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日本白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远东  张纯  刘少军  陶敏  曾琛  刘筠 《遗传学报》2006,33(5):405-412
分别用遗传失活的散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L.)、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精子诱导日本白鲫(Carassius cuvieri)进行雌核发育.未经冷休克处理,用UV照射过的镜鲤的精子(其最佳UV照射剂量为4 200 mJ/cm2)与日本白鲫卵子受精获得(32.4±3.3)%雌核发育单倍体和(0.7±0.3)%杂交二倍体,而照射过的团头鲂精子(其最佳UV照射剂量为3 600mJ/cm2)与日本白鲫卵子受精得到了(33.8±1.4)%雌核发育单倍体和(0.5-±0.3)%杂交二倍体.日本白鲫卵子分别经灭活的镜鲤、团头鲂的精子激活(精子经各自最佳UV剂量处理),施以冷休克处理(受精后2min,0-4℃,40min),其孵化率分别为(27.8±2.1)%和(29.4±3.3)%,发育到摄食期,其正常的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分别为(15.7±3.4)%和(23.6±4.1)%,在镜鲤实验组中,其正常的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占孵化鱼苗总数的56%,这比团头鲂实验组中正常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的比率(达到80%)低,结果表明诱导日本白鲫雌核发育,与母本遗传关系远的团头鲂精子较镜鲤的更有效.从染色体数目、外形特征和性腺结构等方面证实雌核发育后代的生物学特性.雌核发育日本白鲫全为雌性,这表明其雌性是同配XX型.雌核发育日本白鲫在生产上将有着潜在的价值,如比普通日本白鲫长得更快,抗病能力强等.所有的雌核发育日本白鲫的染色体数目都是100,而所有的团头鲂与日本白鲫的杂交后代都是三倍体(3n=124),新三倍体鱼在鱼类养殖和理论研究中将存在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培育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全雌品种,研究通过细胞荧光染色后进行细胞学观察确定人工诱导泥鳅雌核发育的热休克起始时间,并进一步利用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对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泥鳅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二倍体泥鳅受到灭活的鲤(Cyprinus carpio)精子刺激后,第二极体与卵核分开的时间在人工授精后3—5min;卵子在人工授精后3.5min后再热休克2min的诱导孵化率达到10.26%。通过分析野生型泥鳅胚胎、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泥鳅胚胎、泥鳅×鲤杂交胚胎和单倍体泥鳅胚胎的发育,发现部分雌核发育的胚胎可以正常发育,而杂交胚胎和单倍体胚胎会出现明显的发育障碍。核型和流式细胞检测分析表明利用本研究获得的热休克参数进行处理可得到二倍体雌核发育子代,二倍率达64.71%。研究从细胞学层面获得泥鳅雌核发育的诱导参数,可为利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开展全雌泥鳅育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不同倍性鱼的血细胞和精子DNA含量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 以红鲫 (2n=100) 为母本及湘江野鲤 (2n=100) 为父本的杂交后代的F1-F2 为二倍体 (2n= 100)。在二倍体 F2 个体中, 存在能分别产生二倍体卵子和二倍体精子的雌、雄个体, 二倍体卵子和二倍体精子结合, 形成了两性可育的四倍体鱼 (F3)。目前四倍体鲫鲤已连续繁殖了 12 代 (F3-F14), 形成了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四倍体鱼群体 (4n= 200) (Liu et al.,2001; 孙远东等, 2003)。雌性四倍体鲫鲤产生的二倍体卵子经紫外线照射的散鳞镜鲤精子激活后,无须染色体加倍处理, 可发育为全雌性二倍体雌核发育后代 (G1) (2n=10…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鲇(Silurus asotus)♀×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杂交受精卵,对杂交F1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以期了解杂交鲇早期发育特征并进一步验证鲇与南方鲇杂交的可行性。用0.3%胰蛋白酶液对受精卵进行脱黏处理,在Leica MZ16 A体式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拍照。早期每隔15 min观察一次,发育至原肠胚阶段后每隔30 min观察一次。受精卵及胚体大小长度等用Leica DC500照相系统自带软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鲇(♀)×南方鲇(♂)杂交受精卵呈圆球形,草绿色,吸水后膨胀,卵径(2.50±0.14)mm,卵膜外形成一层较厚胶膜且黏性较强。在水温(24.5±0.6)℃的情况下,受精卵在受精后48 min形成胚盘,1 h 35 min开始卵裂,4 h 23 min进入囊胚期,7 h 22 min时达到原肠胚期,11 h 23 min发育至神经胚期,随后进入器官分化和逐渐完善的阶段,28 h 49 min开始出膜,40 h 33 min全部出膜。杂交胚胎的平均受精率为89.7%,孵化率为55.3%,初孵仔鱼畸形率为5.9%,表明南方鲇与鲇的精卵不亲和性程度较小,二者杂交可行。总体上看,鲇(♀)×南方鲇(♂)杂交F1胚胎发育时序、器官分化进程与其母本鲇基本相同,呈现"偏母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5.
远缘杂交导致不同倍性鱼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远缘杂交可以使基因组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中,从而导致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都发生改变.本文描述了在红鲫(♀)与鲤鱼(♂)的远缘杂交后代中,形成了F3~F18两性可育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4n=200,简称为4nAT).4nAT的雌、雄个体分别产生的二倍体卵子和二倍体精子,经过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在没有染色体加倍处理情况下,分别发育成雌核发育二倍体后代和雄核发育二倍体后代.其中雌核发育体系衍生出具有遗传变异的改良四倍体鲫鲤和改良二倍体鱼,二倍体杂交鱼产生不减数的配子的现象与减数分裂前核内复制或者核内有丝分裂或者生殖细胞融合有关.用雄性4nAT与雌性二倍体鱼进行倍间交配大规模制备了不育三倍体鱼.在红鲫(♀)与团头鲂(♂)的远缘杂交后代中,成功地获得两性可育的天然雌核发育红鲫(2n=100),不育的三倍体鲫鲂(3n=124)以及两性可育的四倍体鲫鲂(4n=148),此外,还制备了两种五倍体鲫鲂(5n=172;5n=198).该文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倍性鱼的生物学特点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比较,揭示了远缘杂交或者将远缘杂交与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相结合的方法在具有遗传变异的不同倍性鱼的形成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在生物进化和鱼类遗传育种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鱼类雌核发育单倍体循环系统发育异常的原因, 从金鱼(Carassius auratus)中克隆了血管发生主调控基因etv2(Ets variant 2)的全长cDNA序列, 并比较分析了该基因在雌核发育单倍体和自交二倍体中的表达。金鱼etv2 cDNA全长1531 bp, 其开放阅读框为1116 bp, 编码371个氨基酸。序列对比分析表明, 金鱼ETV2蛋白的C端含有ETS(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转录因子家族所共有的ETS DNA结合结构域, 该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ETV2的同源性超过60%。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 etv2在自交二倍体金鱼成体的肝脏、心脏、肌肉、肾脏、精巢、脑和脾脏等多种器官组织中表达, 但在卵巢和成熟卵子中不表达; 在金鱼胚胎发育过程中, etv2从尾芽期开始表达, 在体节形成后, etv2表达水平随胚胎发育而升高, 在20体节期达到峰值, 随后其表达水平降低。整胚原位杂交显示etv2特异性表达于自交二倍体金鱼胚胎的侧板中胚层、成血管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在14体节期和20体节期, 雌核发育单倍体胚胎中etv2在躯干及尾部的部分区域表达减弱或缺失, 特别是在胚胎中线表达消失, 并且其整体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自交二倍体。上述结果说明在金鱼雌核发育单倍体胚胎中成血管细胞数量减少并存在向中线迁移的障碍, 可能是导致雌核发育单倍体血管发生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二倍体雌核发育鱼产生二倍体卵子的证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纯  孙远东  刘少军  刘筠 《遗传学报》2005,32(2):136-144
二倍体雌核发育第 1代 (G1)产生的二倍体卵子经紫外线灭活的散鳞镜鲤精子诱导 ,无需染色体加倍处理 ,发育成二倍体雌核发育第 2代 (G2 ) ;G1 产生的二倍体卵子与雄性异源四倍体鲫鲤 (AT)产生的二倍体精子结合 ,形成新型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 (G1 ×AT)。对G2 和新四倍体 (G1 ×AT)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生殖细胞染色体行为及性腺结构、外形、生长速度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2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 =1 0 0。在 6~ 1 2月龄G2 中 ,没有发现性成熟的个体 ,组织学切片结果表明 ,G2 性腺处于卵原细胞增殖阶段 ,与 1龄G1 的性腺发育相似 ,性腺发育迟缓。对 6~ 8个月龄G2 性腺染色体制片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G2 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没有二价体的形成 ,只有有丝分裂的迹象 ,其有丝分裂中期不但有 2n =1 0 0的染色体分裂相 ,还有 4n =2 0 0的染色体分裂相 ,甚至有接近 8n(380 )的分裂相 ,说明 1龄G2 的性腺中存在 2n、4n等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其中 4n的生殖细胞经正常的减数分裂后可产生二倍体卵子。核内复制 (pre meioticendoreduplication)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这种不减半配子产生的现象。新四倍体 (G1 ×AT)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n =2 0 0 ,雌雄新四倍体 (G1 ×AT)具有正常的性腺发育 ,在繁殖季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第2代(G2)产生的二倍体卵子在无染色体加倍情况下形成第3代(G3)的雌核发育细胞学行为,G3,G2×散鳞镜鲤和G2×四倍体鲫鲤的染色体数目.研究结果表明:(ⅰ)G2产生的二倍体卵子无需染色体加倍处理,仅在灭活散鳞镜鲤精子激活下,形成了大量G3.(ⅱ)G3和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第1代(G1)、G2一样,也表现出杂交特征,并且都是二倍体(2n=100);G2与二倍体散鳞镜鲤和四倍体鲫鲤分别交配形成了三倍体(3n=150)和四倍体(4n=200)鱼;(ⅲ)二倍体G2产生的二倍体卵子在雌核发育过程中,有明显第二极体排出,排除了二倍体卵子源于第二极体保留的可能.另外,还对二倍体鲫鲤产生二倍体卵子的机制进行了讨论.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杂交克隆品系建立证明二倍体卵子通过雌核发育形式可形成一个能产生二倍体卵子的新型二倍体鲫鲤品系,二倍体鲫鲤产生二倍体卵子的特殊繁殖方式在生物进化和生产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南师范大学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室在成功研制了四倍体鲫鲤群体(F3-F18)的基础上,利用四倍体鲫鲤群体产生的二倍体卵子本身具有2套染色体组的特点,通过雌核发育技术,在没有染色体加倍处理情况下,经灭活的散鳞镜鲤精子刺激,建立了一个能大量产生二倍体卵子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克隆体系(G1-G5)。有关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工诱导南方鲇雌核发育的最适参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紫外线照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精子,用遗传失活的精子人工授精,采用热休克方法抑制南方鲇第二极体的排出。根据热休克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休克温度三因子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探索获得人工诱导南方鲇雌核发育的最理想条件。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精子15 min,热休克起始时间为受精后5 min,持续时间为1 min,休克温度为41℃,对人工诱导南方鲇雌核发育最有利。该实验为进一步分析人工繁殖南方鲇的雌化机制以及南方鲇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白鲢自交品系,以解决该鱼种退化问题,本文用失活鲤鱼精子诱导白鲢雌核发育,再用17α-甲基睾丸激素促使其发生性别转换。经紫外线照射过的锂鱼精子,遗传物质遭到破坏。用这种失活的鲤鱼精子与白链卵“受精”,精子不参与卵发育,但能激发卵的发育,得到单倍体“受精卵”。这种单倍体“受精卵”自身不能成活,要在41℃条件下热处理3分钟,当单倍体复制成二倍体以后才能继续发育。当雌核发育的鱼长到10cm时,将含有17α-甲基睾丸激素的Silastic管插入其腹腔中。激素通过管壁逐渐向外释放,影响鱼体性发育。待实验鱼性腺与对照白鲢一样都发育至第Ⅱ期时,可以观察到:实验鱼性腺发生了退化 现象(Fig.1)。制备血清,做等电聚焦电泳可以观察到:实验鱼的同功酶谱与白鲢鱼的相同,而不同于鲤鱼(Fig.2)。排除鲤鱼精子参与受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用UV照射金鱼的卵子使其卵核的遗传物质失活, 再与异源四倍体鲫鲤(AT)产生的二倍体精子受精, 在无雄核染色体加倍处理情况下, 成功地获得了两性可育的二倍体雄核发育鱼(A0). Ⅱ龄性成熟的A0自交形成了雄核发育鱼自交子一代(A1). 本研究对10月龄A1的染色体数目、性腺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以及外型特征进行了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 (ⅰ) A1中包含有四倍体(A1-4n)、三倍体(A1-3n)以及二倍体后代(A1-2n), 他们所占比例分别为85%, 10%和5%, 其染色体数目分别为4n=200, 3n=150和2n=100. 其中四倍体和三倍体的形成证明二倍体A0能产生二倍体配子. 二倍体雄核发育鲫鲤杂交鱼产生二倍体配子的原因与早期生殖细胞的核内复制机制有关. (ⅱ) A1-4n的性腺为两性型且发育正常. 其中雄性个体能挤出白色精液, 其中的二倍体精子头部明显比红鲫的单倍体精子头部大. 这些二倍体精子具有正常结构, 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头部与尾部交接处有多个线粒体, 精子尾巴的中央轴有典型的“9+2”微管结构. A1-4n雌性个体的卵巢发育饱满, 其中含有大量Ⅱ, Ⅲ和Ⅳ时相的卵母细胞. 在Ⅳ时相卵母细胞的放射膜上能观察到受精孔. 同时期的A1-2n, A1-3n的性腺发育异常, 均表现为不育. A1-2n的不育性与其为远源杂交二倍体有关, A1-3n的不育性与其为远源杂交三倍体有关. (ⅲ) 与AT相比, A1-4n不仅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优点, 而且在外型上具有体背高、尾柄短、头部小等优良性状. 本实验说明运用雄核发育技术不仅能获得两性可育的四倍体鱼, 而且能对异源四倍体鲫鲤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 这在细胞遗传研究和鱼类育种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比较分析了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复合四倍体4类不同倍性鲫鱼以及单倍体和二倍体鲤鱼在胚胎发育时期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酶谱。结果表明,单倍体鲫鱼和单倍体鲤鱼胚胎与各自的二倍体胚胎相比,同工酶酶谱看不出差异;天然三倍体银鲫胚胎的MDH和SOD同工酶酶谱与二倍体鲫相似,但EST和LDH同工酶比二倍体增多了酶带,有的酶带如EST5和EST6还可在鲤鱼胚胎中找到相应的表达产物,提供了天然雌核发育三倍体银鲫杂交起源的证据;复合四倍体由于含有鲤鱼的一个外来基因组,其胚胎的基因表达有些与杂种类似,在所分析的4种同工酶酶谱中,都可观察到来自鲤鱼基因的影响。此外,在由源于不同复合四倍体个体的卵子发育形成的胚胎间,还观察到同工酶基因表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鲫鱼的人工和天然雌核发育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照射处理的草鱼或华南鲤的精液授精的鲫鱼卵为单倍体雌核发育;所有单倍体胚胎都是畸形,并在孵化前死亡。如果用照射精液授精的鲫鱼卵在18—19℃的水中放置2分钟,然后在0—3℃的冰水中放置20分钟,再放回室温水中孵化,可以从每百颗受精卵中得到4.5—11.9(平均8.34)尾成活的二倍体仔鱼。根据38尾银鲫(其中33尾捕自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的细胞学和胚胎学检查,证实它们是雌核发育繁殖的。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运用紫外灭活的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精子刺激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于0~4℃冷水刺激条件下获得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在此基础上,于细胞遗传学(DNA含量测定、染色体数目检测及性腺发育观察)及分子遗传学水平(微卫星分析)研究了雌核发育团头鲂的细胞生物学以及遗传学性状。结果表明,雌核发育团头鲂DNA含量与普通团头鲂一致(2n=48),其外形特征与对照组极为相似,且均为雌性,为团头鲂性别决定方式(XY型)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同时,微卫星结果表明,在普通团头鲂、雌核发育团头鲂及翘嘴红鲌3个群体中共扩增出63个等位基因,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均显著低于亲本,即经过一代雌核发育,雌核发育团头鲂基因纯合度显著高于普通团头鲂和翘嘴红鲌,已达到快速建立纯系的目的,且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与普通团头鲂群体遗传距离接近,即雌核发育为母系遗传。该研究为团头鲂遗传选育及品系改良提供了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白鲢自交品系、以解决该鱼种退化问题,本文用失活鲤鱼精子诱导白链雌核发育;再用 17 a-甲基睾丸激素促使其发生性别转换。 经紫外线照射过的鲤鱼精子,遗传物质遭到破坏。用这种失活的鲤鱼精子与白鲢卵“受精”,精子不参与卵发育,但能激发卵的发育,得到单倍体“受精卵”。这种单倍体“受精卵”自身不能成活,要在 41 ℃条件下热处理 3分钟,当单倍体复制成二倍体以后才能继续发育。当雌核发育的鱼长到10 cm时,将含有17 a-甲基睾丸激素的Silastic管插入其腹腔中。激素通过管壁逐渐向外释放,影响鱼体性腺发育。 待实验鱼性腺与对照白鲢一样都发育至第Ⅱ期时,可以观察到:实验鱼性腺发生了退化现象(Fig.1)。制备血清,做等电聚焦电泳可以观察到:实验鱼的同功酶谱与白鲢鱼的相同,而不同于鲤鱼(Fig.2)。排除鲤鱼精子参与受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用团头鲂精子诱导金鱼雌核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紫外灭活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精子激活金鱼 (Carassius auratus Goldfish)卵子,用0-4℃冷水冷休克处理卵子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成活的雌核发育金鱼。使用与金鱼不同亚科的团头鲂精子做为激活源能极大提高雌核发育后代的鉴定效率,只需依据外形特征、染色体数目和性腺发育程度,就能容易地将雌核发育金鱼和与团头鲂杂交后代区分开。雌核发育金鱼有两种体色不同的后代,但都为双尾,体形似金鱼,染色体数目为2n=100,全雌,性腺发育正常;而杂交后代为单尾,体形似鲫鱼,染色体数目为3n=124,性腺发育滞后。本实验为证明金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X/XY型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得到两种体色皆不同于母本体色的后代,体色不同可能是基因座位纯化导致后代性状分化,也可能是异精效应导致。  相似文献   

18.
答 :蜜蜂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 ,其中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 (2 n=32 ) ,雄蜂是单倍体 (n=16)。单倍体雄蜂是怎样产生精子的呢 ?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 ,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减数分裂。减数第 1次分裂中 ,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变化 ,只是细胞质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大的那部分含有完整的细胞核 ,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团细胞质 ,一段时间后将退化消失。减数第 2次分裂 ,则是 1次普通的有丝分裂 :在含有细胞核的那团细胞质中 ,染色单体相互分开 ,而细胞质则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斑马鱼—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最佳脊椎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通过突变体分离早期胚胎发育基因的研究,揭示了无脊椎动物果蝇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成为199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标着发育生物学已经成为生物学的带头学科。该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果蝇具备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的特点,即可同时进行胚胎学和发育遗传学研究。在脊动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由于缺少适当的研究模型,有关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调鬼斧神工的研究始终未获突破性进展。包括小鼠、鸡、爪蟾等在一些脊椎动物都只适用于胚胎学或者遗传学某一学科的研究,均不是理想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一种小型的鲤科鱼-斑马鱼,逐渐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最佳脊椎运动模型。它光周期产卵、卵大,胚胎在体外发育,胚胎发育速度快,早期胚胎完全透明,这些特点使它成为很好的脊椎动物胚胎学研究模型;同时,它个体小,产卵量大,产卵周期短,单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制作和突变体的获得均较容易,精子可以冷冻保存,所有这些特点又使斑马鱼非常适合于发育遗传学研究。本文将详细论述斑马鱼作为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的特点,以及作为模型动物正在进行的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通过突变体分离早期胚胎发育基因的研究,揭示了无脊椎动物果蝇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成为199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标志着发育生物学已经成为生物学的带头学科。该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果蝇具备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的特点,即可同时进行胚胎学和发育遗传学研究。在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由于缺少适当的研究模型,有关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始终未获突破性进展。包括小鼠、鸡、爪蟾等在内的一些脊椎动物都只适用于胚胎学或者遗传学某一学科的研究,均不是理想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一种小型的鲤科鱼———斑马鱼,逐渐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最佳脊椎动物模型。它光周期产卵,卵大,胚胎在体外发育,胚胎发育速度快,早期胚胎完全透明,这些特点使它成为很好的脊椎动物胚胎学研究模型;同时,它个体小,产卵量大,产卵周期短,单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制作和突变体的获得均较容易,精子可以冷冻保存,所有这些特点又使斑马鱼非常适合于发育遗传学研究。本文将详细论述斑马鱼作为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的特点,以及作为模型动物正在进行的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