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龙类药用动物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我国中药地龙类药用动物主要有14个种,分别隶属于钜蚓科、正蚓科和链胃蚓科4个属。包括参环毛蚓Phereti- ma aspergillum(E 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栉盲环毛蚓Phere- tima pectinifera(Michaelsen)、湖北环毛蚓Pheretima hupeiensis(Michaelsen)、直隶环毛蚓Pheretima tshiliensis(Michaelsen)、白颈环毛蚓Pherctima califomica(Kinberg)、中材环毛蚓Pheretima medioca(Chen et Hsu)、秉前环毛蚓Pheretima pracpinguis(Gates)、秉氏环毛蚓Pheretima carnosa(Goto et Hatai)、异毛环毛蚓Pheretima diffringens(Baird)、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Savigny),背暗异唇蚓Allolbophora caliginosa subsp.trapezoides(Ant.Duges)以及日本杜拉蚓Drawida japonica(Michaelsen)。本文对我国地龙类原动物主要种类进行了分类及形态描述,并编制了检索表和检索图,以供鉴别,为地龙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1985—1989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及长白山采集异毛环毛蚓及壮伟环毛蚓标本数百条。据查:这两种蚯蚓均分布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城,北方未见报告。现在东北地区发现,对于研究蚯蚓地理分布及动物区系,将有重要价值。 (一)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3.
贵州梵净山陆栖寡毛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保持得较为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其陆栖寡毛类动物从未有人研究报道过,1985年5月—6月,笔者在梵净山进行了采集,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一、梵净山陆栖寡毛类名录1.日本杜拉蚓Drawida japonica Michaelsen1892;2.环串环毛蚓Pheretima moniliata Chen1946;3.异毛环毛蚓Ph.diffringens(Baird1869);4.云龙环毛蚓Ph.yunlongensis Chen et Hsu1977;5.白颈环毛蚓Ph.californica(Kinberg1867);6.舒脉环毛蚓Ph.schmardae(Horst1883);7.毛利环毛蚓Ph.morrisi(Beddard1892);8.湖北环毛蚓Ph.hupeie…  相似文献   

4.
黄健  孙振钧 《生物技术》2007,17(2):22-26
目的:由于采用新的分类体系,国内外学者通过形态学特征对直隶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 tschiliensis,Michealson,1928)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该文的目的在于将此种给予明确的划分。方法:用采自不同地区的直隶环毛蚓COI基因(534bp)及结合其相应的氨基酸(178个),以陆正蚓(Lumbricus tereistial)为外群,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构建进化树的方法,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系统树将直隶环毛蚓与腔蚓属聚为一族,并得到很好的支持(BP>76,pp≥0.94),种间校正基因距离介于0.006~0.263,种内校正基因距离介于0.000~0.162,结论:因具有交配腔,故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均表明,直隶环毛蚓应属于腔蚓属而不是远盲蚓属。其学名应为Metaphire tschiliensis tschiliensis(Michealson,1928)。  相似文献   

5.
自然水域中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卵常受到敌害鱼类捕食的威胁,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Richerdson)是中华鲟卵的重要敌害鱼类。以中华鲟卵的敌害鱼类瓦氏黄颡鱼为研究对象,选择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为瓦氏黄颡鱼的饵料,以达氏鳇卵(Kalugasturgeon)替代中华鲟卵进行室内实验,通过研究适合瓦氏黄颡鱼摄食的环毛蚓规格,以及环毛蚓干扰瓦氏黄颡鱼摄食达氏鳇卵投放比例,探讨中华鲟卵的保护方法。在水温为(20.0±1.5)℃的条件下,研究了3种不同体长规格[体长(15.3±1.4)cm、(12.0±2.1)cm、(7.7±0.5)cm]实验鱼个体分别摄食3种不同体长规格环毛蚓(体高为0.3cm,体长分别为8、4、2cm)和达氏鳇卵的摄食率;研究了体长为4cm的环毛蚓对3种不同体长实验鱼摄食达氏鳇卵的干扰效果。实验结果表明:3种体长规格瓦氏黄颡鱼均摄食达氏鳇卵;3种体长规格瓦氏黄颡鱼共同摄食的替代饵料规格为体长4cm及以下的环毛蚓;适宜干扰实验所选体长实验鱼摄食达氏鳇卵的饵料为体长4 cm的环毛蚓;当环毛蚓与达氏鳇卵数量比例为1∶1时,可实现达氏鳇卵的保护。研究证明在实验条件下可实现环毛蚓对中华鲟卵敌害鱼类——瓦氏黄颡鱼实施摄食干扰,提示下一步可以尝试选择环毛蚓作为替代中华鲟卵的饵料,进行干扰食卵鱼类摄食中华鲟卵的野外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陆栖寡毛类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笔者在海南岛尖峰岭作林地蚯蚓生态调查中,采得环节动物寡毛类一优势种,经鉴定为钜蚓科环毛蚓属Pheretima的一新种,描述如下。尖峰环毛蚓,新种Pheretima jianfengensis sp.nov.(图1—4) 外部特征:体型较大,体长160—250毫米,宽6—10毫米,体节数131—173(正模标本:160毫米长,6毫米宽,173节)。口前叶为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起出现。  相似文献   

7.
在整理本省收集到的蚯蚓标本过程中,发现透明环毛蚓Pheretima.lumbricata Chen,1936和前定环毛蚓Pheretima antefixa Gates,1935两种蚯蚓的一些特征与过去的记载有较大的差异,为了避免这两种蚯蚓在分类上的混乱,特补充记述于后:透明环毛蚓P.lumbricata Chen系陈义(1936)在重庆采得的13条标本命名的。1959年,陈义在《中国动物图谱——环节动物》一书中略有改动。前两文记载的主要特征是:体无色素,微透明。刚毛退化,不易数清数目。雄孔在一乳突上,雄突外侧有皮褶腔,雄突藏于腔内或突出成一锥形,其内侧有二腺区或二腺区合而为一。受精囊孔二…  相似文献   

8.
对白颈环毛蚓与壮伟环毛蚓的体壁及内脏器官PTC—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蚯蚓具有15种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而壮伟环毛蚓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均超过白颈环毛蚓,也大大超过国产或进口鱼粉氨基酸总含量;加上壮伟环毛蚓个体大,分布广,又耐污染,抗病能力强,所以这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动物蛋白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9.
对白颈环毛蚓与壮伟环毛蚓的体壁及内脏器官PTC-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蚯蚓具有15种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而壮伟环毛蚓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均超过白颈环毛蚓,也大大超过国产或进口于粉氨基酸总含量;加上壮伟环毛蚓个体大,分布广,又耐污染,抗病能力强,所以这量种值得开发的动物蛋白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0.
罗振国  赵越  韩庆国 《动物学报》2002,48(6):777-782
为研究环节动物的神经组织学特性,我们选择生活在我国的环节动物门典型代表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为研究对象,使用若干种兔抗鼠抗体,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与细胞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反应阳性细胞的形态与分布。研究发现,在参环毛蚓脑,咽下神经节,腹神经节所有神经细胞呈NSE阴性;在参环毛蚓脑,部分神经细胞呈NF200阳性,在咽下神经节,腹神经节未观察到NF200阳性神经细胞;在参环毛蚓脑观察到较多ED1阳性细胞;在参环毛蚓脑,咽下神经节,腹神经节均未观察到GFAP阳性细胞;在参环毛蚓脑未观察到NADPH-d阳性神经细胞,而在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节部分神经细胞及纤维NADPH-d阳性。结果表明,参环毛蚓神经细胞的神经细胞特异的烯醇化酶特性,神经微丝蛋白特性与呈型胶质细胞的GFAP特性不同于哺乳动物;其神经组织存在有数量较多的吞噬功能的类似于哺乳动物小胶质细胞的细胞; 参环毛蚓的脑不含有NO能神经细胞,而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节含有NO能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两种生态类型蚯蚓几种消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蚯蚓在有机残体转化和土壤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明确不同生态类型蚯蚓的食性及其消化有机物质的能力,测定了表居型蚯蚓赤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上食下居型蚯蚓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mi)肠道内纤维素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同时还对威廉环毛蚓排泄物中蛋白酶、磷酸酶以及CO2呼吸强度与原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赤爱胜蚓肠道内纤维素酶活性远远高于威廉环毛蚓,而蛋白酶和酸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威廉环毛蚓;两种蝗 蚓肠道消化酶活化的差异与赤爱胜蚓直接以植物残体为食,而威廉环毛蚓以半分解的有机残体上的微生物为食有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饲养环毛 时要注意增加饵料中微生物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报道了三种不同种蚯蚓接种后污泥的处理效果。28 天的培养实验表明: 接种蚯蚓, 特别是体型较大的威廉环毛蚓和杜拉蚓能提高污泥的pH 值, 减少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接种蚯蚓减少了污泥中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 深层种杜拉蚓显著降低了污泥中全氮和全磷含量, 较对照处理分别减少了14.3%和10.3%。接种威廉环毛蚓的处理较对照处理能显著增加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接种杜拉蚓的处理吸收重金属的效果最佳, Cr 和Cu 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威廉环毛蚓次之, 但优于赤子爱胜蚓。结果显示, 在大部分项目中, 杜拉蚓和威廉环毛蚓的作用效果是要优于赤子爱胜蚓, 不同生活习性的蚯蚓对污泥净化效果会有着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湖北远盲蚓异常二例董建华兰州医学院730000Gates,GE(197)在(缅甸的蚯蚓)一书中记载多种蚯蚓的异常。我国钟远辉(198)报道酉阳环毛蚓Pheretinzayouymp。is新种时,叙述该种6条标本出现生殖器官的异常现象,因卵巢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混合酶消化法获得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肠上皮细胞(intestine epithelial cell,IEC),并进行体外培养,成功传代培养至第8代,命名为IEC-P.A.。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IEC-P.A.细胞形态、超微结构进行了鉴定,采用MTT法绘制了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DNA含量并分析其细胞周期和增殖活性。体外培养的参环毛蚓肠上皮细胞汇合后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细胞直径为8±2μm,表面具有大量的微绒毛,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约占总细胞数的93%。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参环毛蚓肠上皮细胞为二倍体,2n=22,核型为n(♂)=x=6m+3sm+2st。该研究成功获得了离体培养的参环毛蚓肠上皮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5.
王斌  蒋洋杨  焦加国  刘满强  陈欢  胡锋  李辉信 《生态学报》2015,35(14):4816-4823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威廉环毛蚓(Metaphire guillelmi)对土壤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了两种不同生活型蚯蚓作用效果的异同。结果表明:蚯蚓活动可显著改变土壤氨基酸含量,爱胜蚓作用下土壤酸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分别增加5.08 g/kg和7.72 mg/kg,环毛蚓作用下土壤酸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分别增加3.86 g/kg和4.44mg/kg。各处理酸解氨基酸均以中性氨基酸所占比例为最大(平均51.9%),酸性氨基酸次之(平均23.3%),而含硫氨基酸(平均14.4%)及碱性氨基酸最少(平均10.4%)。各处理游离氨基酸同样以中性氨基酸为主,平均54.4%,而以碱性氨基酸含量最少,平均仅为7.2%。蚯蚓活动并未改变土壤氨基酸可检出种类,各处理分别检测出16种酸解氨基酸和14种游离氨基酸。土壤酸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在蚯蚓作用下均有明显改变:加入爱胜蚓后土壤酸解氨基酸组分中天冬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增幅较高,均在85.7%以上,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增幅较小在40.7%—62.7%间波动;加入环毛蚓后土壤酸解氨基酸组分中甲硫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和丙氨酸增幅较大,均在71.9%以上,甘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增幅适中,分别为56.8%、55.6%和54.9%;丝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增幅最小,均在40%以下;游离氨基酸组分中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丙氨酸在加入爱胜蚓后增加的幅度较大,增幅在150.0%以上,增幅较为缓和的氨基酸组分有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和苯丙氨酸,介于58.8%—92.1%之间;环毛蚓作用下,天冬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异亮氨酸增幅最大,分别为184.2%、173.3%、163.0%和116.6%;苏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甘氨酸增幅较缓,介于52.3%—92.7%之间;谷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和甲硫氨酸增幅较低,均在33.1%之下;而半胱氨酸在蚯蚓作用下显著降低,降幅为11.8%。对比两种生活型蚯蚓作用效果可知,土壤氨基酸总含量及各组分含量在爱胜蚓和环毛蚓作用下的增加或减少趋势相同(土壤酸解氨基酸组分缬氨酸除外),但改变幅度却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爱胜蚓作用效果优于环毛蚓。  相似文献   

16.
四川新陆栖寡毛类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4、5月,与胡芝勋等同志去峨眉采集陆栖寡毛类。该地寡毛类曾由陈义(1931、1936、1946)和Gates(1935)作过报道。这次调查,又发现环毛属三个新种。记述于下。1.小囊环毛蚓Pheretima exilens,新种 外部特征 体长47—98毫米,宽3.0—5.0毫米,体节59—110(模式标本:68毫米,3.5毫米,97节)。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始。颜色褐色。环带腹面有刚毛(或仅ⅩⅥ节有)。  相似文献   

17.
河北环毛蚓神经系统 一氧化氮合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黄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种类河北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神经系统k 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及阳性纤维的分布,结果表明,河北环毛蚓神经系统中脑神经节背侧有大量细胞呈现NO强阳性反应,胞体和突起染色明显。咽下神经中偶尔能见少数染色较浅的神经元。在脑神经节腹内侧、围咽神经、 咽下神经节外侧部及腹神经链中都有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纤维存在脸染色很深,实验结果表明,在环节动物中作为信息分子的一氧化氮已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湖南长沙等地采集蚯蚓标本,发现腔蚓属Metaphire蚯蚓一新种。记述于下。 1972年Sims和Easton、1979年Easton应用数值分类方法,先后两次订正了环毛属Pheretima蚯蚓。把这一个原来包括了700多个种和亚种的大属,分为8个属,即扁体环毛属Planapherelima Michaelsen,1934、原环毛属Archipheretima Michaelsen,1928、新环毛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答     
问题解答问:环毛蚓的刚毛是运动“器官”吗?答:某些书藉在介绍环节动物门的代表动物——环毛蚓(RheretimaSP.)时,经常称刚毛为其运动器官,这种叫法是不确切的。一般讲,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而刚毛则是由刚毛囊中最底部的一个细胞分泌成的一种几了质...  相似文献   

20.
甘肃陆栖寡毛类一新亚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兰州陆栖寡毛类的过程中,发现一新亚种,现记述如下。 河北环毛蚓兰州新亚种Pheretima tschiliensis Michaelsen lanzhouensis subsp.nov. 外部特征:体长245—310毫米,宽6~7毫米,体节数111~149(模式:长310毫米,宽7毫米,体节139节)。体圆柱形。土黄色、背中线深灰色。口前叶为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始。环带占ⅩⅣ~ⅩⅥ节,较长(7~8毫米),无刚毛和背孔(仅1条标本有背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