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测定三大类成分含量,结合盐黄柏指纹图谱优选盐黄柏炮制工艺。采用HLPC-DAD法测定盐黄柏中6种生物碱以及2种酸类、1种内酯,共9种,3大类成分含量。以AHP法确定各指标成分权重,综合评分结合指纹图谱,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实验,定性定量的分析炮制温度、炮制时间、炒药量对盐黄柏炮制的影响,优选盐黄柏炮制工艺。优选炒制工艺为:180℃,20 min,300 g药材(占容器体积1/4)。三大类成分结合指纹图谱优选的盐黄柏炮制工艺稳定、可行;此外,该方法可用于类似工艺的筛选。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黄柏炭中4种生物碱成分(黄柏碱、木兰花碱、小檗红碱、小檗碱)的一测多评法。实验以小檗碱为内参物,基于HPLC法建立小檗碱与其它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校正因子计算4种成分的含量;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30批黄柏炭样品的含量。结果表明30批黄柏炭样品的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结果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了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因此在缺乏对照品的情况下,以小檗碱为内参物同时测定黄柏碱、木兰花碱、小檗红碱的含量是可行的。该方法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黄柏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川黄柏中萃取分离挥发性成分,得率为4.65%.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28个成分.川黄柏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油酸、棕榈酸、2,4,6-三甲基辛烷、2-十二烯醛、2,4-二甲基-3-庚醇、2-己内酯,5-(1,1-二甲基乙基)、硬脂酸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黄柏抗痛风(gout)的物质基础与潜在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黄柏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得痛风相关疾病靶点;将黄柏有效成分对应靶点与痛风靶点取交集,借助STRING平台及Cytoscape3.9.0软件,绘制交集基因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利用基因注释与分析平台(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微生信云平台对富集结果可视化;借助AutoDock Tools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并对核心化学成分抗痛风炎症作用进行实验验证。共筛选出25个黄柏抗痛风活性成分和70个关键交集靶点,PPI网络分析获得5个关键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γ)、白介素6(IL-6)、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 2);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显示,黄柏作用于细胞迁移的正向调控、细胞分化的负调控、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调控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痛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柏的5个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且结合能较强,均小于-5 kcal/mol;体外实验显示核心化学成分对尿酸钠诱导的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黄柏具有多种潜在的抗痛风活性成分,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多靶点和多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组培广藿香形态特征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产于广州石牌和海南的两个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栽培品种进行组织培养并获得了再生植株.用GC法对广藿香再生植株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藿香两个品种的再生植株生长2~3个月后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生长3个月的再生植株中,原产于广州石牌的广藿香挥发油含量为1.4%,低于原产于海南的广藿香(2.9%);而挥发油的成分中,广州石牌广藿香的广藿香酮含量为375.76 mg ml1,显著高于海南广藿香(7.82 mg ml1).这说明组织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保持了其原植物在形态、挥发油含量和成分上的差异性,为广藿香的品种分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杜仲鲜皮作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讨料液比(1:5~1:60 g·mL~(-1))、提取时间(10~120 min)和提取温度(30~90℃)对杜仲皮总固形物得率及活性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并确定单因素实验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60℃。此条件下,总固形物得率为11.61%,其中活性成分绿原酸得率为0.073%,桃叶珊瑚苷得率为0.704%,京尼平苷得率为0.122%,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得率为0.108%。水提取杜仲皮成分,方法简单,无环境污染和溶剂回收问题,本文为杜仲鲜皮活性成分提取和开发利用提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吴茱萸五加叶和茎皮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从叶中鉴定出28种成分,占叶总挥发性成分的97.31%;从茎皮中鉴定出36种成分,占茎皮总挥发性成分的92.61%。以脂多糖(LPS)刺激RAW 264.7细胞,分别用叶和茎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干预,测定细胞存活率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20μg/m L浓度范围内两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均表现出轻微的细胞毒性,但叶挥发性成分表现出了显著的一氧化氮抑制活性。本研究为开发利用吴茱萸五加这一丰富的民间药物资源并从中寻找新的天然抗炎物质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黄柄钙皮菌的挥发性成分组成,通过气液微萃取技术(GLME)对无饲培养获得的黄柄钙皮菌中萃取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66种组分,占总组分的56.41%以上,占色谱出峰面积的65.58%以上。已经鉴定的组分中,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相对含量是12.12%,其次是二十六烷。组分主要归为酸、酯、烷烃、醇、酮、醛等几大类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GLME/GC-MS萃取技术较适用于黄柄钙皮菌等黏菌的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黏菌的挥发性成分提供新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05份杜仲种质资源叶片6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变异特征,为叶用杜仲的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种质间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程度不同,异槲皮苷含量变异系数(34.42%)最大,变异幅度为1.16~6.92mg·g~(-1),总黄酮变异系数(19.35%)最低,变异幅度为6.70~22.53mg·g~(-1);6种活性成分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2.0以上;不同种质间杜仲叶6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不同地理来源间杜仲叶片的绿原酸、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异槲皮苷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3)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及车叶草苷的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绿原酸与桃叶珊瑚苷、车叶草苷、异槲皮苷、总黄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黄酮与异槲皮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根据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聚类,将杜仲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Ⅳ为高含量类群,可为优良叶用杜仲资源筛选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杜仲种质资源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存在较大变异,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抑制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 JG  Lu PH  Xu XM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4):311-315
中枢神经系统 (CNS)轴突再生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存在抑制再生的蛋白 ,迄今 ,已在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中相继发现至少三个重要的轴突再生抑制蛋白 ,即髓鞘相关糖蛋白 (MAG)、Nogo A和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糖蛋白 (OMgp)。最近的研究又证实 ,这三个不同的抑制成分可能主要通过与一个共同的受体Nogo6 6受体 (NgR)结合而发挥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扩充了对CNS损伤后轴突再生障碍的理解 ,也为探讨CNS损伤的治疗新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河南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 ~2010年采用踏查法和访问法对河南省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两栖动物21种,隶属于2目7科16属;区系组成以东洋界成分为主;蛙科( Ranidae)为优势科,中华蟾蜍指名亚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黑斑侧褶蛙(Peloph...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新鲜的和干燥的香榧假种皮进行精油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连用对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比较;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试比较新鲜的和干燥的香榧假种精油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新鲜香榧假种皮精油中鉴定出42种成分,以单萜类为主,其中柠檬烯最多,约为37.93%,α-蒎烯次之,约为22.86%;干燥香榧假种皮精油中鉴定出48种成分,倍半萜类成分种类明显增多,约占20.93%。新鲜与干燥香榧假种皮精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抑制作用,但新鲜比之干燥假种皮精油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研究结果为香榧生产中大宗废弃物假种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电导率法研究低频超声提取小檗碱成分的产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电导率测试法研究了超声提取对药材黄柏中小檗碱成分产额的影响,和煎煮法,浸泡法相比,低频超声辐照可增强从川黄柏中所提得的小檗碱成分的产额,证实了电导率测定法可作为瞬时,动态反馈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规律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1%溶壁酶加1%玛瑙螺酶(褐云玛瑙螺消化液的冷冻干粉)的混合酶,自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的两株营养缺陷型中获得了大量的原生质体,并比较了渗透压稳定剂、温度、菌丝体的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作用。无机盐类稳定剂(NaCl、KCl)获得了高产量的原生质体,而有机类(蔗糖、甘露醇、山梨醇)做为稳定剂不甚理想。对120和720菌株的原生质体在高渗再生培养基上进行再生试验,再生率分别为52%和65%。  相似文献   

15.
米曲霉两株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的条件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溶壁酶加1%玛瑙螺酶(褐云玛瑙螺消化液的冷冻干粉)的混合酶,自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的两株营养缺陷型中获得了大量的原生质体,并比较了渗透压稳定剂、温度、菌丝体的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作用。无机盐类稳定剂(NaCl、KCl)获得了高产量的原生质体,而有机类(蔗糖、甘露醇、山梨醇)做为稳定剂不甚理想。对120和720菌株的原生质体在高渗再生培养基上进行再生试验,再生率分别为52%和65%。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桉树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品种的桉树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气质联用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树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在被鉴定的成分中,桉叶油素和4-松油烯醇为窿缘桉、尾巨桉、粗皮桉、尾叶桉、大叶桉五种桉树叶片的共有成分;柠檬桉叶的主要挥发成分为(L)-香茅醛和乙酸香茅酯。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桉树叶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辣椒材料离体再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辣椒(Capsicum annuumL.)纯系为材料,对不同材料、外植体种类和激素组合等因素对辣椒植株离体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6-BA/IAA值有利于辣椒外植体的分化再生,而6-BA/IAA值较低则适合于再生芽的伸长;不同辣椒材料的再生能力差别较大;辣椒带柄子叶再生能力比下胚轴强,是较好的外植体材料;12~16 d苗龄的外植体分化频率较高;在供试的8个辣椒材料中‘2096’、‘B4’和‘B7’的再生能力较强。高频率的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B(MS无机成分 B5有机成分) 0.8 mg/L IAA 5.0 mg/L 6-BA 4.0 mg/L Ag-NO3;不定芽伸长的培养基为MB 0.8 mg/L IAA 2.0 mg/L 6-BA 2.0 mg/L GA3 4.0 mg/L AgNO3;高效生根诱导培养基为MB 0.2 mg/L IAA 0.1 mg/L NAA。  相似文献   

18.
核桃树皮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核桃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的研究,从核桃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过IR、1H NMR、13C NMR、EI-MS等分析方法,确定为正三十酸(1)、白桦脂醇(2)、蒽醌类化合物(3)、β-谷甾醇(4)、没食子酸(5).对核桃树皮的粗提取物进行抗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核桃树皮的抗癌成分主要集中在较强极性溶剂萃取部分.对化合物2、3、5进行抗癌、抗真菌的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5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分别有64.78%、46.02%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9.
东北梅花鹿再生茸之胆固醇、神经磷脂、脑磷脂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楚东北梅花鹿再生茸中是否含有胆固醇、神经磷脂、脑磷脂,将制得的东北梅花鹿再生茸精用萃取、离心、薄层层析法(TLC)等方法进行其成分鉴定。经过乙醚、乙醇(50%)的萃取、过滤和沉淀,三次薄层层析法,实验证明:东北梅花鹿再生茸和头茬茸一致,均含有此三种物质。  相似文献   

20.
从黄檗落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phellodenol-A(1),茵芋苷(skimmin,2),phellodenol E(3),黄檗苷(amurensin,4),黄柏苷(phellamurin,5),(2R) -phellodensin-F(6)和clerosterol 3-Oβ-D-galactopyranoside (7).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黄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