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粱粒重的双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宝成  刘巧英  江宏 《遗传》1989,11(3):12-14
高粱粒重受四组基因控制,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遗传力较高,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隐性基因为减 效基因。两种基因的分布频率是不均衡的。大值亲本比小值亲本遗传传递力强,杂交一代多数接近或 超过高值亲本,低值亲本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百农64’慢白粉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慢白粉品种‘百农64’与感病品种‘京双16’杂交,F1自交并分别与两亲本回交,获得包括亲本在内的6个世代,分析了‘百农64’慢白粉性的基因数目、遗传力和遗传模型.结果表明,‘百农64’慢白粉性受3对基因控制,其中2对基因的显性作用较强,另1对基因的显性作用较弱;广义遗传力为0.673 0±0.015 8,狭义遗传力为0.299 8±0.132 2;遗传方式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界中,显性现象是广泛存在的。孟德尔将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没有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例如,在豌豆中,高茎对于矮茎是显性,矮茎对于高茎则是隐性。然而相对基因中的显性和隐性  相似文献   

4.
1995年10月至1997年11月,在美国阿肯色大学水稻研究推广中心,用水稻品种LA110和Jasmine-85与水稻品种Teqing、Katy、Mars、LaGrue和Newbonnet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杂交后代和亲本用美国3个主要稻瘟病菌小种(以下简称小种)IB-33、IB-45和IE-1进行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亲本LA110、Jasmine-85、Teqing抗所有3个小种.Katy抗小种IB-45和IE-1,感小种IB-33.Mars抗小种IE-1,感小种IB-33和IB-45.LaGrue感所有3个小种.Newbonnet抗小种IB-45,感小种IB-33和IE-1.所有抗病亲本的抗病基因,其F1分别对相应小种呈现显性抗病性.抗病亲本杂交,LA110与Jasmine-85对小种IB-33,LA110与Teqing、Jasmine-85对小种IE-1,及Jasmine-85与Teqing对小种IE-1,是等位的抗病基因.LA110与Teqing对小种IB-33,及Jasmine-85与Teqing对小种IB-33,分别存在三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病基因.LA110与Teqing、Katy、Newbonnet、Jasmine-85对小种IB-45,Jasmine-85与Teqing、Katy、Newbonnet对小种IB-45,LA110与Katy、Mars对小种IE-1,Jasmine-85与Katy、Mars对小种IE-1,分别存在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性基因.抗病亲本LA110或Jasmine-85与感病亲本Mars对小种IB-33,抗病亲本LA110与感病亲本Mars对小种IB-45,具有两对显性互补抗病基因,当两对显性抗病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出抗性.抗病亲本LA110或Jasmine-85与感病亲本Katy、LaGrue、Newbonnet对小种IB-33,抗病亲本LA110与感病亲本LaGrue对小种IB-45,抗病亲本Jasmine-85与感病亲本Mars、LaGrue对小种IB-45,抗病亲本LA110或Jasmine-85与感病亲本LaGrue、Newbonnet对小种IE-1,分别存在一对显性抗病基因.两个亲本正、反交的遗传表现一致.本文也讨论了LA110、Teqing和Jasmine-85三个抗病品种在美国水稻抗病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张改生 《遗传》1988,10(1):43-44
回交(back cross)是遗传分析、植物育种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也是动植物近亲繁殖(inbreeding)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确切含意是指两个纯合的亲本杂交获得的F,杂种与其两个亲本之一或和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再次交配的方式。有显性回交和隐性回交两种方式,若F,与显性亲本回交,称显性回交;若F:与隐性亲本回交,称隐性回交。在回交过程中,常常把用来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未被用来回交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因为在隐性回交中,用来回交的亲本的被分析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它们与等位基因的另一种配子结合,其子代将只能表现出另一种配子所含基因的表型。因此,回交子代表型的种类和比例正好反映了F,杂种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所以遗传学分析中常用它来验证杂种F1产生的配子类型与比例,由此又把隐性回交称为测交。  相似文献   

6.
小麦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3个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和3个抗性淀粉含量较低的小麦品种按Griffing双列杂交设计配置成15个杂交组合, 以亲本及F1为材料进行了小麦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规律分析, 旨在为高抗性淀粉含量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型保健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在6个小麦品种中, 安农90202和D68-20抗性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好, 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安农90202×04单28和06-5×D68-20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最好, 两者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显著地高于其他组合。小麦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显性程度为超显性。控制抗性淀粉含量的增效等位基因表现为隐性, 且亲本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增减效等位基因的分布不平衡, 高抗性淀粉含量的亲本中隐性基因数量多于显性基因数量。实验中安农90202和04单28控制抗性淀粉含量的隐性基因较多,而宁春18和新春5号含有的显性基因数量较多。同时研究发现小麦抗性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中等, 为36.49%。  相似文献   

7.
用辣椒(Capsicam annuum L.)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估算了5个植株性状的遗传参数。Wr对W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侧枝数、株高、株幅、主茎高和首花节位的遗传都符合加性-显性模型。Wr+Vr与Yr间相关分析表明,侧枝数、株高、株幅、主茎高呈负相关,说明含有更多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小的Wr+Vr值;首花节位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含有更多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大的Wr+Vr值。遗传参数估算表明侧枝数、株幅、主茎高和首花节位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更加重要。株高的遗传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的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两个组合的5个世代——亲本P1、P2、F1、F2和F2:3家系材料含油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分离世代F2及F2:3家系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的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特征。D-2模型是该项研究两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含油量的最适遗传模型,含油量的遗传是由一对加性主基因和加-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的。组合1(1141Bx垦C1-1)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74,表明亲本1141B中主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降低含油量,而亲本垦C1-1中的等位基因增加含油量。多基因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20和-1.93;F2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8.21%和27.17%;F2:3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81.70%和16.80%。组合2(32Bx垦C1-2)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3.74,表明亲本32B中主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降低含油量,而亲本垦C1-2中的等位基因增加含油量。多基因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99和0.93;F2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6.20%,和28.10%;F2:3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为81.00%和14.90%。两组合在F2:3家系世代含油量的主基因遗传力均较F2高,因此认为高含油量育种中在F2:3家系进行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李光发 《遗传》1991,13(5):9-11
对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及其杂交后代籽粒进行吸水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吸水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吸水为显性,不易吸水为隐性,并且表现细胞质遗传效应和亲本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Pi-ta的显性分子标记对寒地稻区水稻骨干亲本合江20号及其衍生品种进行Pi-ta抗性基因传递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基因Pi-ta在亲本合江20号衍生子一代出现的频率为63%,子二代出现的频率为33%、子三代出现的频率为9%,抗病基因Pi-ta的传递与合江20号衍生系谱一致。抗谱分析表明,Pi-ta抗病基因在子代中出现与衍生品种的抗谱正相关,这可能与后代选择过种中抗病基因的丢失有关,这也可能是决定不同水稻品种的稻瘟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遗传》1979,(6)
遗传学试题 一、在玉米中高株基因D对矮株基因d为显性,常态叶基因C对皱缩叶基因C为显性,纯合高茎常态叶植株DDCC与矮茎皱缩叶植株ddcc杂交,F_1代为高茎常态叶,让它同双隐性亲本ddcc回交,得到的后代是: 高茎常态叶 高茎皱缩叶 矮茎常态叶 矮茎皱缩叶 83 19 17 81 问: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如果连锁,交换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梭条花叶病抗性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3个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品种“仪宁小麦”、“徐87633”和“西风”为抗病亲本、以感病品种“镇9523”为感病亲本配制了3个杂交组合,对4个亲本及其杂种后代(F1及F2代)单株的田间抗病鉴定表明,3个抗病亲本的抗性均由核基因控制,为显性遗传方式。“仪宁小麦”和“西风”的抗性受两对表现互补效应的显性基因控制;“徐87633”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选取涉及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266对SSR引物在“仪宁小麦”和“镇9523”间进行筛选,其中108对引物在两亲本间表现多态。根据“仪宁小麦”ד镇9523”F2代单株的田间抗病鉴定结果,采用BSA的方法,将已初筛的108对引物在抗、感池间进行扩增,发现引物Xgwm261在抗、感池间表现多态,表明该引物与“仪宁小麦”的抗病基因连锁,并将该抗病位点初步定位于2DS上。用该标记对F2代224个单株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结果,采用Mapmaker3.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结果显示,该标记与抗病位点间的遗传距离为22.9cM。  相似文献   

13.
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雌雄同株黄瓜强单性结实自交系'6457'和非单性结实自交系'6426'为亲本,建立了5世代联合群体(P1、P2、F1、F2、F2∶3),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单性结实性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符合D-2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4.7,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20.9,多基因显性效应值为25.8.F2的遗传率为56.6%,F2∶3的遗传率为48.7%.因此,对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的遗传改良,可选择强单性结实性材料,通过杂交、回交转移主基因,达到选育强单性结实性材料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金针菇黄色菌株F19和白色菌株F8801为亲本,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两亲本的单核菌株,配对杂交获得F1,从F1的子实体分离单孢菌株,与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进行回交配对,出菇观察子实体颜色,分析菇体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菇体颜色受一对基因(Cc)控制,与不亲和性因子A或B都没有连锁。  相似文献   

15.
蚕豆特矮秆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在国内首次发现的蚕豆特矮秆突变体的优良后代“鄂农 82矮”及高秆品种“启豆1号”为亲本, 研究了株高及其与株高密切有关的两个性状──节间长和节数的遗传。结果表明:株高、节间长、节数3个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母性遗传。供试双亲株高性状存在一对基因的差异,我们用Df-df表示这一基因座的两个等位基因,高秆亲本基因型为Df Df,矮秆亲本的基因型为dfdf,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数量遗传分析表明,3个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高、节长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很重要,显性度接近于1。节数仅受加性效应控制,显性效应不显著。 Abstract:DwarF Enong 82,which derived from the unique dwarf mutant discovered in China,was crossed with the commercial broad bean cultivar Qidou 1.From the crossing six basic generations were generated for studing the genetical behaviors of plant height and two related characters i.e. node length and number of nod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characters were governed by nuclear genes.The difference in plant height between two parents was related to a loci,which was designated Df-df.Generation mea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additive-dominance model was adequate to interpreting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hree characters.The estimates of number of genes controlling these characterswere the same astheresults with Mendlian methods.  相似文献   

16.
连锁值——表述基因连锁强度的新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遗传学中,同一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连锁强度是用交换率表示的.一般而言,交换率越高,基因连锁强度越低.但交换率不是基因连锁强度的最方便的量度,因为利用交换率来计算具有连锁交换现象的杂交后代分离比例时,必须区分相引组和相斥组两种不同的亲本交配情形.在相引组,一个亲本具有两个显性性状,另一个亲本具有两个隐性性状;在相斥组,两个亲本各具有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这两种情形下的配子比例和F_2分  相似文献   

17.
玉米穗部性状的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自交系095和L26为亲本,通过对P1、P2、F1、F2、B1、B26个基本世代联合分析,研究了秃尖长、穗行数、穗粗、千粒重、穗重、单株产量等穗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穗行数、穗重、单株产量的最适模型为D-2模型,即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穗粗、千粒重的最佳模型为B-1模型,符合两对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秃尖长的最佳模型为E-3,符合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本研究利用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阐明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8.
植物人工异源多倍体的遗传及后遗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估计,70%以上的显花植物在其生活史上至少发生过一次以上的多倍化。传统的有关多倍性的观点认为,多倍体基因组应是其双亲基因组的积加。但是,有些合成异源多倍体的基因组发生了广泛的遗传及后遗传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亲本DNA序列丢失、核仁显性、DNA甲基化模式改变、基因沉默、反转座子激活等。亲本序列丢失可能与部分同源序列间重组有关,而亲本基因沉默可能与同源性依赖的基因沉默及RNA干涉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小麦灌浆特性的遗传研究Ⅰ.遗传模型及基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8个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 按Hayman分析法研究了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呈部分显性。籽粒灌浆期的显性方向指向增效,籽粒灌浆速率的显性方向指向减效。所有性状均有较高的狭义遗传力h^2|~N|=0.71-0.93,可在杂种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20.
根据“格子方”实验设计所得资料,分析了小麦千粒重的杂种优势、亲本配合力和F_1组合遗传力。 资料表明,小麦千粒重遗传呈现完全显性到超显性,加性基因效应与显性效应大体上同等重要。一般配合力数值中等大小,广义遗传力数值中等而狭义遗传力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