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用单纯生物学制剂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hUC-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研究用胶原酶Ⅱ、胰蛋白酶次序消化及两步离心法从人胎儿完整脐带中分离、纯化出hUC-MSCs;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银杏提取液和高糖培养基IMDM诱导hUC-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在hUC-MSCs诱导前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RT-PCR检测其胰岛相关基因的表达;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团(islet-like clusters,ILCs);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LCs中PDX-1和免疫活性胰岛素(immunoreactive insulin,IRI)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ILCs的IRI分泌量;Western blot鉴定IRI的性质。结果显示:纯化的hUC-MSCs呈间充质干细胞特有的形态特征:长梭形,平行或螺旋形排列;在上述单纯生物学制剂的诱导下,hUC-MSCs逐渐变圆并聚集成团;在25cm2培养瓶的细胞生长面可见上百个ILCs;ILCs表达胰岛特异性基因pdx-1、insulin;ILCs呈PDX-1和IRI免疫染色阳性反应,双硫腙染色呈阳性;ILCs可分泌IRI,但多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PI)。以上结果提示,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银杏提取液和高糖培养基IMDM可诱导hUC-MSCs快速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ILCs功能不够成熟,难以产生足量真胰岛素。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难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引起痴呆的最常见的病因.其主要的病理学变化是由Aβ过度沉积引起的老年斑(SP),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从人脐带华通胶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由于其强大的旁分泌作用,已经被证实对神经系统疾病有治疗效果,其中包括AD,这种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用冈田酸对SH-SY5Y细胞系进行损伤,建立AD体外模型,然后用种有hUC-MSCs的transwell小室或其条件培养基对模型进行治疗,并发现其分泌的IL-6可能是介导这种修复作用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该文旨在比较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SMSCs)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生物学性状.流式细胞仪鉴定hSMSCs和hUC-MSCs.比较两种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通过旁分泌作用对缺氧胰岛的保护,将新生猪胰岛细胞团(neonatal porcine islet cell clusters, NICCs)分别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SC-conditioned medium, hu-MSC-CM)及常规RPMI1640培养基(对照组)置于20%O_2和1%O_2的环境中培养。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类器、Seahorse线粒体应激实验检测不同培养基对缺氧NICCs活性、功能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检测缺氧时NICCs生存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时hu-MSC-CM组中NICCs细胞得率、活性及功能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表达上调,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质表达下降。实验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能有效提高缺氧胰岛的活力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机制。hUC-MSCs移植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运用HE(hematoxylin-eosin)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改变, Western blot检测hUC-MSCs与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神经干细胞分离共培养体系、HIBD大鼠海马组织中SDF-1α、CXCR4、PI3K/AKT表达;CCK-8测定干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 hUC-MSCs移植后:HIB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组织病变改善;海马区Nestin表达和海马齿状回区再生神经干细胞数量升高;海马组织hSDF-1α、SDF-1α、CXCR4、PI3K、AKT及p-AKT表达上调。hUC-MSCs促进OGD损伤神经干细胞增殖及hSDF-1α分泌,上调PI3K和p-AKT表达。该文结果提示, hUC-MSCs移植上调HIBD大鼠海马组织hSDF-1α分泌,激活PI3K/AKT通路,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改善HIB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由于其体外增殖和定向分化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本研究拟探讨1950MHz射频电磁场(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RF-EM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增殖和成骨方向分化的影响,以期为MSCs的体外增殖和定向分化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华通氏胶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选择鉴定后的第3至第6代(P3-P6)hUC-MSCs用于实验。将hUC-MSCs细胞暴露或假暴露于频率为1950 MHz,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分别为0.5,1.0和2.0 W/kg的RF-EMF中,每天暴露1 h(5 min开,10 min关),连续暴露7 d。暴露结束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表达,连续6天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数。在成骨分化研究中,将P3代的hUC-MSCs随机分为假暴露(sham)组,射频辐射暴露(RF)组,成骨诱导培养基组(Induction medium,OM)和成骨诱导培养基联合射频辐射暴露(OM+RF)组,暴露SAR值为2.0 W/kg,其它参数不变。暴露结束后立即检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具有MSC典型外观,且表达MSCs特异性表面抗原。与sham组相比,不同SAR值RF暴露后,hUC-MSCs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S期细胞比例及Ki67蛋白水平也无显著改变。此外,hUC-MSCs经SAR值为2.0W/kg的RF暴露7 d,与sham组相比其ALP活性无显著变化。与OM组相比,OM+RF组的ALP活性亦无显著改变。结论:华通氏胶组织块法能够培养出纯度较高的间充质干细胞,本实验条件下的1950 MHz射频电磁场对hUC-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叉头盒O4 (forkhead box O4, FOXO4)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衰老中的作用。采用自然传代法诱导hUC-MSCs衰老,用慢病毒shRNA抑制FOXO4表达,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cl-2、Bax、FOXO4、白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FOXO4表达情况,用ELISA检测细胞IL-6分泌量。结果显示,相比第一代hUC-MSCs,衰老hUC-MSCs中FOXO4和Bax表达水平上调,Bcl-2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下调,IL-6 mRNA表达水平上调、分泌量增加。抑制FOXO4的表达后,衰老hUC-MSCs凋亡增加,细胞活力下降,IL-6 mRNA表达水平下调,分泌量降低。上述结果提示,FOXO4能通过抑制凋亡来维持衰老hUCMSCs活力和功能,加速整个细胞集落衰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离和提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hUC-MSCs-MVs)并分析其理化性质。方法 (1)运用Ⅰ型胶原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消化Wharton's Jelly组织的方法,分离和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2)实验组:用"饥饿法"处理hUC-MSCs,分离和提纯hUC-MSCs-MVs;对照组:用未经"饥饿法"处理的hUC-MSCs来尝试提取hUCMSCs-MVs;(3)验证hUC-MSCs-MVs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结果 (1)分离出的hUCMSCs状态良好,扩增后的子代hUC-MSCs数量及状态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UC-MSCs-MVs高表达CD44、CD29和CD73,而低表达α-6 integrin(CD49f)和HLAclassⅡ(HLA-DR)。(2)实验组成功分离和提纯了hUC-MSCs-MVs,而对照组未见确切hUCMSCs-MVs产生;扫描电镜观察到hUC-MSCs-MVs的囊泡样结构,直径几十到几百nm不等,均在1μm以下;透射电镜观察到hUC-MSCs-MVs的产生和胞吐作用;蛋白定量结果为1337.1μg/m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其大小绝大部分在1μm以下,并能高表达CD44和CD29,而低表达CD73、α-6 integrin(CD49f)和HLA-classⅡ(HLA-DR)等表面分子。结论用"饥饿法"处理hUC-MSCs可成功获得hUC-MSCs-MV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联合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测定白藜芦醇及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同处理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TR8后对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细胞迁移试验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以及迁移相关蛋白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能够抑制HTR8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及MMP-9蛋白的表达,改变Bax和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逆转白藜芦醇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通过调控Bax、Bcl-2、MMP-9的蛋白表达逆转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的抑制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作为潜在的治疗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手段,孕妇需要小心使用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从健康足月胎儿脐带中分离培养hUC-MSCs,并对其进行鉴定。然后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IL-17,采用EdU细胞增殖法检测hUC-MS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 UC-MSCs表面标记及细胞周期,RT-qPCR检测免疫调节相关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上清中免疫调节相关因子分泌水平,免疫学反应检测其免疫调节能力。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hUC-MSCs呈现较均一漩涡状、梭形生长,细胞体积较小;细胞表面表达CD44、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19、CD11b、CD45、HLA-DR;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能力。②FCM检测结果显示IL-17处理后,hUC-MSCs免疫表型未发生变化,而IFN-γ处理后,hUC-MSCs表面标记HLA-DR表达明显上调。③与对照组相比,IL-17处理组的hUC-MSCs活性更好,且能促进细胞增殖。④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7处理组h UC-MSCs的TGF-β、IL-10、IDO、PGE2、TSG-6、PD-L1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P<0.001)。⑤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7处理组上清中TGF-β、IL-10、IDO、PGE-2、TSG-6、PD-L1分泌水平明显增高(P<0.001)。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7处理组的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细胞的比例降低,Treg细胞比例增高(P<0.001)。结论:IL-17在不影响hUC-MSCs免疫表型的条件下,可促进细胞增殖,上调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提高TGF-β、IL-10、PGE-2、IDO、TSG-6、PD-L1分泌水平,增强hUC-MSC免疫调节能力。因此,本研究将为预处理的hUC-MSCs防治免疫炎症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诱导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Flk1阳性细胞分化。方法:胶原酶法分离培养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细胞以含2-巯基乙醇的分化培养基培养,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Flk1阳性细胞分化水平。结果: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Flk1mRNA及蛋白表达极低,分化培养基培养后表达上调,48h达高峰(P<0.05),之后表达降低。结论:2-巯基乙醇可诱导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Flk1阳性细胞分化,为从中分选Flk1阳性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诱导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Flk1阳性细胞分化。方法:胶原酶法分离培养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细胞以含2-巯基乙醇的分化培养基培养,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Flk1阳性细胞分化水平。结果: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Flk1mRNA及蛋白表达极低,分化培养基培养后表达上调,48h达高峰(P〈0.05),之后表达降低。结论:2-巯基乙醇可诱导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Flk1阳性细胞分化,为从中分选Flk1阳性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Circ-COL5A1的生物学功能、调控机制和作用机制,进而为HCC转移的干预提供候选分子并进一步了解HCC转移。方法:通过前期工作基础选定目标分子Circ-COL5A1。通过慢病毒转染在HCC细胞系中过表达Circ-COL5A1,进而通过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Circ-COL5A1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干扰实验和RNA免疫共沉淀(RIP)实验探究目标分子的调控机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目标分子的下游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结果:Circ-COL5A1在肝癌干细胞中表达下调,而且Circ-COL5A1过表达的HCC细胞系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在Circ-COL5A1生物学合成过程中,RNA结合蛋白TDP-43可以富集其线性前体,并在环化结构形成后解离。Circ-COL5A1还可以降低其亲本基因V型胶原蛋白α1链(COL5A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这可能会影响多个信号通路进而干预HCC的转移过程。结论:内源性的Circ-COL5A1可以抑制HCC的转移能力,可以为阻断HCC转移提供候选分子。TDP-43的促进环状RNA形成提示RNA结合蛋白是环状RNA生物学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Circ-COL5A1可以通过转录后调控抑制其亲本基因COL5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肠道菌相关代谢物丁酸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丁酸(0.02、0.08、0.32、1.25和5.00 mmol/L)的干细胞培养基培养hUC-MSCs,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24、48和72 h细胞增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hUC-MSCs的增殖与丁酸的量效和时效均有关系,作用24 h内抑制hUC-MSCs增殖,到48 h则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当时间达到72 h,则低浓度丁酸对hUC-MSCs的促增殖作用减弱,高浓度组对其增殖抑制的作用有所增强。结论丁酸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存在量效和时效的共同作用,适宜的丁酸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机体肠道的功能维持及平衡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究人肠道菌群相关代谢物丁酸(butyric acid,B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丁酸(0.02、0.08、0.32、1.25和5.00 mmol/L)的培养基培养细胞24、48和72 h,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表达情况,以不含丁酸的完全培养基作为对照组。结果培养24 h,中等浓度区IL-6表达增加,以浓度为1.25 mmol/L时增加最明显,低、高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养48 h,低浓度组IL-6表达下降,中间浓度区的1.25 mmol/L浓度组及高浓度组表达量增加;培养72 h,低浓度区IL-6表达量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间浓度区表达增加,高浓度组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酸对hUC-MSCs的IL-6表达有量效性和时效性,因此丁酸的不同量效和时效对hUC-MSCs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功能调节可能会有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Luminal B型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共表达慢病毒感染人Luminal B型乳腺癌细胞BT474,并经嘌呤霉素筛选两周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情况,IVIS Kinetic成像系统拍照以观察和记录慢病毒感染后BT474细胞荧光素酶的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结合MTS实验分析hUC-MSCs共培养或其浓缩上清处理对GFP和荧光素酶共表达BT474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hUC-MSCs浓缩上清处理对BT474细胞Akt和MAPK信号通路激活情况以及下游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表达的影响;常规RT-PCR法检测hUC-MSCs中NRG-1、NRG-2、IGF-Ⅰ、IGF-Ⅱ和EGF等配体的表达。荧光素酶表达强度与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经由Excel软件行统计学分析,MTS实验数据则经由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荧光显微镜和IVIS Kinetic成像系统的观察结果分别证实,GFP和荧光素酶经慢病毒载体系统的介导可在BT474细胞中成功地共表达,且荧光素酶的表达强度与细胞数量呈直线相关。MSCs共培养或其浓缩上清处理均可显著促进Luminal B型乳腺癌细胞BT474的生长增殖,其细胞存活比例分别为各自对照组的148.06%(P0.005)和147.99%(P0.001);MSCs浓缩上清处理同时激活BT474细胞内Akt和MAPK信号通路,并上调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表达。此外,RT-PCR结果显示,hUC-MSCs中NRG-1和EGF的mRNAs水平呈高表达,而NRG-2、IGF-Ⅰ和IGF-Ⅱ等配体的mRNAs表达也可见。结论 MSCs可通过表达并分泌NRG-1等配体,从而激活Luminal B型乳腺癌细胞BT474的下游Akt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以上调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的表达,进而促进其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趋化因子CCL20在银屑病、白癜风等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的病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病毒感染也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参与者。皮肤组织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第一道屏障,其中角质形成细胞被认为在启动免疫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I(RIG-I)是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其能够被病毒复制的中间产物激活。然而,病毒感染是否会通过RIG-I信号通路影响角质形成细胞中CCL20的表达,进而参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的病理过程仍不清楚。本文使用聚肌胞苷酸(Poly(I:C))来体外模拟病毒感染,探究病毒感染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CCL20表达的影响,并且通过小干扰RNA沉默关键分子来探究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体外细胞实验使用Poly(I:C)刺激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通过Western-blot实验和qRT-PCR实验探究Poly(I:C)对HaCat中RIG-I表达的影响;接下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ELISA)检测Poly(I:C)对角质形成细胞CCL20分泌的影响;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在RIG-I的下游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小干扰RNA(si-RNA)阻断RIG-I-MAVS-NF-κB信号通路关键分子,探究Poly(I:C)诱导角质形成细胞CCL20表达升高的分子机制。结果:Poly(I:C)能够明显促进角质形成细胞中RIG-I的表达及CCL20的表达和分泌;Poly(I:C)诱导角质形成细胞CCL20分泌是由RIG-I-MAVS-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结论:Poly(I:C)模拟病毒感染能够通过RIG-I-MAVS-NF-κB信号通路介导CCL20表达增加,进而参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9,BMP9)在体内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方法:设立Ad-BMP9处理组和Ad-GFP对照组感染hUC-MSCs,两组细胞分别于3天、5天、7天进行ALP活性检测,14天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tin,OPN)的表达情况,21天后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然后收集不同分组hUC-MSC用于裸鼠皮下注射成骨模型的建立,4周后取出离体骨进行Micro-CT扫描和分析,并进行H&E、Masson Trichrome、Alcain Blue染色。结果:BMP9处理组的ALP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MP9诱导组的OCN、OPG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裸鼠皮下注射成骨模型的观察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没有形成肉眼可见的皮下包块,仅感染Ad-BMP9的hUC-MSCs能生成异位骨,且形成的异位骨骨量明显,骨密度平均值为396.05±0.60;H&E染色结果显示BMP9诱导生成的异位骨中形成部分成熟的骨基质和骨小梁,Masson Trichrome染色结果显示BMP9明显诱导hUC-MSCs的基质矿化作用,Alcain Blue染色结果显示BMP9明显诱导hUC-MSCs的软骨内成骨作用。结论:BMP9成功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外成骨作用,为临床骨组织工程的细胞疗法提供了明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