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MCF-7多西他赛(DTX)耐药细胞株,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逐步提高多西他赛浓度、间歇诱导的方法,建立人乳腺癌MCF-7/DTX体外耐药细胞模型;耐药曲线检测MCF-7/DTX的耐药特性;流式细胞术比较耐药细胞株MCF-7/DTX及亲本细胞株MCF-7肿瘤干细胞含量的差异。结果:耐药曲线显示MCF-7/DTX比亲本细胞株MCF-7耐药;流式细胞分析显示MCF-7/DTX的细胞干细胞含量为2.59%,MCF-7细胞的干细胞含量为1.28%。结论:采用逐步提高浓度、间歇诱导的方法,建立了稳定、耐药性较高的MCF-7/DTX细胞株;干细胞含量升高是MCF-7/DTX的可能耐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MCF-7细胞株为亲本细胞,采用阿霉素(ADM)低浓度持续加量诱导法建立了多药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Ra,并对其耐药谱、动力学周期分布、表型变化、药物的蓄积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MCF-7/MDRa细胞较亲本细胞的ADM半数致死浓度(IC50)高500倍,撤药培养150天后耐药指数仍维持在200倍以上,并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耐药细胞分化程度低于同步传代的MCF-7细胞,细胞倍增时间与亲本细胞接近,S期细胞显著增加,G1期细胞减少;随着撤药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耐药细胞P-gP、LRP和GSTπ的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有显著增加,ER阳性表达丢失;在稳定生长的撤药培养6天的细胞中仍有ADM蓄积。建立的MCF-7/MDRa模型具有多药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可用于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致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由ABCG2 (ATP-binding cassette G2)介导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其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探讨ABCG2介导的耐药机制并探寻其关键分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参与多种肿瘤耐药,且与乳腺癌MDR密切相关,但它在ABCG2介导的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EpCAM对于ABCG2介导的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CCK8细胞毒性结果证实,相对于人乳腺癌药物敏感株MCF-7,耐药株MCF-7/MX对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X)的耐药性显著增强;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与MCF-7相比,MCF-7/MX细胞中ABCG2高表达,EpCAM表达上调。siRNA法敲低MCF-7/MX细胞中EpCAM可下调其ABCG2表达,并恢复对MX的敏感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现敲低EpCAM可减少MCF-7/MX细胞间连接。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到EpCAM与密封蛋白1(claudin 1)在MCF-7/MX细胞共定位;进一步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敲低EpCAM减少MCF-7/MX细胞中密封蛋白1表达。综上所述,EpCAM可能通过与密封蛋白1相互作用,增强细胞间紧密连接,促进ABCG2介导的乳腺癌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4.
miR-3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mi R-34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研究不多。该研究将合成的mi R-34c成熟序列转染乳腺癌阿霉素(doxorubicin,DOX)耐药细胞MCF-7/DOX,探讨mi R-34c体外逆转MCF-7/DOX细胞耐药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mi R-34c在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OX中的表达,MTS法检测miR-34c对MCF-7/DOX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4c对MCF-7/DOX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DR、MRP以及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E2F3的表达。结果显示,mi R-34c在乳腺癌MCF-7/DOX耐药细胞中低表达,转染mi R-34c可明显增加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流式分析发现,miR-34c可以促进耐药细胞G2期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与对照组相比较,miR-34c转染组细胞MDR、MRP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Bcl-2、E2F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研究表明,miR-34c直接靶向抑制Bcl-2和E2F3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G2期阻滞和凋亡,进而增强MCF-7/DOX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高水平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内在原因,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素。寻求一种抑制MDR活性的抑制剂是提升抗肿瘤药物药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低浓度持续诱导方法建立人乳腺癌细胞(MCF-7)耐药细胞系,结果显示,阿霉素(ADM)、紫杉醇和顺铂对MCF-7耐药细胞系有交叉耐药性,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分别为5.11、3.55和1.79。菌株对肿瘤细胞的逆转活性筛选表明,红棕毛筒腔菌Tubeufia rubra PF02-2和河池毛筒腔菌T. hechiensis XSL05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为敏感性的活性,逆转倍数(reversion fold,RF)分别为3.79和1.07。结果表明,T. rubraT. hechiensis具有开发为MDR逆转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低频脉冲电场对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MCF-7/AD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机制,采用MTT比色法检测MCF-7/ADR的耐药指数和耐药性的逆转倍数,荧光显微镜观察脉冲电场对MCF-7/ADR细胞内DiOC2(3)(P-gp的特异性荧光底物)积累和外排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低频脉冲电场不影响MCF-7/ADR细胞生长的情况下,不同时间的电场作用均能逆转MCF-7/A的多药耐药,对高三尖杉酯碱(HHT)耐药性的逆转倍数在1.429~1.848之间,对长春新碱(VCR)耐药性的逆转倍数在1.473~2.090之间,45min电场作用的逆转效果最好,其次是30min电场作用。药物积累和外排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电场作用45min能使细胞内的DiOC2(3)积累明显增加,而30min电场作用能显著抑制DiOC2(3)的外排。促进药物积累和抑制其外排可能是脉冲电场逆转多药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粉防己碱逆转阿霉素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与抗细胞凋亡作用关系密切。本研究用抗肿瘤药物阿霉素 (5μmol· L- 1 )处理人乳腺癌敏感和耐药的 MCF- 7细胞 2 4hr后 ,观察到在敏感细胞中 ,有较多的漂浮细胞 ,阿霉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而在耐药细胞中 ,细胞形态未发生变化 ,阿霉素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其含量明显减少。阿霉素诱导 MCF- 7细胞的凋亡作用进一步用 An-nexin V - FITC染色法证实。此外 ,用高效逆转耐药性的药物粉防己碱 (2 0μmol· L- 1 )与阿霉素合用处理敏感和耐药的细胞 ,用线粒体荧光染料 Mitosensor TM染色 ,证明合用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 :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细胞周期无关。本研究表明 :粉防己碱能逆转耐阿霉素的人乳腺癌 MCF- 7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mdr1)产物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过表达是最主要的耐药机制。原癌基因c-fos在肿瘤MDR中的作用渐受重视。主要选用人乳腺癌敏感株MCF-7和阿霉素(adriamycin,ADR)筛选的、mdr1/P-gp高表达的耐药株MCF-7/ADR,探讨c-fos在P-gp介导的乳腺癌MDR中的作用。相对于MCF-7,c-fos在MCF-7/ADR高表达。采用shRNA法下调c-fos表达后,MCF-7/ADR对ADR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且mdr1/P-gp表达减少、P-gp外排功能降低。c-fos表达下调可逆转对P-gp介导的乳腺癌MDR的实验结果,为c-fos成为逆转肿瘤耐药诊断和治疗的新靶标,对实现耐药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龙葵碱(solanine)对乳腺癌细胞多柔比星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和对阿霉素(adriamycin,ADM)或多柔比星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CF-7/ADR细胞,转染pcDAN-Med19过表达中介体19(mediator 19,Med19),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ed19和凋亡相关Bcl-2、Bax及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龙葵碱显著降低MCF-7/ADM细胞活力。Med19高表达于MCF-7/ADM细胞,龙葵碱显著抑制MCF-7/ADM细胞中Med19表达,龙葵碱对多柔比星处理的MCF-7/ADM细胞活力的降低、凋亡的促进、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水平的上调及Bcl-2水平的下调可被过表达Med19明显抑制。结论 龙葵碱通过抑制Med19表达而降低乳腺癌细胞MCF-7/ADM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分析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对乳腺癌MCF-7/ADM细胞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MCF-7/ADM细胞在含1.0 mg/L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培养液中培养以维持细胞的耐药性;应用shRNA技术沉默乳腺癌MCF-7/ADM细胞中AEG-1基因表达;采用MTT比色法检测ADM对MCF-7/ADM的细胞耐毒作用,据以计算ADM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EG-1、p53和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Akt、MDM2和Bad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AEG-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MCF-7细胞(P0.05),经shRNA干扰后AEG-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沉默AEG-1基因能显著降低ADM对MCF-7/ADM细胞的IC50(P0.05),促进MCF-7/ADM细胞凋亡(P0.05),并增强ADM对MCF-7/ADM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抑制Akt、MDM2和Bad的磷酸化(P0.05),促进p53蛋白表达(P0.05),降低MDR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沉默AEG-1基因可通过促进MCF-7/ADM细胞凋亡和下调MDR1蛋白表达,以逆转MCF-7/ADM细胞对ADM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P-gp和MDR1在人乳腺癌敏感细胞(MCF-7/S)和耐药细胞(MCF-7/ADR、MCF-7/TAM)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与对三苯氧胺产生耐药机制的区别。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术检测P-g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DR1在三种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MCF-7/ADR细胞中P-gp和MDR1均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与MCF-7/S细胞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CF-7/TAM细胞中P-gp、MDR1均呈低表达,与MCF-7/S细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p和MDR1的高表达是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而并非是乳腺癌细胞对三苯氧胺产生耐药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会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本研究通过制备抗肿瘤多药耐药的靶向给药系统来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以提升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该现象对癌症治疗的阻碍。方法:本文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以含姜黄素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载体、以紫杉醇和磁性粒为核心的抗肿瘤多药耐药纳米粒,使用透射电镜和动态粒径散射仪等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和磁响应性测试后,使用MTT法测定纳米粒对肿瘤耐药细胞MCF-7/ADR的抑制率以探究给药系统的耐药逆转性能。结果:制备的抗肿瘤多耐药纳米粒粒径为105 nm左右,磁响应性良好。所制得载紫杉醇纳米粒包封率为74.74%,载药率为12.40%。纳米粒可以通过磁场和生物素受体介导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对粒子的内化,以增加抗癌药物的蓄积。与游离紫杉醇相比,逆转细胞耐药指数达8.5。结论:纳米系统在维持自身稳定性同时,能够凭借协同作用和靶向作用较大程度提升药物对耐药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两株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稳定的肿瘤多药耐药(MDR)细胞株是肿瘤MDR机制研究的基础,以MCF-7细胞林为亲本细胞株,采用低浓度加量持续诱导和高浓度短期作用分别建立MCF-7/Taxola和MCF-7/Taxolb细胞模型,并对其耐药谱、动力学周期变化、表形变化、细胞侧群分布、药物蓄积等生物学特性比较评价.结果表明,MCF-7/Taxola和MCF-7/Taxolb细胞的紫杉醇(paclitaxel/Taxol)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是亲代MCF-7细胞的525倍和330倍,并且都对多种化疗药物交叉耐药;MCF-7/Taxola细胞S期细胞显著增加,G,期细胞减少;MCF-7/Taxolb细胞各个期变化不大;MCF-7/Taxola细胞P-糖蛋白(P-g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和还原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水平较亲代有显著增加,而MCF-7/Taxolb细胞GSTπ的表达水平较亲代也有显著增加,另外,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两株耐药细胞中表达都明显下降,而两株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都表达丢失;光镜下耐药细胞MCF-7/Taxola明显变大并且形态不规则而MCF-7/Taxolb变化不大;电镜下MCF-7/Taxolb表面纤绒毛成小球状隆起和絮状,而MCF-7/Taxolb表面成絮状:MCF-7/Taxola撤药10天后细胞中有紫杉醇蓄积,而MCF-7/Taxolb中没有紫杉醇蓄积.两个模型都具有MDR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可用于肿瘤MDR机制的研究,通过两种耐药细胞的比较,推测MCF-7/Taxolb细胞是MCF-7/Taxola细胞的一个亚群.  相似文献   

14.
膜结合蛋白SH3GL1参与调控某些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而其对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尚未见报道.为阐明 SH3GL1对紫杉醇耐药敏感性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组化法证实SH3GL1在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组织高表达(P<0.001).Western印迹法证实,SH3GL1在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CF-7/PTX高表达(P<0.01);随后,采用MTT分别检测(0,50,100 nmol/L)紫杉醇处理后MCF-7细胞株增殖情况,同时Western印迹法检测SH3GL1表达,发现100 nmol/L紫杉醇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5);同时抑制SH3GL1表达(P<0.01); 敲减SH3GL1表达后,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CF-7/PTX和MCF-7增殖速率降低(P<0.05),耐药基因MDR1表达降低(P<0.05),p-AKT和p-gp水平下降(P<0.05).上述结果表明,降低SH3GL1表达可以减弱紫杉醇耐药性,增加乳腺癌对紫杉醇的敏感性,这为临床上紫杉醇耐药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性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十分广泛,其中P-gp/mdrl介导的多药耐药是最经典的耐药机制.故本文就MDR1与宫颈癌化疗的关系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逆转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ADM)的耐药性.方法 MTT法测定细胞的药敏性,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耐药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非细胞毒性剂量(320 mg/L)及低毒剂量(1250 mg/L)川芎嗪均能显著降低MCF-7/ADM的IC50(P<0.01),逆转倍数分别为2.13倍和2.82倍;均能显著增加耐药细胞内ADM的浓度(P<0.01).320 mg/L川芎嗪能显著增加耐药细胞的凋亡百分率(P<0.01).结论 川芎嗪具有部分逆转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与增加细胞内ADM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探讨乳腺癌治疗耐药的发生机制并寻找乳腺癌治疗耐药的潜在治疗手段,我们以乳腺癌MCF-7和耐阿霉素MCF-7/ADR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RNA甲基化酶WTAP对其迁移的影响。MTT试验发现阿霉素对MCF-7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大于对MCF-7/ADR细胞的抑制作用。qPCR和western-blot试验发现WTAP在耐阿霉素细胞MCF-7/ADR中高表达,同时transwell试验发现在MCF-7细胞中增加WTAP的表达对MCF-7细胞的迁移没有影响,而在MCF-7/ADR细胞中敲低WTAP的表达会抑制MCF-7/ADR细胞的迁移。western-blot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一作用是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来发挥的。这一发现有助于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产生是临床上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MDR逆转剂已成为肿瘤药物开发领域的热点。MDR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肺耐药相关蛋白等等。多药耐药逆转剂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及其衍生物等等。本文主要介绍了MDR的作用机制以及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应用BMMS-03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MTT实验、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观察细胞克隆形成、增殖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受到了明显的抑制,β-catenin及其下游靶蛋白c-Myc、Bcl-2、PCNA和survivin的表达被明显下调,MCF-7细胞浆和细胞核内β-catenin的表达被明显抑制.BMMS-03细胞中Dkk-1的表达水平与MCF-7细胞相比较高.利用抗Dkk-1的抗体中和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Dkk-1后,可明显拮抗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对MCF-7细胞中β-catenin及c-Myc表达的抑制作用,基因转染使MCF-7细胞过表达Dkk-1后,MCF-7细胞的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明显下调.同样经基因转染使BMMS-03细胞过表达Dkk-1后,其条件培养液可进一步下调MCF-7细胞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BMMS-03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恶性表型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释放Dkk-1抑制乳腺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受体-α36 (estrogen receptor-α36, ER-α36)在乳腺癌细胞中对顺铂耐药性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考察了ER-α36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ER-α36对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和机制。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顺铂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ER-α36的上调。细胞计数8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显示,过表达ER-α36显著提高了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而敲低ER-α36则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5μg/mL顺铂处理可激活EGFR/HER-2/ERK信号。敲低ER-α36可显著抑制MCF-7/DDP或MCF-7/ER-α36细胞中EGFR/HER-2/ERK信号的激活。抑制EGFR/HER-2/ERK信号可降低MCF-7/ER-α36细胞的增殖能力。总之,本研究证明ER-α36的上调通过激活EGFR/HER-2/ERK信号提高了乳腺癌细胞的顺铂耐药性。靶向ER-α36可能是提高顺铂敏感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