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柑桔卷叶蛾是杨村柑桔场主要害虫之一,终年为害,尤以4月为害幼果及9月为害将近成熟果而造成大量落果,损失很大。为防治卷叶蛾,本场每年虽用敌百虫20吨以上,也只能基本上控制为害。对生长比较茂密或树干较高的栟柑园,由于喷药很难均匀,往往仍会受害引起大量落果,是造成柑桔减产原因之一。本场柑桔园一般每年使用农药10次左右,主要防治红蜘蛛、锈蜘蛛、卷叶蛾、柑桔尺蠖、潜叶蛾等,由于每次喷  相似文献   

2.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县委、县革委的领导下,在地区农科所植保站的具体指导和山西大学生物系昆虫专业班全体师生的协助下,我们在全县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试验。投入这个试验战斗的有九个公社、五个棉花加工厂、八十个大队、一个农科所等四百五十余人。所用蜂种,采自本地寄生棉铃虫卵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在全县范围内发动广大群众饲养繁殖赤眼蜂的中间寄主——蓖麻蚕九十八万头,繁蜂二亿五千余万头,在八个公社、七十二个大队、一个农科所共放蜂治虫九千二百五十五亩。放蜂后分别在八个公社、十四个大队的七百五十亩放蜂区和对照区进行了群众性的典型调查。调查结果:在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高潮中,山西省和运城地区的领导,都很重视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工作。我们根据上级指示,加快步伐,经过一年实践,对当地赤眼蜂种类、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和田间放蜂等,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并根据计划,在运城地区几个县和广大群众在一起,用680多万头蜂放  相似文献   

5.
利用赤眼蜂携带棉铃虫NPV病毒防治第2、3、4代棉铃虫,以万灵、甲胺磷化学杀虫剂防治作对照.结果显示:赤眼蜂对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平均为33.3%,最高达到37.3%;棉铃虫幼虫病毒感染死亡率为61.3%到70.6%;赤眼蜂带病毒防治田天敌数量、种类明显多于化学杀虫剂防治田,瓢虫、蜘蛛、小花蝽平均百株数量比化学杀虫剂防治田分别高83.6%、100.8%、69.2%,在赤眼蜂带病毒防治田存在的草蛉、猎蝽等捕食性天敌在化学杀虫剂防治田未发现:赤眼蜂带病毒防治田平均虫口减退率为66.19%,化学杀虫剂防治田为70.25%,差异不显著(p=0.05);赤眼蜂带病毒防治田棉花的平均花蕾虫害率为35.97%与化学杀虫剂防治田的34.93%差异也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果树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大面积试验示范表明,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苹果小卷叶蛾、梨小食心虫,寄生率可达90%左右,效果好于化学防治。放蜂园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始终稳定在80.8~98.65%的范围内,而对照园波动幅度颇大。果园赤眼蜂释放技术主要是:①适期放蜂,用性诱剂诱捕,确定始蛾期,后推3~5天即为放蜂始期;②在害虫产卵盛期末前,分4次将蜂放完;③在虫情发生稍重时,亩放12万头蜂即可获得较高寄生率。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赤眼蜂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桃源  杨其佑 《昆虫知识》1991,28(3):160-162
在森林害虫天敌中,松毛虫赤眼蜂是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天敌昆虫。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发现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如防治对象主要是鳞翅目昆虫;效果尚有不稳定现象;幼龄林中利用适宜,中龄林高树林地的效果明显降低,甚至无效果;特别是大量中间寄主来源困难等等。正是如此,国内在研究和应用中发展不平衡,时起时伏。但从大量的实践和连续十多年的应用中,充分地证明了松毛虫赤眼蜂在松毛虫防治的应用方面是经济有效的,特别在低虫口的控  相似文献   

8.
为了指导棉铃虫防控中化学杀虫剂和天敌昆虫协调使用,本文采用浸叶法和玻管药膜法测定了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双酰胺类杀虫剂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幼虫表现出了较高的毒力水平(LC50分别为0.2882、0.3894、0.8609 mg/L),稍低于对照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LC50为0.06493 mg/L);而溴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为3.7638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从对天敌昆虫安全性来看,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性(LC50分别为1.0060、0.9933、1.1541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其LC50为0.1646 mg/L),表现出了较高的安全性;但是,溴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较高(LC50为0.4952 mg/L),安全性较差.本研究将为棉铃虫防控中药剂与天敌协调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防治效果 1.卵寄生率显著提高。田间释放一定量的赤眼蜂,卵寄生率迅速提高,同时随着单位面积内放蜂量的增加,卵寄生率也随之增加。据姜灶、兴仁及县农科所等单位的调查,每亩放蜂一万头的卵寄生率为62.5%,每亩放蜂一万四千头的卵寄生率为72.7%,每亩放蜂一万七千头的卵寄生率为84.7%,而对照区  相似文献   

10.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10余年的大面积试验、示范.肯定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果.放蜂区卵的校正寄生率达70%左右.效果优于化学防治。从夏玉米田寄生卵块中回收蜂种结果看出,在放蜂期12—15天内,橙毛虫赤眼蜂所占的比率为68.9%.证明释放的与收回的基本上仍是同一蜂种,但放蜂结束后蜂种结构发生了倒置变化。同时探明了松毛虫赤眼蜂的种型、放蜂时间、放蜂置、田间生态环境、玉米螟卵置等诸因素与防治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掌握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的发育规律,以保证出蜂期和田间害虫产卵盛期相吻合,提高防治效果;我们在25℃恒温下系统地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寄生于柞蚕卵中各虫态发育情况。结果卵至成虫经12天可发育为一个世代,需有效积温235日度(松毛虫赤眼蜂发育起点温度为5℃)。为便于判断其发育情况和温度的关系,经镜检把其发育进度分为十二个等级(见表1及图)。 参照表1和图,我们就可从实际记录的有效积温中知道松毛虫赤眼蜂虫态的发育进度,或者通过显微镜下挑检观察其虫态特征,即可判断出虫态的级别,根据害虫产卵盛期及天气情况,便可算出出峰期,必要时作不同温度的调节,使出蜂与害虫产卵盛期相吻合。为了验证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与温度的关系,我们对5月中旬几批寄生卵进行自然温度下系统观察,证明是可行的(表2)。  相似文献   

12.
松毛虫赤眼蜂产卵行为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树生  何俊华 《昆虫知识》1991,28(2):103-105
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米蛾的产卵及辨别寄主的行为。文中对产卵行为过程作了较详细的描述。观察表明,该蜂有“学会”辨别寄主的过程,对自身及个体间已寄生卵有很强的辨别力,且与寄主隔离并不影响其辨别力。  相似文献   

13.
14.
<正> 1981年笔者去西藏采集调查期间,于8月底在拉萨市郊(海拔3660米)的西藏农科所的一片草地上,网扫采到一头雌性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该蜂虽在国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是我区危害玉米、谷子、高梁等作物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普遍发生严重,玉米被害株达80—100%,百株幼虫150—200头,多的达400—700头;谷子生育好的地块被害株达20—60%,一般造成减产10—20%左右。螟害是我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过去施用六六六等化学农药颗粒剂,不仅费工,而且还伤害天敌。为了探索安全、省  相似文献   

16.
目前防治棉铃虫使用的药剂,防治三龄后幼虫的效果不够理想,因而在蛾、卵量较大的年份,常因防治不彻底而出现大量残虫,给棉花生产造成很大威胁。1973—1974年我们采用苏州化工厂“辛酯醇钠丙酮法”和连云港市综合化工厂“乙酯液碱法”(中间试验产品)生产的50%辛硫磷,作了些试验,结果表明辛硫磷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用浓度0.005—0.1%的辛硫磷稀释掖对三龄幼虫怍触杀试验,24、48小时后,杀虫率均为100%,显著优于当前常用的杀虫畏、双硫磷、杀虫脒、混灭威等农药。尤其对老龄幼虫是一  相似文献   

17.
暗黑赤眼蜂寄生棉铃虫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在山西南部棉区查到一种寄生棉铃虫的赤眼蜂。经广东农林学院鉴定,是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euprocticlis(Girault)。此蜂分布于欧洲及日本。在山西南部棉区发现,尚属我国首次记载。为我国害虫无敌资源增添了新内容。 一、形态特征 雄 体暗黄,颊、胸部骨片及腹部黑色;触角毛稍钝而短,最长的相当于鞭节最宽处的两倍,前翅臀角上的缘毛约为翅宽的1/6。外生殖器:阳基狭长,阳基侧瓣短,其基部缩窄;腹中突小,其长度相当于D的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羧酸酯酶的毒理学和生物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由时间进程曲线确定了赤眼蜂羧酸酯酶活性测定中的最适反应时间为40min。对两种赤眼蜂单头羧酸酯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活性主要分布在0—1OD/(mg·min)之间,而螟黄赤眼蜂羧酸酯酶活性主要分布在1-4OD/(mg·min)之间。比较两种赤眼蜂羧酸酯酶米氏常数(Km)值,螟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比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高。对氧磷对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差异,而对氧磷对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磷酸三苯酯(TPP)。该文还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羧酸酯酶部分性质与两种赤眼蜂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应用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thuringiensis)粉制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此菌的致病力高,防治效果好,大有应用的前途。应用时,菌剂的浓度应随幼虫龄期的增加而递增,含孢子数的有效幅度为1,500-27,000万/c.c.死亡率可达90-100%。此菌如与稀浓度化学药剂(如666、DDT、敌百虫)混合使用,防治抵抗力较强的4-7龄幼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徐州地区的高粱穗虫,以夏高梁被害严重。常见的种类主要有玉米螟、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nenee)、小穗螟(Cryptoblabes sp.)、粟穗螟(Mampurabipunctella Ragonot)、棉铃虫五种,高粱条螟和高粱夜蛾(Oruza divisa Walker)发生量很少。据1973年我所调查,在高粱灌浆初期的穗虫中以玉米螟占多数;到灌浆中后期以后,以桃蛀螟占多数;抽穗扬花期迟至8月底9月初的夏高粱小穗螟数量上升(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