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机体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的病理性反应。肥胖引起的IR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研究的焦点。大量证据表明:肥胖过程中,脂肪组织发生系列病理性改变,包括血管生成不足、缺氧、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其中,脂肪组织纤维化是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重塑的表现,目前属于糖尿病及相关代谢异常基础研究的前沿。为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增强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工作人员对这一新兴课题的认识,本文围绕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主要蛋白质成分以及基质蛋白修饰成分,就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重塑、胰岛素抵抗以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机体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的病理性反应。肥胖引起的IR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研究的焦点。大量证据表明:肥胖过程中,脂肪组织发生系列病理性改变,包括血管生成不足、缺氧、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其中,脂肪组织纤维化是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重塑的表现,目前属于糖尿病及相关代谢异常基础研究的前沿。为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增强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工作人员对这一新兴课题的认识,本文围绕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主要蛋白质成分以及基质蛋白修饰成分,就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重塑、胰岛素抵抗以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脂肪组织易获取、组织相容性好且对供体影响小,可作为获得成体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是从脂肪中分离出来的包括脂源性干细胞(ADSC)和基质细胞的异质性细胞群.SVF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已被大量的临床实验所证实,尤其是在美容整形和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早期,SVF通过酶消化法获得,随着近年来在临床中扩大应用,为...  相似文献   

4.
棕色脂肪组织 (BAT)是由棕色脂肪细胞和血管基质成分 (SVF)组成,其中SVF中包括内皮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具有多种分化功能的干细胞,在调节心血管健康与疾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一方面,BAT通过能量代谢以及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分泌的细胞因子对机体产生重要影响。BAT可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发挥抗炎、抗心室重构等作用,从而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发现与应用,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回顾了BAT自发现以来在人体及动物模型上的相关研究进展,论述了其与心血管损伤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大鼠降主动脉雌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冻切片微波修复后,用E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雌激素受体(ER)在雌性与雄性大鼠降主动脉壁的分布,结果显示,ER阳性反应存在于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中,阳性反应强度无性别差异。无段间差异(降主动脉胸段与腹段),血管周围的脂肪组织也可见大量呈阳性反应的细胞,结果表明,降主动脉壁的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存在ER。降主动脉可能是雌激素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6.
肥大细胞(mast cells)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定植到机体各个外周组织后继续发育成熟,在过敏性反应和预防微生物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含有大量肥大细胞,引发人们对脂肪组织中肥大细胞作用的关注。肥大细胞可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脂肪组织,影响脂肪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和各种炎性细胞的活动。更多研究还表明肥大细胞可能参与到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影响疾病的进展。本文总结近年来对脂肪组织中肥大细胞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对肥大细胞在脂肪组织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研究新合成的新型埃博霉素单甲基衍生物对血管新生的影响,以期阐明埃博霉素在肿瘤细胞和血管新生中的效应及其所作用的重要途径,为药物新靶点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首先,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润,明胶酶谱分析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的活性,RT PCR检测MMP2 RNA表达水平|然后以鸡胚绒毛尿囊膜为模型,研究该衍生物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型埃博霉素单甲基衍生物可以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迁移和侵润以及Ⅳ型胶原酶分泌; 2)新型埃博霉素单甲基衍生物可以使鸡胚尿囊膜产生明显的无血管区,对血管新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果说明,新型埃博霉素单甲基衍生物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侵润以及Ⅳ型胶原酶分泌等显著抑制诱导血管新生过程的步骤,最终抑制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8.
Du YY  Wang X  Kong W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3):203-208
血管钙化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衰老的血管.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血管钙化的发生是一种类似于生理性矿化的主动调节过程,而非单纯的钙磷的被动沉积.血管细胞外基质是血管的主要组成成分,对血管起支持、保护作用,且与血管壁细胞相互作用影响其粘附、增殖、迁移、分化等功能,同时又是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储存库.目前的研究显示,在血管钙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表达可能发生了变化,并参与了对钙化进程的主动调节.基质水解酶可能通过基质降解依赖或非依赖的机制,在钙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在血管钙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其对血管钙化的作用,以及基质水解酶对血管钙化过程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脂蛋白(HDL)保护血管的主要活性成分载脂蛋白AⅠ和磷酸鞘氨醇1的细胞表面受体皆存在于脂肪组织,而参与HDL重构的脂质转运蛋白亦在脂肪组织高表达,提示HDL可以通过上述成分调节脂肪细胞能量代谢.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健康人体内和重组的HDL颗粒皆可活化脂肪细胞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并抑制脂肪酸氧化,而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明HDL可能通过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多个受体途径协调激活AMPK活性,从而参与调节脂肪细胞能量代谢.期待HDL对脂肪细胞AMPK的调节作用研究能为防治脂肪代谢异常所致肥胖性疾患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脂蛋白(HDL)保护血管的主要活性成分载脂蛋白AⅠ和磷酸鞘氨醇1的细胞表面受体皆存在于脂肪组织,而参与HDL重构的脂质转运蛋白亦在脂肪组织高表达,提示HDL可以通过上述成分调节脂肪细胞能量代谢.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健康人体内和重组的HDL颗粒皆可活化脂肪细胞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并抑制脂肪酸氧化,而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明HDL可能通过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多个受体途径协调激活AMPK活性,从而参与调节脂肪细胞能量代谢.期待HDL对脂肪细胞AMPK的调节作用研究能为防治脂肪代谢异常所致肥胖性疾患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人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SCs)的分离、体外培养,为其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腹部手术病人皮下脂肪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SCs,观察细胞形态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对第2代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其表面分子CD44表达;取2—4代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1%青链霉素原液、1μmmol/L地塞米松、10μmmol/L胰岛素、0.5mmmol/LIBMX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诱导培养一周,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油红“O”染色定性。结果:人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55h左右;免疫化学染色鉴定CD44阳性;成脂诱导分化一周,可见细胞内有大量脂滴,油红“0”染色可见胞浆内有大量红染颗粒。结论:建立了一种自人体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SCs经济简便的方法,为其能够作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及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能够增殖、迁移、粘附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潜能的一种原始细胞,在修复血管内皮和促进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EPC来源于骨髓,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新研究表明在脂肪组织、心肌中也能发现EPC的存在。EPC与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志物相似,功能上亦接近干细胞,但不具有自我更新的功能。近年来EPC已成为热点问题,对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恶性肿瘤等治疗中全身或局部注射EPC具有更广泛的前景和应用价值。但关于分离培养EPC的方法及细胞表面标志物不完全相同,报道较少,至今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就对于内皮祖细胞基本现状、分离培养技术、分选鉴定及临床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脂肪组织是人体重要的能量贮存器官,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适量的脂肪组织为人体所必需,但过多或过少的脂肪组织都会引起代谢综合征。脂肪细胞起源于血管基质中多潜能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不仅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还可分化为肌肉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等中胚层来源的细胞。从多潜能干细胞到脂肪细胞的发育阶段可被分为三个阶段:(1)多潜能干细胞;(2)前脂肪细胞;(3)脂肪细胞。目前本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的机理以及这些定向为前脂肪细胞的干细胞的来源。该文将对从多潜能干细胞发育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鹿茸的生长期,鹿茸对痛觉和不连续的触摸非常敏感,空间位置感也非常强,说明鹿茸含有丰富的神经系统。鹿茸作为能够完全再生的哺乳动物器官,其皮肤、血管、神经等组织成分也随之完全再生。弄清鹿茸神经再生的调控机制,将为临床上的神经损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或有效途径。该文对鹿茸神经的结构、发生以及再生过程、再生机制等进行综述,旨在为神经损伤后的有效修复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成体组织中,来源于骨髓、脂肪组织等,在体外易分离和培养,是具有塑料粘附性的一群非均质细胞。它们具有分化的潜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分化为心肌和血管。临床前期研究显示,在心脏损伤模型中移植间充质干细胞有利于心肌修复和心血管形成。其作用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再生和旁分泌能力密切相关。在临床应用中,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也可用于异体移植。总之,虽然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它在心脏疾病的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中已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小鼠ES细胞的拟胚体培养和三维胶原蛋白培养系统研究了外源rhTGF-β1对ES细胞分化为血管样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培液中添加外源rhTGF-β1或细胞经基因转染而有过度表达的TGF-β1都对ES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液中添加适量的TGF-β1抗体,则过度表达TGF-β1的ES-T6细胞分化为血管样结构的频率明显地受到抑制,相似于其亲本ES-5细胞的分化水平。在Ⅰ型胶原三维培养系统中的单层ES-5细胞培液中添加rhTGF-β1时,明显地促进ES-5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抗体分别作免疫荧光染色也观察到ES-T6细胞分化产生的上皮样细胞和圆形细胞都显示较强的荧光反应,这些现象提示TGF-β1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成份而行使其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同时,我们在ES-5细胞和ES-T6细胞的分化衍生物中都检测到bFGF的mRNA。因此,TGF-β1在血管样结构形成中的作用,除了它对于细胞外基质成份有关基因的直接调控外,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的bFGF等一类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分化相关的生长因子而间接地行使其生物学功能。在本实验系统中,ES-T6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及血管样结构必需有低剂量RA的诱导,其作用机理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组织工程三大要素为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信号分子,干细胞因其多分化潜能成为热门的种子细胞。血管化问题是制约工程化组织应用于临床的问题之一。利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手段之一是在分离培养得到足够的种子细胞后,通过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外力作用、其他细胞等的调控实现内皮向分化。只有实现了成功的血管构建,工程化组织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近年来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细胞联合培养的方法,观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血管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联合培养在血管的形成、存活、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组织工程血管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就部分细胞联合培养在血管构建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内皮细胞是血管组织工程的重要种子细胞,小肠粘膜下基质(SIS)的生物活性和力学特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组织工程化血管构建中的作用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水平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综述:SIS中所含生长因子的含量、类型和分布;内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并着重对剪切力作用下内皮细胞分泌活性的变化进行综述,从而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类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为明胶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其动态平衡对维持细胞外基质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主动脉的细胞外基质是主动脉中层重要的组成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改变可导致主动脉中层结构的损伤,在主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表达失衡可引起主动脉中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导致主动脉中层结构的损伤,从而促进主动脉疾病的发生。同时,主动脉疾病也可导致血浆中MMP-2、MMP-9浓度的升高。本文对近年来基质金属蛋白酶与主动脉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为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微小RNA是一类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内源性转录后调控分子,其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迁移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皮肤创伤修复涉及复杂的细胞与分子的相互作用网络。近年来研究表明micro RNAs在皮肤创伤修复中发挥调控作用,引人关注。miR-21作为重要的癌基因是目前研究的最多的miRNAs分子之一,其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miR-21参与了细胞增殖与迁移、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等重要修复相关事件的调控。因此,阐明miR-21分子在正常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厘清miR-21表达失调在修复不足和修复过度中的功能,将深化我们对于皮肤创伤愈合基本理论的认识,并为促进创面愈合与防治修复不足和过度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就miR-21分子在正常皮肤创伤修复、慢性难愈性创面和增生性瘢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