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马铃薯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利用婴儿双歧杆菌进行发酵,制备一款新型酸奶。方法采用婴儿双歧杆菌作为发酵菌株,发酵马铃薯牛奶。进行马铃薯酸奶原料的比例、酸奶发酵的温度和时间的探索。结果当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20h、马铃薯汁10%时,酸奶的感官及口味较好。结论利用10%马铃薯汁,牛奶等可初步制备出新型马铃薯汁酸奶。  相似文献   

2.
土壤盐渍化已是影响全球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之一。近些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比重逐年上升,而马铃薯却是一种对盐中度敏感的作物,盐渍化对其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研究马铃薯的耐盐性势在必行。本文对国内外马铃薯耐盐性筛选、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耐盐途径、转基因耐盐马铃薯的研究及其二倍体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具有应用价值的药用蛋白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前期构建的Prbcs驱动的h IL12植物表达载体,导入根瘤农杆菌后侵染马铃薯,通过筛选、分化等过程,获得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结果显示,获得13个独立的转h IL12基因阳性马铃薯株系,GUS染色分析表明外源基因成功获得表达,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本研究获得的Prbcs驱动的h IL12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为下一步利用马铃薯高效表达生产h IL-12蛋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非生物因素诱导马铃薯抗真菌病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病害是限制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生产中控制马铃薯真菌病害的主要手段是喷施化学杀菌剂。随着揭示植物抗病性机理的逐步深入,利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诱导植物、使其增强抗病性的研究已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结合本研究室的一些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利用非生物因素诱导马铃薯抗真菌病害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同时就利用非生物因子控制马铃薯真菌病害的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克隆的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外壳蛋白(CP)基因cDNA,用切口平移法制成^32P标记探针,通过核酸斑点杂交,对马铃薯卷叶病毒RNA,提纯的马铃薯卷法病毒和感染PLRV的马铃薯茎、叶、声  相似文献   

6.
Resource 2003年10卷9期4页报道:已知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疫霉(Phytophthora spp.)引起的严重的真菌病。目前美国商业种植的全部马铃薯品种均高度易感马铃薯晚疫病。为了防治这种病害,最近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植物病理学教授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署的研究员John Helgeson及其同事已利用基因工程,将从墨西哥野生马铃薯(Solanum bulaocastanum)基因组中分离出来的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单基因,转移于栽培马铃薯。结果证实,这些转基因马铃薯可成功地抵抗多种疫霉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我国马铃薯软腐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软腐病是马铃薯细菌性病害中最严重的一种,简要介绍了我国马铃薯软腐病的病原菌、病害性状以及对病害的防治方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为地操纵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将会成为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病害发生与否是一个二分类问题,故本文采用分类模型,将近年北方马铃薯种植区的晚疫病发病数据与气象数据进行结合,探索北方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模型,以预测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时间来指导区域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模型中考虑到气象站到种植区有一定距离,故根据距离将北方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数据分为3个样本集。同时结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采用以日为时长单位的气象数据,利用ROC曲线,确定适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的参数阈值与体系,并进行了历史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北方种植区预报马铃薯晚疫病的整体正确率达到78%,灵敏度为79%,特异性为78%。  相似文献   

9.
【目的】WUSCHE-相关同源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 WOX)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干细胞分化调控、逆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开展马铃薯WOX基因家族鉴定与功能研究,将为马铃薯遗传改良提供优良基因资源与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拟南芥、番茄、烟草和水稻WOX蛋白序列,利用HMMER 3.0和BLASTP鉴定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使用MCScanX软件分析WOX基因家族成员在马铃薯种内及种间的共线性,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ExPASy、GSDS等软件分析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蛋白motif、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基于PGSC数据库中马铃薯转录组数据,分析StWOXs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以可能参与离体再生过程的StWOX5作为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具有不同离体再生能力的4个马铃薯品种(系)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鉴定得到11个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分为WUS、中间和古老共3个进化分支,不同分支中StWOXs基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阴山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阴山地区以及周边34个气象站近30年(1982—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区域分析了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在此基础上,确定以生长季平均温差、降雨量为阴山旱作区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基于GIS技术,利用小网格推算模型对区划指标进行空间插值,制作了阴山旱作区马铃薯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高产区主要位于前山的大部分地区和后山南部一带,中产区主要集中在后山中部和前山西北部地区,低产区集中在阴山北部;同时对马铃薯产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产量相对变率分析了阴山旱作区马铃薯生产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将为阴山旱作区马铃薯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人白细胞介素-12(h IL-12)蛋白在转基因马铃薯叶片中的表达量、遗传稳定性以及组织特异性。[方法]利用RT-PCR检测基因马铃薯叶片中h IL-12基因在RNA水平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转基因马铃薯叶片与块茎中h IL-1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7个转基因马铃薯株系的叶片中检测到了h IL-12的表达,而在相应的块茎组织中未检测到明显表达。在经过2代无性繁殖后,外源蛋白的表达量稳定。[结论]获得了稳定表达h IL-12蛋白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表达量最高达到2.84μg/g总蛋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培育成功抗卷叶病毒转基因马铃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大学张鹤龄教授主持的课题组首次用我国自己克隆的马铃薯卷叶病毒 (中国株 )外壳蛋白基因转化并培育成功抗卷叶病毒的转基因马铃薯 ,专家鉴定认为 ,这一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马铃薯卷叶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病毒 ,严重续发感染可导致减产 80 % ,每年使世界马铃薯减产约 2 0 0万吨。在内蒙古大学张鹤龄教授主持下 ,1993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马铃薯卷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分子克隆”课题。此后 ,他们利用自己合成克隆的马铃薯卷叶病毒 (中国株 )外壳蛋白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 ,经过数年选育 ,获得了性状稳定的 5个品…  相似文献   

13.
农业其他     
描述了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DNA探针检侧马铃薯块茎组织提取液中的马铃薯病毒-X和病毒-M的方法.将马铃薯病毒RNA克隆到M13噬菌体系统中,以产生探针.尽管灵敏性比放射性探针低100倍,过氧化物酶修饰的DNA探针在硝酸纤维素滤膜上与有关病毒样品进行杂交反应时具有高度专一性.利用这一非放射性探针,有可能从1 ^- 2川样品中测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FLP分子标记检测了我国部分马铃薯主要产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地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在200对引物组合中,利用6个菌株筛选出12对多态性好、带型清晰的引物组合。利用这12对引物组合对1997-2002年间采自我国黑龙江、河北、四川和云南4省的50株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92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标记530条,占57.5%。利用NTSYSpc软件中UPGMA算法构建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亲缘关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病原菌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交配型、生理小种和对甲霜灵的抗性无明显的相关性。用POPGENE软件计算了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不高,不同地区种群间分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甲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我国马铃薯恶性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检测各虫态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聚集主要是由马铃薯甲虫各虫态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  相似文献   

16.
为利用Patatinclass-Ⅰ启动子的块茎表达专一性以达到改良马铃薯的目的,利用PCR技术从马铃薯总DNA中扩增出Patatinclass-Ⅰ启动子及信号肽基因,并将其克隆: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CNDA相应片段约94%同源。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疫苗在转基因马铃薯中的表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转基因马铃薯表达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疫苗,将含有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序列的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再感染马铃薯的幼茎外植体。转化植株的再生及温室栽培,Western blot分析表明,83%的转化植株在其块茎组织中表达了重组血凝素,表达量占总蛋白量的0.03-0.04%,结果显示用马铃薯生产口服禽流感疫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罗衎  符波  张丽娟  刘宏波  刘和 《生物工程学报》2014,30(12):1901-1911
同型产乙酸菌是一类具有巨大工业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类群,可利用合成气生成乙醇和乙酸等燃料和化学品。本研究采集城市污泥样品利用Hungate滚管法进行同型产乙酸菌的筛选,并利用其进行H2/CO2气体的生物转化,研究了p H对其乙酸和乙醇生成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同型产乙酸菌混培物组成为永达尔梭菌,纺缍形赖氨酸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等。该混培物最适p H为5-7。p H为7时混培物利用H2/CO2气体得到乙酸浓度可达到31.69 mmol/L。本研究获得了一种可利用H2/CO2合成乙酸的同型产乙酸菌混培物,为合成气生物转化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发根农杆菌A4转化甘薯品种徐薯18和胡萝卜品种天红2号的发根,建立甘薯茎线虫病病原线虫(马铃薯腐烂线虫)的单寄主培养体系。通过该体系对马铃薯腐烂线虫的行为进行观察以及繁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马铃薯腐烂线虫在甘薯和胡萝卜发根上都能正常发育和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2)培养4周和8周后,在甘薯发根上线虫繁殖倍数分别为2.6和50.6倍;在胡萝卜发根上线虫繁殖倍数分别为1.7和9.9倍;相同培养时间内,线虫在甘薯发根上的繁殖数极显著高于在胡萝卜发根上的繁殖数。(3)利用发根系统繁殖马铃薯腐烂线虫,便于研究其行为,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线虫在发根上活动情况,这对研究发根和线虫相互关系十分有利。基于上述结果,初步证实构建甘薯发根单寄主培养体系繁殖马铃薯腐烂线虫是可行的,且优于胡萝卜发根繁殖马铃薯腐烂线虫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扶桑绵粉蚧对植物的致害性,利用马铃薯苗作为寄主植物,通过刺探点位图谱、快速光曲线、为害分级等手段,对扶桑绵粉蚧在马铃薯苗上的取食行为、为害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动力及扶桑绵粉蚧对马铃薯的致害效率进行检测并评价。结果显示,扶桑绵粉蚧对马铃薯苗韧皮部取食的时间超过占给定时间的30%,在叶肉细胞内的尝试性取食时间高达10%;扶桑绵粉蚧为害导致马铃薯苗叶片对强光的耐受能力显著降低;高效率的为害在短时间内造成马铃薯出现黄叶、枯叶甚至枯梢等现象。以上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可在低起始为害密度的情况下快速形成为害,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旦发现扶桑绵粉蚧,需立即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