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白细胞介素—8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细胞介素-8(IL-8)是一种在炎症反应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本就IL-8的基因,蛋白质结构,作用机理及抗炎促炎机理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外部感染等引起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由活化的胶质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包括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趋化因子等)和抗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10、转化生长因子β等)。海马作为学习和记忆相关的重要结构,其神经元再生受损可能与年老所致认知功能下降以及阿尔兹海默病、抑郁等疾病有关。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作为大脑损伤及许多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并发症,对神经元再生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炎性因子的种类、释放的时间及含量不同,可对神经元再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志明  王铭洁 《生理学报》2021,73(3):501-50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开展细胞因子相关研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方向.细胞因子由不同类型的细胞产生,作用于一系列靶点,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概述了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主要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其作用机制,归纳了现阶段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因子的针对性治疗措施,并对细胞因子在...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血管病是人类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炎症因素作为重要危险因素已得到研究者共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参与了从早期内皮功能障碍到晚期斑块破裂的AS形成的各个阶段。CANTOS研究作为测试AS炎症假说的第一个大规模临床试验,为寻找IL-1β介导的炎症性AS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依据。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一种识别受体,可引起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激活,产生和释放成熟的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参与炎症反应发生发展。本文对胆固醇结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流动力学改变,斑块内细胞代谢方式变化等对NLRP3炎症体激活机制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途径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通过对NLRP3及其相关通路的研究,为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与炎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所有细胞因子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炎症反应,其中以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与炎症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具有广泛的调节和效应,在诱导炎症反应中,具有多效、高效、协同、相互诱生和激发其它炎性介质级联反应的特征。对疾病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通心络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抗炎、保护内皮、抗氧化及稳定斑块等作用,现就近几年来有关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巍  谢正德 《病毒学报》2019,35(3):557-564
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产生,是宿主针对各种侵入病原体产生先天免疫应答的重要介质。这些促炎细胞因子从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分泌,被称为炎症小体的多蛋白复合物严格调控。根据炎症小体识别蛋白的种类,炎症小体主要分为两类,即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和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与其他宿主防御机制不同,炎症小体活化后,会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18的成熟及分泌。适量的促炎细胞因子有利于控制病理性感染,但如果过量,则会对机体造成一定免疫损伤。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有关病毒感染对炎症小体的激活和抑制机制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了炎症小体在参与天然免疫反应及病毒感染致病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发病率高,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全身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低氧和再氧合而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引发炎症反应而导致心、脑血管为主的多系统损害。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表明,一些循环水平的炎症因子在OSA患者中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相关。包括细胞粘附分子如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选择素(selectins),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趋化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是OSA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机制,OSA后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OSA后炎症因子启动及血管内皮调节的新近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一类重要的精神心理疾病,其因高患病率、高致残性和高疾病负担等特征成为困扰全球的严重健康问题。一般认为,抑郁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性别差异、慢性应激、饮食行为方式及药物、酒精的滥用等有关。目前关于该疾病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仍未明确,研究者提出了诸如单胺能神经递质紊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紊乱、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等学说。基于最新研究证据以及临床工作中传统抗抑郁药效果不佳的客观事实,细胞因子学说近年来备受关注。现阶段关于细胞因子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促炎细胞因子,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新分子、新机制被不断揭示。本文从炎症反应的角度对抑郁症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针对目前临床抗抑郁治疗的低应答率现状,提出新的诊疗策略,即抑郁症患者入院时检测炎症反应水平,对高炎患者联合使用抗炎治疗,旨在解决由于高炎状态导致应答率不理想的难治性抑郁症。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进而在损伤组织的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通过切割法建立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断尾再生模型,针对伤口愈合阶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1(IL-1R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组织细胞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显示:6种细胞因子在断尾脊髓和椎骨中的骨系细胞中均呈阳性。断尾创面组织及其附近鳞片下方真皮层中IL-6阳性细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断尾后3 d达峰值194.3±24.9。断尾后3 d,创面IL-8阳性细胞数目为107.7±12.7,超过真皮层的43.7±9.1。IL-1β和IL-1R1阳性细胞数量先增后减,伤口部位的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真皮层(P<0.05)。TNF-α阳性细胞由0.5 d的126.3±35.0增至3 d的190.3±12.1。IL-10阳性细胞断尾后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断尾后0.5 d伤口部位阳性细胞达201±17.8,显著...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的重要原因是病变部位炎症反应的加剧,而巨噬细胞作为粥样斑块内主要的炎症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主导作用.血管紧张素Ⅱ作为一种重要促炎因子,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激活斑块内的巨噬细胞,上调各种炎症因子,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Ⅱ受体阻断剂、调血脂药、干扰素-β、雌激素等药物可减轻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T辅助细胞(Th)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Th1、Th2和Th17三个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等,促进细胞免疫;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5、-6、-10、-13(IL-4、IL-5、IL-6、IL-10、IL-13)等,促进体液免疫。正常情况下Th1/Th2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变化是体内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免疫平衡变化的基础,与疾病发生和预后关系密切。Th17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7参与固有免疫和某些炎症反应。Th细胞在炎症所致的诸多疾病的形成、发展及转归中发挥巨大作用。研究证明吸烟可促进炎症形成而致多系统疾病,特别是肺部疾病,这与T细胞分化和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状态相关,本文对Th细胞与吸烟所致肺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3是最近新命名的细胞因子。由Th2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3基因与IL-4基因紧密连锁,两者在蛋白结构上有较大同源性,并共用一相同受体亚单位。白细胞介素13与IL-4有广泛相似的生物学功能。白细胞介素13在抗炎过程以及IgE介导的变应性疾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噬作为真核生物细胞遭遇各种应激压力时发生的一种基本应答方式,参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使细胞在各种应激条件下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状态。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是生物体内防御病原微生物的固有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NLRP3炎症小体通过激活胱天蛋白酶-1(caspase-1),从而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和分泌,继而介导炎症的发生。众多研究表明,自噬能够负向或正向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同时,NLRP3炎症小体也会逆向影响自噬的作用。本文对自噬包括选择性自噬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激活自噬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从而在炎症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炎症体(innammasome)是一种多蛋白复合体,通过激活半胱天冬酶一l(caspase-1)调控白细胞介素-lβ(IL-1β)和IL-18的加工和成熟,进而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体作为炎症和细胞死亡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天然免疫和免疫炎性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就炎症体的结构与作用机制、信号调节及相关疾病等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哮喘(asthma)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常见疾病,以慢性炎症和气道重塑为其病理特征。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 IL-37)曾被称为IL-1家族成员7(IL-1 family member 7, IL-1F7),共有5种不同的亚型,为IL-37a~e,其中IL-37b是最大的剪切变异体。研究发现,IL-37b是免疫应答和炎症的天然抑制剂,细胞内非分泌型和分泌型IL-37b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靶细胞内炎性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IL-37在哮喘、过敏性鼻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是一种新的潜在治疗炎症性疾病的靶点。现就IL-37的生物学功能及国内外IL-37在哮喘及其他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期为IL-37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哮喘等炎症性疾病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长期禁食危重症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已禁食14天以上的危重病人56例,分别于实施肠内营养前,实施肠内营养后第1,3,7天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白细胞介素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水平,分析肠内营养实施前后指标。结果:实施肠内营养第1,3天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肠内营养第7天CD4、CD4/CD8水平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CD3、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在长期禁食后恢复肠内营养后初期全身炎症反应明显,随着实施过程逐步减轻,并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具有易损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或蚀损,继发血栓形成,并引起具有严重危害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炎症反应是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主要因素,参与反应的炎症因子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一个促炎症因子,会增加斑块的易损性,而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主要的抗炎症因子,则具有抗动脉硬化及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IL-18/IL-10的比值代表了机体促炎性与抗炎性动态平衡的状态,其比值失衡可能是影响斑块易损性的重要因素.近来有研究认为,IL-18/IL-10的比值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冠脉事件的预测因子.文章就近几年来有关IL-10、IL-18及其比值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ABCA1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介导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和抑制炎症。载脂蛋白与ABCA1的相互作用可激活多个信号通路,包括JAK2/STAT3、蛋白激酶A(PKA)、Rho家族G蛋白CDC42和蛋白激酶C(PKC)等信号通路。ABCA1通过修饰细胞膜脂筏或直接激活信号通路而介导脂质流出和发挥抗炎功能。对这些信号通路的认识,能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王欢  王淑敏  陈长宝  李玉 《菌物学报》2020,39(5):917-922
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异名为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是我国珍稀的食药用菌。为探究其镇痛、抗炎和抗偏头痛的药理作用,本研究初步探究了黄绿卷毛菇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F. luteovirens,FLW)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机体抗炎和镇痛的作用。SD大鼠灌胃给药不同剂量FLW,硝酸甘油诱导造模后,观察行为学变化,并测定偏头痛大鼠血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水平变化。结果表明,FLW给药组可以显著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清中NO、IL-6和IL-1β的水平;同时,可显著提高下丘脑组织中5-HT、DA和NE的水平,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