人工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成本,运用替代法和影子工程法对2056 hm2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功能价值进行估算,估算结果表明,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功能价值为5462万元.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指标权重、评价等级和评价方法,对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总健康指数为0.6580,评价等级为Ⅱ级(健康);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标的健康指数分别为0.3469、0.8718和0.7554,说明该评价系统存在一定的压力,而状态和响应方面较好.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目前尚不成熟,进一步研究需重点关注针对红树林特征的评价因子筛选、相关数据的长期定位监测、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定量关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3种红树植物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靖元孝  任延丽  陈桂珠 《生态学报》2005,25(7):1612-1619
研究了淡水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红树植物海桑、桐花树和木榄的生理生态特性。一年后,海桑、桐花树和木榄株高增长量分别为134、32cm和21cm,基径增长量分别为18.2、14.3mm和12.9mm,生物量增长量分别为747、113g/株和55g/株,表明海桑生长最快,桐花树次之,木榄最慢。从2004年1月至12月,海桑、桐花树和木榄各项生理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叶片总叶绿素含量1.91、1.26、0.91mg/gFW,叶绿素a含量1.44、0.93、0.64mg/gFW,叶绿素b含量0.5、0.34、0.17mg/gFW,净光合速率9.67、6.39、3.57μmolCO2/(m2·s),蒸腾速率54、38、24mmolH2O/(m2·s),气孔导度285、222、110mmolH2O/(m2·s),电解质渗出率10.2、12.9、13.5%和SOD活性447、396、386U/gFW。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和水分代谢海桑>桐花树>木榄,植物受伤害程度海桑<桐花树≈木榄。另外,3种红树植物全年的生理生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4~10月份生长较快,大部分生理指标维持高水平,1~3月份和11~12月份由于温度较低,生长比较慢,大部分生理指标处于较低水平。综合比较一年来人工湿地中3种红树植物的各项生理生态特征,结果显示海桑好于桐花树,桐花树好于木榄。  相似文献   

16.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已经大面积入侵并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利用红树植物替代法控制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修复模式已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浙江温州鳌江口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替代互花米草的生态修复区,在3年修复期前后,对修复区和对照区进行植物群落结构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监测,结合沉积物质量与水质变化监测,对生态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的秋茄群落虽结构单一、但生长良好;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2.055;而在互花米草生境中为1.053~2.805,说明对大型底栖动物而言互花米草生境的生态环境状况优于红树林生境。这可能是由于恢复的早期阶段,秋茄树龄小且对水质污染的改善作用不显著,其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偏少。本研究是红树林高纬度分布区生态替代法控制互花米草的典型案例;随着植株的生长,秋茄群落的生态效益将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7.
1960-2010年广西红树林空间分布演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干  代华兵 《生态学报》2015,35(18):5992-6006
为全面摸清1960—2010年广西红树林空间分布及其演变机制,采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不同年度的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分析了广西红树林空间分布动态特点,采用基于斑块的红树林空间演变机理分析方法,研究了1960/1976—2010年广西红树林空间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960/1976年、1990s年、2001年、2007年和2010年广西红树林斑块数量分别为1020、829、1094、1718个和1712个,面积分别为9062.5、7430.1、7015.4、6743.2、7054.3 hm2,近50年间红树林面积减少了22.16%,年均减少0.53%,斑块数量增加了67.8%;斑块平均面积由1960/1976年的8.9 hm2减小至2010年的4.1 hm2,大斑块数量显著减少,斑块破碎化严重;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和海湾,红树林面积和斑块数量的变化量、变化速率均不同;1960/1976年的斑块中,只有24个斑块至2010年时尚保持稳定,占2.4%,绝大部分斑块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1960/1976—2010年,斑块消失(46.1%)、碎化(40.4%)、萎缩(13.5%)是面积减少的主要途径,新增(70.0%)和碎化(29.9%)是斑块数量增加的主要途径,但在不同时期,斑块数量和面积在各个途径上发生的变化量不尽相同;养殖塘和盐田建设(80.0%)、工程建设(10.9%)和围垦(9.1%)是面积净减少的驱动因子,自然过程(92.6%)和人工造林(7.4%)是斑块数量净增加的驱动因子,不同驱动因子在不同时期对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斑块数量变化主要由自然过程作用下通过新增(39.6%)、消失(-9.1%)两个途径,以及养殖塘和盐田作用下通过消失(-15.3%)、碎化(14.5%)两个途径发生,斑块面积变化主要由自然过程影响下通过新增(17.5%)、扩张(12.6%)、消失(-6.1%),以及养殖塘和盐田建设驱动下通过斑块消失(-14.8%)、碎化(-13.9%)、萎缩(-6.6%)3个途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3条断面10个取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14个季度监测获得的溪沙蚕[Namalycastis abiuma (Müller)]密度和生物量数据,阐述了溪沙蚕数量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溪沙蚕栖息密度、生物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均值大小顺序均是:2005年>2006年>2007年>2004年.溪沙蚕密度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而溪沙蚕生物量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不同断面或取样站之间数量差别很大,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高,没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很低.相关分析表明,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与沉积物中的总有机质、中值粒径、硫化物等参数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溪沙蚕2004年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最低值, 2005年到2007年逐年下降,与降雨量的减少趋势是一致的,但溪沙蚕的密度、生物量与降雨量、气温、光照时数、相对湿度均没有显著相关.可见,红树林湿地是溪沙蚕喜好栖息的生境,溪沙蚕对降雨量等气候因子的响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J. X. Jiang  R. G. Li 《Hydrobiologia》1995,295(1-3):213-220
Based on the surveying data obtained in February, May, August and November, 1987, the ecology of Mollusca in mangrove areas in the estuary of the Jiulong River in Fujian Provinc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52 species of Mollusca in the areas, and species and abundance distribution increase with salinity. Biomass and density average 7.99 g m2 and 25 ind. m2 respectively, with higher values in autumn and winter, and lower in spring and summer.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biomass is highest in high tide zones and lowest in low tide zones, and density is highest in mid-tide zones and lowest in tide zo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Mollusca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