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记述了广东南雄盆地早~中古新世上湖组上部发现的裂齿目一新属新种──杨氏华南兽(Huananius youngi gen. et sp. nov.)。新属在上、下前日齿不臼齿化,上臼齿无次尖,下臼齿三角座和跟座均呈V形等方面显得原始。但在颊齿单面高冠,上臼齿原尖前、后脊分别与前、后附尖相连,小尖发育,具初始的次尖架,下臼齿略呈双曲拱柱状,具下后附尖等方面显示了向典型的裂齿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发现在广东南雄晚古新世地层中的北柱兽目和钝脚目各一新种———中间沟柱兽 (Bothriostylopsmediussp .nov .)和大塘南岭兽 (Nanlingilambdadatangensissp .nov.)。中间沟柱兽的个体大小介于南方种 (B .notios)和进步种 (B .progressus)之间 ,但M3尤其是m3相对上述两种更大。大塘南岭兽比池江南岭兽 (N .chijiangensis)个体小、下颊齿跟座窄小、下后尖比下前尖高大。  相似文献   

3.
广东北部南雄盆地的古新世化石最早是在1962—1963年间冬季发现和采集的。有关的初步结果已有简报发表(张玉萍、童永生,1963;杨锺健、周明镇,1963)。1963—1964年间冬季又在同一地区进行了调查和发掘(郑家坚等,1973)。由于这批材料是除北美西部以外,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的较早的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南雄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化石的研究工作在1963年已开始,一部分新订的科、属、种的名称已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因而在一些地层报告中被引用发表;但是,正式研究报告的发表可能尚有一段时间。为了补救这种情况,我们先把部分主要属、种的定义摘要予以发表,以便在有关工作中可以引用和讨论。这里发表的哺乳类,共7属10种(其中包括五个新属和一个新科)。化石全部采自粤北南雄盆地古新统罗佛寨组,时代基本上可确定为中古新世。  相似文献   

4.
1973年,在广东南雄盆地早—中古新世上湖组上部采到一些细齿兽科(Miacidae)化石。细齿兽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肉食类,过去主要发现于北美老第三纪地层。古新世的细齿兽化石我国过去仅在安徽潜山古新统中有少量发现。广东发现的材料虽也不多,但对了解这一科的性质很有价值。本文包括新发现材料的描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在安徽潜山盆地中古新世望虎墩组下部发现的一块具完整颊齿的头骨化石,并据此建立了—新科——丰齿兽科 (Plethorodontidae fam. nov.).包括—新属新种—潜山丰齿兽 (Plethorodon chienshanensis gen. et sp. nov.).根据上颊齿特点,笔者认为它与翼齿兽比较接近,因而暂被放入钝脚目.文中还对这两类动物的有关分类阶元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6.
广东南雄古新世贫齿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广东南雄古新世贫齿类化石(新科)的初步研究结果。文中,对标本的形态特征、系统位置作了摘要叙述,着重讨论了新科与古贫齿类的关系;简单介绍了南雄标本发现的动物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东南雄盆地古新世早期孢粉组合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李曼英 《古生物学报》1989,28(6):741-750
引言根据中国科学院和西德Max-Plank协会的合作课题“上白垩统,特别是白垩系-第三系交界的全球事件”的陆相部分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西德波恩大学古生物研究所组成的综合考察队,分别于1983和1984年9—10月,在广东南雄盆地进行野外工作。我们在南雄盆地的杨梅坑-大塘、堂田-飒门垭、百花潭-武台岗以及南雄县附近的古子坑剖面,采集了近500层孢粉样品。在大塘剖面的南雄组、上湖和罗佛寨组中获得了孢粉化石。其中南雄组中的化石孢粉极少,达不到化石孢粉组合的统计  相似文献   

8.
广东南雄盆地早第三纪红层罗佛寨群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上湖组含有比较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时代确定为中古新世;而上部浓山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一直未确定。1973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队,在浓山组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化石,为确定浓山组的时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这些材料中有两块中兽化石,虽然材料都很破碎,但对于了解该动物群的性质和确定该地层时代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伪脊齿兽科的两个新属,伟锥脊兽和健壮粤脊兽。文中除对以上两属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和对比外,还建立了一新科——伪脊齿兽科,并进一步讨论了伪脊齿兽科的分类位置,以及与冠齿兽科的关系问题。到目前为止,伪脊齿兽科共包括五属,分布仅限于亚洲晚古新世,与冠齿兽的关系较为密切,但还不能肯定究竟哪个属可能是冠齿兽的直接祖先。  相似文献   

10.
这里记述了广东南雄盆地晚古新世浓山组的四种蹠行类,其中有两新种。在亚洲古新统中,蹠行类分布相当广泛,一直延存到晚始新世。亚洲蹠行类从臼齿形态上看,可分为Bemalambda型和Archaeolambda型,前者包括阶齿兽科,还有翼齿兽科;后者有古脊齿兽科、牧兽科和全脊齿兽科。这两个类群可能在古新世早一中期已分化,或许可代表两个超科。我国古哺乳类工作者一般认为冠齿兽的起源与伪脊齿兽类有关,而伪脊齿兽类的牙齿形态与踝节类有某些共同之处,因此,在系统上与可能源出于Deltatheridium状动物的Pantolambda状动物不同。而裂齿类和蹠行类之间分化早,形态差异明显,另为目也许较好。所以,这里使用蹠行目(Taligrada)做于Pantolambda状动物的目名。这里将弗辽洛夫等订的Archaeolambdatrofimovi归入周明镇等创建的Convallisodon。  相似文献   

11.
安徽潜山中古新世一种似裂齿类的哺乳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在安徽省潜山盆地中古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一种似裂齿目的哺乳动物———潜山简齿兽 (Simplodonqianshanensisgen.etsp .nov .)。新属与以往发现的裂齿兽类不同在于上颊齿相对窄长 ,单面高冠现象不显 ,无小尖 ,齿脊不发育。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在广东南雄盆地中古新世地层中发现的岭南(犭亚)兽一新种——进步岭南(犭亚)兽(Linnania progressus sp.nov.)。新种比属型种罗佛(犭亚)兽(L.lofoensis)下臼齿下前尖退化、跟座增长。  相似文献   

13.
广东南雄盆地南雄群的介形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南雄群及其介形类化石在我国晚白垩世非海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占重要地位,主田和杨梅坑剖面主田组和浈水组中有270个样品含介形类化石,计有23属(2亚属)99种(12新种)。南雄群介形类动物群是以Talicypridea,Cypridea,Nanxiongium,Candoniella等4属为主,称Talicypridea Cypridea Nanxiongium动物群(简称Tali cypridea动物群)。该动物群在我国和蒙古的非海相地层中广泛分布,时代属晚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4.
记中国南方广东省南雄盆地晚白垩世一新的窃蛋龙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记述的窃蛋龙类一新属新种:遗忘始兴龙Shixinggia oblita gen.et sp.nov.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于1995年采自中国广东省南雄盆地的始兴县。它具有以下特征:相对短的肠骨前突,肠骨高度与长度之比率大,并且肠骨的前突及后突的腹边缘均高于髋臼的背边缘。遗忘始兴龙还显示另一特征为股骨近端转子嵴内表面具有一大的气孔,胫骨近端也有类似的相对小的孔,而这些孔在其他已知的窃蛋龙类中均没有报道。这是继2003年报道的黄氏河源龙之后,中国南方第二个新的窃蛋龙类化石。  相似文献   

15.
广东南雄盆地罗佛寨群的介形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依据坪岭、武台岗、罗佛寨、城南、枫门坳、修仁、黄茅坪、暖水塘等8条剖面725个样品的研究,系统描述了罗佛寨群的介形类化石21属78种,包括2个新种;建立了罗佛寨群介形类序列,自下而上划分出.Porpocypris globra,Porpocypris sphaeroidalis,Cypris concina,Sinocypris excelsa和Cyprois reniformis 5个介形类化石带.前两个带合称.Porpocypris动物群,时代属晚白垩最晚期.后三带称为Cypris-Sinocypris动物群,时代分别为早、中、晚古新世.  相似文献   

16.
<正>As dinosaurs were oviparous animals, incubation of their eggs was the essential procedure during their reproduction. Physiologically. eggshell microstructures were bound to adapt to the nest environments during incubation if embryos normally developed. Gas conductance estimated from eggshell morphology can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s in nests. Seymour (1979) first estimated gas coaductance of dinosaur eggs from France and Mongolia and indicated that the nest environments of these eggs were all high in humidity, low in oxygen and high in carbon dioxide. Such conditions most likely occurred underground or within incubation mounds. Williams et al. (1984) found similar nest environments of four kinds of dinosaur eggs from Aix Basin in southern Fr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