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管鳞癌p53、c-erbB-2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p53、c-erbB-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181例食管鳞癌中p5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正常食管粘膜均无p53、c-erbB-2蛋白的表达。47%食管鳞癌出现p53表达,p53阳性病例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出现p53表达,p53阴性病例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亦为阴性。p53阳性表达率与患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无关,且与预后无关。51.4%食管鳞癌呈现c-erbB-2蛋白表达,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无c-erbB-2表达。c-erbB-2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c-erbB-2阳性表达预后较差。结果提示,p53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erbB-2表达在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进行p53、c-erbB-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对食管鳞癌进行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L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 erbB 2和 p5 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15 2例乳腺癌组织和 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RP、C erbB 2和 p5 3蛋白的表达水平 ,并将结果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 15 2例乳腺癌组织中LRP、C erbB 2和 p5 3阳性例数分别为 12 2 ( 80 2 % )、 10 2 ( 67 1% )和 69( 45 4% ) ,乳腺对照组织LRP阳性 2 2例 ( 5 5 0 % ) ;乳腺癌组织LRP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 χ2 =10 70 9,P <0 0 1) ,并与C erbB 2 ( χ2 =12 44 0 ,P <0 0 1,γ =0 2 9)和 p5 3 ( χ2 =8 5 0 0 ,P <0 0 1,γ =0 2 5 )表达呈正相关 ;在淋巴结转移组LRP阳性 62例 ( 88 6% ) ,无转移组阳性 60例 ( 73 2 % ) ,LR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 ( χ2 =5 65 4,P <0 0 5 ,γ =0 19)呈正相关。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LRP阳性组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组 ( χ2 =7 0 92 ,P <0 0 1)。结论 C erbB 2和p5 3可能诱导LRP表达上调 ,LRP表达可能与腋淋巴结转移、缩短常规化疗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抗人p53蛋白单抗,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研究了蛋白激酶C(PKC)对CNE-2Z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P5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67.69±2.97。PKC催化区抑制剂Staurosporine(ST)和调节区抑制剂Sphingosine(SS)终浓度分别为2×10-6mol/L和4×10-5mol/L诱导细胞24h后,P5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0.44±4.25和29.19±2.39,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用终浓度为2×10-6mol/L的TPA和终浓度为4ug/ml的OAG分别作用24h后,P5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75±4.34和68.18±4.42,前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后者变化不明显。阳性细胞中对照组和OAG组以胞核和胞浆均着色为主,而SS、ST和TPA组以胞核着色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突变型p53基因在CNE-2Z细胞中有较高表达;通过抑制细胞PKC活性和耗竭PKC含量后,均可降低p53基因的表达;PKC激活剂OAG对该细胞p53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p53的突变和甲胎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和PAP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中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1)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率为100%;(2)正常大鼠及诱癌第4周大鼠的肝细胞均不表达mp53,至诱癌第8周,可见少量肝细胞表达mp53,诱癌晚期的癌结节内大部分肝癌细胞呈mp53阳性表达,mp53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为胞核内棕褐色颗粒;(3)正常大鼠肝细胞不表达AFP,诱癌早期(4~8周)的大鼠肝小叶内可见少量AFP阳性肝细胞,多为小肝细胞,呈散在分布,此后AFP阳性肝细胞逐渐增多,晚期的癌结节内大部分癌细胞呈AFP阳性,AF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为胞浆内棕褐色颗粒。结果提示,mp53和AFP可作为分析肝癌进展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p53对Wnt通路抑制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表达的调节作用,将携带p5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p53)导入到p53缺失的人肝癌细胞株Hep3B中,以RT-PCR技术检测p53对DKK-1表达的调节作用.检测结果表明DKK-1 mRNA水平在转染p53 20h后即有明显升高,其中以32h达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量效关系研究表明在转染剂量为0、5、5、50pfu/cell的Adp53时DKK-1mRNA表达均有显著增高,尤以50pfu/cell时表达水平最高。提示p53能明显诱导Wnt通路抑制因子DKK-1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证明 p5 3和 bcl- 2癌基因蛋白的反向关系 ,我们用 SP法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观察了 p5 3、 bcl- 2、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7和 MDA- MB2 31中的表达情况 ,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反应物进行定量。结果 :MCF7细胞表达 ER和 PR,而 MDA- MB2 31细胞不表达。二个细胞系均表达 p5 3,但 MCF7光密度 (OD)值为 0 .10 0 9± 0 .0 14,而 MDA- MB2 31细胞为 0 .16 78± 0 .0 42 ,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P<0 .0 0 0 1)。二系细胞均可见到 bcl- 2阳性物质 ,但 MCF7表达的 OD值为 0 .10 45± 0 .0 2 0 8,而 MDA- MB2 31细胞仅为 0 .0 5 2 5± 0 .0 113(P<0 .0 0 0 1)。表明 bcl- 2的表达与 ER及 PR的存在有很强的相关性 ,并且与 p5 3的表达呈明显的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7.
HMB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HMB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HMBA可明显上调p21^WAF1/CIP1、p16蛋白表达并增强p21^WAF1/CIP1基因转录,同时对CDK4、Cyclin D1蛋白表达以及c-myc基因转录均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结果表明,HMBA可通过增强p21^WAF1/CIP1、p16基因表达而抑制Cyclin D1-CDK4活性,最终导致细胞进入S期所需的c-myc等基因转录活性下降,从而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ugⅡ)诱发下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MC)肥大的模型,采用地高辛配体(digoxigenin)标记探针的原位分子杂交方法,研究了p53和c-myc基因在血管紧张素Ⅱ促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表达变化。实验分成二组:根据AngⅡ持续作用心肌细胞时间,实验组分别于第一天,第三天和第七天终止培养;对照组是相同时期不加血管紧张素培养的心肌细胞。杂交信号用图象分析仪(MIAS300)进行分析处理,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p53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表达水平与用药时间呈负相关。而c-myc的mRNA在加药促肥大早期(第1天),表达增高,然后逐渐衰减。结果提示:野生型p53及c-myc基因均可能参与心肌肥大的病理过程,而c-myc基因在心肌肥大过程中可能是一个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食管癌中 EB病毒感染情况 ,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及抑癌基因 p5 3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检测食管癌中 EB病毒 DNA的感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 p5 3的表达及肿瘤细胞增殖。结果 :2 4例食管癌中 ,EB病毒 DNA阳性率为 95 .8% (2 3/2 4)。 2 3例阳性病例中存在 p5 3蛋白积聚者为 16例 ,积聚率为 6 9.6 % (16 /2 3) ;1例 EB病毒 DNA阴性者 ,p5 3蛋白染色阴性。 p5 3蛋白积聚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密切相关 (P<0 .0 5 )。结论 :广东食管癌中普遍存在 EB病毒的感染。有 EB病毒感染的病例 ,亦存在 p5 3蛋白积聚。 EB病毒可能与 p5 3的改变有关 ,从而导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 1与p5 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 ,旨在从基因水平进一步探讨预测化学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 P法 )研究 30例肝穿活检的肝癌组织中MDR 1、p5 3和PCNA的表达。结果  30例肝细胞癌中MDR 1的阳性表达率为 5 6 6 7% ,MDR 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MDR 1表达与 p5 3、PCNA表达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通过检测MDR 1基因可以对肝细胞癌病人进行化学治疗敏感性预测 ;肝细胞癌中MDR 1基因表达不依赖于 p5 3和细胞增殖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鼠抗蛋白激酶底物p36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p36在54例肝硬变,79例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HBV、HCV感染情况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p36在肝硬变及肝细胞肝癌中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浆内,在胞浆内弥漫分布,阳性细胞呈灶状或弥漫分布,部分病例癌周肝细胞信号较癌组织为强,p36在肝硬变、肝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8.8%(48/54)及82.3(65/79),HBxAg在两种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0.4%及76%,HCV核心抗原在两种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80%及78.5%;三者同时阳性分别为55.5%及58.2%;p36、HBxAg同时阳性分别为68.5%及64.5%;p36、核心抗原同时阳性分别为74.1%及70.8%,我们的结果提示,肝硬变、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36存在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与HBV、HC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作者应用抗HCVNS3区C33c抗原2B6株单克隆抗体和抗HBxAg多克隆抗体,采用ABC法对102例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组织进行了HCV及HBV抗原定位研究。HCVC3。抗原及HBxAg在PHC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1.4%及74.5%,C33c抗原或HBxAg阳性占所检病例94.1%,相同病例二者同时阳性为61.8%。102例PHC中50例有癌旁肝组织,其C33c抗原和HBx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2%和92%。HCVC33c抗原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浆内,胞核未见阳性信号。C33c抗原阳性细胞在PHC中呈散在、局灶分布为主,在癌旁肝组织呈弥漫分布为主。本文结果提示HCV感染在PHC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人巨细胞病毒重组质粒克隆pBH中扩增并分离了含糖蛋白52kD抗原编码区段;扩增产物经纯化和EcoR Ⅰ酶切后,与相同酶切的高效表达质粒pBV-220重组,构成含人巨细胞病毒糖蛋白52kD抗原编码区段的高效表达质粒pHcMV 52;用此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1,经增殖和42℃温度诱导以及筛选。阳性克隆经12.5%SDS-PAGE表明,外源基因表达蛋白质量占菌体溶解液中蛋白质总量20%。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杂交证实该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PCR技术检测细小病毒H-1DNA在人肝癌与裸鼠正常组织中复制的差异黄青山,马承武,郭兰萍,陈献华,罗祖玉(上海复旦大学生理与生物物理学系,上海200433)关键词:自主性细小病毒H-1及MVM,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人肝癌模型,抑瘤作用,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