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两个月以前,我在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大会上,作思想检讨报告时,曾初步批判了我过去对米丘林生物科学的错误看法。接着读了6月29日人民日报登载“为坚持生物科学的米丘林方向而斗争”一文以后,我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里,按历史和逻辑的顺序,设置了最后一门生物学课程——“达尔文主义基础”。这门课程底主题,是“米丘林学说是生物科学发展底更高阶段”。对这一章以前的材料的研究,能保证学生更好地领会米丘林生物科学底基础。为了理解生物科学发展底更高阶段底特点,必须使学生得到关于以前各阶段的必要知识和关于生物学中先进的唯物主义学派和反动的唯心主义学派之间的斗争底必要知识。  相似文献   

3.
从1950年我们采用了新课本以后,在生物教学上起了很大的改革。由于采用了以米丘林生物学为基础的新教材,就使得我们有条件来摆脱开反动的生物学的枷锁,而能以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米丘林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来武装教育工作者本身,教育未来的青年一代。由于这种新教材的使用,也就伴随着必然要改变老一套的“先生讲、学生听”,“先生做、学生看”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当,也必须很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在教师主导作用之下,发动同学亲自动手。根据教材的目的要求,依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学习“达尔文主义基础”进入下册第四章——米丘林学说是生物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时,学生们开始对米丘林控制生物和改造生物的方法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她们如饥如渴的盼望着教师能指导她们进行米丘林工作方法的实习.在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面前,我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李森科在1948年全苏列宁农业料学院会议上关于“论生物科学的现状”的报告,谈到生物学中一些中心问题,牵涉的范围有达尔文主义、遗传学、生理学、发生学、生态学以及其他许多部门的基本概念。因此,米丘林学说并不局限在某一门学科的狭窄范围内,而是全部生物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正如В.Н.斯托列托夫指出:“唯物主义的米丘林方向与唯心主义的魏斯曼方向之间的斗争,指出了很多一般的有关世界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欣欣向荣的苏联农业和威廉姆斯在农业方面,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为什么首先要学习米丘林和威廉姆斯的学说呢?为什么对于任何一个农业工作者,都必须如此呢?因为他们的学说是生物科学的两个方面.就从生物科学的基本法则、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的辩证统一来说,米丘林和威廉姆斯的继承者——李森科院士告诉我们说:“必须明了死的自然体是活的自然体的来源,活体由外界环境条件所构成和所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学包括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达尔文主义基础,这四门课程逐步深入地讲授米丘林生物学和巴甫洛夫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在各学年的课程中,从生物界中提出具体的事实,并在米丘林生物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最後一门课程——达尔文主义基础——应该有系统地讲授达尔文关於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理论以及米丘林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向学生阐明米丘林学说是发展农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的試驗 (1952年最高單株產量28.5斤) 解放以後,給我们带來了光輝的米丘林学說。我們在学習米丘林生物科学的过程中,知道了浙江农学院和茂名農校相繼發表了月光花嫁接甘藷的試驗成功以後,引起了我校教師的重視,此時我們学習米丘林学說剛好有一年,在米丘林小组裹,大家都認为这是理論结合实踐的好例子。在这一个鼓舞下,我們便於1962年開始進行試驗,初時由於没有月光花种子,便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通报第三期刊载了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草案),这是中央教育部编订的。现在先来谈谈教学大纲中的动物学部分。在教学大纲前面先有个说明,说明动物学课程的主导思想所在,也就是说明动物学这一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动物体与生活条件的统一,动物界的历史发展,理论与国家经济建设的联系。这三条订得很明确。但是前面两条,我个人以为有在後面文字中加以注释的必要。“动物体与生活条件的统一”是米丘林生物科学的精髓,如果在这一条中加一些说明,使教师们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在苏联取得勝利以後,列寧最先就確定了米丘林的工作在生物科学中的意义;不但使米丘林的工作得到進一步的開展,而且使生物学在唯物主义的基礎上發展到嶄新的階段。米丘林的丰富的科学工作証明了有机体与其生活条件的統一,使獲得性遺傳成为不可否認的生物進化的有力依据,完全否定了阻碍科学前進的魏斯曼、摩尔根的反動唯心主义学說。米丘林在他的著作中,由於深刻地全面地研究了植物的發育生物学。他首先指出了植物在其个  相似文献   

11.
无性(营养性)杂交的问题是在有性生殖方法以外的把两个有机体底特性统一成为一个有机体的特性的问题,在米丘林生物科学中占着一个中心的地位。它对於认识有机体遗传性的本质及其定向变异的道路,对於形成具有指定特徵和特性的有机体的工作,都具有莫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从苏联的米丘林生物科学和它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成就不断地介绍到我国来,大家已逐步认识到它在科学理论上的正确性和在农业实践上的重要意义。为了配合我们国家迅速提高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将旧中国原来分散落後的农业准备着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綫很好地向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道路上发展,对於认真学习苏联这—先进的科学,已成为全国广大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生物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贵刊第10期转载“来自大洋彼岸的呼吁”一文,读后感触颇深。我认为取消生物高考,是关系着我国生物学科的兴衰发展的重大问题。众所周知,国际上已公认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将成为领先学科。生物技术已是当前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10日到25日,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在青岛联合召开了遗传学座谈会,邀请国内有关的许多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工作者讨论了遗传学和进化论的若干问题,主要是讨论了米丘林学派和摩尔根学派的论争问题。作者应邀参加了这个座谈会,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写出一些体会供读者参考,并就正于读者。先来谈一谈这个座谈会的必要性。大家知道,几年来我国在学习苏联中曾在某些方面犯了教条主义的毛病。几年来我们几乎毫无批判地接受了李森科关于遗传学和进化论的若干论点,“李森科路线”在米丘林学说的旗帜下成为  相似文献   

15.
米丘林学說的基本原理——“生物体和生活条件的統一”是改造植物强有力的科學武器,我們在教學中只有圓滿的貫彻这一原則,才能提高教学質量,现將我通过教材講授,貫彻米丘林原理的实例,介紹于下,請多多指正。“植物和环境是密切联系着的,任何植物都要求必要的生活条件”这一概念,教材中容易貫彻,如水稻需要水田的条件,如把水稻种在山坡上,把冬小麦种在水田里,它們却不能生活。就可显明交待出了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6.
一.米丘林科学小组组成经过1.成立米丘林科学小组的目的与要求为了贯彻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加强劳动教育,配合正课活动,培养学生研究生物科学的兴趣,积极钻研的习惯和独立操作的能力,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于实践,巩固和发展既得的知识,并要求从劳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性、计划性、纪律性。2.组织和领导初中一、二年级12个班在教师的建议下,3月底成立“米丘林科学小组”,入组条件以自愿为主,但也得适当根据下列标准来吸收:(1)各科成绩优良,其中植物课成绩必须为5分,(2)参加以后保证服从领导,坚持到底。我们计划每班10人。当时要求参加的同学非常的多,  相似文献   

17.
李森科院士著的“农业生物学”是一本极重要的书,是米丘林生物学文献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在苏联对於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农业实际生产,不论过去和现在都起着极其巨大的指导作用。正如该书的新农版中译本的出版前言所说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後,由於毛主席的科学思想领导,苏联选进的农业生物科学的理论与作法,已引起我国农业生物科学界的重视与学习;……。”中译本的出版对於我国生物科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达尔文主义是一门研究生物界发展历史和进化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的创始人是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苏联先进的米丘林科学是达尔文主义发展到最高的阶段,也就是创造性的达尔文主义。因此,要学习现代的米丘林科学,必须学习达尔文主义;达尔文主义是米丘林科学的基础。中央农业部主办的“米丘林农业植物选种及良种繁育讲习班”,在请苏联专家伊万诺夫主讲“米丘林遗传选种与良种繁育学”的同时,特地又邀请了刚来我国讲学的杜伯罗维娜专家讲授“达尔文主义”。杜伯罗维娜专家是北京师范大学和  相似文献   

19.
米丘林生物学的基本规律是有机体与其生活条件的统一。米丘林生物学所揭露的其他很多规律和法则都是由此引出和决定的。学生深刻地,自觉地掌握这条基本规律的实质,是决定他们顺利地理解遗传性及其变异性以及获得性遗传诸法则的重要前题。由於考虑到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统一这一问题,在今後的教材中,对掌握米丘林生物学的其他法则的意义,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特别重视。我运用动物学、植物学教材中为学生所熟知  相似文献   

20.
由于植物教学的特殊性,组织与领导同学们在植物园内按期地进行各种观察、实习、实验,对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以巩固的有系统的米丘林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在农业上的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在自然界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对农业上的实际工作有所准备”,是有突出重要的意义.根据几年来的实际体验,如果学校领导和生物教师本身不重视这一工作,不认真地组织领导同学进行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则很难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不这样做,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就做不到将现实的材料加以概括分析上升为理论得出规律.就不能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达不到“知”“能”“熟”的完整教学过程.教师是教条式的教,而学生则是教条式的学,这样便无法也不可能保证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